治则八法预防课件

上传人:9** 文档编号:247423049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则八法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治则八法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治则八法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药学院 李俊,第七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药学院 李俊,1,第三节 治则与护理,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立法、处方、遣药,第三节 治则与护理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治则与治法,治则: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法:从属于一定治则,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具体而灵活。,治则与治法治则: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3,扶正,益气、养血、滋阴、补阳,祛邪,发汗、邪下、消食、驱虫,扶正益气、养血、滋阴、补阳,4,一、治(护)病求本,本,疾病本质:病因病机,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机体体质、机体反应性,求本,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进行治疗和护理,一、治(护)病求本本疾病本质:病因病机对疾病本质的抽,5,胃脘痛:寒邪犯胃,散寒,饮食停滞,消食,肝气犯胃,舒肝,瘀血停滞,活血,脾胃虚寒,益气温中,胃阴亏虚,滋养胃阴,胃脘痛:寒邪犯胃散寒,6,二、扶正祛邪,疾病,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之间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正之间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虚实变化,二、扶正祛邪疾病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7,(一)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针灸、推拿、气功、食养、体育锻炼、精神调摄,(一)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8,2,、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发汗、涌吐、攻下、消食、祛痰、活血,2、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9,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相辅相成,祛邪有助于扶正;扶正有利于祛邪。,3、扶正与祛邪的关系,10,(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虚证;祛邪,实证;,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证,扶正祛邪并施,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虚证;祛,11,1,、扶正,适用于正气虚、邪气不盛而以正虚为主的虚性病证。,气虚,益气,血虚,养血,虚性病证,以正虚为主,邪实不明显,不能祛邪。此时若祛邪,则损伤正气而邪气不除,1、扶正适用于正气虚、邪气不盛而以正虚为主的虚性病证。,12,2,、祛邪,适用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以邪盛为主的实性病证。,表邪较盛,发汗解表,热结胃肠,攻下泻热,血瘀,活血化瘀,食积,消导,2、祛邪适用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而以邪盛为主的实性病证。,13,实性疾病,病邪亢盛,正气尚足,可耐攻伐,故应祛邪。,若此时扶正,反致留邪,更伤正气。,实性疾病,病邪亢盛,正气尚足,可耐攻伐,故应祛邪。,14,3,、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适用于邪盛正虚,邪实为主的病证。,正气虽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发会助邪,应先祛邪,后扶正。,瘀血内停,崩漏证,瘀血阻滞经脉,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见出血不止。,实,瘀血;虚,失血。瘀血不去,则崩漏不止。,先祛瘀血,后补血。,3、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适用于邪盛正虚,邪实为主的病证。,15,4,、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适用于正虚邪实,正虚为主的病证。,鼓胀,先调理脾胃以培补正气,后软坚散结消积以祛邪。,4、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适用于正虚邪实,正虚为主的病证。,16,5,、扶正与祛邪并用,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而邪正主次地位大体相当的病证。,多运用在慢性疾病中。,气虚外感,益气为主,兼解表,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5、扶正与祛邪并用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而邪正主次地位大,17,三、治(护)标与治(护)本,本,标,先,后,主,次,因,果,正气,邪气,病因,症状,旧病、原发病,新病、继发病,内,外,三、治(护)标与治(护)本本标先后主次因果正气邪气病因症状旧,18,1,、急则治(护)其标,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适用于暴病且病情较为严重,或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病证。,大出血,鼓胀,1、急则治(护)其标标病的病势急骤、病情危急,19,2,、缓则治(护)其本,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之际。,“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本:肺肾阴虚,标:咳嗽,风热头痛,本:风热,标:头痛,2、缓则治(护)其本适用于慢性疾病,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或,20,3,、标本兼治(护),标和本的症状同在,标病与本病并重,外感温热病,本:阴液亏伤:滋阴补液,标:邪热内结:邪热通便,标本俱急,应当标本兼治(护),气虚感冒,本:气虚:益气,标:表邪:解表,3、标本兼治(护)标和本的症状同在,标病与本病并重,21,四、正治(护)与反治(护),(一)正治与正护,逆其证候性质而采用的一种治疗与护理原则,采用的方药和护理方法与证候性质相反,逆治、逆护,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1,、寒者热之,表寒证:辛温解表;里寒证:辛热温里,2,、热者寒之,表热证:辛凉解表;里热证:苦寒清里,3,、虚则补之,阳气虚:补阳益气;阴血不足:滋阴养血,4,、实则泻之,食滞:消食导滞;瘀血:活血逐瘀,四、正治(护)与反治(护)(一)正治与正护,22,二、反治与反护,顺从疾病的假象而采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采用方药的性质或护理方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即顺从疾病的假象,从治、从护,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二、反治与反护顺从疾病的假象而采用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采用,23,1,、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热厥证,2,、热因热用:适用于真寒假热证,格阳证,3,、塞因塞用: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真虚假实证,脾胃虚寒,4,、通因通用:实热壅结肠道:热利:下法,食积引起腹泻:消导泻下,瘀血所致崩漏:活血祛瘀,1、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热厥证,24,五、调整阴阳,(一)损其有余:损其偏盛,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二)补其不足:补其偏衰,虚则补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三)损益兼用:阴或阳偏盛,阴或阳偏衰,五、调整阴阳(一)损其有余:损其偏盛实则泻之,25,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季节、气候,因地:地理环境,因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季节、气候,26,第四节 八法与护理,1,、汗;,2,、吐;,3,、下;,4,、和;,5,、温;,6,、清;,7,、消;,8,、补,.,第四节 八法与护理 1、汗,27,一、汗法与护理,发汗,适用于外感标证,如麻疹、水肿、疮疡、痢疾初起兼有标证者。,用药护理,辨证施护,一、汗法与护理 发汗,28,二、吐法与护理,涌吐,适用于病邪壅滞、病位较高、邪气有上越趋势的病证。,观察病情,二、吐法与护理 涌吐,29,三、下法与护理,泻下通便,主要用于里实证,观察病情,用药护理,辨证施护,三、下法与护理 泻下通便,30,四、和法与护理,和解或调和,适用于伤寒少阳证或半表半里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情志护理,四、和法与护理 和解或调和,31,五、温法与护理,温里驱寒,用药护理,辨证施护:,1,、中焦虚寒证;,2,、亡阳虚脱证;,3,、寒凝经脉证。,五、温法与护理 温里驱寒,32,六、清法与护理,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里热证。,用药护理,六、清法与护理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33,七、消法与护理,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适用于食积、气滞血瘀、积聚、水湿内停、痰饮、虫积等病证。,辨证施护:食积、水肿、虫积,七、消法与护理 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34,八、补法与护理,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主治各种虚证。,饮食护理:阳虚、气虚,问补,阴虚,清补,血虚,滋补,用药护理:文火久煎,八、补法与护理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主治各种虚证。,35,第五节 预防与护理,治未病,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第五节 预防与护理 治未病,36,一、未病先防,(一)调养身体,提高抗病能力,1,、调摄精神,2,、加强身体锻炼,华佗:五禽戏,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药物、接种预防,李时珍:吃大蒜预防疫痢、霍乱,非典:中医药防治,“人痘接种法”防天花,一、未病先防(一)调养身体,提高抗病能力,37,(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病邪侵害,1,、适应季节气候变化,2,、减少昼夜晨昏的影响,3,、注意地区方域的影响,4,、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病邪侵害 1、适应季节气候变化,38,二、既病防变,(一)早期诊治,及时护理,(二)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胃气、热极动风、亡阳、呕血、便血,(三)掌握疾病发展规律,阻断疾病传变途径,肝,胃,(四)预防伤残,(五)疾病初愈,防止复发,二、既病防变(一)早期诊治,及时护理,39,复习思考题:,1,、治则包括哪些内容?,2,、何谓八法?,3,、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复习思考题:1、治则包括哪些内容?,40,pla_,谢谢!,pla_谢谢!,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