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ppt课件总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7296452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ppt课件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ppt课件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中医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ppt课件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对考评项目进行考评,评出各考评项目的考评实际得分,考评类目下各考评项目考评实际得分之和为该考评类目的考评实际得分,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二、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 年代,:秦、汉时期,载药:365种 分类:上、中、下三品。,内容: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特点:各药的记述以药性、功效为主,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历代重要本草著作,2、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年代:南北朝(502-536年),载药:730种,分类: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内容:对药物产地、采收、形态、鉴别等有所论述,,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历代重要本草著作,3、,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年代,:,唐,(,659年),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有外来药物,如龙涎、血竭等。,特点: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历代重要本草著作,4、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年代,:,唐,(,741年),分类:按药物性能分类,载药:共10卷,收载唐本草未收载药物692种。,特点:各药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产地和混淆品种考证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5、开宝新祥定本草(开宝本草),作者:刘翰、马志等,年代:宋(973年),内容:共21卷,载药983种,新增药133种,974年重加详定为开宝重定本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6、图经本草,作者:苏颂等,年代:宋(1061年),内容: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所载药图930种及文字存于证类本草之中。,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书,历代重要本草著作,7、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年代:宋(1108年),内容:共31卷,载药1746种,,新增药500余条,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参考书。,历代重要本草著作,8、本草蒙筌,作者:陈嘉谟,年代:明(1566年),内容:共12卷,载药742种。,特点:注意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历代重要本草著作,9、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年代:明(1596年),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内容: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药图1109种,附方11096种。,17世纪初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0、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年代:清(1831年),内容:共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载药物716种,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第二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1、国内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鸦片战争前:传统方法研究中药,1840年以后:国外药学传入中国,1811-1882年:李善兰编译的植物学,我国第一部现代植物学译本,1927年: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辩 鉴定中药真伪,1933年:丁福保著中药浅说 引进化学鉴定方法,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著我国第一部生药学上篇,1937年:叶三多编著了生药学下篇。,(1)中医学院的成立,1956年:成立了四所中医学院,现 今:中医高等院校26所,(,2)中药鉴定学的诞生,1964年:开设“中药材鉴定学”课程,教材先后出版5次:,第一版:1977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第二版:1980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第三版:1986年南京任仁安主编;,第四版:1996年北京李家实主编;,第五版:2003年我院康庭国主编。,(3)国家成立的中药机构,1954年:各省市成立了药材公司。,中医药管理机构。,1955年: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中药研究所。,1958年:成立中医中药研究和管理机构。,检验监督机构:,中央、地方都成立了药检所,并设有中药室。,(4)药典及配套书籍,中国药典:,(53、63、77、85、90、95、2000、2005);,部颁药品标准:共2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5)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6)有关中药鉴定学的专著,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鉴别手册1-3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药学,中药志第二版,新编中药志,新华本草纲要,2.国外生药学科发展概况,生药指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药,动物药及合成药。,天然药指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不包括合成药。,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科技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2.国外生药学科发展概况,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区别,区别点,生药学,中药鉴定学,医学体系,西医药学理论,中医药学理论,分类方法,化学成分或自然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内容,植物、动物、合成原料,植物、动物、矿物,第三节、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材:两个层面,(1)质量控制标准: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 定性、定量分析,(2)质量评价标准:对有效成分进行量效关系刻划和评价。,中成药:两个层面,(1)组成药物的品质控制,(2)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1)分子生物学技术,2)HPLC、MS、NMR、IR、UV、GC、CE等及其联用技术,3)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定量;,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1)生态环境;,(2)种质和繁殖材料;,(3)栽培与饲养管理技术;,(4)药材质量控制;,(5)采收与加工;,(6)包装、运输和贮藏;,(7)组织培养技术。,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药的采收,二、中药的加工,三、中药的贮藏,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1、确定适宜采收期,(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1、确定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如:牡丹皮,丹皮酚年年,人参,6年总皂苷含量在4%左右,1、确定适宜采收期,(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1、确定适宜采收期,(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1)根及根茎类:,一般规律:秋、冬,特殊情况:夏季,如浙贝母、延胡索,春天,如明党参,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2)茎木:秋、冬或全年,秋冬茎类:如鸡血藤、大血藤,全年木类:如沉香、降香、苏木,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3)皮类:春末夏初,(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花蕾期:金银花、槐米、丁香;,花开放期:洋金花、菊花、西红花;,有的要适时而定,分批采收。,如:红花、蒲黄,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6)果实种子类:,果实-果实成熟:山楂 栀子,未成熟幼果:,枳实 青皮,随熟随采:木瓜,种子-果实成熟:牵牛子,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7)全草,:茎叶茂盛时,(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茯苓:立秋,马勃:子实体成熟,2、采收的一般原则(动物),一般规律:全年采收,其 它:依品种而定,2、采收的一般原则(矿物),全年可采,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一、加工的意义,(1)保证质量:苷,(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选 (2)漂洗,(3)切片 (4)去壳,(5)蒸、煮、烫 (6)熏硫,(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8)发汗,2、常见的加工方法,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杜仲,玄参,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一、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含糖类,一、变质现象,(3)变色,:,在酶或其他因素,含有易氧化成分 氧化变质,含有糖类物质 糠醛或其他类化合物;,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 还原产生棕色物质,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发霉虫蛀,使用杀虫剂 药材变色;,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化等,一、变质现象,(4)走油:,又称泛油,药材中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一般是药材受潮或温度过高,变色、变质后泛出有样物质。,(5)风化,药材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主指矿物药,一、变质现象,(6)自燃:,自动燃烧,如:富含油脂药材,(7)挥发性成分挥散,三、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1)仓库管理,(2)霉变的防治,(3)害虫的防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第四章 中药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三、中药鉴定方法,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八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共22册,中成药部颁标准,共20册,进口药材部颁标准,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中药拉丁名,2.基源: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3.性状: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4.鉴别:显微(组织、粉末、显微化学),理化(一般理化、TLC),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5.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主成分测定方法及限量,7,、炮制:方法及炮制品,药典记载中药质量标准内容,9、性味归经:,10、功能主治:,11、用法用量:,12、注 意:禁忌和副作用,13、贮 藏:,中成药质量标准内容,药品名称 处方,制法 性状,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规格,注意 贮藏,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分三步,1.取样,2.鉴定,3.结果,一、取样,取样原则。,有代表性,均匀性,留样保存,一、取样,2.要求与方法,(1)取样前检查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外包装;(2)按5%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及贵重药材逐件取样;(3)粉末状或lcm药材,每件不同部位抽取23份,包件少,抽取实验用量3倍;包件多,每件一般药材100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4)存样保留l年;(5)对角取样。,一、取样,要求与方法,取样前检查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外包装,按,5%,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及贵重药材逐件取样,粉末状或,lcm,药材,每件不同部位抽取,2,3,份,包件少,抽取实验用量,3,倍;包件多,每件一般药材,100,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存样保留,l,年,对角取样,二、鉴定,按药材标准逐项检验。,三、给出结果,试验过程要有详细记录。,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