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7336625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工艺规程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条件。,(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及车间的基本资料,。,三、制订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产品的生产纲领,毛坯资料,现场生产条件,应尽可能多了解新工艺、新方法,四、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必须保证,生产纲领要能够满足工艺成本最低,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五、设计工艺规程的步骤?,阅读图纸;了解产品、熟悉零件,工艺审查,选择毛坯,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设备和相应的工艺装备,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填写工艺文件,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制订,制订工艺路线考虑的主要问题,?,(1)怎样选择定位基准?,(2)怎样确定加工方法?,(3)怎样安排加工顺序、热处理工序、检验等其他工序?,一、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加工的起始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该表面称为粗基准。,精基准利用已加工过的表面做为定位基准。,1、粗基准的选择,A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应首先选择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B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对于具有较多加工平面的工件,粗基准选择时,应考虑合理地分配各表面的加工余量。,a.应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b.对于某些重要表面,为了尽可能使其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该主要毛坯面作粗基准。,C.便于装夹工件的原则:,为了使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不是分型面,应尽可能平整光洁,且有足够大的尺寸。,D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同一方向上的粗基准原则上只允许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加工的表面,精底低,表面粗糙度数值大,在不同工序中重复使用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则不能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2、精基准的选择,A基准重合原则,: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B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统一”可以各个工序中采用的夹具统一,可减少设计和制造夹具的时间和费用,提高生产率。,C便于装夹原则:,保证工件定位稳定,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D互为基准原则:,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及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E自为基准原则:,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粗基准选择案例,精基准选择案例,支架零件加工粗基准和精基准选择案例,二、怎样确定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零件上的加工表面的种类,(2)零件的材料及毛坯,(3)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大小,(4)零件的生产纲领,(5)零件上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6)工厂的现有生产设备,当以上条件明确后,要准确选择出加工方法,必须熟悉一下几个问题:,1、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的关系,2、熟悉各种机床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特点,3、了解各种典型表面的加工工艺方案,外圆的主要加工方案,1、粗车,尺寸公差等级低于IT11,表面粗糙度Ra值大于12.5um外圆。,2、粗车半精车,3、粗车半精车精车,(主要针对半精车后没有淬火的钢件),4、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主要针对有色金属),5、粗车半精车磨削,(主要针对半精车后淬火的钢件),孔加工方案的选择,1)IT10级以下的孔 钻孔即可,2)IT9级实体孔 孔径小于10mm,可采用钻铰;孔径小于30mm,可用钻模钻孔,或钻扩;孔径大于30,一般采用钻粗镗,3)IT8级实体孔 孔径小于20mm可采用钻一铰;孔径大于20mm,视具体情况可采用钻一扩一铰 钻粗镗精镗 钻拉 淬火钢的终加工采用磨削,4)IT7级实体孔 孔径小于12mm,一般采用钻粗铰精铰孔径大于12mm,可视具体情况,选择钻扩粗铰精铰 钻拉精拉 钻扩(粗镗)粗磨精磨,5)IT6级实体孔 与IT7级加工顺序列相同,再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精细镗、手铰、精磨、研磨、珩磨等精细加工方法。,平面加工方案,:粗刨、粗铣、初磨、粗车、粗插加工非接触平面,:粗刨粗刨刮研适合加工未淬硬的各种导向平面,:粗车半精车磨削适合于盘套和轴类件端面的加工,:初磨粗磨精磨适于毛坯精度较高,余量较小,:粗铣精铣高速精铣有色金属的零件大平面加工,:粗插精插适合于加工单件小批加工方孔,在键孔等内平面加工,:精度要求更高,表面Ra值要求低,可加研磨。,三、怎样安排工艺顺序?,1、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先基准后基它,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综合以上原则,常见的机械加工顺序为:定位基准的加工主要表面的粗加工次要表面加工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次要表面加工修基准主要表面的精加工,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按照其目的不同,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大类:,预备热处理:正火和退火可以消除毛坯制造时产生的内应力,稳定金属组织和改善金属的切削性能,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前;时效处理主要用于消除毛坯缺陷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前后进行;调质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获得均匀细致的索氏体组织,为表面淬火和氮化处理作组织准备。对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调质处理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最终热处理:淬火处理或渗碳淬火处理,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常需进行预先正火及调质处理,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精加工或磨削之前进行,当用高频淬火时,也可安排为最终工序。,渗碳淬火处理,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其目的是使零件表层含碳量增加,经淬火后可使表层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可保持一定强度和较高的塑韧性,渗碳淬火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进行。,渗氮处理是使氮原子渗入金属表面,从而获得一层含氮化合物的处理方法渗氮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渗氮处理温度低,变形小,应尽量靠后安排。,表面处理(电镀及氧化)可提高零件的抗腐蚀能力。增加耐磨性,使表面美观,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最后进行。,零件机械加工的一般工艺路线为:毛坯制造退火或正火主要表面的粗加工次要表面的加工调质(或时效)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次要表面加工淬火(或渗碳淬火)修基准主要表面的精加工,。,3、辅助工序的安排,检验是主要的辅助工序,除每道工序由操作者自行检验外,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零件转车间前后,重要工序加工前后,以及零件全部加工完成之后,还要安排独立的检验工序。,除检验外,去毛刺工序,清洗、防锈、去磁、平衡等,都是辅助工序。,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划分工序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几道工序内完成。,工序集中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利于采用高效设备、节省装夹工件时间、减少工件搬动次数,工序分散: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完成,工序分散的特点:各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夹具比较简单、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低,工序集中和分散的程度应对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后决定。,五、怎样划分加工阶段?,通常将工艺过程划分为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目的不同。,粗加工阶段的目的:是尽快切除零件各个表面上的大部分加工余量。,半精加工阶段的目的:继续减少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精加工阶段的目的:主要表面达到技术要求。,精密、光整加工阶段的目的:达到高精度要求。,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便于发现毛坯缺陷,保护精加工表面。但各要阶段划分不是绝对的。,第三节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一、怎样确定加工余量?,1、加工余量的概念,加工余量:,从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机械加工余量,加工总余量:,从要加工的表面上切除全部多余金属层的厚度,工序余量,:完成某工序而从某一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工序余量有单边和双边余量之分,零件非对称结构的非对称表面,其加工余量为单边余量,工序余量Z,b,=工件某一工序前后尺寸之差,Zb=a-b(b-a),零件对称结构的对称表面,加工余量为,双边余量,对称的双边余量:轴:2Zb=da-d,b,孔:2Z,b,=d,b,-d,a,因为尺寸的加工误差,加工余量是变动的,因此加工余量又有,公称(或基本)加工余量,最大加工余量和最小加工余量之分。,公称加工余量:,前工序与本工序基本尺寸之差(通常情况下,指加工余量或手册中查到的加工余量),最小加工余量:,对包容面,等于本工序最小工序尺寸与前工序最大工序尺寸之差;对被包容面,等于前工序最小工序尺寸与本工序最大工序尺寸之差。,最大加工余量:,对包容面,等于本工序最大工序尺寸与前工序最小工序尺寸之差;对被包容面,等于前工序最大工序尺寸与本工序最小工序尺寸之差;,公差带尺寸的标注:,工序尺寸公差带,一般按规定“,单向入体,”原则,即:,对被包容面,工序基本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上偏差为零,对包容面,工序基本尺寸即为最小极限时,下偏差为零,孔与孔(或平面)之间的距离尺寸应按对称分布标注,毛坯尺寸通常是正负分别标注的,加工余量和加工尺寸分布图,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前工序的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缺陷层深度Ha。,(2)前工序的尺寸公差Ta,(3)前工序的相互位置偏差a,(4)本工序的加工时的安装误差b,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计算法,非对称加工面(如平面),ZbTa+(Ra+Ha)+,对称加工面(如轴或孔),说明:(a)两个基本公式应用时可根据具体加工条件简化,(b)光整加工主要是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加工余量只需要去掉前工序Ra值就行。,(2),查表修正法,(3),经验估算法,六、工序尺寸的确定,(,如何正确地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不仅取决于设计尺寸及加工余量,而且还与工序尺寸的标注方法以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和转换有关。因此,计算工序尺寸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外圆,内孔和某些平面的加工,其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同一表面需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才能达到图纸要求。此时,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取决于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加工精度,。,计算方法:,先确定各工序的基本余量和各工序加工的经济精度,然后根据设计尺寸和各工序余量,从后向前推算各工序基本尺寸,直到毛坯尺寸,再将各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单向入体原则”标注。,案例:材料45钢,毛坯是热轧棒料,,毛坯尺寸:340.5 公差等级 公差 Ra值 工余尺寸及公差:,精磨:0.15 IT6 0.013 0.2 30-0.013,说明:,(,1)粗车余量一般在表中无法查出,是通过毛坯余量减去其余工序余量之和计算出来的。,(2)根据余量,可向前推出各工序尺寸,各工序尺寸公差按“,单向入体原则,”标,(3)毛坯的余量及毛坯公差根据毛坯生产类型和结构特点及生产厂的具体条件参照有关毛坯手册。,第四节 工艺尺寸链,一、工艺尺寸链的定义,1尺寸链,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的尺寸图形。,2,工艺尺寸链,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一个工件的各有关工艺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自然形成的尺寸,直接获得的尺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