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化学实验内容多,可以考查根本知识,也可以考查由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及相关化学知识等重组而成的综合实验,涉及化学,实验的仪器、根本操作的方方面面,还联系化学根底理论、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仪器、根本操作内容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最近两年命题有在卷综合实验中以填空,题形式出现。物质别离、提纯、检验、制备内容可以是卷选择,题,也可以是卷推断题,实验简答题也可以是以上的综合。考,查内容逐渐加深,形式趋于多样。在卷填空题中以综合实验设,计或流程类实验或探究性实验的形式出现概率较大。,专题,化学实验的探究,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的侧重点主要,是一些易转化成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装置的改进,有些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现象不清晰,实验误差较大或实,验的平安性、环保性等不够,有必要对实验设计进行优化和装,置改装。,1Fe(OH),2,的制备与实验条件,的控制,要制备氢氧化亚铁,并使氢氧化亚铁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的状态。一是要减少溶液中氧气的含量,防止溶液与空气的接,触;二是要防止溶液中出现三价铁离子。既要除去三价铁离子,,又不引入新的杂质,一般选用铁粉来复原三价铁离子。实验中,一般采用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与NaOH溶液反响来制取Fe(OH)2,沉淀。下面我们来探究其他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方法探究一,隔绝空气的复分解反响法,(2)操作过程。,新配制 FeSO4 溶液(不含 Fe3)。,取 FeSO4 溶液 2 mL,在酒精灯下微热,赶出溶液中的氧,气,立即参加油脂或苯约 1 mL,防止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在上述试管中用特制的长滴管迅速将已经煮沸过的,NaOH 溶液滴加到 FeSO4 溶液的下层(或直接加 NaOH 固体 2,3 粒),轻轻振荡(注意:不要破坏油膜),可观察到白色 Fe(OH)2,沉淀生成。,(1)原理:Fe,2,2OH,= Fe(OH),2,(3)实验特点: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白色 Fe(OH),2,沉淀可,保存较长时间。,方法探究二,氢气气氛中的复分解反响法,图 51,实验装置如图 51 所示:试管中装有铁粉和稀硫酸;试,管中装有新煮沸过的NaOH 溶液。,(1)思路:翻开止水夹,利用铁粉与稀硫酸反响生成的氢气,将试管和试管中的空气排尽,这样可得到一个无氧气的体,系。关闭止水夹,产生的氢气使试管中的压强增大,这样可,使试管中产生的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进入试管中,从而制,得纯洁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2)操作过程。,将该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中参加新煮沸过的,NaOH 溶液,并使之浸没试管中的导管口。,在试管中参加铁粉,再参加稀硫酸,并使液面没过试,管的导管口。,翻开止水夹,并在试管的支管口处收集氢气,通过检,验氢气的纯度来检验氧气是否排净。,如果氢气在验纯时发出“噗的响声,可关闭止水夹,,这样不断产生的氢气使试管中的压强增大,从而使试管中,的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进入试管中,在试管中的导管口可,观察到有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3)实验特点:防止溶液中含 Fe3,得到的 Fe(OH)2 白色沉,淀可保持很长时间。,方法探究三,电解法,(1)实验用品。,Na,2,SO,4,溶液、稀盐酸、蒸馏水、铁电极、(两根)导线、低,压直流电源、试管(25 mm100 mm)、铁架台、三孔橡皮塞。,(2)实验装置如图 52 所示。,图 52,(3)实验原理。,用铁作电极,Na2SO4溶液作电解液,电极反响式为阴极:2H2O2e=H22OH;阳极:Fe2e= Fe2。阴极附近产生的OH与阳极溶解产生的Fe2结合生成Fe(OH)2,反响方程式为:Fe22OH=Fe(OH)2。由于阴极产生的H2是复原性气体,并且其阻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白色Fe(OH)2沉淀。,(4)实验步骤。,取 Na2SO4 溶液 30 mL,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溶解氧。,将两铁电极浸入稀盐酸中,除去电极外表的氧化膜,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按如图 52 所示装置接通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 46 V。,(5)实验现象:通电后即看到阴极有大量气体生成,,同时溶,液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6)实验特点: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例,1,】,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 Fe(OH),2,沉淀。,制的 NaOH 溶液反响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 FeSO4 溶液时还需参加_。,(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O2 常采用_的方法。,(3)生成白色 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 O,2,的 NaOH 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 NaOH 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方法二:在如图 53 装置中,用 NaOH,溶液、铁屑、稀 H2SO4 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里参加的试剂是_。,(2)在试管里参加的试剂是_。,(3)为了制得白色 Fe(OH),2,沉淀,在试管和,图53,中参加试剂,翻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4)这样生成的 Fe(OH)2 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方法三:,(1)图 54 所示装置是电解池,欲在,装置内产生 Fe(OH)2 的白色絮状沉淀,,那么 a 电极材料应是_。,A石墨,B铁,C铜,D铂,图 54,其阳极的电极反响式为:_,_。,(2)装置中电解液 d 可以是_,那么白色沉淀在电极,上生成;也可以是_,那么白色沉淀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生成。,A纯水,CNaOH 溶液,BNaCl 溶液,DCuCl,2,溶液,(3)装置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4)装置中液体 c 为液体石蜡,其作用是_,_,在参加液体石蜡之前,对 d 溶液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5)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对装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C适当缩小两极间距离,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D适当降低电解液温度,(6)假设 d 改为 Na2SO4 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继续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另一,明显现象为_。,解析:,该题方法一源于教材,只有通过一些辅助措施赶出,溶液中的氧气,才可能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二通过,装置的改进,用制得的,H,2,作保护气,可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且能保持较长时间;方法三是从电化学角度考虑,通过阳,极产生的,Fe,2,与阴极生产的,OH,(,或溶液自身的,OH,),结合得,Fe(OH),2,沉淀,该法同方法一一样效果不佳,但思维方法是值得,肯定的。,(2)煮沸,(3)避免生成,答案:,方法一:(1)稀 H,2,SO,4,、铁屑,的 Fe(OH),2,沉淀接触 O,2,方法二:(1)稀 H,2,SO,4,、铁屑,(2)NaOH 溶液,(3)检验试管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 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4)试管中反应生成的 H,2,充满了试管和试管,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方法三:(1)B,Fe2e,=Fe,2,(2)C B,通电,(4)隔绝空气,防止 Fe(OH),2,被氧化,排尽溶液中的氧气,(5)B、C,(6)白色灰绿色红褐色,(3)Fe,2H,2,O=Fe(OH),2,H,2,2铜与硝酸反响,【例2】某化学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图 55,(1)在铜屑与硝酸反响的实验中,其反响速率较慢,为加快,反响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或_。,(2)铜与稀硝酸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_,_;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响的实验时,常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_,_;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的气体的颜色,,可在往稀硝酸中参加铜的同时,参加少量碳酸盐即可到达目的,,那么参加少量碳酸盐的作用是_。,(3)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响的实验时,实验小组为了减少污,染,设计了如图 55 的四种装置,希望既能观察到反响现象,,又能在不拆卸、不增加仪器的情况下使 NO2 被吸收(注:NaOH,溶液可吸收 NOx)以防止污染环境。他们设计的装置中能到达目,的的是_(填序号)。,(4)实验小组利用上图中的装置_(填序号),可以在不,拆卸、不增加仪器的情况下,用同一装置先后连续完成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响。要到达此目的,棉球 a 蘸的物质是_,液体,b 为_。,答案:,(1)加热,改用铜粉,存在的空气将生成的 NO 氧化成 NO,2,碳酸盐与硝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 CO,2,赶走了试管内的空气,(3)和,(4),NaOH 溶液,蒸馏水,二、对化学反响原理的探究,1溴水褪色,【例3】在溴水中参加镁粉,溴水褪色。对于褪色的原因,,甲认为是溴溶于水后,溴和水发生了可逆反响:,Br,2,H,2,O,HBrHBrO,当向溴水中参加镁粉之后,那么发生以下两种反响:,Mg2HBr=MgBr2H2,Mg2HBrO=Mg(BrO)2H2,由于上述反响的发生,使溴水中的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从而使溴水褪色。乙认为,镁是活泼金属,在溴水中存在大量,的溴,应该是溴与镁粉直接反响:MgBr2=MgBr2,而使溴,水褪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答案:,(1)在溴水,中加入镁粉,立即观察现象,若短时间内,有大量气体产生,则甲的解释正确。若短时间内没有大量气体,产生,则乙的解释正确,(2)把镁粉加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看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是否褪色,若不褪色,说明镁不能与干燥的溴发生反应。若,褪色,说明乙是对的,答案:,(1)应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NaHCO,3,溶液,(2)操作要点:,取少量的AlCl,3,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产生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消失;,向其中再滴入NaHCO,3,溶液至足量,(3)离子方程式:,3氯气的漂白原理,【例5】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响生成的HCl 和HClO 中和了NaOH 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响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解释正确与否。,_,_,_,解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酸碱中和,那么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酚酞被氧化,那么红色不可能重现。,答案: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 NaOH 溶液,,假设红色重现,那么是因为 HCl 和 HClO 的酸性所致;假设红色不再,重现,那么是因为 HClO 的强氧化性所致,4喷泉实验原理探究,(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减小容器内压强。,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响而被吸收,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增大容器内压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响使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注意:装置气密性要好;烧瓶要枯燥;气体的纯度,要高。,气体,HCl,NH,3,CO,2,、,Cl,2,、,H,2,S,、,SO,2,NO,2,和O,2,CH,2,=CH,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溴水,【例6】某学生经过思考将课本上的喷泉实验改成如图 56,所示装置。A 为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导管上的小试管,B 为盛有,适量水(滴有几滴酚酞)的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K1、K2、K3,为止水夹。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取下烧瓶,在试管 A 中,参加药品,迅速重新安装好装置,即可进行实验。该装置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成一体。无需事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可节约时间和药品。,图 56,试答复以下问题,(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3)小试管 A 中所盛的药品最好是_。,ANH,4,C1(s)和 Ca(OH),2,(s),C浓 H,2,SO,4,和浓氨水,B浓氨水,D生石灰和浓氨水,(4)简述 A 中制 NH,3,的原理。,_,(5)如何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_,_,(6)要产生喷泉该如何操作(氨气此时已收集满)?(至少答,两种方法),_,_,_,答案:,(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力差,(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 K,2,、K,3,,开启 K,1,,双,手握住烧瓶(或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插入 B 中的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将热毛巾撤去)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形成,证,明气密性良好,(3)D,(4)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 NH3 的原理为:CaO 与水反响,,使溶剂减少;反响放热,溶液温度升高,(5)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关闭 K1,翻开 K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 K2 导管口处,假设试纸变蓝(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 K2 导管口处,有白烟产生),证明 NH3 已收满,(6)方法一:关闭 K2、K3,翻开 K1,轻轻挤压塑料瓶 B,使,少量水沿导管进入烧瓶后,迅速翻开 K3,即可形成喷泉,方法二:翻开 Kl、K3,关闭 K2,用热毛巾(或手)将烧瓶捂热,,NH3 受热膨胀,赶走导管内的空气,使 NH3 与水接触,而发生喷,泉,方法三:翻开 K1、K3,关闭 K2,向烧瓶上浇淋冰水,即可,产生喷泉,5钠与水反响实验改进,【例7】请你对课本中钠与水反响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要求你所改进的实验装置在进行钠与水的实验时,能够将气体,收集后用于检验。,解析:图(1)是在课本实验的根底上略作改进,在塑料瓶的,橡皮塞口上加了一尖嘴管和固定一根大头针,钠块扎在大头针,上正好接触水面,反响后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将钠块用铝箔包好后再用铜网,裹住,(,防止钠浮起,),置于倒扣的漏斗内,即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用于点燃。,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时,将广口瓶中盛满水,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将钠块扎在大头针上,迅速用胶塞塞住瓶口,,产生的气体将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反响结束后,翻开弹簧夹即,可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图(4)的原理类同于图(3),产生的气体将水压入普通漏斗,中,反响结束后,翻开弹簧夹也可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答案:,6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例8】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响。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图 57 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图 57,实验甲:枯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响。,在枯燥的试管中装入 Na2O2,在通入 CO2 之前,关闭 Kl,和 K2。在试管内装入试剂 X 后,翻开 Kl 和 K2,通入 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响。在试管内,装入试剂 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试答复以下问题:,(1)在装入 Na,2,O,2,后,通入 CO,2,前,关闭 K,1,和 K,2,的目的是,_。,(2)在实验甲中,试剂 X 是_,其作用是_,_。,在实验乙中,试剂 Y 是_。,(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4)试管中的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 CO2 所用的反响物最,好选用_(填编号),A大理石,C烧碱,E稀硫酸,B小苏打,D盐酸,F稀硝酸,(6)CO2 和 Na2O2 的反响机理可以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以下反响:Na2O2C18O2H18O,_,_,_。,2,答案:(1)防止Na2O2受潮,(2)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蒸气CO2的饱和溶液(或水),(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响,(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5)B、E,7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探究,【例9】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 pH 变化问题,化学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理论学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pH,升高。二是实验派经过反复屡次的实验测定,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 pH 如图 58 所示。,图 58,试答复:,(1)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 pH 处于 A 点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2)理论派所持的观点的理论依据是_,_。,(3) 实验派结论是_ ,他们所述实验是通过,_来准确测定溶液的 pH 的。该观点的理由是_,_,_。(从化学原理角度加以简述),解析:(1)电解前CuCl2溶液呈酸性是由于CuCl2的水解。,(2)理论派所持的观点是从Cu2水解的角度考虑,随着电解的进行、Cu2的水解平衡左移,致使pH升高。(3)而实验派那么是从电解产生Cl2溶于水显酸性的角度来考虑的。,答案:,(1)Cu,2,H,2,O Cu(OH),2,2H,(2)电解使Cu,2,的浓度降低,水解减弱,故pH升高,(3)溶液的pH降低pH计阳极产生的Cl,2,一部分溶解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使溶液中,c,(H,)增大,即pH降低,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8化学反响速率实验探究,【例10】常温下,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和组成相同外表,经过砂纸打磨(完全除掉了氧化物)的铝片,分别参加到盛有体,积)中,铝片在稀盐酸中产生的氢气的速率比在稀硫酸中快。,(1)写出以上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2)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假设_;,假设,_;,(3)请设计实验对以上的假设进行验证:,_,_;,_,_。,(4)如果上述假设都成立,要使以上稀硫酸与铝反响产生的,氢气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3)向以上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或氯化钾(或其他,可溶性氯化物)固体,如果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假设成立,向以上稀盐酸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硫酸铵(或其他可溶性,硫酸盐)固体,如果都能使反应速率减慢,则假设成立,(4)加入含有 Cl,的可溶性氯化物,增加 H,浓度,加,热,将铝片改换成铝丝,利用不活泼金属或不活泼金属可,溶性盐形成原电池等(合理即可),9确定某酸是否是弱酸,【例,11,】,用实验确定某酸 HA 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甲:称取一定质量的 HA 配制 0.1 mol/L 的溶液 100 mL;,用 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 pH,即可证明 HA 是弱电解质。,乙:用物质的量浓度的 HA 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 的两种酸溶液各 100 mL;,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 10 mL,加水稀释为 100 mL;,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参加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 HA 是弱电解质。,(1) 在两个方案的第 步中, 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2)甲方案中,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_1(选填“、“或“),乙方案中,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a装 HCl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 H,2,的速率快,b装 HA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 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_,_、_。,(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_。,解析:证明弱电解质的原理有:一是证明HA 不能完全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二是证明HA 与强碱反响生成的盐,具有弱碱性。,答案:,(1)100 mL 容量瓶,(2),b,(3)配制 pH1 的 HA 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 NaA 溶液,测其 pH7 即证明 HA 是弱电解质,10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应根据反响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情况进,行判断,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得电子的一极为正极,而不简,单地认定活泼金属一定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一定为正极。,【例12】(1)将铜棒与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铝棒作电池的_极,铜棒作_极,负极反响为:,_。,(2)假设将上述电解质溶液换为浓硝酸,那么铝棒作电池的_,极,铜棒作_极,电池的正负极反响分别为:_,_、_。,解析: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反响应从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这一本质出发,而不能单纯地只从电极的活泼性去考虑。此题的第(1)小题中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是2Al3H2SO4= A12(SO4)33H2,铝棒作负极。而第(2)小题中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是Cu4HNO3=Cu(NO3)22NO22H2O,所以,当以浓硝酸为电解质溶液时,电池的负极是铜棒而不是铝棒。,11理化综合实验探究,【例13】如图59所示,向烧杯内的溶液 b 中逐滴参加,溶液 a 时,灵敏弹簧秤的读数先逐渐变小,然后又逐渐变大,,那么溶液 a、b 分别是(,)。,图 59,ANaOH、H,2,SO,4,BBaCl,2,、NaOH,CBaCl,2,、Na,2,SO,4,DNH,3,H,2,O、CH,3,COOH,解析:,A,、,B 烧杯中所盛,的试剂及滴加的试剂分别为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滴加后溶液的导电性无明显变化,因此弹,簧秤的读数应无明显变化。,D,中因,NH,3,H,2,O,是弱碱,,CH,3,COOH,为弱酸,导电能力均较弱,在,CH,3,COOH,中滴加,NH,3,H,2,O,因生,成了,CH,3,COONH,4,是可溶性盐,导电能力增强,弹簧秤的读数,应从小变,到大,再从大变到小。,C,中因,BaCl,2,和,Na,2,SO,4,的导电,能力都很强,当在,BaCl,2,溶液中滴加,Na,2,SO,4,时,因生成了难溶,的,B,aSO,4,,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小,当过量时,,其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大。,答案:,C,三、对反响条件的探究,【例14】为了验证铁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响情况,设,计如图 510 所示(局部铁架台已略去)的实验,D 装置是 O2 发,生装置,A 为铁在有水存在下与 O2 反响装置,B 为无锈铁片在,加热条件下与 O2 反响装置,C 装置是验证在枯燥条件下 O2 与,铁反响装置(C 装置事先枯燥过)。请答复以下问题:,图 510,(1)为了确保 C 装置按题干所述条件进行反响,还应在 D、,C 之间加装_。,(2)各装置安装及铁片放置完毕后,开始实验,先翻开 C 中,的止水夹,其余操作步骤为_。,(3)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响,A、B、C 中的铁片各有何现象?,_。,(3)A 中有红褐色锈斑;B 中有黑色物质生成;C 中无变化,答案:,(1),盛浓 H,2,SO,4,的洗气瓶(或装碱石灰的干燥装置),(2)点燃 D 处酒精灯片刻,再点燃 B 处酒精灯,四、对反响途径的探究,1如何制得纯洁的 Na2CO3,【例,15,】,某课外课程实验小组拟用 50 mL NaOH 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 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 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用 25 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 CO,2,气体,至 CO,2,气体,不再溶解;,小火煮沸 12 分钟;,在得的溶液中参加另一半(25 mL)NaOH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洁的 Na2CO3。,写出 a、c 两步反响方程式:_。,此方案的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图 511 所示。,图 511,(2)反响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_,_。,装置,处理的气体,(3)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_。,(4)在实验室制法中。装置 A 还可作为以下_气体的,发生装置(填序号)。,NH,3,;Cl,2,;HCl;H,2,S;CH,4,;C,2,H,4,。,以下图表示尾气处理装置(液体为 H2O 或 NaOH 溶液),将以,上六种气体的序号分别填入最适合的装置图的下方空格中:,(5)所用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室温下,该溶液密度为 1.44 g/cm3,假设反响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不考,虑实验误差,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所得 Na2C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6)假设实验得到的 Na2CO3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在上述,实验操作中,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答案:,(1)NaOHC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2)用弹簧夹夹住 A、B 导管连接处,先检查 A 的气密性:,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然后检查 B 的气密性,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水,,使导管口浸在水中,用双手捂住广口瓶片刻,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少量的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 B 不漏气(或也可一次检,查 A、B 的气密性: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水,使导管口浸在水,中,然后从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锥形,瓶的水面,待导管口不再冒气泡后,观察漏斗中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假设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3)NaHCO3溶液除去HCl气体,(4),(5)7.2 mol/L,(6)步骤中,通入CO2的量缺乏,未能使NaOH完全转化为NaHCO3,导致C步骤生成的Na2CO3量减少b步骤中,加热的时间过短,未能将CO2驱赶完全,在C步骤中,溶液中残存的CO2会消耗局部的NaOH,使生成的Na2CO3量减少,2铜与浓硫酸反响,【例16】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响,铜不与稀,硫酸反响,但工业上却在废铜屑与热的稀硫酸混合物中,通入,空气制取硫酸铜溶液。,(1)写出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2)利用铜制备硫酸铜还有什么方法?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比较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_,_。,解析: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碱性氧化物CuO ,迅速溶解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生成,CuSO4。第二种方法是先将铜在空气中加热使之生成CuO,再,与稀硫酸反响。以上两种方法共同点是O2 作为氧化剂,稀硫酸,只起酸的作用。第三种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使铜直接与浓硫,酸反响,反响中浓硫酸不仅起酸的作用,还起氧化剂的作用,,被复原为有毒气体SO2。,答案:(1)2Cu2H2SO4(稀)O2=2CuSO42H2O,(2)2CuO2 2CuO,CuOH2SO4(稀)=CuSO4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第一种方法最好,假设制取1 mol CuSO4,第一、二种方法只需要1 mol H2SO4,而第三种方法那么需要2 mol H2SO4,而且生成的SO2又造成大气污染。第一、二种方法比较,第一种方法在溶液中反响易进行,且进行充分,每制取 1 mol Al(OH)3,方法一耗 H和 OH各 3 mol;方法,二耗 H和 OH各 1 mol;方法三耗 H和 OH各 3/4 mol。故方,法三最节省原料。,(2)实验步骤(以方案一为例)。,在试管里参加 10 mL 0.5 mol/L 的 Al2(SO4)3 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可得到较纯洁的 Al(OH)3。,(3)本卷须知。,氢氧化铝易溶于强碱而不溶于氨水,因此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不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代替氨水,以免强碱过量时,氢氧化铝溶解,或强碱缺乏时铝离子未完全沉淀。,洗涤氢氧化铝沉淀,其目的是洗去氢氧化铝外表附着的,硫酸铵等杂质。,洗涤的方法是:向盛有氢氧化铝沉淀的过滤器中倒入适,量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 2,3 次。,【例,17,】,以铝屑、稀硫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制 Al(OH),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途径制备。,要制备等物质的量的 Al(OH)3,那么(,)。,A乙消耗原料少,C丙消耗原料少,B三者消耗原料相同,D甲、乙消耗原料相同,方案,生成,1 mol Al(OH),3,消耗,H,消耗,OH,甲,3 mol,3 mol,乙,1 mol,1 mol,丙,3/4 mol,3/4 mol,可见丙消耗的原料少。,答案:,C,解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l3H,2,SO,4,=Al,2,(SO,4,),3,3H,2,,,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2Al,2NaOH,2H,2,O=2NaAlO,2,3H,2,,,2NaAlO,2,2H,2,O,H,2,SO,4,=2Al(OH),3,Na,2,SO,4,,,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三种方案中消耗,H,、,OH,用量见下表,:,五、对反响结果的探究,1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的探究,在一些常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些异常现象,产生这些异常物质,可通过探,究性实验进行分析解释。,【例18】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响,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响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响。这和课本上的表达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为了寻找原因,某研究性小组在老师指导下重新用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参加纯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反应进程,酸,1 min,2 min,5 min,15 min,20 min,3 molL,1,HCl,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耗尽,1.5 molL,1,H,2,SO,4,无明显现象(无气泡),3 molL,1,H,2,SO,4,无明显现象(无气泡),(1)为了探究“铝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响的差异原因,你,能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测)?,假设一:_;,假,设二:,_。,(2)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之一是(简述所加,试剂、探究过程),解析:该题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方法从题给图表中发现反响,特点,由于角度选择上的差异,会产生五花八门的猜测,这就,要求细剖题意,通过比照、评价,找出原因解释的最合理角度。,至于实验方案的设计,着重抓住实验的比照性原那么,设置参照,实验和比照试验,根据现象的差异即可验证。,2,常,见实验的探因索果,有时对某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多角度的探因索果,可深,化理解实验,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查实验的一种方式。,【例19】用脱脂棉包住约 0.2 g 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响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 512 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图 512,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3)实验(2)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为探究此现象,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过氧化钠跟水反响可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和足,量水充分反响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的存在。现有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红色布条等,请,从中选择试剂,加以验证。(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试剂:_。,现象:_。,解析:该题围绕有关的一个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第1、2问是先得出结论,再设计实验验证,要求有一定的联想能力。对于第3问,各试剂中均能跟H2O2反响,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没有明显现象,FeSO4被氧化成Fe2(SO4)3现象不明显;而NaI被氧化的产物I2因跟另一产物NaOH反响而看不到明显现象变化。最终通过比较选择反响现象明显的Na2S溶液、红色布条来证明Na2O2和H2O反响有H2O2存在。,答案:(1)该反响放热,(2)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将导管q浸入水中,反响过程中有气泡冒出,(3)Na2S溶液溶液变浑浊(或红色布条布条褪色),在810之间为粉红色;pH10至,c,(OH,)为6mol/L之间呈红,3,对,计算结果的探究,计算结果是实验过程的定量表达。在设计对计算结果的探,究实验方案时,要立足于计算结果的来源,对每个实验数据要,反复核算,直至准确无误。,【例20】:酚酞的变色范围:pH8 时为无色;pH,色;在其他 pH 范围时,酚酞,试液显无色。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据此答复以下问题:,现将0.39 g Na,2,O,2,溶解在 10.0 mL 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先变红色,片刻后红色褪去。,(1)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c,(OH,)较大,,此种说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通过估算说明,理由_。,(2)乙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响中有过氧,化氢生成,此种说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通过分析推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来说明理由:,分析推理:_。,提出假设:_。,设计实验:_。,解析:可通过估算来解决(1):0.39 g Na2O2 溶于水后可生成,0.01 mol NaOH,把反响后所得溶液的体积看作是10 mL,那么,c(OH)约为1.0 mol/L,故在酚酞试液呈红色的变色范围内。因,此,甲同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答案:,(1) 不正确,0.39 g Na,2,O,2,溶于 10.0 mL 水,可得,c,(NaOH)1.0 mol/L,由信息可知,该,浓度在酚酞试液的变色,范围内,(2)正确,根据题中信息,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反应过程若有过氧化氢生成,酚酞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使溶液,褪色。,假设反应中有过氧化氢生成。,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发生了反响:2H2O2=,设计实验:将 0.39 g Na2O2 固体溶解在 10 mL 水中,待,不再产生气体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参加少量 MnO2 粉末,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假设有气体放出,那么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如果,MnO,2,2H,2,OO,2,。由此证明假,设成立。,其他方案合理也行。例如,将 0.39 g Na,2,O,2,固体溶解在,10 mL 水中,待不再产生气体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适量的,硫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假设有,说明溶液中,有氧化性很强的过氧化氢存在,由此证明假设成立。,六、对生产生活问题的探究,许多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将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化学知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品味到知识应用,的乐趣。,【例21】某校为满足师生生活用水的需要,打了一口井。,当时抽出的井水清澈透明,但在放置一天后池水的外表浮现零,星的锈斑,随着时间的延长,水面的锈斑聚集成锈皮,水池底,部出现少量沉淀物,而久置的池水那么更澄清了。,(1)为了探究池水“生锈的原因,师生们做了如下四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向含有锈斑的水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发现锈,斑慢慢地全部反响掉,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参加 KSCN 溶液,结,果溶液出现红色,由此证明锈斑是_。,第二个实验:向久置的清水中参加 KSCN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然后再滴加氯水,也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了池中清水里,没有_(写离子符号,下同)和_两种离子。,第三个实验:取池中底部的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沉淀物局部溶解,然后参加 KSCN 溶液,溶液显示红色。,说明沉淀物中有_。,第四个实验:向刚取出的井水中参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再滴加氯水,发现溶液略显红色,由此说明了井水,中溶有_(写离子符号)。,(2)试根据上述实验简述池水“生锈及久置变得更澄清,的原因(涉及的反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解析:该题围绕南方“井水中的锈皮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先通过实验一、三,说明锈斑的成分是Fe(OH)3。且最终通过,吸附悬浮杂质聚集而沉于池底。实验二测得久置的池水不含Fe2、,Fe3,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