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说课课件 (共13张)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44379717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说课课件 (共1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说课课件 (共1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说课课件 (共1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节 物质的比热,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比热?是浙教版科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第四章第4节的内容。共2个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并掌握了温度、质量、密度等物理量之后,又继续学习的物理量热量。虽然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热的概念,但生活中热的概念具有多义性,本课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热量的概念,并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物质种类有关。由于比热概念比较抽象,对七年学生来说本课只要求掌握用比热容去描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的这种性质,为八九年级学习沿海和内陆地区气候差异、比热的严格定义以及含有比热的热量计算公式等知识做好准备。,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物体吸热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物质种类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评价及解释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有关外,还跟物质有关,所以本课的重点为热量的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物质种类有关。,教学难点:,本课中只是提出比热这个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不相同,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已是非常抽象,所以本课的难点为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用比热容去描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的这种性质。,二、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问题-发现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2、说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问:,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让这杯热水快速冷却,谈谈你的做法。,追问:,将水倒入另一个杯子是否真的能让水快速冷却?,一生活经验 触景生疑引入新课,设计意图:以司空见惯的生活经验引入,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前概念成分居多,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用对照实验来证明。,四、教学过程,【对照实验】学生演示,取两个烧杯,加入等质量的热水,分别测出它们的初温,将其中一杯热水多次倒入其他烧杯后,再测出它们的末温,比较温度变化。,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过渡提问:这杯多次倒入其他烧杯的热水温度快速下降了,那么它的热都去哪里了?,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在为探究物体吸热和放热的规律教学做好铺垫外,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释疑,既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寻根探源 实验释疑构建热量的概念,【学生分组实验】小烧杯装着40克热水,大烧杯装着100克冷水。,1. 先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任务单中。,2. 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同时将温度计放入两个烧杯中测量水温,开始计时。3分钟后,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记录数据。,3. 6分钟后,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温度。,七年级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是十分熟悉,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分享实验的过程,并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指导。,展示学生数据,并由学生汇报两个烧杯水温的变化情况。,【因势利导1】这几组实验数据虽然不同,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出普遍的规律热水降温,冷水升温,最终冷水和热水的温度相等为止。,过渡追问:引起水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为使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本实验中设置了这么两个问题:,问题1: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的传递,从哪里看出来?,问题2: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热,为什么?,【因势利导2】实验说明: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提问释疑:知道了热传递,再来解释为什么热水多次倒入其他烧杯中温度快速下降了?,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热的概念,但生活中热的概念具有多义性,而在科学上,热量概念那么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主构建热量概念,重点突出、深刻,更表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认知活动中探求得到的科学规律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可贵的。,【因势利导3】,在科学中我们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kJ。,补充:,焦耳的自学成才生平,对学生进行激励情感教育。,读图:,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能量单位,通过读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焦耳这个单位有一定的大小认知,更从表中数据的前提条件提问过渡到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景交融 再激疑问热量的影响因素 完整热量概念,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什么有关?,生活中的经验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杯水,分别加热到50和100,哪杯水吸收的热量较多?说说你的理由。,生活中的经验2:将甲乙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杯水需要吸收的热量要多?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对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变化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直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本环节还有另一重要作用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一定性方法,为下一实验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和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本讨论中设计这么3个问题:,问题1:同学们能描述下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温度升高多少的具体关系吗?,问题2:我们在描述结论的时候要科学严谨一些,如前提是在什么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来分析下这个事例中哪些是相同的?,问题3:既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现在我们逆向思考,物质放出热量的多少跟温度,的多少有关。,思考与讨论:,变一变:下面三杯10的冷水和90的热水混合后的水,哪一杯温度最高,哪一杯温度最低,为什么?,设计意图:将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稍作改动,思考的方向性更强,有效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本思考题表达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本课的重点得以落实巩固,也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因势利导4】,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等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同理,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同种物体,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同理,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过渡提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漫画:炎热夏天的中午,兄妹俩人来到海滨避暑,他们赤脚走在海边,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妹妹认为在海水中踏浪凉爽,哥哥那么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引导提问:在同一阳光照射相同时间下,等质量的砂石和水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演示实验探究: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和砂石谁升温快?,实验方法:根据刚才的学习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和 有关,我们要探究“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和砂石谁升温快?需要控制 和 相同, 不同。,设计意图: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七年级新生来说难度较大,采用填空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有效地降低难度,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本实验中条件的设置采用三个问题进行突破:,怎么知道水和砂石质量是相同的?天平,在实验过程中怎么保证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同?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还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吗?温度的升高量,学以致用: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认为关于在海边纳凉哪种意见是正确的?,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较快的是砂石。,拓展延伸:2、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砂石升高的温度相同,应怎么办?,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因势利导5】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种类有关教师板书:物质种类。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在科学上我们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的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教师板书:比热。比热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下一课时中介绍。,设计意图: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是本节的一难点。从问题的提出到形成最终的结论,通过情景导入,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突破难点,既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物理知识,而且了解了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了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四、小结,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热量,(Q),热传递,焦耳(J),温度变化量,质量,物质种类(比热),多少,影响,因素,单 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