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魏芸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243379733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相色谱魏芸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气相色谱魏芸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气相色谱魏芸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色谱分析法,1,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不同以及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当两相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移动的一相称,流动相,(Mobile phase)。,2,色谱法,一般分类,分离方法,固定相,所用平衡,液相色谱LC,L-L分离,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不同溶液之间分配平衡,液相-固定相,固定相表面键合的有机相,在液体与固定相表面的分布,液固或吸附,固体,吸附,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尺寸排阻,聚合物中间隙,分布/筛分,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气、液,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气配/气-液,气-键相,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气配/气-液,气-固定体,固体,吸附,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流动相超临界流体),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超临界流体与键合表面的分配,3,气相色谱法,第一节 概述,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一、GC分类,1. 按固定相分,气-固色谱,气-液色谱,2. 按分离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3. 按柱子粗细分,填充柱色谱,毛细管柱色谱,4,1-载气钢瓶;2-减压阀;3-净化干燥管;4-针形阀;,5-流量计;6-压力表;7-进样器;8-色谱柱; 9-热导检测器;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气相色谱仪,5,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三高” “一快” “一广”,占有机物20%,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6,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二、塔板理论(平衡理论),三、速率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基础,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Vander方程,理论基础,7,一、基本概念,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2基线、噪音和漂移,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8,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流出曲线,(色谱图),: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色谱峰,: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9,不对称因子,正常峰(对称),非正常峰,前沿峰,拖尾峰,色谱峰,f,s,在0.951.05之间,f,s,小于0.95,f,s,大于1.05,10,2基线、噪音和漂移,基线,:,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反映检测器噪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稳定平直直线),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动,(仪器未稳定造成),11,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保留时间,t,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组分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所消耗的时间),或流动,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又,称流动相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t,R,:,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12,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死体积,V,m,: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又指色谱柱中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隙体积,即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包括色谱仪中的,管路、连接头的空间、以及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空间),13,调整保留体积,V,R,: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即组分,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相对保留值,r,i,s,(选择性系数,),:调整保留值之比,14,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比,K只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K值的差别是分离的先决条件,差别越大,分离的可能性越大,K值大的组分后出峰,15,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峰宽,W: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的截距,标准差,: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半,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注:,小,峰,窄,柱效,高,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16,色谱曲线所提供的信息,色谱峰的个数 -,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小个数,保留值 -,定性,面积(峰高)-,定量,峰间距 -,评价固定相(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17,5相平衡参数,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分配系数,K :,18,二、塔板理论,色谱柱每个H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板,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假想:,19,(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H理论塔板高度),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20,(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21,小结,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H的计算式,塔板数 n是色谱柱的特征参数。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2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23,四、速率理论,(一)塔板理论优缺点,(二)Van Deemteer 方程式,24,(一)塔板理论优缺点,成功处,:,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对应的t,R,评价柱效(n,H),存在问题:,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忽略了组分在两相中传质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2)只定性给出塔板高度的概念,却无法解释板高的,影响因素,3)排除了一个重要参数流动相的线速度u,,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更无法提出降低板高的途径,25,(二)Van Deemteer 方程式,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H,,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柱效的因素,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传质阻抗项,26,1. 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A,产生原因:,载气携样品进柱,遇到来自固定相颗粒,的阻力路径不同涡流扩散,next,影响因素:,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A项越小,讨论:,注:,颗粒太小,柱压过高且不易填充均匀,填充柱60100目,空心毛细管柱(0.10.5mm),A=0,n,理,较高,next,27,2. 纵向扩散项,(分子扩散项),:B/u,产生原因:,峰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动向前、展开,两边浓度差,影响因素:,讨论:,28,注,:,为降低纵向扩散,宜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控制较高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选择载气原则,:,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u,较小时,选,M,较大的,N,2,气(粘度大),u,较大时,,选,M,较小的,H,2,气,,He,气(粘度小),29,3. 传质阻抗项:Cu,产生原因:,样品在气液两相分配,样品未及溶解就,被带走,从而造成峰扩张,影响因素:,30,讨论:,注:,固定液应完全覆盖载体表面,不可以太薄,,否则柱子寿命短,,k,太小;,T,不可以超过固定液最佳使用温度,31,小结:,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中,填充,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和峰展宽的影响,32,分离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33,1分离度定义式,分离度,:,相临两组分间峰顶间距离是峰底宽平均值的几倍,(衡量色谱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讨论:,34,令,W,b(2),=,W,b(1),=,W,b,(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35,结论:,增加柱效(,n,有效,)是提高分离度的一个直接有效手段,提高柱效:增加柱长;降低板高,根据速率理论,降低板高,提高柱效的方法是:,1,)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A,项,),2,)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C,项,),3,)适宜的操作条件:,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柱温等等(,B,项,),选用分子量较大、线速度较小的载气,N,2,气,,控制较低的柱温,36,第三节 气相色谱柱及分离条件的选择,色谱柱组成,一、气液分配色谱柱,二、气固吸附色谱柱,柱管,填充剂,填充柱:24米柱长,26mm内径,毛细管柱:几十米几百米柱长,0.10.5mm内径,固体吸附剂气-固吸附色谱柱,载体+固定液气-液分配色谱柱,37,一、气-液分配色谱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一)载体,(二)固定液,38,(一)载体,1作用:,承载固定液的作用,2要求:,比表面积大(多涂渍固定液),无吸附性(不吸附被测组分),化学惰性(不与固定液发生化学反应),热稳定性好,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颗粒大小均匀、适度。一般常用6080目、80100目。,39,3分类:,(1)硅藻土类:具有一定粒度的多孔性固体微粒,红色:吸附力强,与非极性物质配伍,白色:吸附力弱,与极性物质配伍,40,红色担体,:孔径较小,表孔密集,比表面积较大,机械强度好。适宜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的试样。,缺点是表面存有活性吸附中心点。,白色担体:,煅烧前原料中加入了少量助溶剂(碳酸钠)。,颗 粒疏松,孔径较大。表面积较小,机械强度较差。但吸附性显著减小,适宜分离极性组分的试样。,41,4载体的处理方法钝化,减弱吸附性,酸洗:用于分析酸类和酯类,碱洗:用于分析胺类等碱性化合物,硅烷化:用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较强的化合物,表面釉化,(2)非硅藻土类:玻璃微球,石英微球,,氟塑载体,含氟化合物,42,填充柱气液色谱担体一览表,43,(二)固定液,1要求:,(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成均匀液膜),(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3)固定液高沸点难挥发(柱寿命长,检测本底低),(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选择性,2分类:,化学分类法,极性分类法,44,化学分类法,A烃类:烷烃,芳烃,例,角鲨烷,标准的非极性固定液,B,硅氧烷类:,(,a,),甲基硅氧烷:,弱极性,甲基硅油 (,n400,),甲基硅油,230,0,C,甲基硅橡胶(,n400,),SE30,,,OV1 350,0,C,(,b,),苯基硅氧烷 :,极性稍强(随苯基,极性),甲基苯基硅油 (,n400,),甲基苯基硅橡胶(,n400,) :,按苯基含量不同分,低苯基硅橡胶,SE52,含苯基,5%,,,350,0,C,中苯基硅橡胶,OV17 ,含苯基,50%,,,350,0,C,高苯基硅橡胶,OV25 ,含苯基,75%,,,350,0,C,(,c,),氟烷基硅氧烷:中等极性,(,d,),氰基硅氧烷:强极性,45,C醇类(氢键形固定液),非聚合醇,聚合醇,聚乙二醇(PEG-20M250,0,C),D酯类:中强极性固定液,非聚酯类,聚酯类,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 (PDEGS或DEGS),46,极性分类法:,a相对极性法,b固定液常数法(罗氏特征常数法和麦氏常数法),规定:角鲨烷(异三十烷)的相对极性为零, ,氧二丙睛的相对极性为100,,47,3固定液的选择:,(1)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2)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48,(1)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a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固定液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相溶”,选择性好,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注:对于中等极性组分,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较强的后出柱,49,b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固定液与被测组分化学官能团相似,作用力强,,选择性高,酯类选酯或聚酯固定液,醇类选醇类或聚乙二醇固定液,50,(2)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组分的沸点差别为主, 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柱,沸点低的先出柱,组分的极性差别为主, 选极性固定液,按极性强弱出柱,极性弱的先出柱,例:苯(80.1,0,C),环己烷(80.7,0,C),选非极性柱 分不开;,选中强极性柱 较好分离,环己烷先出柱,51,醇、胺、水等强极性和能形成氢键化合物的分离:,通常选择极性或氢键性的固定液。,组成复杂、较难分离的试样:,通常使用特殊固定液,或混合固定相。,52,二、气-固吸附色谱柱,固定相:,1)吸附剂活性炭(非极性),硅胶,AL,2,O,3,(极性,吸附力强),2)分子筛:吸附+分子筛,3)高分子多孔微球GDX,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分配机制,53,活性炭:,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较强。,活性氧化铝,:,有较大的极性。适用于常温下O,2,、N,2,、CO、CH,4,、C,2,H,6,、C,2,H,4,等气体的相互分离。CO,2,能被活性氧化铝强烈吸附而不能用这种固定相进行分析。,硅胶,:,与活性氧化铝大致相同的分离性能,除能分析上述物质外,还能分析CO,2,、N,2,O、NO、NO,2,等,且能够分离臭氧。,54,分子筛,:,碱及碱土金属的硅铝酸盐(沸石),多孔性。如3A、4A、5A、10X及13X分子筛等(孔径:埃)。常用5A和13X(常温下分离O,2,与N,2,)。除了广泛用于H,2,、O,2,、N,2,、CH,4,、CO等的分离外,还能够测定He、Ne、Ar、NO、N,2,O等。,高分子多孔微球(GDX系列):,新型的有机合成固定相(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型号:GDX-01、-02、-03等。适用于水、气体及低级醇的分析。,55,气固色谱固定相的特点,(1)性能与制备和活化条件有很大关系;,(2)同一种固定相,不同厂家或不同活化条件,分离效果差异较大;,(3)种类有限,能分离的对象不多;,(4)使用方便。,56,分离条件的选择:,色谱条件包括分离条件和操作条件,分离条件是指色谱柱,操作条件是指载气流速、进样条件及检测器,1色谱柱的选择,2柱温的选择,3载气与流速的选择,4进样条件的选择,57,1色谱柱的选择(以气液分配色谱为主),(1)固定相的选择,(2)柱长的选择,58,(1)固定相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1,)按 “相似相溶”原则:极性相似或官能团相似,2,)按组分性质主要差别:,沸点相差大的选非极性固定液,沸点相差小的选极性固定液,3,)柱温,1.5,选择,L,,,不可以无限延长柱子,。,填充色谱柱的柱长通常,为,13,米,内径,34,厘米。,61,2柱温的选择,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超过该温度固定液易流失)和最低使用温度(低于此温度固定液以固体形式存在)范围之内,。,柱温,被测组分的挥发度,即被测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K,,,t,R,,,低沸点组份峰易产生重叠。,对于难分离物质,降低柱温虽然可在一定程度内使分离得到改善,但是不可能使之完全分离,这是由于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增大的同时,两组分的峰宽也在增加,当后者的增加速度大于前者时,两峰的交叠更为严重。,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宽沸程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62,续前,程序升温好处:,改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63,1. 载气种类的选择,载气种类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载气对柱效的影响、检测器要求及载气性质。,载气摩尔质量大,可抑制试样的纵向扩散,提高柱效。载气流速较大时,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尔质量的载气(如,H,2,,,He,),,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热导检测器需要使用热导系数较大的氢气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在氢焰检测器中,氮气仍是首选目标。,在载气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载气的安全性、经济性及来源是否广泛等因素。,2. 载气流速的选择,作图求出最佳流速。实际流速通常稍大于最佳流速,以缩短分析时间。,3载气与流速的选择,64,4进样条件的选择,气化室温度,一般稍高于样品沸点,检测室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0,C,进样量,不可过大,否则造成拖尾峰,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进样量尽量小,最大允许进样,量,使理论塔板数降低,10%,的进样,量,65,进样方式和进样量的选择,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L,,,5L,,,10L,等。,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气化温度的选择,色谱仪进样口下端有一气化器,液体试样进样后,在此瞬间气化,;,气化温度一般较柱温高,3070,防止气化温度太高造成试样分解。,66,第四节 检测器,检测器: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被测组分的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一、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二、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检测原理,三、检测器的性能指标,67,一、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按检测原理分,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组分浓度的变化,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TCD),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组分质量流速的变化,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FID),68,二、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检测原理,(一)热导检测器(TCD),(二)氢焰检测器(FID),(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四),具有定性功能的检测器(联用技术),69,(一)热导检测器(TCD),1特点,2结构,3检测原理,4影响因素,70,1特点:浓度型检测器,优点:,1)通用型,应用广泛,2)结构简单,3)稳定性好,4)线性范围宽,5)不破坏组分,可重新收集制备,缺点:,与其他检测器比灵敏度稍低,(因大多数组分与载气热导率差别不大),71,2结构,测量臂接在色谱柱后,通样品气体+载气,电阻为R,1,惠斯通电桥,参比臂接在色谱柱前,只通载气,电阻R,2,两个等阻值电阻R,3,= R,4,72,检测原理:,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热导系数,依据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差别进行检测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臂电阻值:,R,参,=R,测,; R,1,=R,2,则:,R,参,R,2,=,R,测,R,1,无电压信号输出;记录仪走直线(基线)。,进样后,载气携带试样组分流过测量臂,而这时参考臂流过的仍是纯载气,使测量臂的温度改变,引起电阻的变化,测量臂和参考臂的电阻值不等,产生电阻差,,R,参,R,测,则:,R,参,R,2,R,测,R,1,这时电桥失去平衡,,a,、,b,两端存在着电位差,有电压信号输出。信号与组分浓度相关。记录仪记录下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峰状图形。,73,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桥路电流,I,:,I,,钨丝的温度,,钨丝与池体之间的温差,,有利于热传导,检测器灵敏度提高,但稳定性下降,基线不稳。桥路电流太高时,还可能造成钨丝烧坏。,池体温度,:,池体温度与钨丝温度相差越大,越有利于热传导,检测器的灵敏度也就越高,但池体温度不能低于分离柱温度,以防止试样组分在检测器中冷凝。,载气种类,:,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在检测器两臂中产生的温差和电阻差也就越大,检测灵敏度越高。载气的热导系数大,传热好,通过的桥路电流也可适当加大,则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74,(二)氢焰检测器(FID),1特点,2结构,3检测原理和离子化机理,75,1特点:质量型检测器,优点:,专属型检测器(只能测含C有机物)对无机气体、水、四氯化碳等含氢少或不含氢的物质灵敏度低或不响应。,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下限达10,-12,gg,-1,)、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缺点:,燃烧会破坏离子原形,无法回收,(制备纯物质,不采用),76,氢焰检测器的结构:,(1) 在发射极和收集极之间加有一定的直流电压(100300,V)构成一个外加电场。,(2),氢焰检测器需要用到三种气体:,N,2,:载气携带试样组分;,H,2,:为燃气;,空气:助燃气。,使用时需要调整三者的比例关系,检测器灵敏度达到最佳。,77,氢焰检测器的原理,1.当含有机物 CnHm的载气由喷嘴喷出进入火焰时,在C层发生裂解反应产生自由基 :,CnHm CH,2.产生的自由基在D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来的激发态原子氧或分子氧发生如下反应:, CH + O CHO,+,+ e,3.生成的正离子CHO,+,与火焰中大量水分子碰撞而发生分子离子反应:,CHO,+,+ H,2,O H,3,O,+,+ CO,A区:预热区,B层:点燃火焰,C层:热裂解区:,温度最高,D层:反应区,78,影响氢焰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各种气体流速和配比的选择:,N,2,流速的选择主要考虑分离效能,,N,2,H,2,= 1,11,1.5,氢气,空气=1,10。,极化电压:,正常极化电压选择在100300V范围内。,79,(三)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高选择性检测器,仅对含有卤素、磷、硫、氧等元素的化合物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下限,10,-14,g /,mL,,,对大多数烃类没有响应。,较多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及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80,(四)具有定性功能的检测器(联用技术),质谱作为色谱的检测器使用需要解决四个问题:,(1)色谱柱出口压力与质谱仪高真空之间的匹配;,(2)试样组分与载气的分离;,(3)质谱对色谱流出峰的快速测定(电子计算机解决);,(4)质谱仪的小型化(小型化的质量分析器)。,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解决:,采用分子分离器;,分子分离器类型:,微孔玻璃式、半透膜式和喷射式三种。,喷射式分子分离器:,由一对同轴收缩型喷嘴构成,喷嘴被封在一真空室中,如图所示。可做成多级。,81,三、检测器的性能指标,(一)噪声与漂移,(二)灵敏度,(三)检测限,82,(一)噪声与漂移,1噪声:无样品通过时,由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偶然因素引起基线的起伏称为,2漂移:基线随时间向一个方向的缓慢变化称为,(以一小时内的基线水平变化来表示),83,(二)灵敏度,(响应值,应答值),1浓度型检测器的灵敏度(S,c,),灵敏度越高,噪音越大,84,2质量型检测器的灵敏度,(S,m,),85,(三)检测限(敏感度):,组分峰高为噪音二倍时的灵敏度 检测限小,仪器性能好,质量型检测器,浓度型检测器,86,第五节 定性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87,一、定性分析,1利用保留值定性,1)已知对照物定性:定性专属性差,注:不同组分如在某一色谱条件下保留值相同,应,更改色谱柱再检测,初步推算是否为一个纯物质峰,2,)相对保留值定性,2,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3,利用化学反应定性:,收集柱后组分,官能团反应,定性鉴别(非在线),4,利用两谱联用定性:,GC-MS,GC-FTIR,88,二、定量分析:,以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一)峰面积的测量,(二)定量校正因子,(三)定量方法,89,(一)峰面积的测量,2非正常峰(不对称峰),1对于正常峰,3自动求和(自动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直接给出A,h,W,1/2,注:当色谱操作条件一定时,在一定进样量范围内,(不超载),W,1/2,与进样量无关,A,= 1.064,h,W,1/2,A,= 1/2 (W,0.15h,+ W,0.85h,),h,90,(二)定量校正因子,1两种表示方法,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m,i,=,f,i,A,i,比例系数,f,i,:,绝对校正因子,,,单位面积对应的物质量:,f,i,=,m,i,/,A,i,相对校正因子,f,i,:,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91,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3注意事项:,相对校正因子与待测物、基准物和检测器类型有关,,与操作条件(进样量)无关,基准物,:,TCD,苯;,FID,丁庚烷,以氢气和氦气作载气测的校正因子可通用,以氮气作载气测的校正因子与两者差别大,92,(三)定量方法,1归一化法,2外标法,3内标法,4内标对比法,93,1归一化法,前提:试样中所有组分都产生信号并能检出色谱峰,依据:组分含量与峰面积成正比,优点:,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前提,柱子不超载),色谱条件略有变化对结果几乎无影响,缺点:,所有组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都出峰,必须已知所有组分的校正因子,不适合微量组分的测定,94,2外标法:,以待测组分纯品为对照物,与试样中待测 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a工作曲线法:,i纯品,工作曲线,同体积样品与之比较,c,前提:进入检测器样品量与峰面积成正比,b,外标一点法:,一种浓度对照物对比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前提:截距为,0,,对照品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c外标两点法:,前提:选 取两点对照品的浓度,需涵盖待测浓度,外标法特点:,1,)不需要校正因子,不需要所有组分出峰,2,)结果受进样量、进样重复性和操作条件影响大,每次进样量应一致,否则产生误差,95,3内标法:,无待测物纯品,加入样品中不含对照物, 与待测组分和对照物的响应信号对比定量,对内标物要求:,a,内标物须为原样品中不含组分,b,内标物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且,R1.5,c,内标物为高纯度标准物质,或含量已知物质,内标法优点:,进样量不超量时,重复性及操作条件对结果无影响,只需待测组分和内标物出峰,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适合测定微量组分,内标法缺点:,制样要求高;找合适内标物困难;已知校正因子,96,4内标对比法,(已知浓度样品对照法) 配制等量加入内标物的样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内标对比法特点:,不需要校正因子,进样量对结果影响不大,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