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十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401832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第十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8第十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8第十讲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各论,第四章,陆源碎屑岩各论,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划分,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第一节 砾岩,一、一般特征,定义,主要由,大于2mm(50%),的碎屑颗粒砾石组成的岩石。,野外将此界限定定为30%。,属粗碎屑岩,(一)成分最能反映母岩性质,碎屑组分以岩屑为主。,杂基,通常为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物质。,胶结物常是方解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铁等。,第一节 砾岩,(二)沉积构造特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不易识别。,块状层理,叠瓦状构造,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扁形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常向源区方向倾斜,彼此重叠,呈叠瓦状。,强烈的水流冲击下,砾石只有叠瓦状排列才最稳定。,第一节 砾岩,(三)结构,颗粒粗、填隙物粗。,最大可达数米,甚至数十米。,结构成熟度可高可低,一般较低。,在持续高能(水动力)条件下,可形成筛状砾石层,称筛余沉积,砾间孔隙可被胶结物充填。也可砾、砂、泥混杂堆积(泥石流、冰川)。,(四)颜色,多样,常带继承色,但易遭受氧化,呈红色。,砾石继承色,填隙物自生色,第一节 砾岩,(五)产状,组成厚度极大的砾岩岩系,夹层,薄层透镜体,局部堆积形式,二、分类,(一)按砾石圆度的分类,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大于50%;,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大于50%。,(二)按砾石大小分类(十进制原则),1.细砾岩:砾石直径210mm;,2.中砾岩: 10100mm(110cm);,3.粗砾岩: 1001000mm(110dm);,4.巨砾岩: 1m。,(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1.单成分(角)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2.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1.底砾岩,分布于海侵层序的最底部,即侵蚀基准面上,与下伏岩石呈不整合或假整合。,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沉积间断,分布稳定。,底砾岩一般成分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结构成熟度高。,2.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中,不代表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河流暂时冲刷再沉积的产物。,砾石和填隙物组分复杂而且不稳定,常呈透镜状。,3.层内砾岩,半固结沉积物在同生期经破碎和再沉积所形成的砾石(屑)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同生砾岩,内碎屑砾岩,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竹叶状砾屑灰岩,泥岩砾岩/泥砾岩,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冲积环境和湖泊环境中浅水洪水风暴沉积的产物。,(五)按成因分类,沉积成因,风化残积砾岩,洪积砾岩,河成砾岩,滨岸砾岩,深水(湖、海)砾岩,冰碛砾岩,非沉积成因,断层角砾岩、岩溶砾岩,三、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成分:单一,成熟度高。稳定组分硅质砾石多,结构:,成熟度高。粒度集中、磨圆好、分选好(累积曲线陡,概率图滚动次总体为主)、杂基少、胶结物多。,构造:,层理。若有扁平砾石,其最大扁平面应向深水(海) 方向倾斜、倾角较小;砾石长轴方向应平行海岸线。,其它,砾石中常含生物碎片,完整者较少。如果是底砾岩,层位稳定、延伸较远,横向分布较广。,2.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多分布于河床沉积的底部。,成分成熟度较低,砾石较复杂,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基质中具有大量石英、长石、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和泥质混入物。,分选较差,粒度分布为双峰。,砾石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叠瓦状,倾角1530。砾石,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在近岸处与岸线平行,透镜状产出,底部具冲刷面。,3.洪积砾岩,山区洪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携带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有的可达几千米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强烈剥蚀有关,与砂岩、泥岩一起构成磨拉式建造(山麓洪积扇相沉积体)。,特点,砾石粗大,含较多的中砾级甚至粗砾级砾石,分选很差,磨圆度很低直方图上看不出明显的峰值。,填隙物多为红色,厚度大,可达几千米,多呈透镜体和楔状体,在靠近山麓的岩体一侧,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4.深水砾岩,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成分复杂,结构复杂,充填物多为暗色,5.滑塌角砾岩,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因崩塌或沿斜坡滑动形成,可发生在陆上和水下,通过加入的水而过渡为泥流或浊流。,分选很差,磨圆度不等。,厚度变化大,常呈透镜状产出。,深水(海、湖)砾岩,6.岩溶角砾岩,石灰岩溶洞的坍塌作用,特征,砾石棱角状,顶底界很明显,厚度变化大,几cm数十m。,分布不稳定,四。研究意义,1.岩石学意义,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划分对比地层,,特别是底砾岩,常形成于强烈构造运动的后期,位于侵蚀面上。,推断古岸线、古河床位置,根据扁平砾石倾斜方向确定古流向。,2.实际意义,油、气、水的储集岩,矿产(包括金、金刚石)、建筑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