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昌辉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3401590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 昌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州园林, 昌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州园林, 昌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苏州园林(或名: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3,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4,苏州园林有诸多代表作,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1,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5,6,7,8,苏州园林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居住、游憩方面的各种使用要求,它的富有绘画意趣的形象和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又能创造出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景观,因此建筑在园林中具有双重作用。苏州园林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建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苏州园林由于面积小,建筑比重相对较大,建筑显得重点突出,常成为风景构图的重点。,9,10,第一,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单体建筑处理也不拘一格。中国古代建筑平面为奇数,三、五开间居多。而拙政园海棠春坞为两开间,留园揖峰轩为两间半。留园明瑟楼屋顶,东为歇山顶,西为硬山顶,形式别致,却和周围建筑相协调。,第二,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鸳鸯厅的平面和梁架不同于一般厅堂,典型的实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舫是建造在水边的一种仿造船的形体的建筑,人登临其上,能产生荡舟水上的联想。舫的造型轻盈活泼,是园林建筑中最富想象力、最美丽的建筑,如拙政园香洲和怡园画舫斋。,亭是变化最多的建筑,山巅、水际、路旁、林中,都能看到它。最著名的亭是沧浪亭土山上的沧浪亭,亭中石柱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记叙了苏舜钦四万钱买下沧浪亭的历史。亭古朴又造型轻盈,周围箬竹丛生,老树数株,野趣横生,使人感发怀古情思。,11,12,第三,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建筑装修处理灵活,注重与环境相协调,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富有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第四,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建筑都较开敞,使建筑显得通透,无闭塞感。由于江南气候温和,屋面铺瓦之下不用灰沙,屋角起翘更为舒展飘逸,屋顶显得“如鸟斯革,如翚斯飞”。,13,14,苏州古典园林,把中国的诗画艺术运用在造园上,以亭台楼阁、池水假山、树木花卉为主体,辅之以回廊、小桥、曲径、匾对、碑刻,构成了精巧的园林景观,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古朴幽静、修篁葱翠的沧浪亭;峰峦峻奇、楼台隐现的狮子林;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拙政园;明洁清幽、重檐迭楼的留园;幽深密布、境界各异的网师园。不仅成为我国造园史上的楷模,而且在全世界建筑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影响所及,近至朝鲜、日本,远达欧美。我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苏州占一半,这一大批遍布苏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祖国河山的明珠。自古以来,就引人入胜,使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陶醉,为之倾倒,为之吟咏讴歌。,苏州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概括,是由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作品。造园是造景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尤其是与我国传统的国画山水、花鸟画关系密切,被誉为可供人们游览的立体山水画,可谓是人们静观动赏的艺术享受品。,15,1.参差自然,曲折幽深。苏州园林创作中所遵循的艺术原则,即“参差”。主要体现在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山地、建筑、树木的具体处理手法上。强调不对称、不重复、不规则、不整齐,是没有规律的规律。此外,苏州园林讲求“雅”字,雅而不俗,所谓“俗”即一望而止,一览无余,便无奇可探,故而不留余味。“雅”则耐人寻味,伏笔卧生,寻而不同,曲折幽深,回环之间,尽显象外之景,生发思考,激发情感。这就要求在艺术处理上曲折生变,参差自然。,16,17,2.园中有园,小中见大。苏州园林大都是散在住居中的小园子,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自然风景,就要化整为零,以小中见大的手法处理。所谓“小中见大”即巧妙地把全园划分成主次分明、疏朗相间的大小空间景区,各个景区内又包含若干个小空间的组合,小空间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设置不同景。全园的主要空间须主景突出,其他空间则题材鲜明,景色多变,且都围绕主景变化。如拙政园,全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历史上一度曾将其视为三个独立的园林(东部为“归田园居”,中部为“复园”,西部为“补园”),其中中部空间组合尤为丰富多变,为全园代表。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作主要空间;东南角有“海棠春坞”、“听雨轩”和“枇杷园”三个小庭院空间;西南隅又有“小沧浪”、“志清意远”和“玉兰堂”等各具特色的景区,疏密有致,组合精妙,。,18,19,20,21,22,23,24,25,4.诗情画意,融汇一体苏州造园艺术与传统的文学绘画艺术相结合,融汇自然风景诗情画意于一体的设计构思是苏州园林的又一特色。,苏州园林造园时,运用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理论与构图布局,在大小不同的空间中,运用山池、建筑、花木创造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色(即立体的画面),又通过游览路线的有机结合,供人们欣赏。但是并非就到此为止了。而是要进一步把风景画面提高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采用的方法往往是非常切题的,画龙点睛地给每个优美的风景画面和建筑物,题上富有“诗情画意”的题名和诗句。起到了点题点景,助游助兴的良好作用。这些景名,用精炼的词汇或诗句高度概括了风景特色,同时又很含蓄,韵味浓厚,意境高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富有余味,游览的同时获得“诗情画意”的艺术享受。,拙政园中园湖心亭上挂有“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对联,横幅为:“荷风四面亭”,将四周的环境,画面用对联一点,游人顿觉明了,韵味无穷。又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的匾额对联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横联为:“山花野鸟之间”,一语点出了该处景点的特色虽闹犹静,使小小的土山野林顿有深山老林之意。,26,27,5.对景借景,巧于因借。苏州园林善于风景画面的组织,无论动观静赏,眼前之画景常常精妙又巧意。似乎每处建筑都是观景点,视线所及皆有佳景;而沿着曲折起伏的游览路线行进,园景不断映入眼帘,赏心悦目。这种动静皆有之景正是园林造景中借景、对景手法的巧妙运用的效果。拙政园中园部分,踏入洞门,在风静水清的荷池中便可看见离园很远的北寺塔倒影,塔影似在园中,这称远借;而拙政园西部原来的补园,在西部假山石上筑起一座亭子,欲观中西两园景色,可称近借。取自唐白居易的诗句:“绿杨宜作两家春”之意,命名为“宜两亭”。,28,29,6.对比与衬托。对比衬托是造园艺术的普遍手法,在造园艺术中应用得更为广泛和丰富,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同的空间,釆用不同的对比手法。一般表现在大小、高低、聚散、疏密、远近、虚实、明淡等自然与人工的对比手法。如大的河面上配置小桥,形成小桥流水;在繁花似锦的背后,衬托着白墙灰瓦;在假山堆砌上有高低层次之分等,形成自然鲜明的对比。留园的冠云峰设计相当精巧感人,用池与亭对比,衬托冠云峰的鹤立鸡群之感,以显出冠云峰的高大精巧,突出主题,。,30,31,苏州园林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但是现在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严重威胁了苏州园林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如今已经建立了园林的管理和保护条例。保护苏州园林需要我们每一个参观者的加入!,32,谢谢观看,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