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主体责任落实,平安生产责任主体 的主体责任落实,习主席2021年11月24日考察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抢险事故现场指示:人命关天,开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平安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开展一次彻底的平安生产大检查,坚决堵塞漏洞,排除隐患。,大家必须进一步警醒起来,吸取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所有企业必须认真履行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平安投入到位、平安培训到位、根底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平安生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一厂出事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要把平安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平安,管业务必须管平安,加强促进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平安生产工作。,加大平安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平安生产和重大平安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责任重于泰山!,有关领导在2021年平安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最严格的要求强化平安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不管做什么工作的同志,分管什么样的领导,除了本职工作,同时要承担平安生产责任 ,新安法:,管行业必须管平安、管业务必须管平安、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平安。,企业平安生产的实现 必须 强化企业平安生,产根底建立 关键 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重要手段开展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 核心 隐,患排查治理。,国家平安生产责任主体 灵魂 平安生产责任,制 模式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管理 目的 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一、平安生产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背景。,二、企业平安生产必须实施标准化政府行为,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2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2021年23号文,三、企业平安生产标准化根本标准,AQ/T9006-2021,企业平安生产标准化根本标准,标准号:AQ/T9006-2021,实施日期:2021-06-01,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效劳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有关行业制定平安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平安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平安生产标准化标准。,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GB2894 平安标志及其使用导那么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国家平安生产监视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平安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3 术语和定义,3.1 平安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平安生产责任制,制定平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标准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平安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准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平安生产标准化建立。,3.2 平安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平安生产目标,在平安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3.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平安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平安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4 一般要求,4.1 原那么 企业开展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根底,提高平安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平安安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展。,4.2 建立和保持,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筹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平安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平安绩效持续改进的平安生产长效机制。,4.3 评定和监视,企业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那么,对本企业开展平安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展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平安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平安生产监视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展监视管理。,一级,二级,三级,1,安全生产目 标,1.1,目标,1.1.1,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5,核心要求,一级,二级,三级,1,安全生产目 标,1.2,监测与考核,1.2.1,应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1.2.2,应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1.2.3,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5,核心要求,一级,二级,三级,2,组织机构和职责,2.1组织机构和人员,2.1.1,应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2.1.2,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2.1.3,应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2.1.4,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定期开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一级,二级,三级,2,组织机构和职责,2.2 职责,2.2.1 应建立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环节内容的管理制度。,2.2.2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2.2.3应对各级管理层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权限的培训。,一级,二级,三级,2,组织机构和职责,2.2 职责,2.2.4 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适宜性评审与更新。,2.2.5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2.2.6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一级,二级,三级,2,组织机构和职责,2.2 职责,2.2.7,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1),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有效执行;,(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一级,二级,三级,3,安全生产投入,3.1,安全生产费用,3.1.1,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制度。,3.1.2,应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3.1.3,应制定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一级,二级,三级,3,安全生产投入,3.1,安全生产费用,(,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一级,二级,三级,3,安全生产投入,3.1,安全生产费用,(,3,)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一级,二级,三级,3,安全生产投入,3.2,相关保险,3.2.1,建立员工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管理制度。,3.2.2,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3.2.3,保障伤亡员工获取相应的保险与赔付。,一级,二级,三级,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4.1.1,应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4.1.2,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向主管部门汇总。,4.1.3,企业应按照规定定期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发布其清单。,4.1.4,应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4.1.5,应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一级,二级,三级,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2,规章制度,4.2.1,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发布、使用、评审、修订等效力。,4.2.2,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发布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绩效评定管理等。,一级,二级,三级,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2,规章制度,4.2.3,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一级,二级,三级,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3,操作规程,4.3.1,应基于岗位生产特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识,编制齐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4.3.2,应向员工下发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4.3.3,编制的安全规程应完善、适用,员工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4.4,评估,4.4.1,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4.5,修订,4.5.1,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一级,二级,三级,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6,文件和档案管理,4.6.1,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4.6.2,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4.6.3,应对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主要安全生产文件、事故、事件记录;风险评价信息;培训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检查、整改记录;职业卫生检查与监护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法定检测记录;关键设备设施档案;应急演习信息;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维护和校验记录;技术图纸等。,一级,二级,三级,5,教育培训,5.1,教育培训管理,5.1.1,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5.1.2,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5.1.3,应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5.2.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一级,二级,三级,5,教育培训,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5.3.1,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一级,二级,三级,5,教,育,培,训,5.4,特种作业(含煤气作业)人员教育培训,5.5,其他人员教育培训,5.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5.1,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5.6,安全文化建设,5.6.1,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一级,二级,三级,6,生产设备设施,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一级,二级,三级,6,生产设备设施,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6.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一级,二级,三级,7,作业安全,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7.2,作业行为管理,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一级,二级,三级,7,作业安全,7.3,警示标志,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一级,二级,三级,7,作业安全,7.4,相关方管理,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7.5,变更,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安全设施,在建设阶段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在投用后应经安全管理部门书面同意。重大变更的,还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一级,二级,三级,8,隐患排查和治理,8.1,隐患排查,8.1.1,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8.1.2,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8.1.3,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8.1.4,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8.2,排查范围与方法,8.2.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8.2.2,应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一级,二级,三级,8,隐患排查和治理,8.3,隐患治理,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8.4,预测预警,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一级,二级,三级,9,重大危险源监控,9.1,辨识与评估,9.1.1,应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9.1.2,应按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源)。,9.2,登记建档与备案,9.2.1,应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9.2.2,应按照相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指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向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9.2.3,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一级,二级,三级,9,重大危险源监控,9.3,监控与管理,9.3.1,应对重大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9.3.2,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9.3.3,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记录本上签字。,一级,二级,三级,10,职业,健康,10.1,职业健,康管理,10.1.1,应建立职业健康的管理制度。,10.1.2,应按有关要求,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10.1.3,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10.1.4,应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10.1.5,应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一级,二级,三级,10,职业,健康,10.1,职业健,康管理,10.1.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10.1.7,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各种防护用具,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10.1.8,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健康的日常监测及维护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10.1.9,对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一级,二级,三级,10,职业,健康,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10.2.1,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10.2.2,应对员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10.2.3,应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一级,二级,三级,10,职业健康,10.3,职业危害申报,10.3.1,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0.3.2,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主管部门申请变更:,(,1,)新、改、扩建项目;,(,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一级,二级,三级,11,应急救援,11.1,应急机构和队伍,11.1.1,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1.1.2,应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11.1.3,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11.1.4,应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一级,二级,三级,11,应急救援,11.2,应急预案,11.2.1,应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11.2.2,应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11.2.3,应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级,二级,三级,11,应急救援,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11.3.1,应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11.3.2,应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11.4,应急演练,11.4.1,应按规定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11.4.2,应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11.5,事故救援,11.5.1,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11.5.2,应急结束后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编制应急救援报告。,一级,二级,三级,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2.1,事故报告,12.1.1,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或其代理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12.1.2,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12.2,事故调查和处理,12.2.1,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12.2.2,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一级,二级,三级,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2.3,事故回顾,12.3.1,应对本单位的事故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一级,二级,三级,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3.1,绩效评定,13.1.1,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13.1.2,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13.1.3,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评定报告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13.1.4,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部门、所属单位、员工年度安全绩效考评。,一级,二级,三级,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3.2,持续改进,13.2.1,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预警指数系统,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13.2.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要明确下列事项:,(,1,)系统运行效果;,(,2,)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所采取的改进措施;,(,3,)统计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4,)系统各种资源的使用效果;,(,5,)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6,)与相关方的关系。,谢 谢!,谢谢观赏!,2020/11/5,5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