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7324805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消化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组成,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目的要求:,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病;,掌据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与各类型的特点;,掌握肝硬变的病理变化及门脉高压症的表现;,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了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了解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学习内容:,第一节 慢性胃炎,第二节 溃疡病,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第四节 肝硬变,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第一节 胃炎,概念:,胃炎:,胃粘膜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一、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最常见,肉眼:,病变呈多灶性和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慢性浅表性胃炎(,HE),镜下:,炎性病变仅限于粘膜浅层,固有腺体保持完整,;,粘膜浅层可有水肿,点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落,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病变特点是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一)分型,(1),A,型(少见),病变在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疫有关,常伴有恶性贫血,(2,),B,型(单纯性),病变在胃窦部,与自身免疫,无关,不伴有恶性贫血,(,二)病理变化,肉眼:胃粘膜,变薄,而平滑,皱壁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粘膜呈灰白色或灰黄,,粘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与周围粘膜界限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镜下,:,1),在粘膜全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常有,淋巴滤泡形成,。,2),胃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轻、中、重三级。,3),常出现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或,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表面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肠上皮化生,可见较多杯状细胞,间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又称慢性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病,是以胃、十二指肠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人群中患病率为10%,多见于2050岁的成年,男多于女。,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是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溃疡的主要原因。,粘膜防御屏障-粘液屏 障,细胞屏 障,上皮细胞快速的再生能力,健全的粘膜血液循环,粘膜合成前列腺素,(一)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HP,能分泌尿素酶、蛋白酶、磷酸,脂酶,破坏胃粘膜的防御屏障,。,(二)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刺激胃粘膜,抑制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影响粘膜血液循环。,(三)胃酸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吸烟、高钙血症;,Zollinger Ellison,综合征患者。,(四)应激和心理因素,胃酸,胃蛋白酶,正常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碳酸氢盐分泌到粘液,粘膜血流,上皮再生能力,前列腺素产生,完整的上皮屏障,HP,感染,NSAIDS,吸烟,酒,高胃酸分泌,十二指肠胃返流,溃疡形成,出血,幽门狭窄,穿孔,癌变,愈合,缺血,休克,胃排空延迟,防御机制受损,损伤性因素,防御性因素,损伤增加,图 17-2 消化性溃疡形成机制,二、病理变化,(一)胃镜(肉眼)下,1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近幽门多见,约75%分布在胃窦部。,慢性胃溃疡好发部位示意图,肉眼:,1、胃溃疡的外形和大小;,2、溃疡边缘;,3、溃疡周围粘膜;,4、溃疡底部;,5、溃疡一般较深可达肌层甚至浆膜层。,胃溃疡,2十二指肠溃疡,其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和后壁,偶见于球部以下,称为球后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较胃溃疡为浅,直径多在1,cm,以内。,(二)光镜下,:,溃疡底部分为四层:,1、渗出层:最表层有一薄层炎性渗出物,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2、坏死层:坏死组织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又称炎症层。,3、,新鲜的肉芽组织层:位于坏死层下。,4、瘢痕层:肉芽组织老化而成,慢性胃溃疡病(右),胃溃疡镜下所见,瘢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增生性内膜炎。,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发生变 性和断裂,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三、结局和并发症,1、愈合,2、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约1035%,,潜血、柏油样便、呕血,穿孔:,5%,,(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休克,幽门狭窄:3%,,呕吐: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幽门部伴炎性水肿、或受炎症刺激,可发生功能性幽门梗阻。,癌变:1%,,十二指肠溃疡极少癌变。,四、病理临床联系,(一)上腹部疼痛 与进食明显有关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神经纤维增生),(二)嗳气及反酸,(幽门梗阻时胃排空受阻,胃内食物发酵),(三)恶心及呕吐,(溃疡高度活动、疼痛明显伴有幽门梗阻),(四),X,线钡餐检查-龕影,复习思考题:,1、,简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2、简述溃疡病的并发症。,3、简述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小结:,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概念:,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质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3亿以上,我国有1.2亿,其中约有1/4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脏疾病。,肝炎病毒型 病毒大小、性质 传染途径,HAV 27nm,,单链,RNA,肠道(易暴发流行),HBV 43nm,DNA,输血、注射、密切接触,HCV 3060nm,,单链,RNA,同上,HDV,缺陷性,RNA,同上,HEV 3234nm,,单链,RNA,肠道(易暴发流行),HGV,单链,RNA,输血、注射,图17-1,一、病因及传染途径,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肝炎分型 潜伏期(周)转成慢性肝炎 暴发型肝炎 发生肝癌,甲型肝炎 26 无 0.1%0.4%无,乙型肝炎 426 5%10%1%有,丙型肝炎 226 50%极少 有,丁型肝炎 47 5%,80%重叠感染 3%4%,有,重叠感染0.3%3%,戊型肝炎 28 无 20%合并妊娠 不详,庚型肝炎,不详 无 无 无,图17-2,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HBsAg(+),表示感染乙肝病毒,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可无传染性),HBeAg(+),和/或,HBcAb(+),表示正在复制,HBsAb(+),表示已产生抗体,乙肝两对半:,许多研究表明:,HBV,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免疫性损伤,。,HBV,抗原在肝细胞内复制后,其中一部分整合 于肝细胞膜,并在细胞表面表达部分抗原,这些 病毒抗原作为靶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肝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发 挥淋巴细胞毒作用,溶解、破坏肝细胞膜及与其 结合的病毒抗原。,如病毒毒力相同:,免疫反应过强,的人则发生重型肝炎,,免疫反应正常,的人发生普通性肝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发生病毒性肝炎易慢性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或免疫耐受,的人往往成为不显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二、基本病理,(一)肝变质性病变,1.,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内水分增多),2.,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胞浆内水分脱失浓缩),3.肝细胞溶解坏死,(1),点状坏死,(2),碎片状坏死,(3)桥接坏死(4)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4.,毛玻璃样肝细胞,(细颗粒状,HBsAg,),胞浆疏松化,肝索拥挤,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含水量增多,气球样变,肝细胞明显膨大、变圆,胞浆透明、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样。,嗜酸性小体(凋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肝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红染,呈嗜酸性变;或胞浆进一步浓缩,细胞变圆,核碎裂、溶解消失,呈嗜酸性小体,肝细胞点状坏死,坏死灶内炎症细胞浸润,灶状肝细胞坏死,毛玻璃样肝细胞,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嗜伊红染色的、细密均匀的颗粒,不透明,似毛玻璃样,表面抗原免疫组化,肝细胞胞浆内,HBsAg(DAB,显色),(二),渗出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三)增生性改变,1、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2、肝星形细胞(贮脂细胞)增生,3、肝细胞再生,(一)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无黄疸性肝炎 多由乙型肝炎、一部分为丙型肝炎,黄疸性肝炎 病变略重、病程较短,多见于甲型、,丁型、戊型肝炎,三、临床病理类型,(普通型、重型),1.病变特点,肝细胞,变性广泛,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显著而,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和少量嗜酸性,小体。,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轻度的炎细胞浸润。,急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松化,气球样变,可见点状坏死 。,点状坏死,气球样变,2.临床病理联系,由于肝,C,弥漫的变性肿胀、使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肝肿大、肝区疼痛或压痛,肝,C,点状坏死,,C,内的酶释入血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之毛细胆管,受压或胆栓形成,黄疸,3.结局,多在半年内恢复,其中乙型肝炎有5%10%,,,丙肝50%可转化为慢性肝炎。,(二)慢性(普通型)肝炎,概念:,病毒性肝炎持续在半年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周围纤维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2、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明显,灶状、带状、中度,碎片状及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示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使肝界板破坏(碎片状坏死),汇管区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3、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区间形成纤维条索连接。,示肝组织条带状桥接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三)重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按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或电击型),(1)病变特点:,肝细胞呈严重,广泛的大块的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并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炎细胞浸润。,残留的,肝细胞很少有再生现象,。,肉眼: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色黄,被膜皱缩,质地十分柔软。,(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大片坏死溶解,仅小叶周边有部分肝细胞残留,并发生脂肪变性()。扩张的肝窦充血(),急性黄色肝萎缩,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切面红褐色,有红、黄相间的斑纹状,似脾样改变,(1)临床病理联系:,严重黄疸:,大量肝细胞的迅速溶液坏死,导致胆红质大量入血而引起严重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解毒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对各种代谢产物的解毒功能发生障碍。,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和氮质血症。,本病死因: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变特点:,既有亚大块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再生的肝细胞失去依托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的结构。,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小叶周边部小胆管增生并有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表面高低不平,质地略硬。,坏死后性肝硬化,假小叶较大,大小不均,纤维间隔宽,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结局:,部分患者可治愈,多数将发生肝功能,不全或逐渐过度为坏死后性肝硬变。,小结:,1、肝炎病毒的类型:,HAV、HBV、HCV、HDV、HEV、HGV,2、,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以变质性改变为主,3、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急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显著而坏死轻微。,慢性(普通型)肝炎:轻、中、重,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严重广泛的大块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亚大块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幻灯片 3,第四节 肝硬化,概念: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