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药理学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91529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0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药理学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31药理学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31药理学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十一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主讲:宋晓亮,第一节 糖尿病分型和病理过程,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低于10%),不影响分泌胰升糖素、生长抑素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肥胖者对胰岛素-R不敏感,一、分型,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饮食过量,大血管病变表现: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脑动脉、足背动脉。,微血管病变表现:微循环异常,累及肾小球、视网膜、心肌、神经等。,二、病理变化,1.血管病变,2.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 胰岛素不足和胰升糖素增加,表现:高血糖、高渗透压、乳酸性酸中毒,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产生增加,己糖激酶活性减弱,糖原合成减少,6-P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减弱,糖酵解减少,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减弱,影响三羧酸循环,能量形成不足,糖原分解增加(肝、肌糖原),糖异生增加,脂蛋白糖基化作用:ApoB干扰LDL清除,脂蛋白脂酶(LPL)活性降,脂肪合成减少,脂肪酶活性( LP )增高,TG,脂肪代谢紊乱,表现: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严重引起酮症酸中毒,LDL-R活性降低,LDL,LDL,VLDL,CM,HDL,VLDL,蛋白代谢紊乱,表现:负氮平衡,糖异生旺盛,增加成糖氨基酸和成酮氨基酸,结果: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一、体内过程:注射(静脉、皮下);肝、肾(谷胱甘肽转氨酶、蛋白水解酶、肾胰岛素酶),二、药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脂肪、糖、蛋白质,2.心脏:心率 心肌收缩力,3.肾:肾血流量,第二节 胰岛素,4.促进钾内流,三、作用机制,胰岛素,+,膜受体(,a,亚基),磷酸化,激活,TPK,活性蛋白磷酸化,亚基,自身,激活多种与糖、脂肪、蛋白代谢有关的酶,四、临床应用,IDDM,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细胞内缺钾和高钾血症患者(GIK),NIDDM(食物、运动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2.过敏反应,原因:,结构的种属差异性,制剂纯度低,含有杂质,五、不良反应,1.低血糖症:鉴别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血中游离脂肪酸与酮体增多,而妨碍GS的摄取与利用,PH降低,可减少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治疗:处理诱因、调整酸碱水电平衡,加大胰岛素剂量。,3.胰岛素抵抗: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急性抵抗:应激状态,见于以下情况:,血中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增多,慢性抵抗:指每天需用胰岛素200U以上,并且无并发症,治疗:换用其他动物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调整剂量可能有效或口服降血糖药。,原因,受体前异常: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水平:变化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受体后失常:靶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4.脂肪萎缩:见于注射部位,数周至数年,女多于男;红、肿、瘙痒、疼痛、硬节、皮下脂 肪萎缩。,高纯度胰岛素,合理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局部注射氧气、地米、654-2,原因:,局部缺血,导致皮下组织变性、增生、皮下脂肪萎缩,甚至坏死、功能障碍,多见于三角肌皮下注射。,防治:,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双胍类,其他类,一、胰岛素增敏药:多为噻唑烷二酮的衍生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特点:能改善B细胞功能、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相关代谢紊乱、并发症(视网膜、肾、神经病变等),空腹、餐后血糖、游离脂肪酸、糖化Hb,可降低骨骼肌、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增强LDL对氧化修饰的能力,与磺酰脲类或二甲双胍合用降低胰岛素抵抗,表现在:,TG,Ch,HDL-C,VLDL,LDL3,1.药理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内皮细胞的增生,对NID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延缓蛋白尿的出现,防止肾脏的病变,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胰岛B细胞死亡,以阻止B细胞的衰退,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2.作用机制,胰岛素抵抗和 NIDDM,3.临床应用,4.不良反应:,药物,+,过氧化物酶增殖活性受体,PPARg,调节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改善胰岛素抵抗,嗜睡、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的症状;肝毒性(曲格列酮);极少发生低血糖,二、磺酰脲类,1.分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2.体内过程,P.O,蛋白结合率高;肝、肾。D860作用最弱、维持时间最短,而氯磺丙脲T1/2最长,每天只需给药一次。,特点:对胰岛功能尚存者有效,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磺酰脲受体,增加胰岛素作用,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3.药理作用及机制,降血糖作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小板黏附力减弱,纤溶酶原合成增加(第三代),4.临床应用,NIDDM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或胰岛素抵抗者,尿崩症,对水排泄的影响:促进ADH分泌并增强其作用,如格列苯脲、氯磺丙脲。,粒细胞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服药后1-2月,内出现,持久性低血糖:过量,氯磺丙脲多见,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CNS反应:嗜睡、眩晕、共济失调、精神错乱、神经痛,三、双胍类:甲福明、苯乙福明,作用:能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肌肉组织对糖的无氧酵解;降低葡萄糖在小肠吸收及肝内糖原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降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用途:轻症糖尿病人,(尤适用于肥胖、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与磺酰脲类合用治疗中、重2型糖尿病;可治疗胰岛素抵抗,四、其他类,1.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机制: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减慢糖类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其吸收。,注意:增加饮食中糖类比例,限制单糖摄入,可降低餐后血糖,用途:NIDDM、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者,2.促胰岛素分泌药: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机制:同磺酰脲类,分类,药物,给药,途径,作用时间(h),开始,高峰,维持,速效,RI,静脉,立即,0.5,2,皮下,0.5-1,2-3,6-8,中效,NPH,皮下,2-4,8-12,18-24,GZI,皮下,2-4,6-10,12-18,长效,PZI,皮下,4-8,16-18,24-36,单组分,McI,注射,0.5,2.5-5,8,磺酰脲类降糖药,胰岛,细胞膜上的,K,ATP,去极化,Ca,2+,通道开放,细胞内,Ca,2+,胰岛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