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401910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302 大小:18.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2页
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2页
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二、医药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药物,治疗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医药学,基础,2,第二章 医学基础知识,细胞组织器官,病理变化,3,第一节 细胞,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载体、通道,和离子泵,免疫相关蛋白,酶类,受体,1,4,5,细胞质:半透明胶状溶液,悬浮着细胞器和包含物,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细胞器,2,6,7,内质网,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内质网是一种复杂的内膜结构,它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的腔或管,这些管腔彼此之间以及与核被膜之间是相连通的。,(1),8,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上所附着的颗粒是核糖体,它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粗面内质网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分泌性蛋白质,膜蛋白以及内质网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所合成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及其折叠与装配也都发生在内质网中。,其次是参与制造更多的膜。,9,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但是在膜上却镶嵌着许多具有活性的酶。,滑面内质网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脂类,,包括脂肪、磷脂和甾醇等。,10,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在表面,RNA在内部,并以共价键结合。,核糖体是多种酶的集合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共同承担蛋白质合成功能。,每个活性中心都是由一组特殊的蛋白质构成,每种酶或蛋白也只有在整体结构中才具有催化活性。,(2),11,每一细胞内核糖体的数目可达数百万个,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质留存的蛋白质,如膜中的结构蛋白,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合成后向光面内质网输送,形成分泌泡,输送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加工、排放。,12,13,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在一个细胞中高尔基体只有少数几堆,至多不过上百。,(1),是细胞分泌物的最后加工和包装的场所,分泌泡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外,(2),能合成多糖,如粘液,植物细胞的各种细胞外多糖。,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注:囊泡产生的方向是细胞膜或者说高尔基体的成熟面面向细胞膜,形成面面向细胞质),(3),14,15,16,DNA合成前期,(G1期),分裂后期,分裂末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间期,分裂期,4,17,第二节 基本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基本组织,18,一、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于体表或管腔、囊腔的内表面,可向深部下陷成腺体,功能多样: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细胞都有极性,分游离端与基底端,上皮中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19,(二)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分布,被覆上皮,假复层,单层,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复层柱状上皮,腺上皮,外分泌腺,内分泌腺,20,内皮衬贴在心脏和血管内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1,间皮衬贴在胸膜、腹膜、浆膜和心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2,分布在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23,24,25,变移上皮,细胞的形状和层次可随着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变化。,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前列腺部。,位于表层的细胞大,胞质丰富,常具双核,向深层伸出长脚状突起,到达基膜。这层细胞又称盖细胞,其浅层胞质浓缩,嗜酸性较强,形成一深色的壳层,具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器官呈收缩状态时,上皮变厚,柱状细胞和梭形细胞的长脚状突起变长;器官呈膨胀状态时,长脚突起铺开,上皮层变薄 。,26,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叫腺体。,腺体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传到靶器官,内分泌腺无导管通过血液和淋巴到达靶器官,胰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腺体,,其外分泌部能产生胰液,由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属外分泌腺。,内分泌部是分布于胰腺中的小岛,叫胰岛,由A、 B、 C、 D四种细胞组成,如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它们通过体内的血管运到全身各处。,27,28,二、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血液、,淋巴,骨组织,软骨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结缔组织,29,致密结缔组织,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如真皮、肌腱、韧带。,30,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具有储存脂肪、支持、保护、参与能量代谢和维持体温等作用。,聚集成团的脂肪细胞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脂肪组织能够以旁、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产生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称为脂肪因子。它们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水平、内皮功能、纤溶活动及炎症反应,参与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31,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胞核较大,胞质较多,粗面内质网较发达。,在体内网状组织不单独存在,而是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32,软骨组织,每根骨的末端,都有一层软骨组织包裹着。这些软骨组织可使骨骼之间避免摩擦及冲击。,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及纤维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是固态的结缔组织,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磨擦,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胎儿早期的躯干和四肢支架主要为软骨,至成体,软骨仅分布于关节面、椎间盘、某些骨连接部位、呼吸道及耳廓等处。,33,骨组织,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也是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的。,骨与其他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的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的组织,构成身体的骨骼系统。,34,血液,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35,36,淋巴,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基础,网孔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浆细胞等。,淋巴组织主要有两种形态,弥散淋巴组织:无固定的形态,是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形成支架,网孔中分布有大量松散的淋巴细胞,其中除含有T、B淋巴细胞外,还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弥散淋巴组织中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淋巴小结,37,肌细胞,(肌纤维),肌纤维膜,(肌膜),细胞核,肌浆,(细胞质),肌原纤维,肌红蛋白,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肌质网,糖原颗粒,脂滴,38,骨骼肌纤维的纤维结构,39,肌原纤维,:是细胞的功能结构,呈细丝状,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且每条肌原纤维的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分别称明带和暗带。用铁苏木精法染色,暗带着色很深,明带着色较浅。,40,明带,暗带,骨骼肌纤维,41,42,心肌,分布,:心肌分布于心脏和邻近大血管。其收缩呈节律性,属不随意肌。,特点,:心肌纤维呈,分支短杆状,,并相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为闰盘。细胞内有1-2个核,呈长圆形,位于心肌纤维的中心,胞质丰富,多聚在核的两端,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2,43,心,肌,纵,横,断,面,示,意,图,44,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横式图,45,平滑肌的分类,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功能特性分为两类:,1.,单个单位平滑肌,:,也称内脏平滑肌,如胃肠道、输尿管等的平滑肌。,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由于细胞间存在着许多缝隙连接,兴奋可以传播到周围细胞,使许多平滑肌细胞像一个单元一样进行整体收缩,功能上为一合体细胞。,46,单个单位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和功能上的合胞体性,:在没有神经或激素的作用下,大多数的单个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点位,这种肌源性的兴奋通过缝隙连接在肌细胞之间迅速传播,引起所有平滑肌细胞的整体收缩。,2.,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平滑肌细胞受到牵拉时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点位时可以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扩散,导致平滑肌收缩。,47,2.,多单位平滑肌,:,如竖毛肌、大气管和大血管等的平滑肌。,这类平滑肌常离散分布,一般细胞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各细胞在活动时各自独立,并受自主性神经纤维末梢的支配或体液因素的影响。,多单位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没有或很少有自发活动,他们的活动是神经源性的,不是肌源性的。,2.没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激素或药物引起的收缩和舒张不会引起膜点位的变化。,48,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平滑肌是一组形态和功能特异较大的异质性结构,但在生理特性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点,49,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内的粗细肌丝也构成类似横纹肌肌节的结构,并通过相互滑行来实现肌肉收缩。,但其Ca,2+,的来源与骨骼肌不同,对细胞外Ca,2+,浓度的依赖性大;,与骨骼肌比较,平滑肌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和平滑肌收缩的缓慢相一致。,50,四、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份,是一种多突起的细胞。,51,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元纤维,脂褐素,(一)神经元,神经元结构,1,52,尼氏体(HE)由许多发达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神经原纤维(银染),神经丝、微管、微丝,这三种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53,神经元分类,1 按,胞突的数目,分类,只有,一个,胞突,胞突从胞体伸出后呈“T”形分为两支,,一支分布到其它组织和器官,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称中怄突.,假单极神经元的这两个分支,按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中枢突是轴突,周围突是树突。这种神经元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2,54,2 按,轴突长短,分类,高尔基型神经元,:具有长轴突的大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高尔基型神经元,:轴突较短的小神经元。如某些中间神经元。,55,4 按,神经元传递信息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轴突终末能释放乙酰胆碱。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能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等,如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能释放谷氨酸、甘氨酸等,如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肽能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内啡肽等,如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56,突触,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或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特殊的连接结构,可以传递信息,进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3,57,化学突触,化学突触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神经冲动,具有单向传递,存在突触延搁、总和、后放、兴奋性节律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等特点,58,59,电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相接触处呈缝隙连接的结构,能以电传递的方式传递息,不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且冲动的传导是双向的。,60,(二),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常位于血管、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周围,功能,: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形成髓鞘、绝缘和修复等作用。,特点,:一类多突起的细胞,但不分轴突核树突,胞体较小,无尼氏体,保持分裂能力。,61,62,(三) 神经纤维,定义,: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和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所构成。,分类,:根据神经纤维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63,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外包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和一层神经膜。,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距离,髓鞘便有间断,此变窄处称,神经纤维节,或,郎飞氏结,。两个郎飞氏结之间的一段称,结间段/结间体,。一个神经膜细胞构成一个结间段的髓鞘和神经膜。,神经膜细胞包括髓鞘与神经膜的两个部分,神经膜是细胞含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部分,髓鞘是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缠绕在轴索周围形成的多层膜结构。,64,有髓神经纤维纵断(特染,),65,朗飞结:髓鞘各节段间的缩窄部位,此处无髓鞘。,结间体:相邻两个朗飞结之间的一段。,66,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较细的轴突和包在其外的神经膜细胞构成,轴突外无髓鞘,不形成朗飞结,因此传导速度慢。,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嗅神经及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无髓神经纤维。,67,无髓神经纤维,神经膜细胞核,无髓神经纤维,神经束衣,68,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所形成的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四)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69,感觉神经末梢,定义,: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未部分,该终未与其它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 感受器能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产生感觉。,外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体表皮肤,感受外来的各种刺激,如冷、热、痛、触、压等。,内感爱器,主要分布于体内脏器和血管壁,感受来自内脏和血管的刺激。,本体感受器,分布在骨骼肌、关节及肌腱,接受来自这些部位的刺激,1,70,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内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2,71,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是分布到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轴突离开中枢神经后成为传出神经纤维。,有髓运动神经纤维接近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未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是卵圆形板状隆起,所以称,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肉连接,。,72,是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上皮细胞等处的运动神经末梢。,属植物性神经系统,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灰质侧角或脑干,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植物性神经节或神经丛。,可将中枢发出的指令传递给内脏平滑肌、心肌或腺上皮细胞,引起平滑肌、心肌的收缩和腺细胞的分泌。,73,(五)神经组织对损伤的反应,溃变:,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时,其胞体和突起都发生溃变反应。,外周神经纤维被切断后,与胞体相连的近端神经纤维在近断口处的髓鞘和轴突崩解破碎,因而迅速发生溃变,逐渐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74,再生:,若神经元的突起截断点距胞体较远,胞体可保持生活能力,并能恢复代谢活动,突起的断端可以逐步再生。,75,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膜细胞和基膜对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起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纤维的再生(中枢神经纤维的再生比周围神经困难,其损伤后功能不易恢复),再生,76,第三节 人体解剖与生理,一、人体解剖学概述,1. 定义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地位:,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它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只有正确认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才能判断和辨认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过程。,人体学解剖是医药学基础课的基础。,77,2 解剖学常用术语:,标准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人体的轴与面,78,方位术语,上(颅侧)和下(尾侧),前(腹侧)和后(背侧),内侧和外侧(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79,人体的轴与面,轴和面,:,均为假想。,80,轴,垂直轴:为上自头侧,下至尾侧并与地面相垂直的轴 (,上下方向,),矢状轴:是指从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又称腹背轴 (,前后方向,),冠状轴,或称“额状轴”:为与水平面平行,并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左右方向,的轴,81,a),垂直轴:上下,c)矢状轴:前后,b)冠状轴:左右,82,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器官的切面: 纵切面,横切面,83,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是体内封闭式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主要功能是不断地把,营养物质和氧气以及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同时,又将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84,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85,三、运动系统的解剖和生理,1 概述,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全身诸骨骨连结 ,骨骼,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表面,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而收缩 牵引骨骼产生运动,骨骼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在运动中,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86,骨骼的功能,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使身体运动。,2 骨,成人的骨共206块,约占体重的20。,每块骨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特有的血管、神经分布。,87,骨的分类,根据部位分:,颅骨,23+6,、躯干骨,51,、上肢骨,64,、下肢骨,62,根据外形分:,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骺端),体与骺相接处有,骺软骨(,幼年)、,骺线(,成年),分布于四肢。,短 骨,扁 骨,不规则骨,88,图,关节囊与关节腔,关节辅助结构-示关节唇、盘,89,图,关节辅助结构,-示关节唇,90,图,关节辅助结,构示韧带,91,四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皮肤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附属器官,汗腺,趾甲,指甲,皮脂腺,92,(一)皮肤的结构,1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93,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透明层,: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皮肤。颗粒层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94,棘细胞层 :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95,2 真皮 位于表皮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乳头层: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又称真皮浅层,内含许多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位于乳头层的深面,比乳头层厚,密集成束的结缔组织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很大韧性和弹性。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毛囊、汗腺及皮脂腺。,96,3 皮下组织,即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一般不认为它是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度因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别。腹部皮下组织中脂肪组织丰富,厚可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皮下组织最薄,不含脂肪组织。,分布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由皮下组织中通过,毛囊和汗腺也常延伸到此层组织,97,4 皮肤附属器,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称毛干,位于皮肤以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 毛球下端的凹入部分称毛乳头, 包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等,为毛球提供营养。毛球下层靠近乳头处称毛基质,是毛发及毛囊的生长区。,98,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80%的毛发同时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日可脱落约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头发生长速度每日约0.27mm-0.4mm,3-4年可长50cm-60cm。,不同部位的毛发长短与生长周期时间不同有关。眉毛和睫毛的生长期仅约2个月,故较短。,毛发的生长受遗传、健康、营养和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9,皮脂腺,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可促进皮脂的排泄。,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100,小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可分泌粘蛋白和钠离子等。,导管部也称汗管,与分泌部盘绕连接,向上穿行于真皮中,最后一段呈螺旋状穿过表皮,开口于,汗孔,。,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约160万-400万个,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为大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层。导管的结构与小汗腺相似,但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外耳的耵聍腺和眼睑的睫腺也归入顶泌汗腺。,顶泌汗腺属顶浆分泌腺。新鲜分泌的顶泌汗腺分泌物为无气味乳状液,排出后被细胞分解即产生臭味,称腋臭。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101,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外露部分称甲板;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称甲廓;伸入近端皮肤中的部分称甲根;甲板下的皮肤称甲床; 甲根下的甲床称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近甲根处新月状淡色区称甲半月。,甲各部位下面的真皮中富有血管,乳头层中尤其丰富。甲床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指甲生长速度约每3月长1cm,趾甲生长速度约每9月长1cm。,正常甲有光泽呈淡红色。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可影响甲的颜色、形态和生长速度。,102,(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屏障作用,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2)感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103,(3)调节体温作用,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4)吸收作用,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外用药物经皮吸收的理论基础。,104,(5)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6)皮肤的再生功能,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小而浅的损伤,由于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105,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创伤后首先是凝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除损坏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生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细嫩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少,毛细血管丰富。,创伤后不久,伤口周围的表皮细胞增殖并迁移到伤面。伤面残留的汗腺和毛囊的上皮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面的上皮小岛,参与表皮再生。最后伤面全由新生的表皮覆盖,并渐形成正常的表皮。肉芽组织也渐由纤维致密的结缔组织替代。如创伤面积大,常需在伤面移植皮肤,以协助修复。,106,五、眼的解剖和生理,视器/眼,眼球,眼副器,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107,眼球纤维膜,:由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维持眼球外形和保护眼内容物的作用。,(1) 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1/6,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与外物接触,,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出现疾病时疼痛剧烈。,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2)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巩膜静脉窦:为角膜巩膜交界处深部的环形小管,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巩膜黄染是黄疸的重要体征之一。,108,眼球血管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1),虹膜,:,圆盘状,中央为瞳孔,周围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2),睫状体,:,虹膜后方,为血管膜增厚部分,与晶状体之间有睫状小带相连。,内含睫状肌,收缩时睫状小带放松,舒张时睫状小带拉紧,可调节视力。,(3),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贴于巩膜内面,后部有视神经穿过。,具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的散射光线的作用。,109,视网膜,:位于血管膜内层。主要结构有视神经盘、黄斑和中央凹等。,(1)视网膜的分部,1)视部:衬附于脉络膜内面,具有感光作用。,2)盲部:衬附于虹膜、睫状体内面,无感光作用。,(2)成人的视网膜构成一个球面的72%。,视网膜的中心点是,视神经盘,,因为没有感光细胞也被称为,盲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黄斑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中央凹,),黄斑区无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110,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因此处只有大量的,视锥细胞,,故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每当人注视某项物体时,眼球常会不自觉转动,让光线尽量聚焦在中央凹。,111,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1)色素上皮层:内含黑色素。,2)神经部:内含三层细胞。,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对亮光敏感,而且可以分辨颜色。有的人缺乏红色、蓝色或绿色的视锥细胞,导致不同的色盲。,视杆细胞可以感觉暗淡的光,其分辨率比较低,而且不能分辨颜色。,双极细胞,:连接视细胞与节细胞。,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112,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感受器细胞(感光细胞),将光刺激变成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光致超极化效应),经化学突触将信号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进而又将信号处理后经化学突触传递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是唯一的能将视网膜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输到脑的细胞。,113,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介于,感光细胞,和双极细胞之间有,一水平细胞层,,从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反馈输出到光感受器,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在这三种细胞间形成了复杂的突触联系网络层,作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网间细胞接受无足细胞的输入,逆行投射到外网状层的水平细胞形成突触,偶尔也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在内网状层与外网状层之间形成了一条离心反馈通路。,114,房水,房水常规外流途径,房水由睫状突生成,经脉络膜上腔排出,房水循环流体动力学示意图,115,房水提供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眼的内部压力-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如果眼睛的房水系统工作正常的话,房水生成量应正好等于房水的排出量。眼内压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有变化,但一般都保持在安全范围。如果房水过多,或者排除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视野变小,最终导致失明。这种眼内压力升高的眼病就是青光眼。,房水还具有一定的折光功能,它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眼球折光系统。,116,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呈双凸透镜状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体的前凸曲率半径为10mm,后凸曲率半径为6mm,前后径为5mm,直径为10mm。,晶状体,117,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 护视网膜;,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118,玻璃体,玻璃状体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小纤维网状结构做支架,内中充以玻璃样酸而形成的凝胶体,它具有一定的稠度和弹性,从而能保持一定的形体和某种程度的伸缩性。,玻璃状体的成分中99%为水分,下余1%还不到的为玻璃样酸和蛋白质,它们却对玻璃状体的变化起着重大作用,使玻璃状体能够相当膨胀或收缩,保持玻璃状体的弹性和正常形态,对周围组织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具有相当的张力。,若玻璃状体因某种原因(如老年变性、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发生变性,导致浓缩或液化,则它对周围组织的支持作用减弱,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产生。,119,玻璃样酸,又称,糖醛酸,、,透明质酸,,基本结构是由两个双糖单位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大型多糖类。,与其它粘多糖不同,它不含硫。,它的透明质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为目前所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目前广泛的应用在保养品与化妆品中。,120,眼睑,俗称眼皮,位于眼球前方,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内、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内眦呈钝圆形,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叫做泪湖,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上、下睑的内侧端 各有一小突起,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始处。,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以保护眼球及其最外部的易于受伤的角膜,并具有将泪液散布到整个结膜和角膜的作用。,上、下睑都有前、后两面。前面为皮肤,后面为结膜。二者之间有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前后两面移行部叫脸缘。,睑缘有睫毛约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故闭眼时并不妨碍睑裂的关闭。睫毛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此腺的急性炎症即称麦粒肿。,眼睑的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故可因积水或出血而肿胀。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的睑部,该肌收缩时睑裂关闭。,121,122,结膜,为衬贴于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柔软、光滑而透明的薄膜。在正常活体上,结膜红润,透过之可观察到其深面的毛细血管;不同程度贫血,可见结膜变浅或变苍白;在炎症时,结膜充血,称为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膜根据其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睑结膜覆盖眼睑的内面;球结膜覆盖眼球巩膜的表面,前端附着于角膜巩膜缘,二者在眼球的后部相互延续形成结膜穹,分别为结膜上、下穹。,当闭眼时,形成密闭的结膜囊,保护眼球,并协助将泪液引流到泪道。,123,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四部分。,泪点 是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泪乳头顶端的小孔,对向泪湖,分别称为上、下泪点,是泪液进入泪道的起始处。,泪小管 上、下泪小管分别起自上、下泪点,先与睑缘成垂直方向走行向上、下,继而转行向内侧,上、下泪小管汇合开口于泪囊。,124,泪器,泪囊是位于眼眶内侧壁前下方泪囊窝内的一个膜性囊,其上端在内眦水平以上,为膨大的盲端,其下端移行为鼻泪管。泪囊和鼻泪管分别贴附于泪囊窝和骨性鼻泪管的骨膜。眼轮匝肌的部分肌纤维分布于泪囊的浅、深面。收缩时,可扩大泪囊,使囊内呈负压,有利于将结膜囊的泪液引流至泪囊内。,鼻泪管 鼻泪管为泪囊下端的膜性管道,上段大部分包埋于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相贴;下段位于鼻腔外侧壁黏膜的深面,向下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的前份。,125,126,眼球外肌,眼球周围有七块随意肌,均属骨骼肌。其中有,提上睑、开大睑裂,的,提上睑肌,和,运动眼球,的,四块直肌、两块斜肌,,各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向前行分别止于眼球赤道前方巩膜的上、下、内侧和外侧。,127,六、前庭蜗器的解剖和生理,听器,位觉器,128,129,(一)位置,颅底内面观(示颞骨岩部),A.外耳道 B.耳小骨 C.鼓膜 D.耳蜗 E. 前庭 F.前庭神经,130,(二)分部:,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内耳,骨迷路、膜迷路,131,组成:耳廓、外耳道、鼓膜,1、耳廓,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采血部位,构成:软骨为主,功能:收集声波,声源定位,132,2、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耵聍,全程呈“S”状弯曲,软骨部 外1/3,骨部 内2/3,133,婴儿的外耳道短而狭窄,鼓膜接近水平,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成人的外耳道,从外向内,前上 向后 向前下。作外耳道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134,3、鼓膜,松驰部:上1/4,紧张部:下3/4,光锥,光锥,鼓膜,松驰部,紧张部,光锥,鼓膜穿孔,135,组成: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鼓室壁:,1、鼓室,鼓室,咽鼓管,听小骨,乳突窦,乳突小房,中耳middle ear,136,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内的结构,锤骨,砧骨,镫骨,镫骨,锤骨,砧骨,137,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口,2、咽鼓管,咽鼓管,咽鼓管,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小儿呼吸道感染为什么易导致中耳炎?,138,1、位置:深埋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内耳在颞骨岩部的投影,颅底内面观(示颞骨岩部),内耳internal ear,A.外耳道,B.耳小骨,C.鼓膜,D.耳蜗,E. 前庭,F.前庭神经,G.耳蜗神经,139,颞骨岩部骨质中的曲折遂道,膜迷路,骨迷路,套在骨迷路内,2、组成,骨迷路,膜迷路,膜迷路含内淋巴,骨迷路膜迷路间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外淋巴,内淋巴,140,前 庭 半规管耳 蜗, 骨迷路,右耳的骨迷路,前下,后上,半规管,前 庭,耳 蜗,141,前 庭(中),前庭窗:镫骨封闭,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前庭窗,蜗窗,142,半规管(后),“C”形骨管,互相垂直,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半规管,骨脚,壶腹骨脚,单骨脚,总骨脚,143,蜗轴,骨螺旋板,鼓阶,前庭阶,蜗管,蜗孔,耳蜗轴切面,144,二、膜迷路,(,内容内淋巴,),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椭圆囊与球囊 囊斑位觉感受器(,直线运动,),膜半规管 三个,壶腹嵴位觉感受器(,旋转运动,),145,螺旋器,基底膜,骨螺旋板,蜗神经,蜗管,蜗螺旋管横切面,蜗管,听觉感受器(Corti器)(听觉),位于,基底膜上,146,声波的空气传导,蜗神经,147,声波传导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前庭窗,蜗窗,鼓阶,锤骨,蜗孔,前庭膜,基底膜,镫骨,前庭阶,砧骨,蜗管,螺旋器,外耳,中耳,内耳,鼓膜,大脑皮质,蜗神经,148,声波的骨传导,声波,颅骨,骨迷路,外淋巴,蜗管内的内淋巴液,蜗神经,Corti,器,149,(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通过,心脏,和,神经体液调节,来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如平衡破坏,则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正常:保证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正常进行。,障碍:引起各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形态结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类型:,局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全身,全身:心衰,可在身体局部表现出来,二者关系: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150,局部循环,障碍,量,改变,质,改变,改变,增多,充血,减少,缺血,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出现,异物,梗死,破裂,通透性,增高,出血,血液,血管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包括:,151,1. 局部充血、出血的概念,(1)局部充血:局部组织、器官内血量增多。,因动脉血流入过多:动脉性充血/充血,1)生理性充血:情绪激动、运动、饮食后的胃肠道。,2)病理性充血:常见于炎症反应的早期。,3)减压后充血:受压的组织或器官突然解除压力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如一次性大量抽取胸水或腹水。,后果:,解除病因可完全恢复,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性出血(如脑出血),减压后充血脑相对缺血虚脱、晕厥,大-红-热,152,因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性充血/淤血,原因:,静脉腔狭窄或阻塞/,内塞,=V内血栓形成、栓塞;,静脉受压/,外压,= V受肿瘤、包块、过紧的绷带等;,心衰,=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肝淤血;严重时全身淤血。,后果:,短时间内解除病因,可以恢复,长时间的淤血:,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含铁血黄素细胞,慢性淤血组织器官缺氧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化,大-紫-凉,153,例1:慢性,肺,淤血,原因:,左心衰竭,机制: 左心腔内压力升高肺V.回流受阻,肺淤血,。,病变:,肉眼: 肺,体积增大, 暗红色,, 切开,有,泡沫样液体流出,镜下:,肺泡壁变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蛋白水肿液、 RBC;,心衰C:左心衰时,慢性肺淤血, 肺泡腔内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C、单核细胞、游离含铁血黄素等。,临床表现,:,气促、缺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端坐的体位、减轻淤血,粉红色泡沫痰,结局:,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氧肺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154,155,慢性肺淤血,156,例2:慢性肝淤血,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如肺心病等,机制: 右心衰上下腔V回流受阻肝淤血,病变:,肉眼:,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被膜紧张,切面红、黄相间, 状似槟榔, 故称槟榔肝,红,坏死消失,黄,小叶周边带肝C脂肪变性,。,临床表现: 肝大、肝区压疼、肝功能下降,结局:长期慢性肝淤血肝硬化,157,158,(2)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称出血,出血的类型,按有否疾病,生理性出血,:如正常月经的宫内膜出血;,病理性出血,:多由创伤、血管病变和出血性疾病引起,。,按血液逸出机制,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按出血部位,内出血;外出血,159,破裂性出血,概念: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原因:,血管机械性损伤:割、弹、刺伤,血管壁或心脏病变:心梗室壁瘤破裂、动脉粥样硬化破裂,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如结核、恶性肿瘤、溃疡等。,静脉破裂:如肝硬化时曲张食管静脉。,毛细血管破裂:如软组织损伤。,160,漏出性出血,: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原因: 血管内压增高;血管壁的损害;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内出血,积血液积聚于体腔内体腔积血(如心包积血、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关节腔积血),在组织内局限性大量出血血肿(如硬脑膜下水肿、皮下水肿),外出血,咯血呼吸道出血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血尿泌尿道出血 血便下消化道出血,淤点浆、粘膜较小出血 紫癜浆、粘膜稍大出血,淤斑直径超过2cm的皮下出血,161,活体心、血管内有形成分形成固体的过程。,血栓: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在活体的心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中形成。,血凝块:心血管外或死亡后静止的血液凝固而成。,(1)血栓形成的条件,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潜在的,可凝固性 保证血液的流体状态,(2)血栓的类型,(3)血栓的结局,(4)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62,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或不规则,血液凝固,性增高,内皮细胞,损伤,胶原裸露,血小板与,内皮接触,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达到阈浓度,内皮细胞,局部坏死,促进形成,炎症、缺氧、,细菌毒素及,免疫性损害,失去其,抗凝功能,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栓,严重创伤,烧伤、产后,或大手术等,凝血功能增高,或纤溶系统,活性降低,163,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集示意图,164,血流不规则 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165,血栓的类型,白色栓体,混合栓体,红色栓体,通明血栓,病变起始,血小板在内膜受损部位黏集、肿胀变性,加上少许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质较坚实的白色栓体,常见于心脏和动脉内膜及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其后逐渐网罗红细胞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这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不断增大阻塞管腔后,血流停止,局部血液凝固形成红色血栓,构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易脱落形成栓塞。,发生于微循环血管的透明血栓,由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构成,又称,微血栓,。常见于休克、严重感染、晚期癌症等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166,混合血栓,167,血栓的结局,小的血栓软化、,溶解而吸收,较大的血栓软化后,钙盐沉积,钙化,脱落成为血栓栓子,或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血栓收缩 、溶解,裂隙内生成新,血管,再通,血小板、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等,168,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一定情况下,有利于止血,大多数情况,不利,阻塞血管,脱落后,成为栓子,心瓣膜上的,白色血栓机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脉,无充足,侧枝循环,静脉,无充足,侧枝循环,组织器官,缺血性坏死,局部淤血水肿、,出血甚至坏死,栓塞,瓣膜变形,关闭不全,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浆素原,激活,血液出现,不可凝固性,广泛性出血,休克,169,3. 栓塞,栓塞:随循环血液流动的不溶性异物阻塞血管。,栓子:阻塞血管的物质。包括固体(如血栓,最常见);液体(如脂滴);气体(如氮气)。,栓子的运动途径:通常与正常血流方向一致。,常见栓塞类型:,170,栓子运行路径与栓塞模式,171,(1)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95以上栓子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其结果:,中小分支的栓塞不引起严重后果,有慢性肺淤血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大分支及主干呼吸循环衰竭猝死,多数小栓子栓塞右心衰猝死,猝死的机制:,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塞时,肺动脉内阻力急剧增加,导致急性右心衰竭。,肺栓塞刺激迷走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肺动脉、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的痉挛,导致窒息和急性右心衰竭。,172,肺动脉血栓栓塞,173,体循环动脉栓塞: 80栓子来自左心,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附壁血栓,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其余,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的附壁血栓,动脉瘤的附壁血栓,174,(2)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入血右心肺栓塞。,直径20m脂滴栓子肺动脉及毛细血管栓,直径 20m脂滴栓子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体循环全身多器官栓塞,少量脂滴入血被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或被脂酶分解清除无不良后果。,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