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广东计算题、实验题分析(夏良英)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7364724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3年广东计算题、实验题分析(夏良英)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0-2013年广东计算题、实验题分析(夏良英)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0-2013年广东计算题、实验题分析(夏良英)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近三年广东物理高考计算题、实验题分析,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夏良英,计算题的题型特点及备考建议,计算题的题型特点,*,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涉及主干,组合为主,组合题,就是将不同知识块的知识点、几个基本的物理模型进行拼接、组合成新的题型,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题型难度低于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试题,其特点是似曾相识又面貌全新,无法从“题海”中找到原样。,计算题的题型特点及备考建议,计算题的题型特点,*,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涉及主干,组合为主,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切割磁感线或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电动势)这个知识点为核心,可有以下一些可组合的内容:,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点的组合。,与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或偏转组合。,与安培力、力与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组合。,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点的组合。,计算题的题型特点及备考建议,*,组合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变式训练是应对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i,)以一个最基本的母题为线索逐渐增加物理过程、改变物理状态,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全部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得到体现。(,ii,)将近几年高考真题的计算题逐渐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给学生训练,最后让学生对照真题进行分析。经过这样两个来回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一道试题是怎样组合起来的。,解答物理计算题一般要经历审题、物理过程分析、选准物理规律简洁表达三个过程,同时还应增强得分意识和分析讨论判断意识,.,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眼看”是前提,“,手画”是方法,“,脑思”是关键,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阶段性,将题目涉及的整个过程恰当地划分为若 干阶段,联系性,找出各个阶段之间由什么物理量联系,以及各个阶段的连接点,比如,“,速度,”,这个物理量一般不发生突变,它既是上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阶段的初速度,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分别遵循什么物理规律,.,把握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功”、“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七个知识内容。,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求:,(,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2,)物块,A,滑行的距离,s,.,评卷情况分析,计算题,(,第,35,题,),本题涉及三个物理过程。首先是物块,A,、,B,突然分离(符合动量守恒);接着是物块,B,沿光滑轨道滑到圆弧顶点(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物块,B,滑到最高点时属于圆周运动(这个状态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物块,A,、,B,突然分离后,A,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此过程用动能定理列式)。,本题只要分析清楚了这三个物理过程和一个关键的状态(物块,B,在最高点)便能迎刃而解。,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求:,(,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2,)物块,A,滑行的距离,s,.,评卷情况分析,计算题,(,第,35,题,),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高考,考试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把握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选准对象、状态、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简洁表达能力,35.,(,18,分)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求:,(,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2,)物块,A,滑行的距离,s,.,简洁表达,,说清三要素:对象、状态(或过程)、规律,(,1,)物块,B,(对象)在,d,点(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规律),解,得,(,2,),A,、,B,(对象)分离过程(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规律),B,(对象)由,b,到,d,的过程(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规律),A,(对象)向左滑行到停止的过程(过程),由动能定理(规律),联立解得:,学生在解答第一问时,主要存在原因是,质量下面没有写下标,让人分不清是,A,物体还是,B,物体,不需要带单位的而带了单位,m/s,没有按题目要求,把,R,写成,r,又没有说明,r=R,结果又导致扣分,.,最后结果应,而写,成了,又会被扣掉一分。,也会失分,评卷情况分析,计算题,(,第,35,题,),所有公式只列出,G,,不明确,G=,m,B,g,或直接写:,在第二问中,A,、,B,两物体速度符号混乱,只写出此式子没有注明,=0,会失去,3,分,必须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或明确界定自行使用的符号,启示:规范表达,减少丢分,启示:过程分析,列式得分,典型的计算错误,下图中的错误在于,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应是,3,mg,但质量却写成,m,导致了后面的结果错误。,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在设置评分说明时,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步骤都有适当的给分点,即过程分析,列式得分,.,把握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选准对象、状态、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简洁表达能力,过程分析、规范列式,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增强计算题的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例,】,图,1,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m,0,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2,中,t,0,为,A,、,B,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A,的质量)及,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本题难度,0.24,过程分析,列式得分,A,、,B,碰撞,由动量守恒:,A,、,B,整体,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A,、,B,整体,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A,、,B,整体,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A,、,B,整体,一起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t,0,增强计算题的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过程分析,列式得分,m,l,v,1,v,2,联立方程组,解出,反映本身性质的量,:,守恒,量,:,T,2,t,0,机械能:,让学生坚信:,只有不会做的计算题,没有不能得分的计算题!,给物理时间,物理会给你应有的回报!,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加强,计算题,解题策略指导,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试题中,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一命题立意的题型,也是区分优生的重要手段,而且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把握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选准对象、状态、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简洁表达能力,过程分析、规范列式,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关注情景、条件变化,增强分析、判断、讨论意识和能力,36,(18,分,),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启示:本题梯度明显,容易入手,解,(,1,)物块由,E,点滑到,B,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解,得:,36,(18,分,),如图,20,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0.5,,重力加速度取,g,。,(,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启示:优生必须学会分析、讨论、判断,(,2,)假设滑板在碰到,C,点前能与物块共速(令 ),由动量守恒定律:,L,越小,,W,f,越小,从分析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开始,得:,物块滑上滑板到共速的过程,所以当,时不能共速。,即,:,当,时能共速。,即,:,物块到达,C,点时的动能,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对滑板,即,:,对物块,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