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简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7335789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 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附录 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附录 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学数学教学法研究,之,绪论(二),曲靖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课件,主讲:朱维宗,云南师范大学,提 纲,第一节 我国数学教学改革概况,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概要,2.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2.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小 结,第一节 我国数学教学改革概况,(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现状,(,1,)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49-1952,年),这次改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中小学课程的框架。,(,2,)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3-1958,年),这次课程改革完成了新中国首次新的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并形成了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课程作调整的传统。,(,3,)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9-1962,年),这次课程改革重新编写了中小学通用教材。并提出了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课程改革精神。,(,4,)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63-1977,年),这次课程改革首次确立了以双基为重点的课程模式。但是,这次课程改革受到十年动乱的影响。,(,5,)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78-1980,年),这次课程改革开始注意吸取国际上课改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改革。,(,6,)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1-1985,年),这次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分科性选修,侧重于文科、理科的两类教育计划,高二分流。从此开始形成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形式。,(,7,)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6-2000,年,),这次课程改革首次确立了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回顾我国前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课程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改革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2),对课程的关注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最早关注学制问题、然后关注教学计划,再到关注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对课程实施和评价方面的关注不够。,(3),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涉及。,(4),每次课程改革都对课程结构进行微调,课程越来越专门化和专业化。,(5),课程管理体系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关于上述问题都需要置于新的历史时期作进一步的思考,特别是教育如何满足,21,世纪的要求。由此,催生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二)关于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由此拉开了共和国历史上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帷幕。同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下面对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历程作一点简要回顾。,1.,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进程,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阶段(,1999-2001,年,7,月),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7,月,2010,年),第五阶段:,课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2001,年,42,个实验区,0.5%-1%,2002,年,570,个实验区,18%-20%,2003年,1642,个实验区,40%-50%,2004,年,2576,个实验区,70%-90%,2005,年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2004,年 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2005,年 江苏,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2007,年 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08,年 江西、山西、河南、新疆,(,新疆兵团,),2009,年 河北、内蒙、湖南、云南,2010,年 除广,西,外全部进入新课程,2001,年,9,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开始在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秋,全国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教材的编写、选用开始形成新的机制,基于课标的新教材已形成多元化局面。,2.,形成教材选用机制,促进教材多样化,建立教材编写资格的立项审核制度,人员、经费,编写思路、样章,独创性,建立教材审定、审查制度,审查委员库 立项 审查 出版 实验,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教材评价公告制度 教材选用委员会,教材质量跟踪评价制度,(,1,)高中数学教材,共六个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A),(,刘绍学),人民教育出版社(,B),(,高存明),首都师大出版社,(严士健),湖南教育出版社,(张景中),江苏教育出版社,(单墫),湖北教育出版社,(齐民友),(,2,)初中数学教材,北京师大出版社,(马复等),华东师大出版社,(王建磐等),人民教育出版社,(林群等),浙江教育出版社,(范良火等),山东教育出版社,(展涛),江苏科技出版社,(杨裕前),湖南教育出版社,(严士健等),安徽教育出版社,(,3,)小学数学教材,北京师大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南师大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所、人教社,(五四学制),3.,新课程体系构建的运行机制,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设计过程,评价反馈,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广泛合作,课程标准类项目,综合研究类项目,强调课程专家,与各项目组专,家的不断对话,交流与合作。,重视基础研究,国际趋势,现状反思,需求分析,学科发展,学生特点,组建课程,改革国家项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 构 系 统,新课程设计的流程图,文献与比较研究、经验与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 程 标 准,课程计划,教材开发,课程改革国家级试验区,全面推广,在课程标准的实验过程中,教育部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调研,,2004,年,11,月专门针对义务教育课标的使用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与讨论,2005,年,由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引发出一场大争论。,4.2005,年关于课程改革的学术论争,2005,年,3,月初,北京“两会”上,姜伯驹、刘应明,两位院士对数学课标的意见。,新闻媒体、民间会议、网络上的讨论沸沸扬扬。,教育理论界的学术争论,(,王策三、钟启泉,,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一些课程标准受到质疑(语文、科学、物理)。,高中课改进程减缓。,中科院院士姜伯驹:,两位院士的观点:,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引起教学上的混乱,与以前相比,水准下降,特别是几何证明,“精心挑选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但堆砌例子,只能干扰学生的思维,就象在一间房子里挂满各种美丽的装饰,却把承重墙推倒了。”,王策三观点:,课程的本质是知识,为考试而教也不能,笼统说是弊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钟启泉观点:,从应试主义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是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促进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创新,也需要“概念重建”,包括课程、知识、学习等概念,主张借鉴西,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建立以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国,际视野。,另一种观点认为:课程改革必须有非常明确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这件事情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它表明,课程作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品,要能够倾听不同的声音;作为课程的推出者,政府要能够作为平等的一方参与“学术性”争论。而建立起相应的渠道与规范程序,以确保交流的畅通、问题的解决,则凸显为对政府的一项制度要求。,它也在告知改革的参与者,不同声音发出来,并不意味着否定,并不意味着大转向,而是一种“正常的”讨论。无论决策还是执行,都可以成为一个“民主”的过程。,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作者:,余慧娟,载,人民教育,2006,2010,年,8,月国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用范围是从,2010,年,2020,年。,这次,纲要,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20,个字的战略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完成战略目标的保证。,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纲要,还提出了战略主题,就是,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第二节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概要,2.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法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建议。”,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讲授时间与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词的内涵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内容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结果纲要”。,它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标准,也可作为衡量教学原则性的标准和依据,它一般由说明与文本组成。,关于课程标准,以下几点认识是极为重要的,(,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某一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2,),课程标准,是国家(在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4,),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体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基本要求。,(,6,),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个过程而产生的及其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7,),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