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滚 动 轴 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第一讲,讲课人:,培训题目,教学目的:,1,.,了解其定义;,2.了解轴承标准公差符号 ;,3.,了解轴承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内容摘要(目录),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了解其定义;,2.了解轴承标准公差符号 ;,3.,测量所要具备的一般条件,;,4.,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5.,内圈和外圈、轴圈和座圈的测量原则和方法,;,6.,成套轴承的测量原则和方法,;,3,一、定义,测量:为确定物体特征尺寸或变动量而进行的一组操作。,检验:用量规、量仪、检查尺寸或形状的操作。,测量和检验原则:测量或检验几何特征所遵循的基本几何原则。,测量和检验方法:测量原则在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操作时的实际应用。,4,一、定义,测量仪器:特定的测量方法所需的技术装置,(,如已校准的千分表,),。,量规:几何形状和尺寸已界定的装置,用于评定零件的某一特性与尺寸规范的一致性。该装置只能给出“过”和,/,或“止”的结果,(,如塞规,),。,测量力:由指示仪或记录器的测头施加于被测件上的力。,基准面:轴承加工中指定的表面,可用作测量的基准。,2,二、符号,5,三、一般条件,1.,测量温度:测量前应使被测轴承、零件、块规或标准件、测量仪表处于同一温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热量传递到被测零件或轴承上,推荐的环境温度为十,20,。,2.,测量区域,内径或外径的测量,在离开套圈端面,1.2,倍,smax,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区域内进行。,6,3.,测量的尺寸基准:尺寸的确定,是将零件与相应的块规或标准件进行比较而决定。块规或标准件应校准,并按规定进行传递。,4.,测量用指示仪:测量中所用指示仪必须经过校准,并具有与所测轴承相适应的精度与灵敏性。,三、一般条件,7,5,测量误差:总测量误差,原则上不应超过公差的,10%,。,6,心轴:当使用心轴测量跳动时,应决定心轴的旋转精度,以便在轴承测量中对明显的心轴误差进行相应的校正。,7,测量力及测头半径为避免套圈过度变形,测量力应尽量减至最小,测头半径应尽可能增大。测量轴承内、外径时测量力测头半径见表,2,三、一般条件,8,三、一般条件,9,三、一般条件,5.8,测量载荷:为使轴承零件相互间处于正常的工作位置,获得稳定测值,应施加轴向载荷。推荐的测量载荷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5.9,测量前的准备,粘附于轴承上,影响测量结果的油脂或防锈剂,都应除去。测量前应用低粘度油对轴承进行润滑。,10,四、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对于每一类被测量或检验的特征参数,本标准第,7,和第,8,章规定一种或多种测量或检验原则。对于每一测量原则,给出了一种或多种测量方法。,在表示测量原则的图表中,左边“方法”栏下表示的内容为:,说明方法示意图;,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读取数据;,重复测量要求。,右边“说明”栏下表示的内容为:,11,四、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特殊应用;,应用的限制条件;,误差的特殊原因;,对仪器的特殊要求;,仪器实例;,读数的处理。,注:测量仪器的精度、设计及操作者的技巧均未考虑。有时这些因素对测量或检验结果的影响比所述测量方法之间之的差别还大。,11,五、内圈和外圈、轴圈和座圈的测量原则和方法,内径,d,原则,l,,内径的两点测量。,2,5.1,内径,d,原则,l,,内径的两点测量,。,2,5.2,滚子组内径 原则,1,,外圈为自由状态的滚子组内径功能检验。,2,原则,2,,外圈紧定时,滚子组内径的功能检验。,2,原则,3,,在标准量规上通过测径向位移,测量滚子组的内径。,2,5.3,外径,D,原则,1,,外径的两点测量。,2,原则,2,,外径的间距测量。,2,5.4,套圈宽度原则,1,,内圈和外圈宽度的两点测量。,2,原则,2,,凸缘宽度的两点测量。,2,5.5,倒角尺寸,原则,1,,用样板比较检验倒角尺寸。,2,5.6,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原则,1,,在绕内孔轴线旋转过程中,从一固定点测量端面对内孔跳动的距离变动量。,2,原则,2,,支承端面和内孔母线,在旋转过程中,从一固定点测量端面对内孔跳动的距离变动量。,2,5.7,外表面母线对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S,D,原则,1,,支承端面和外表面母线,在旋过程中,从一固定点测量端面对外径跳动的距离变动量。,2,2,5.8,推力轴承垫圈厚度变动量,S,i,,,S,e,原则,1,,轴圈(中圈)滚道与底面间厚度变动量的两点测量。,2,原则,1,,座圈滚道与底面间厚度变动量的两点测量。,2,The End,谢谢!,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