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伯牙断琴》问题导学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356771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伯牙断琴》问题导学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伯牙断琴》问题导学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伯牙断琴》问题导学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案例“问题导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伯牙断琴教学案例崇仁汉滨小学 闵先艳教材说明: 伯牙断琴是鄂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课文通过描写伯牙的擅长弹琴和子期的善于听琴,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更可见知音难求,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文章第4自然段是重点,通过“高山”、“流水”以及略写的三个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子期当真是伯牙的知音。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学情出发,紧扣“知音”这条主线,以第4自然段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品悟中深刻领会“知音”的内涵,从而理解“伯牙断琴”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 在武汉的汉阳月湖之畔,有一处名胜叫“古琴台”。它得名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伯牙断琴2、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齐读课题伯牙断琴3、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伯牙是谁? 通过预习,你了解伯牙是什么人?(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 为什么伯牙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子期去世后,伯牙为什么要断琴?4、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也,今天,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解答疑惑。二、曲高情深盼知音1、 伯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己三年,连老师都称赞他的琴艺己经不错了,为何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他觉得自己的琴艺不够精妙)2、 怎样的境界才能算得上精妙呢?(把感情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伯牙是如何达到这种登峰造极的境界的呢?3、 同学们去过蓬莱山吗?让我们也和伯牙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吧!CAI示图,示乐。4、 蓬莱山带你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陶醉)5、 此时你就是伯牙,琴在手边,你会怎样?你为何想弹一曲?(这就是“情不自禁”啊!)此时伯牙的弹奏己经,CAI示句:把感情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小结: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琴艺精妙的至高境界。情融入曲,以曲传情。这种超凡的琴艺,举世无双,正因为如此,能听懂琴声的人,也难觅难求。幸遇的是,伯牙终于遇上了,那就是子期。伯牙称他为自己的“知音”三、高山流水得知音1、 知音是什么意思?了解、赏识自己的人。2、 仅仅这样理解“知音”是远远不够的,咱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学习,才会知道“知音”真正的含义和份量。请大家默读第四段,认真体会、思考:想想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划出相关的句子。 句子1: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A 你为什么能从这句中体会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B 无论这词的意思就是?(不管,任何)C 便 很快:你能抓住表现反应速度地词来体会。小结:由这句,我们可以大概地了解到子期确实善于听琴。但这还不能让我们更具体地感受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从文中哪里能具体地体会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句子2: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A这一句怎么就能表现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抓住“立刻兴奋”来体会)B你能把子期“立刻兴奋”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读,师引读,全班读)师:仅仅一次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知音吗?还从哪里能体会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 句子3 :伯牙弹奏一首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这一句又是如何表现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抓住“不住地赞赏”来谈)你能读出“不住地赞赏”的语气吗?(指名读,师生互读。全班齐读)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A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曲子一连串表现了三种不同的情景,难度高,要能体会出伯牙藏于其间的所见,所感,真是非常不容易。哪个词可以令我们第三次感受到子期当真是伯牙的知音呢?(一一说出)B 这样难懂的曲子,子期到底是怎么样一一说出琴声的含义呢?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有了读前两句的基础,咱们不妨将自己当成子期,也来想象一番这样的情景吧!练习:CAI示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大雨滂沱)的曲子,子期(填上语气)地说:“多么( )啊!我好像( )!”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狂风怒吼)的曲子,子期(填上语气)地说:“多么( )啊!我好像( )!”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山崩地裂)的曲子,子期(填上语气)地说:“多么( )啊!我好像( )!”总结:当真是“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谁能把这两句话读好?指名读。 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啊!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太难得太难得了。所以伯牙感动地说。师引读。3、 现在,我们再回到“知音”这个词上面来。大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知道,“知音”一词指的是了解、赏识自己的人。我想通过这样一番读书和感悟,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内涵和分量。谁再来说,知音在文中指的就是?知音就是像钟子期那样,能迅速、深刻地领会朋友内心世界,赏识朋友的人。四、断琴绝弦奠知音1、 然而,子期去世后,为什么伯牙要断琴呢?自由地读读第五段,边读边勾。A 子期是唯一懂伯牙琴声的人,子期不在了,伯牙弹琴也没有意义了。过去,赏高山,品流水,相携出游共听雨中曲的美好情景再也不会有了。伯牙弹琴还有什么意义呢?B 钟子期的欣赏是伯牙演奏的动力。(理解“动力”)有了子期,伯牙才觉得弹琴更加有意思!可是现在,前进的动力永远地消失了,精神的支柱倒塌了。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2、 在子期的墓前,曾有人劝阻伯牙不要断琴,然而,伯牙却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 此时,伯牙的心情怎能不“悲痛万分”呢!齐读:“知音己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4、 伯牙断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从此不再弹琴。五、总结1、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2、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16、伯牙断琴情融入曲 一一说出以曲传情 全能领会知 音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不断汲取、更新、成长,更要懂得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崇仁汉滨小学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集各家之长,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成功进住了课堂。何为“问题导学”呢?简单的四个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就是以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但这并不代表是能产生高效的课堂,还得需要我们凝聚智慧不断地探索、积累创造。在这里就伯牙断琴一课浅谈关于“问题导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出它的有效性。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问题导学”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去设计“问题导学”是关键。“问题导学”的设计就是教师在遵循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具有适应性,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关键,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要服从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从促进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例如在伯牙断琴一课时,围绕课题引导学生充分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问题,但经过了预习、初读之后,学生自主解决一些能从文中直接得到答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聚焦到课文的两个重点问题:“伯牙为何称子期是自己的知音?”“伯牙为什么要断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学生在积极思维。这节课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学生实际水平认知出发,同时紧扣文本的重难点。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思维是“问题导学”的关键。思维是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与鼓励,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是教学技巧,更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例如,在伯牙断琴这节课上,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只能结合课前查词典初步的了解“知音”是指了解、欣赏自己的人。而这只是词语的表面含义,学生还未真正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紧扣对“知音”的理解,我启发学生要联系全文,深入地品读重点段第4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来体会“知音”的内涵。在充分地朗读、体会后,我回扣“知音”引发思考:“现在,我们再回到“知音”这个词上面来。大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知道,“知音”一词指的是了解、赏识自己的人。我想通过这样一番读书和感悟,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内涵和分量。知音在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此时就能结合学文的体会水到渠成地回答:“知音就是像钟子期那样,能迅速、深刻地领会朋友内心世界,赏识朋友的人。”由此可见,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既要教给方法,又要提供思路,同时在某些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示范作用,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准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导学”的保证。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伯牙断琴一课中,学生在谈对“伯牙断琴“这一举动的看法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激烈的碰撞。有的学生不赞成伯牙这样断琴,认为他为了一个知音而浪费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子期虽不在,但并不代表伯牙以后不会再有知音;而有的学生则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提出当时通讯不便,伯牙的音乐才华很多人不理解,所以找到一个知音是难觅难求的事,他的断琴可以理解。课堂上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这正得益于“问题导学”的教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富有挑战、充满疑问的情境,从而引发了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问题导学”利用文本培养出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出人云亦云的听众。 总之,“问题导学”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深入把握教材内容,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思维特点,还要在课堂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我们的“问题导学”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出它的有效性和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