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律法规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79762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法律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传染病法律法规,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版),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解读,重点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法定传染病种类,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网络直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于,2004,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传染病报告方式及时限,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时限,甲类和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或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除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丙类和其它传染病,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24,小时内,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接到疫情报告的各区(县)疾控中心,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应于,2,小时,内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第四章 疫情控制,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第四十六条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第五章 医疗救治,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报告病种,1,、法定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报卡类别: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须进行订正报告,并标注“订正报告”,。,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工作单位: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第十四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十七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第十八条,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第二十八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霍乱监测,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5-11,月设立规范的肠道门诊,专册登记,逢泻必登,,逢泻必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条的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在两周内发现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至少一例是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AFP,监测,),病例定义,脊髓灰质炎是,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在人间传播,多发于婴幼儿,俗称,“,小儿麻痹症,”,,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肢体不对称弛缓性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监测内容,各级医疗单位,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内,,农村在,24,小时内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即大疫情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告方式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其它疾病,”里面的“,AFP,”,。,(,报告,),实验室监测,1,AFP,病例标本的采集,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原始标本运送,(,1,)标本采集后要在,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2,)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标本,送检表项目要填写完整,。,Thank You !,Thank You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