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泌尿系统,学习目标:,1. 熟悉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单位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特点。,2.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熟悉尿量的正常值,了解尿的浓缩与稀释、尿生成的调节。,4.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对维持机体水平衡和酸碱平衡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水的代谢产物。,第一节,肾的,构造,一,、,位置,与,形态,形态,:,蚕豆形,腹腔后上部。,二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二面,:前面隆凸,后面平坦。,二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凹陷,中份有肾门,有进出肾的血管和肾盂,。,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凹陷,内有肾盏、肾盂。,位置,成年人的,肾,位于11胸椎到第3腰椎的高度,左右各一,右肾较左肾稍低。,构造,皮质,:细粒状,红褐色,伸入髓质的部分为肾柱。,髓质,:呈锥体形,有1520个,锥体的尖端为肾乳头,有乳头管的开口于肾小盏(78个),每23个肾小盏汇合为肾大盏,最后形成肾盂,移行为输尿管。,二、肾的结构特征及其血液循环,(一)肾单位 1、肾小体,概述,:呈球形,d:200um,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A发出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A。,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层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层为足C,,包,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2、肾小管,(1)近端小管:肾小管最粗最长的一段,分直部和曲部。,曲部与肾小囊外层相连,盘曲在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2),细段:单扁上皮围成,管壁薄,利于水和离子交换。它与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部形成髓袢。,(3),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与尿的浓缩有关,并受激素控制。曲部结构与直部相似,但不如直部发达。,(二)集合管,可分为,弓,状,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集合管的管径较粗,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有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并有浓缩尿的功能。,(三)皮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分布在肾皮质外层和中层,髓袢很短,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第二次分成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分布在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髓旁肾单位分布在靠近髓质的皮质内层,其髓袢很长,深入到内髓皮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无明显差异。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分成两种小血管:一种是形成毛细血管网,一种是分成许多细长的”U“形直小血管。,(四)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1、球旁,细胞,:,在,入球小,动脉接近肾小球的一小段上,血,管壁的,一些,平滑肌,细胞特化成,上皮样,细胞,。,细胞内含分泌颗粒,能合成、储存、释放肾素,。,2、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上皮,细胞,变,窄变,高变密,,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能,感受滤液中Na,+,的浓度,,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3、球外系膜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三角地带内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功能。,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直接发自腹主A,血流量大,压力高,血流量1200ml/分。,2、,入球小A粗短、出球小A细长,进多出少,有利于原尿的形成。,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4、,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的浓缩有关。,第二节,尿的生成,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尿量 :正常人尿量为1.02.0 L/d,平均为1.5 L/d。,每天尿量在0.10.5L,则为少尿,少于0.1L,则为无尿;每天的尿量长期多于2.5L,则为多尿。,1、尿的化学成分,95%97%是水,3%3.5%是溶质,Cl,-,、K,+,、Na,+,较多,硫酸盐和磷酸盐次之,尿素等较少。,2、尿的理化特性,pH在5.07.0之间,摄入蛋白类食物较多时,尿液呈酸性,摄入蔬菜,水果等食物较多时多呈碱性。,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血尿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球时,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到达肾小囊囊腔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组成,。,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2、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血浆蛋白外,均能透过滤过膜而成为肾小球滤液(原尿)。,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泌:是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1、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重吸收,选择性重吸收即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全部(如葡萄糖,、氨基酸,)或大部分(如,70%的,Cl,-,、K,+,、Na,+,和,水,,85%的,HCO,3,)重吸收,而基本没有用的或作用比较小的物质就小部分(如尿素)或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酐)。这样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的稳定。,有限性重吸收即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如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过多时,就不能完全被重吸收,从而尿中就出现该物质(糖尿)。,Na+、Cl-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99%以上的Na+被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入血,只有1%由终尿排出体外。Na+重吸收绝大多数在在近端小管通过钠泵主动重吸收,水、HCO3和Cl的随之被动重吸收。但在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并伴随Cl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K+的重吸收,原尿中约94的K+被重吸收,大约6570的K+在近端小管,大约2530在髓袢被重吸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重吸收K+也能分泌K+。K+的重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重吸收,其机制不清。终尿中的K+则绝大部分是由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血K+浓度,并受醛固酮的调节。,HCO3的重吸收,正常由肾小球滤过的HCO3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约8090%,余下的则主要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随尿排出的HCO3量极少。,葡萄糖的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相同,但葡萄糖在流经近端小管时往往全部被重吸收(其它各段小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所以终尿中几乎不含有葡萄糖。,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约99被重吸收,仅排出1。如果水的重吸收减少1,则尿量将增加1倍。故水重吸收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对终尿量多少产生很大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一)H,+,的,分泌,进入小管液的,H,+,可与小管液中的,HCO,3,结合生成,H,2,CO,3,,,而,H,2,CO,3,再分解成,CO,2,和,H,2,O。,CO,2,能迅速透过管腔膜而扩散进入细胞,成为细胞内合成,H,2,CO,3,来源的一部分。小管细胞每分泌一个,H,+,,就可以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回血,这对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NH,3,的,分泌,NH,3,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来源于谷氨酰胺的脱氨反应。NH,3,是脂溶性物质,能通过管腔膜扩散到小管液中。分泌的NH,3,能和此处分泌的H+结合生成NH,4+,,NH,4+,再与小管液中Cl,结合生成NH,4,Cl并 随尿液排出。,K+的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管腔内为负电位,造成细胞内与小管腔之间的电位差;另外,该部位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Na+ 泵活跃,是形成上皮细胞内高K+的基础,在细胞内与小管腔之间也产生了浓度差。这样K+可顺电化学梯度由管腔膜上的K+通道分泌入小管液内,因此,K+的分泌是被动过程 。体内K+代谢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其它物质的分泌,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还有代谢产物如肌酐、尿酸、以及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酚红、青霉素、速尿(呋噻米)等。进入体内的酚红、青霉素、速尿等,它们在血液中大多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很少能被肾小球滤过,主要是是近端小管分泌。,第三节,尿的浓缩和稀释,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如果终尿的渗透压比血浆高,称为高渗尿,表明尿液被浓缩;反之,排出低渗尿,表明尿液被稀释。,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1. 尿液的稀释,当体内水分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NaCl等溶质继续被重吸收,使小管液溶质浓度进一步降低,于是形成了低渗尿。尿量增加,排出体内多余水分。,2.,尿液的浓缩,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管壁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当低渗的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由于髓质组织液渗透压高,小管液中的水在管内、外渗透压差的作用下可被“抽吸”出管外而后重吸收入血。这样小管液中溶质被浓缩形成高渗尿,即尿被浓缩,从而保留体内水分。,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当人体剧烈运动或在病理情况(如严重缺氧、大出血、中毒性休克)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并且交感神经还可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大出血时还伴有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等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增多,以上神经及体液因素均能使肾血管收缩,且入球小动脉收缩强于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及终尿减少。,二、,神经体液调节,抗利尿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第五节 排尿及其调节,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一)输尿管,1、概述:肌性管道,长2,5,30cm,直径0.,4,0.7cm,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后下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的输尿管口。,三个狭窄,:,1、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3、壁内,部,(二) 膀胱,概述: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位于,小骨盆前部,耻骨联合后方。,贮尿,300500ml,最大达800ml。,形态:中等充盈时,呈三棱锥形,分膀胱尖、膀胱底、膀胱体、膀胱颈、膀胱顶。,膀胱三角: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粘膜光滑,无皱襞,为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三)尿道,1、概述:起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有性别差异。,2、,女性,尿道:短而直,长35cm,易引起逆行感染。,耻骨下弯,耻骨前弯,男性尿道,三部分,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三个膨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作业:,一、名词解释:,肾小球旁器;肾糖阈;,二、简答题:,1、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