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367632 上传时间:2024-10-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2015,年修订版),辽 宁 世 纪 教 育 研 究 院,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进京赶考,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952,年国民经济结构,国有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个体经济,71.8,%,私营经济,6.9,%,国家资本主义经济,0.7,%,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前的阶级结构结构,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1949,1952,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镇压反革命,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毒”行为的工商业户,82%,99%,76%,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资本家王康年向志愿军出售伪劣药品,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年,借西药供应紧张,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死亡。,1953,年,2,月上海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复兴之路,中国新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工业资本比重,20%,500,人以上工厂比重,0.1%,手工性质的工厂,80%,70%,10,人以下工厂比重,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农户的,19.55%,。,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50,年全国有,10.7%,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底土地改革结束后,我国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已达,4563.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左右。,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在改革土地完成后,农村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为全面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七届二中全会,1951,年前后,1952,年,9,月,1953,年,1954,年,7,月,提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用,10,15,年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后才开始过渡,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2,月,形成完整表述,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河北王国藩农业生产合作社,河北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李顺达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实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平等互利。对于入社的耕牛、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合理作价、予以补偿的政策,自愿互利,国家首先把办社积极性较高的贫下中农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办好一批合作社,吸引农民自愿走合作化道路,典型示范,国家通过贷款、兴修水利、供应农机具等方式,为合作社提供物质援助,帮助合作社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国家帮助,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互助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农民私有,土地入股,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个体经营,统一经营,统一经营,换工互助,按劳分配土地分红,按劳分配,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个体私有,生产资料部分公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独立生产统一供销,一定程度集中生产,统一经营集体劳动,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8,。,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农民积极加入生产合作社,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广东省新会县木器生产合作社,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部分用国营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一方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即对那些既不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想实行任何妥协,而继续以投机和收买贫民等方法来破坏苏维埃措施的资本家,无情 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聪明练达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荣毅仁,1956,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采取“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制度,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商业:委托经销代销,工业: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国家所有 国家经营 定股定息,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 四马分肥,初级形式,全行业公私合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公私合营以后,国家对私营企业的在职人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根据,“,量才录用,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了全面的人事安排。,青年资本家祝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店挂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01,02,03,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相比,偏差与失误是次要的;,造成偏差与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还不完全清楚。,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政治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在阶级关系方面,,帝国主义势力被赶走;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被消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从整体上说已经被消灭;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成为领导阶级,知识分子经过改造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其他个体劳动者,农民阶级,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主人,鼓励和支持了其他国家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课件使用说明:,修改标题、压缩文字、图形内的文字等,请使用,Powerpoint2007,及以上版本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