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 课件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43784348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药学概论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药学概论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基础理论,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王建华,个人简介,王建华,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药学系(现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并留校任教,讲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程。, 2003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李恩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植物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等老年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以及该领域新药研发工作,目前在该领域已发表论文30多篇。,1985.1986.在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北京大学药学院)进修植物分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导师诚静容教授)。1996年通过教育部英语WSK(pets 5)考试,取得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到意大利罗马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导师Nicoleti教授和Mazanti 教授)。,主持教育部科研课题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厅级科研课题3项(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北医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课题各1项),主编著作一部,参编著作2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5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第二主研人 ,科研成果多项。,第一章绪论,学习导航,1.掌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大中医的基本特点,2.了解中医药发展形成概况,3.了解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第一节中医药学发展形成概况,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1.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运用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对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进行了总结。,2.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世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贵要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为临床医学和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西晋:王叔和的脉学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4.宋金元时期,众多学派涌现,使中医药学在多方面取得突破。,5.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6.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工作,整理文献,经络与脏腑实质,中药及复方的药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第二节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 中医学认为,在组织结构上,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六腑、形体组织、五官九窍等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2.在生理功能上,不同脏腑虽各有其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几者协调统一,共同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3.在病理异常时,脏腑功能失调,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与器官;体表、组织与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正是由于脏腑与组织、器官之间这种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通过五官、形体、舌脉等外在变化,来推测体内脏腑病变,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例如,临床上常用清肝泄火的方法治疗爆发火眼,用补肝养血之品治疗雀目等病症。,(二)人和自然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因素的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自然。当这些变化超越了一的范围,便会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此所谓“人与天地相应”。,1季节气候,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使人体腠理开泻而汗出以散热,脉多浮大;秋冬寒凉,阳气收藏,故人体腠理密闭而汗少,脉多沉小。,2.昼夜晨昏,人体早晨阳气初生,运行与外,至中午最盛,推动着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傍晚、入夜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们的休息。,3.地理环境,我国南方偏于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偏于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4.当人们易地而居时,环境突然改 变, 初期多感不适,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慢慢适应。病理举例,如春季多瘟病,夏秋季多痢疾、腹泻、疟疾,冬季多伤寒。北方易受风寒,南方多患湿热。,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辩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出某种疾病的“证候”。,所谓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中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由于辨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原因、部位、性质等作出的高度概括,故而更能全面、深刻的反映疾病的本质,因此,在诊治疾病时中医则更为强调辨证。,注意:不是辨病。,例如,感冒一病,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常区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证。欲诊治感冒就必须辩清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是采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之法,选用相应方药。,同病异治的概念,异病同治的概念,第三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有一些独特的思维方法。,一、援物比类,二、司外揣内,二、试探与反证,该节内容课下自学。,第二章阴阳五行,学习导航,1.掌握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对立、消长,互根、转化的基本内容,2.掌握五行的基本含义,五行特性、归类,生克乘侮(wu)的基本内容,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逐渐与中医学的具体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所以,中医学是医哲交融的学科。,一、,阴阳的基本含义,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的特性;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皆属于阴的特性。如天属阳,地属阴。,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阴,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2.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阴阳两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如,昼夜的变化,冬夏的变化。,其二,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互藏”。,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指阴阳的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的、相反的。如:上下、左右、明暗、动静、升降、出入、寒热、水火、柔刚等,皆属于阴阳对立。,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在中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理方面,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正是阴阳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如血与气分属阴、阳,但气具有生血、行血和统血的功能,血又具有载气和养气的作用,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协调,从而维持了人体阴阳的平衡。,在诊断方面,首先从总体上将疾病概括为阴证、阳证。一般而言,表证、实证、热症属阳证,里证、虚症、寒症属阴证。,(二)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并非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如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夏至秋及冬。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三) 阴阳互根,指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阴或阳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都以其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下,没有上,就没有下。,(,四)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与平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与平衡,对立制约 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 胜负。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阴阳消长,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消,减少;长,增。,形式: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 此消彼亦消,互根互用,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 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出(阳),降、入(阴),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 协调平衡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阳,阴,色泽,鲜明,晦暗,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症状,热、燥、动,寒、润、静,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其它,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气 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的基本含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述: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以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知道临床诊断和治疗。,又一次说明中医学是一个医哲交融的学科。,一、五行的基本含义,“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及其所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特性,1.“木曰曲直”,曲直,既能屈能伸之意。是以树干曲直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长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2.“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3.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se),“稼穑”指从播种到秋收的全过程。意为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此,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4.“金曰从革”,从,顺从;革,革除。意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性。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意水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水。,(二)五行归类,人们把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作用特点,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具有类同于某一行特性的事物或现象,既被归纳到该行中去。结果,五行学说就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最终归成五大行类。如表2-1(教材12页表2-1),熟悉五脏、六腑的归属。,具体归类方法有: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具体方法,省略。,(三)五行的生克乘侮,1.生克,(1)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滋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等。具体相生关系见教材12页图2-1及下图。,应用(了解):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相生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五行生克,(2)相克: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见教材12页图2-1,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相克理论,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肾制约心,及水克火,如肾阴承制着心阳,使其不至于亢盛。,2.,乘侮 指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1)相乘: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相乘的顺序与相克同,如木乘土。,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不及”两方面。,太过,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剩,对其所胜(克)进行了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克)行的虚弱,如“木旺乘土”。,不及,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克)行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加虚弱,如“土虚木乘”。,(2)相侮 指五行反克为害(犯上)。又称“反克”或“反侮)。,相侮的顺序:与相克的顺序相反,如木侮金。,相侮的原因:太过及不及。,太过:如肝火旺而犯肺,“木火刑今”。,不及:如“木虚土侮”,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哲学的范畴,需要课下仔细思考,理解靠悟性。,许多哲学及佛教书籍也是相当难懂,主要靠悟性。,第二部分,补骨脂提取物BGS1加锌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