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自主设置方案

上传人:xx****x 文档编号:243401805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自主设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自主设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自主设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一级学科: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1,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属典型的交叉学科,是以农学、管理学、推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为学科基础,以农村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更好的提高涉农科技在农村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为任务,研究科技对农村农业发展的作用及其规律、涉农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服务与管理方法、农村农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政策等内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的,准公共品属性,,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已成为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不仅具有较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而且正在形成具有自身规定的学科范式,从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来看,它应,属于公共管理学科范畴,,是一门新兴交叉的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2,(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1、国内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1999年,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2)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设置。,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年,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对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设置进行了论证,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领域协作组。由于适应当代中国农村农业科技传播与扩散的现实需要,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设置面不断延伸,到目前为止,已拓展到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6所高校。,(3)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博士点的设置。,湖南农业大学是全国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首批办学单位、协作组组长单位。2007年,为提升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内涵,完善该领域设置格局,决定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尝试设置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博士点并设置相同名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就目前而言,湖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置,也是唯一设置该学科硕博士点的单位。,3,2、国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发达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与服务体系。美国拥有政府系统、私人系统和民间系统组成的立体式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机构体系。也有不少国家,重视发挥教育系统在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如英国的农业推广体系由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学校、农业协会三部分组成;其中,设有农业课程的学校不仅有农学院、农校,还有综合性大学。荷兰建有全国农业科教中心瓦赫宁根科教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全国的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在发展中国家中,埃及的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较为发达,建立了中央一级的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地方一级的农业研究所(站)以及综合性大学与农学院等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系统。就目前掌握的情况与收集的资料而言,尚难以在国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科设置中找到相同或相近名称的学科。,4,(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目前,本学科根据发展规划、研究基础、导师队伍等情况,设立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发展与农村公共管理三个研究方向。,1、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具体来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与传播、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理论与方法、农村科技的经济功能、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支撑研究等。,2、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主要研究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的内容、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体系等。本方向具体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内涵拓展、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人才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能力组织体系、农村科技服务能力评价机制等。,3、科技发展与农村公共管理,。主要研究科技发展对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贡献和作用等。具体来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远程技术与农村职业教育、传统文化与农村科普教育、信息工程与农村科技事业发展、网络技术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技术与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生物技术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代科技手段在农村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等。,5,(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全过程,其理论基础涉及公共管理理论、科技创新及扩散理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等。具体来说,有下面一些相关理论基础:,1、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等;,2、科技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动力理论、科技创新形成理论、创新思维与TRIZ理论等;,3、科技扩散理论:,S形曲线增长理论、农业科技成果供求理论、双向沟通理论、技术转移理论等;,4、农业技术采纳理论:,农户经济理性假设、模仿理论与农业创新采用者分类、农业踏板理论等;,5、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公共品外部性与技术扩散效应、“索洛余值”外生技术进步、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等。,6,(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与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比较相近的学科领域是,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推广硕士领域,,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等方面都较为一致,我校现设立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也是在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一般认为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内与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相近的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科,,两者都吸纳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都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过程,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交叉,如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也适用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但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农业教育部门、农业科研部门、涉农企业与培训部门等部门,涵盖了政府和涉农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非政府组织。行政管理的学科规范已经较为成熟了,而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学科规范则正在探索过程之中。与行政管理相比,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具有明显的多科属性,属于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基础涉及到农学、管理学、推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7,二、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而目前农业科技组织结构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业信息技术传播渠道不畅、农业技术推广水平较低、支撑农业发展的资源和技术力量较弱。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但要有懂得先进农业科技的人才,还要有能将这些科技推广到广大农村的人才,。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二级学科的设置,主要的培养对象是,农业科技战线、农业教育战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部门、涉农企业与培训部门的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组与服务能力,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此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改革、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发展方面研究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可在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涉农部门等从事公共管理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的人才需求旺盛。,8,(二)设置该学科的目的,1、促进学科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三农”,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规划中,学校的第一项发展任务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任务的完成需要提高学科实力,构筑“学科制高点”,拓展“学科生长点”,促进学科交融;需要以传统优势学科为龙头,围绕创新链的构建,加强优势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需要建立跨学院、跨研究机构的学科组织,形成学科集约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研究开发平台,打破学科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类的一些优势学科,在农业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科技推广组织、科技推广服务、科技推广的方法、途径和技巧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而,公共管理学科是湖南农业大学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学科,已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但这一学科要在农业类高校获得持续发展,离不开服务“三农”的宗旨,。因此,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二级学科,可以培养出将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的管理类人才,他们与农业技术人才进行交叉、互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是湖南农业大学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促进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是改造和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创新平台。,9,2、丰富公共管理学科内涵,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学科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研究视角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湖南农业大学一直以来突出农村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研究,,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二级学科,符合高等农业院校面向农村办学的特色,可以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公共管理学科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本单位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博士点(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长期以来突出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科建设体系。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二级学科,有利于丰富公共管理学科内涵,突出本单位公共管理学科特色,并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为在十二五期间申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创造条件。,10,(三)本单位设置该学科已具备的基础,1、师资队伍基础,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8人;校内导师7人,校外导师1人。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职称、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良好、科研攻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本学科教学科研需要。,本学科现有导师队伍,11,2、教学科研基础,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学科既有作物学、畜牧学等农学学科强大的科研力量作为支撑,也有农业经济管理等管理类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更有湖南省农村文化研究重点基地、湖南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平台的支持,基础厚实,支撑有力。,近年来,本学科共主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突发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及应急公共政策研究(11&ZD171),1项、,国家国家社科基金,“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社会学研究”(08BSH049)1项, “双百科技富民工程模式与示范”、“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农业院校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对创新型湖南推动作用的研究”等,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达180余万元。先后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行政管理、自然辩证法研究、科研管理、农业技术经济等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12,3、人才培养,我校在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硕士点已招生4届,毕业1届,已进行了硕士生的全程培养,毕业硕士生全部就业,为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增设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分委员会,我校被选为协作组组长单位。近五年来,我校积极加强与全国27所兄弟院校合作,举办了本学科方向的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项目,不断深化学科方向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本学科方向逐渐向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取得了较丰富成果。我校已连续多年面向全国招收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规模日益扩大、质量不断提高,这也为本学科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13,(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在农民、平台在农村、载体在农业,既是技术服务与管理,又是社会服务与管理。在当代中国,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学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本学科研究的立足点是“三农”而不局限于农业。,农业是农村科技的载体,这里所讲的农业是大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种养加工业,还包括农村区域范围内的工业及服务业等。农民是技术采纳的主体,这里所讲的农民是大农民概念,不仅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包括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特别是要包括从农村转移或准备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农村是科技服务的平台,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甚至包括农村社会面貌改造等领域,都属于农村的大范畴。,14,2、本学科将不断向农村科技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研究延伸。,本学科紧跟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的战略举措和产业政策,其研究方向和主题不仅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已成为各级党和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针对性强并立足对策。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既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本学科具有向管理学拓展的内在张力。,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研究的着力点是服务但又不局限于服务;是管理但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管理。它是一种由政府、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人员、农业科技采纳者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这一管理的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层面,实际上是一个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甚至需要从社会公共管理这一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上才能获得理解。在中国,“三农”是公共问题,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科学技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发展问题,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公共服务范畴。,15,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牢固的农业科技组织服务、科技研发与创新管理、科技项目教育培训、科技成果技术传播与转化等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具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结构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设计、设置、调节和控制等实际技能,并能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生产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3)身心健康。,16,(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生源要求:,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应具有农村社会学、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熟悉其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并阅读国外文献;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选拔方式:,分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和推荐免试两种,均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要求进行选拔。,17,(三)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课程设置类别含学位课、选修课。共需修满34学分以上。课程学习集中在前一年半完成(研究生班讨论课除外)。上述学分中含必修环节2学分。,1、学位课:共8门,含政治理论课2门、外语课1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共3门、经典名著导读课1门、研究生班讨论课1门,。,(1)政治理论课3学分:共2门。,(2)英语课5学分:含基础英语200学时,4学分;科技英语20学时,1学分。,(3)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展课68学分:共3门。专业基础课一般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同时设置一门介绍学科专业研究进展类课程。,(4)实验类课23学分:1门。按二级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涵盖本学科主要研究技术和方法。,(5)研究生班讨论课:2学分,由各年级研究生主讲,要求研究生作3次以上报告,在第15学期内完成。,2、选修课:,10学分以上,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其它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为研究方向服务,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公共选修课主要为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适应能力服务,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数学、计算机、文献检索、经济、管理、人文等课程。其它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其它各专业硕士课程目录中选修。,18,3、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2学分。,社会实践,计1学分,社会实践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于第5学期前提交1篇以上调查报告。,教学实践,计1学分,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参与本专业本科的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辅导、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但理论课讲授学时不得少于8学时,必须在第45学期完成。,(2)文献阅读与论文选题(含开题报告):,必须认真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认真阅读至少60篇以上文献资料(外文资料的数量至少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要公开论证。,(3)中期考核:,具体要求按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19,(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1、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工作。如本人有意向,特别优秀的学生,每门学位课程成绩皆为优良,且公开发表过一篇或一篇以上属于学位论文组成部分的 CSSCI论文,可获得申请提前毕业的资格。,2、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 20学分,选修14学分以上。修满学分且论文答辩通过者毕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3、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原则上按学生报考时所选定的教师指 导,特殊情况下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2)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3)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提倡研究生选修跨专业课程,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0,4、考核方式,(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2)专业课采取笔试与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优秀和符合条件者,准予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肆业处理。,5、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应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以及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论文题目选定后,由学科组组织有关专家审核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该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导师指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21,6、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请2位专家(其中1位是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教授不少于2人)。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申请硕士学位者应按湖南农业大学规定,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7、质量监测,(1)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2)认真遵守中期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3)对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奖,严格按专业成绩和科研成果进行。,(4)对毕业后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22,四、该学科的建设规划,(一)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我院长期以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鼓励农村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本学科作为交叉发展形成的新兴的公共管理学科,具有三个特色,即“,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引领作用明显;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组织体系研究主导地位突出;突出科技管理领域中公共管理的作用研究。,这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因此,学科建设要继续围绕三个方向,以学科发展为动力,进一步拓展、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23,(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实践锻炼、引进人才等形式,全面提高本学科师资队伍的素质,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本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学历和职称结构有明显的提高。经3年左右的期间,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新增3至5名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导师,。本学科所依托的人文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教师博士化工程,为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24,(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学、推广学、社会学、发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与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相关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此目标,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初步确立了课程设置(详见前表)及培养方式。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时俱进,完善培养方案。,25,(四)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根据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力求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计划配备优秀师资,以学院专职教师为主,校内兼职教师为辅,力求课程教学按计划执行,减少调(停)课率。,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建设,集合本博(硕)士学位点全体导师及全体授课教授,争取花3-5年时间完成部分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任务。首批确定的课程教材包括: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研究生教程)(该教材已出版)、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等。,26,(五)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要与目前设置农业推广硕士的全国个高校加强联系和交流,鼓励老师积极各类学术活动或课程研讨活动。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每年参加12次进修、培训、学术研讨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月组织学科老师开展学术沙龙,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或学术交流活动。,27,(六)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为做好专业建设,要为专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支持和经济保障。确保基本教学实验室(如案例教学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的正常提供。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每年有固定的经费用于图书资料的购买。继续发扬“服务地方校府合作的学科建设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的实习实验基地建设。,28,谢谢各位专家!,请批评指正!,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