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367868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PPT,文档演模板,Office,PPT,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2024/10/4,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总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教育目的层次体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目的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而,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策性概念。,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类型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领域关于人才培养的更具体的质量规定。教育的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均有不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彼此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3.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它具体规定每门课程具体的育人价值和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效果预期。,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式、基本途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段等)的工作时,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具体要求或产生的预期结果。,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规范功能,(二)选择功能,(三)调控功能,(四)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一)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反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可以概括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自然的、生物的本性)需要来确定,倡导人性本位,关注个人价值与地位,强调教育的人本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社会本位论,则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关注公民教育及其社会责任。,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尔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等。,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人的全面发展,(一),含义:,即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道德和情感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1.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特征。,2.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的特征。,3.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特征。,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该学说的贡献在于:,1、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高度发展。,人的个性充分的发展。,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2、,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人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3、,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三、全面发展的教育,(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方面,。,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智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对学生进行健身知识、技能和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五育”之间的关系,1.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能相互取代。,“重智轻德、重主轻付”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错误的。,2.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3.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四、素质教育,(一)基本内涵: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其内涵主要包括:,1.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2.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3.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4.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二)内容结构,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3.,审美素质教育,4.,身体素质教育,5.心,理素质教育,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复习题:,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2.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曾出现过两个理论流派是,。,3.教育目的是一个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涵盖,五个层次。,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5.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一)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儿童教育机关(如少年宫、儿童影剧院、少年之家)、成人教育机关(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影剧院)和学校教育的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二)结构,1.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2.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规则而言,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等。,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一)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3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4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三)现代学制的类型,1.双轨型,2.单轨型,3.分支型(中间型):,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四)现代学制的变革特点,1.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通常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免费、强制普及实施特定年限的基础学校教育。,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产生与发展,1.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没有实施。,2.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制主要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清末民初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都以此为依据。,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3.1912年、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学制略有改动。该学制主要是仿照德国学制。,4.1922年,民国政府又颁布“,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影响深远,后来虽几经修改但基本上没有变动,直至解放前,。,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奠定了中国当代学制的基础,。,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6.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开始对学制进行改革。,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全面规划与与地方分权结合。,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也与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7. “文化大革命”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等口号,对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结束了教育上的混乱局面,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系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对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现行学制的形态,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三)当代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1.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学制趋于弹性和灵活。,一方面,在原有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来;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逐渐贯通,如“对口高职”、“专升本”。,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2.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定了“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3.为了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正逐步完善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如普通高中加强职业培训、大力发展职业高中或中专、技校。,4.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的类型趋于多样化。,5.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 you again,3rew,2024/10/4,第二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