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7337753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功能与理化性质,第二节 血细胞形态及生理功能,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第四节 血型,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功能与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细胞比容:,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变 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 细 胞,二、血液的生理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功能,3、体温调节作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5、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血浆的成分,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一)血浆蛋白,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功 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运输作用(球、白)、,营养作用、缓冲作用(白)、凝血与抗凝。,(二)无机盐,(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四)其它,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四、血量,血量:,人体全身血液的总量,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约占体重的78,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五、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浆渗透压,当不同浓度的溶液被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将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由渗透压低的一侧跨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分类:,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二)血浆,pH,正常值:pH为7.35-7.45,pH低于7.35 酸中毒,pH高于7.45 碱中毒,pH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缓冲系,通常其比值为20:1;其次有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缓冲系。,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一者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二者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三)血液的黏度,全血:4-5,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四)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1.051.06,取决于红细胞数,血浆比重:1.0251.03,取决于血浆蛋白,第二节 血细胞形态及生理功能,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新生儿:6.010,12,/L;Hb:5天内达200g/L,(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沉:,红细胞在静置血液试管中单位时间(1h)的沉降速率,数值:,男子为0-15mm(3),女子为0-20mm(10),意义:,测定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肿瘤、贫血等,血沉可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蛋白有关。,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等渗溶液:,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肿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渗透抵抗力:,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45,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大,表示其脆性小;,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三)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四)红细胞生成与破坏,1、正常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部位在胚胎时期为肝、脾和骨髓,胎儿出生后主要在骨髓(红)。,蛋白质和铁(Fe,2+,)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铁性贫血特点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不足,红细胞体积变小,呈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有2条肽链和2条肽链。,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2、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干 细 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促进因子,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网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骨 髓,缺氧、RBC或Hb,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T3、生长素,PO,2,RBC,Hb,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T3,生长素,3、红细胞的破坏,衰老,麻醉剂和毒素,抗体和补体,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也可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清除。,二、白 细 胞 生 理,(一)白细胞的形态与数目,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30,单核细胞占28,嗜酸性粒细胞占07,嗜碱性粒细胞占01,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渗出:白细胞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挤出后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内,趋化性:白细胞具有朝向某些化学物质发生运动的特性,吞噬: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体及组织碎片,(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1.中性粒细胞,:,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四)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干 细 胞,白系祖细胞,定向白系祖细胞,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成熟白细胞,骨 髓,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铁蛋白,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释放),三、血 小 板 生 理,(一)血小板的形态与数目,无核,有线粒体、致密体(5-HT)、类溶酶体,分泌小泡。微管、微丝与收缩功能有关。还有,残存的核蛋白体和高尔基体。,正常人血小板小数为10-30万/mm,3,。饭后、运动后,增加,少于5万易出血。,(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与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凝血和止血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松软血栓,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ADP、PG),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3、纤溶作用:,释放出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4、营养和支持:,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四)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1、巨核细胞系定向祖细胞(TPO、巨核系CSF),2、巨核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2-3千个),3、被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在循环中破坏、,融入血管内皮细胞。,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 液将从血管中流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特点:,除因子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除因子和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除因子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在维生素参与下,因子、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二)血液凝固过程,内源性激活系统 外源性激活系统,胶原纤维)(组织因子),因子X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V+Ca,2+,+磷脂),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异同点,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激活因子 与和钙形成复合物,激活XI、IX IX、VIII、钙、磷脂共同催化,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存在组织和血中,参与酶数量 多 少,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2、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形成,促磷脂释放、加强VIII、V活性,激活因子XIII成XIIIa,3、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钙+XIIIa,三、抗凝系统,1、生理性抗凝物质,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一)抗凝血酶:,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还能使激活的因子XI、,a,、,a,失活。,(二)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与抗凝血酶,结合后提高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约100倍),使凝血,酶立即失活;肝素自身尚能微弱地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并,且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三)蛋白质C:,以酶原存在,抑制V、VIII;限制Xa同血小板,结合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维生素K、肝病时减少。,2,巨球蛋白、凝血酶调制素、巨噬细胞、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1)局部适宜加温,(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3)加钙,(4)肝素,四、体外促凝因素,1、缩血管物质,2、粗糙表面,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_,激 活 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激活物,抑 制 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 溶 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1、纤溶酶原的激活,1)血管激活物:内皮细胞内合成。,血块、运动、CA、组胺、静阻,2)组织激活物:子宫、甲状腺、淋巴组织,肺、卵巢。手术、月经出血,3)尿激活物: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赖-精),3、纤溶抑制及其作用,1)抗活化素: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2)抗纤溶酶:正常时抗纤溶酶的数量大于纤溶酶,发生血栓时相反。,4、纤维蛋白溶解于血液凝固之间的动态平衡,第四节血 型,一、血型的概念,血型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