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75359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伤寒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上图:在布尔战争期间,死于伤寒的士兵远比死于战伤的要多,玛丽梅伦,一、概 述,概 述,伤寒,(typhoid fever),:,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基本病理特征: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尤其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二、病原学,病原学,伤寒杆菌:,在含有胆汁培养基中更易生长,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毒力(“Vi”)抗原等,在人体感染后,可诱生相应的抗体,耐低温,对阳光、热、干燥、消毒剂及酸敏感,上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被放大了约4000倍的伤寒杆菌,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易感人群,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仅2%左右有第二次发病,流行特征,本病夏秋季为多,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第一次菌血症。处于临床上的潜伏期。,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处于临床上的初期,伤寒杆菌随血流经胆囊再次进入肠道,使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剧烈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达到极期。,随病情进展,人体防御能力逐渐增强,进入缓解期和恢复期。,病理解剖,伤寒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为显著,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病程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病程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病程第4周:,溃疡渐愈合,不留瘢痕,亦不引起肠腔狭窄,五、临床表现,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45周,可分为4期:,初 期:,病程第1周,极 期:,病程第23周,缓解期:,病程第34周,恢复期:,病程第5周,临床表现(1),伤寒分期,临床表现(2),初期,起病大多缓慢,最早出现症状是,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高达3940,可伴有畏寒,但寒战出汗少见,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等。,临床表现(3),极期,伤寒典型表现,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循环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注: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发生,玫瑰疹,:,数量少,颜色淡,灯光下不易看到,体温出现波动,并逐步下降,上述症状,体征好转。但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表现(4),缓解期期,体温恢复正常,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临床表现(5),恢复期,临床表现(6),一个概念:再燃,指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d后回到正常。在再燃期间症状加重,血培养可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完全被控制有关,临床表现(7),一个概念:,复发,指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次阳性。复发症状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与合并症较少。其原因是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当免疫力降低时,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再次侵入血流,多见于抗生素疗程过短患者。本病易复发,复发率一般为10%左右,临床表现(8),并发症,肠出血,为常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发生率2.415%,常有诱因,肠穿孔,为最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3周,发生率14%,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段,其诱因与肠出血大致相同,中毒性肝炎,常见于病程13周,发生率约1068.5%(多数在4050%)。肝肿大发生率约10%50%,,ALT,异常者5090%,黄疸13%,中毒性心肌炎,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者,发生率3.55%,其它,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溶血尿毒综合征、肾炎等,六、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血 象,白细胞总数常减低,约(35)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实验室,检查(2),伤寒杆菌培养,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可达8090%,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可达90%,阳性持续时间长,第4周仍可获较高阳性率,尤其适用于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大便、尿培养,后期(病程第34周)可作大便、尿培养。大便培养阳性率可达80%,而尿培养仅30%左右,实验室,检查(3),伤寒血清凝集反应(1),指利用伤寒杆菌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甲、乙、丙鞭毛(A、B、C)抗原等5种不同抗原成分,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测定病人血清中相应的凝集抗体效价,评价肥达反应检测结果应注意:,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递增或单份血清“0”抗体1:80及“,H”,抗体1:160者有辅助诊断价值,借鞭毛抗体的检出,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沙门菌感染,该试验在病程第1周常呈阴性反应,第2周开始阳性率上升,第4周阳性率可达7090%。假阳性率达1020%,假阴性率达1030%,“0”抗体属于,IgM,型抗体,“,H”,抗体属于,IgG,型抗体。二者均不是保护性抗体,实验室,检查(4),伤寒血清凝集反应(2),八、诊断与鉴别诊断,诊 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1),病毒感染,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周内自愈,鉴别诊断(2),疟 疾,疟疾每日体温波动较大,发热前伴有寒战,热退时多汗,脾较大质稍硬,贫血较明显,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发现疟原虫,抗疟疾治疗有效,鉴别诊断(3),粟粒性肺结核,有结核病史或有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X,线摄片肺部有粟粒状阴影,抗痨治疗有效,鉴别诊断(4),败血症,此症常有胆系、尿路、肠道等原发病灶,发热常伴有寒战、多汗,休克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白细胞虽正常或稍低,但常伴核左移,确诊有赖于血培养,鉴别诊断(5),恶性组织细胞病,本病病情进展较快,有明显贫血、出血,外周血象出现显著的全血细胞减少,血片及或骨髓片有特异性恶性组织细胞及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增生的组织细胞形态不一,并可吞噬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抗生素治疗无效,九、治 疗,治疗(1),一般治疗,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处理,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的营养丰富饮食,少用糖类和牛奶,治疗(2),对症治疗,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宜滥用退热药,便秘用开塞露塞肛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腹胀者减少饮食中牛奶及糖类,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中毒症状重者,可在有效抗菌治疗下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24,mg,iv,滴注,治疗(3),病原治疗(1),喹诺酮类,首选,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细胞内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也较高,氧氟沙星0.30.4 bid、环丙沙星0.5 bid。用药后一般35d退热,疗程710天,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和头昏、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好转。,此类药物不适合孕妇和儿童,治疗(4),病原治疗(2),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抗伤寒杆菌作用强,临床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可用于孕妇和儿童,头孢曲松24g/日,分12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24g/日,分23次静脉注射,疗程1014d。用药后57天热退,治疗(5),并发症的治疗,按相应并发症进行治疗,十、预防,谢谢大家!,结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