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考向案课件:1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2013高考)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42677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考向案课件:1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2013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2014高考历史考向案课件:1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2013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2014高考历史考向案课件:12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2013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知识构图线面整合,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为后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影响。,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隋唐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许多方面在世界领先。它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和外传。其他领域也取得一定成就,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5.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文化领域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年份,地区,题号考点,具体内容,题型分值,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2,山东,9百家争鸣,选择4分,浙江,12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启蒙运,动等,选择4分,海南,2儒家仁政思想,选择2分,北京,37(1)百家争鸣,非选择6分,天津,12(1)百家争鸣、汉代儒学、中国古代的艺术,非选择7分,浙江,38(1)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等,非选择5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1,广东,12孟子的思想主张,选择4分,北京,14儒家思想的影响,选择4分,2010,海南,1墨家思想,选择2分,浙江,13道家思想,选择4分,山东,9墨家思想,选择4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2,天津,12(2)百家争鸣、汉代儒学、中国古代的艺术,非选择4分,2011,安徽,12儒家“三纲五常”,选择4分,2010,天津,2汉武帝时儒学地位提高,选择4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宋明理学,2012,全国,27王阳明的理学思想,选择4分,浙江,12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启蒙运动等,选择4分,海南,4三教合一,选择2分,海南,6宋明理学,选择2分,2011,广东,14唐宋的“三教合一”,选择4分,福建,16唐朝的儒学,选择4分,2010,浙江,17陆九渊的心学思想,选择4分,广东,15王阳明的心学,选择4分,全国,26“心外无物”,选择4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续表,考点,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年份,地区,题号考点具体内容,题型分值,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2,北京,1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等,选择4分,浙江,38(2)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等,非选择9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1,天津,3李贽的思想,选择4分,北京,15黄宗羲的思想,选择4分,全国,26黄宗羲的思想,选择4分,海南,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选择2分,山东,27黄宗羲的思想,非选择15分,2010,江苏,5李贽的主张,选择3分,海南,7明朝的经世致用思想,选择2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古代,科技,成就,2012,北京,1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等,选择4分,北京,4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非选择8分,2011,江苏,3活字印刷术,选择3分,2010,北京,40 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其医学著作、成就,非选择8分,安徽,35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非选择8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12,福建,13书法艺术,选择4分,天津,12(3)百家争鸣、汉代儒学、中国古代的艺术,非选择6分,2011,安徽,13写意画的特点,选择4分,2010,北京,14元代富春山居图与王祯农书,选择4分,福建,13唐代书法艺术,选择4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古代文学成,就,2012,北京,1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等,选择4分,全国,14中国古代文学,选择4分,安徽,12中国古代文学,选择4分,江苏,1中国古代文学,选择3分,2010,安徽,13对古代文学作品历史价值的评述,选择4分,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1,福建,17京剧发,展历程,选择4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 向 案,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题解构视角拓展,1.(2012高考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的要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由“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可以排除B项;“由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可以排除A项;由“商人和学者,可有,可无”,可以排除C项。法家重视实践,反对权贵,崇尚法律权,威,轻视学问,重农抑商,故选D项。,答案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2高考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考点儒家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子的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答案B,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的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项是孔,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1高考广东文综A,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来看,孟子的主张主要是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答案C,考点儒家思想。,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段话的意思,即“行仁,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2,山东,9,通过学者对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评论,反映法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2012,海南,2,通过儒家经典强调的主张,反映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011,浙江,12,通过古代中外历史上与“小国寡民”相关的表述,反映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2011,广东A,12,通过孟子关于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的主张,反映孟子的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续表,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1,福建,16,通过唐律疏议记载的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说,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和法家,2011,安徽,12,通过安徽境内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通过社会热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在社会上形成,“诸子百家”。,(2)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形成:各种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 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原是道,道生自然。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故正确答案为A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根据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评价,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如康有为的代表作孔子改制考中就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就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派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山东潍坊三县期中联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比拟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两,项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是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解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以车马图片中不同部件寓意,构建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情境,例题(2012年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的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佣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答案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二宋明理学,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心学。,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材料说明“四民”从事的职业与其自身条件相符,“四民”应努力做好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四民”职业,不同,但都有益于民生。“四民异业而同道”观点的前提是,“四民”要认真做好各自的职业。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项,。材料体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强调的是“道”,而不是百姓生计,故C项不对。,答案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2高考海南单科,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考点三教合一。,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故D项正确;A项错在夸,大了佛教传入的影响,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反映。,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佛教的冲击。题,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2高考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宋代理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生万物”“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并把握内在关系,容易错选C项。,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两项;题干认为“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4.2012高考广东文综A,39(节选)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考点科举制、宋明理学、明清进步儒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小问注意时间“宋”“明末,清初”“19世纪中叶后”,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第小问要从材料信息和理学的,目的出发作答。,答案(1)与科举制相关。目的:“究天理”(或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调,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2,新课标全国,27,通过理学家王阳明强调的正心诚意,反映宋明理学的心学主张,宋明理学心学,2012,海南,4,通过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的现象,反映出当时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宋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012,海南,6,根据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阐释,说明“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宋代理学,2012,广东,39(1),通过中西方词语和概念的变化,说明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宋明理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姻关系的变化,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盛行 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C.商业经济的繁荣 D.理学的兴起,1.从宋代婚姻关系变化的原因,探讨宋代理学的兴起,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A、B、C三项均符合题,意。而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不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根据古典小说等文学形式,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在中华学术史上,宋明理学无疑有着独特的地位。自南宋后,期始,理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成为宋以后中国古代时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结构与内涵的一大,转折与新变,理学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复杂,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古典小,说对宋明理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C、D三项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学思想的倡导。B,项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大意是说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对不起我,这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学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牢固结合起来。,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构建考查宋明理学的情境,例题(2012年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答案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三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012高考广东文综A,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黄宗羲的思想。,解析通过题干的描述,宰相劝谏君主,君主便不能肆无忌,惮,反映出材料主张君权不可“肆无忌惮”,即主张限制君,权,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错误,和题意相反;C、D两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出来。,答案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1高考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考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2高考浙江文综,38(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老子、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结合教材中关于孔子“仁”“礼,”“中庸”等方面的政治主张,以及老子“道”“无为”、,主张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状态等,分别进行分析和说明。,第(2)问是内涵式问题,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说明,答题的要求是“概括”。从材料看,李贽反对盲从孔子的理,论,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回答顾炎武的思,想时,要联系材料中的“讲空虚之学”,指出他主张“经世致,用”。回答王夫之的思想时,则要摘取材料中的“天地之化,日新”以及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学说进行分析和说明。,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2,广东A,14,通过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的评论材料,说明限制君权的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想黄宗羲的思想,2012,浙江,38,通过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明清之际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说明人类思想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011,全国,26,通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论述的精神,说明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2011,海南,7,通过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思想主张的比较,说明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011,天津,3,通过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思想主张,说明他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2011,北京,15,根据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的事件,说明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通过时事政治引入对儒家思想演变过程的考查,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拓展,两千多年的文明,中,巨大的融合力、凝聚力均由儒家文化中来,当代社会也需,要这种凝聚力。进入21世纪后,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中国文化中,儒学在当代社会伦,理、个人的道德修养及个人精神和心灵的安顿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时事政治引入对儒家思想的考查,可以,做到借鉴历史,古为今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山东潍坊三县联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是,(),“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B.C.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属于儒家思想的糟,粕,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用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来反映明朝儒家思想,发展的状况,明末清初,李贽挑战儒家的权威,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例题(2012年海南四校联考)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答案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以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手段,构建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情境,例题(2012年北京东城区示范校综合)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经世致用之学关注社会现实,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这符合经世致,用者提倡的“实学”。,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四古代中国的艺术,1.(2012高考安徽文综,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A B C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由题干第一句话可知,该邮票中的汉字字体应为行,书,即题干要求选出字体是行书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C项邮票字体为行书,为正确答案。A项邮票字体为隶,书,可排除;B项邮票字体为楷书,可排除;D项邮票字体为草,书,可排除。,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2高考福建文综,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能力,考查要点为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解题的关键信息在于“手捧册置于架上”,甲骨文,不是用手捧的,且不符合“册”的特征;丝帛是卷轴,石碑置,于特定位置,二者也不符合“册”的特征,所以A、B、D三,项都不合适,故答案为C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1高考安徽文综,13)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考点书画的发展文人画。,解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是文人画的特点。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答案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4.(2011高考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戏剧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2,安,徽,12,通过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考查行书艺术的特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行书,2012,福,建,13,根据说文解字对竹木简的释读,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演变,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011,安徽,13,根据对苏轼枯木怪石图的评价,反映古代文人画的风格,书画的发展文,人画,2011,福建,17,通过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墙报方案,考查京剧的发展和影响,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以从图画到文字的发展示意图,直观形象地反映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2012年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解析分析材料联系各选项,可以判断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过于绝对,图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来源;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答案B,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用介绍魏晋时期与佛教相关的新书体,说明书法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书法艺术形式是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在一定程度上书,法艺术也应该是时代的艺术。,例题(2012年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书法艺术形成背景的理解。根据,题干中“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更是谋生的需要。,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关注古代各类诗句对古代艺术特点的描写,例题(2012年安徽蚌埠调研)“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体现,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描写,构建考查古代艺术发展的情境,例题(2012年山东临沂高三期末)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书法绘画艺术。李白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排除A项。“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排除C项。吴,道子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答案B,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基础角度思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基础再现)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三人,思想上一脉相承的是,(),A.对人性本善的认识B.提倡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C.要求百姓克制自己 D.人际关系是做人的核心,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从材料来看,不论孔子、孟子还是荀子都侧重于统,治者要注重善待百姓,即民本思想。,答案B,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基础再现)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者不可能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在于“有能则举之”,体现了举贤,思想,反映出有技能的手工业者期望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小生产,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基础再现)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逍遥,自得。符合这一思想的人物是,(),A.墨子B.孔子C.荀子D.庄子,解析从材料对这位思想家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道家思,想,与此相符合的思想家是庄子。,答案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4.(视角拓展)下表为汉代儒生出身和非儒生出身的丞相人数,对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儒生,出身,1,1,1,2,3,3,1,非儒,生出,身,11,2,4,1,2,2,0,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汉代儒学地位逐渐提高,B.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观念,C.汉代官职被儒家所垄断,D.汉武帝积极推行有为的思想,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自汉武帝之后,儒生出身的丞相,数量相对越来越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根源在于汉代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答案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5.(基础再现)下图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历史上道、佛、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于,(),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西汉汉武帝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时期,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又“遵道”,由此出现了“三教合,一”趋势。,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6.(基础再现)王阳明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这反映了王阳明主张,(),A.“心”即是“理”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知行合一”,解析见到长辈要孝,见兄等同辈要悌,见孺子遇难事有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人内在的良知。,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7.(基础再现)李贽认为六经、论语、孟子是“史官,过为褒崇之词”,“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的笔札而已,甚至斥之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这表明李贽,(),A.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严格遵守儒家经典,C.反对道学家的虚假说教,D.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材料所列举的都是儒家经典著作,但李贽并不认同,其说教,说明他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反对儒家的虚假说教。,答案C,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朝觐,者不之殷(商)而之周,讼狱者不之殷而之周,于是周为天子,而,殷为侯服矣。”下列与作者观点类似的是,(),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B.“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天下为主,君为客”D.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C,解析材料中顾炎武认为,朝觐者去朝觐周而不去朝觐殷,商,打官司者评理者不去殷商而去周,这样周就取代了殷商成,为天子。顾炎武认为周成为天子的必要条件是周让天下人,满意,这样天下人才会去朝觐周而不去朝觐殷商。这个思想,的含义类似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9.(基础再现)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文忠集卷,一百九十八给程元诚的信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制火药技术,解析“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说明这是在印刷,反映的,是我国宋代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答案B,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六经皆史也。”即包括诗经在内的六经都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把诗经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主要是因为,(),A.它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研究同时段历史的资料较少,C.它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D.作品时期跨度长,具有连续性,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此,能通过这类文学作品,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因,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唐代有人“自颈下遍刺白舍人(白,居易)诗”,名之“白舍人行诗图”;有歌伎“诵得白学士,长恨歌”,“由是增价”。这反映了白居易的文学作品,(),A.具有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B.为一些文人士大夫所不屑,C.体现了唐代诗歌为高雅艺术,D.媚俗低下,难登大雅之堂,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普通民众争相传阅,反映了白居易的诗歌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世人的评价说明白居易所写的诗歌通俗易懂,广大,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关羽是忠勇正义的形象,红色脸谱代表忠勇正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奸诈狡猾的形象,所以白色代表奸诈,狡猾;包拯是铁面无私的形象,所以黑色代表的是铁面无私。,答案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邮政局于1989年9月28日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第一枚为“杏坛讲学”,邮票表,现了当时孔子向弟子讲学的情景,第二枚为“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那年,因受到排挤,离开鲁国,游历宋、卫,、陈、曹、郑、蔡、齐、楚等国,68岁回鲁,在外颠沛流离十,四年。,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材料二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韩非子定法,材料三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宣扬哪,些政治主张。孔子不被各国重视的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大多对韩,非子的观点暗加赞许,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1)政治主张:“仁”、以德治民。(2分),原因:孔子的德政、仁政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4分),(2)中心内容:维护君权,巩固君主专制。(2分),原因:君主心中有“术”,善于统御群臣,官府又制定明确的,法律,公诸于众,使之令行禁止。(6分),(3)主要思想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和转化的。(6分,任答两,点即可),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