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75179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古代农业,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归谁?),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地位,),如何,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府机器、法律与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概况,(一)早期农业,(二)传统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早期农业,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经济模式,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刀耕火种,集体劳作,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精耕细作,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原始、粗放,三、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所处地位、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所处地位:,国内居主导地位,世界居领先地位,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4,、耕作技术:,精耕细作;,5,、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地域特征,大河文明,2,、统治者的重视,3,、农民的积极性,4,、技术的进步,五、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1,、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本课小结,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二、中国古代农业两个时期的发展概况,1,、早期农业,2,、传统农业,三、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五、,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稳定性,(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以种植业为主,A B,CD,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的压力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A,B,C,D,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根本上说明了,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C,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D,农政全书,中先进经验推广使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B. ,C. D.,B,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 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早期农业:,1,、原始农业:,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距今一万年),;,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南稻北,粟,),;,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距今七八千年时已,相当发达;,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表现:,生产工具:,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出现青铜农具,贵而少使用;耒耜(木器)、石器为主;,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料、治虫害;,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商周农业:,影响:,人们生活开始走向定居;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农业的起源,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1,、表现:,2,、意义:,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火耕”,原始社会),(“耒耕”,原始社会),(少量使用,商周时期),(主要耕作方式),思考:,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时间:,春秋战国,明清,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出现犁壁、,西汉后期,二牛一人犁耕法;,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完善)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耕犁完善,3,、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和播种工具耧车、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和南方耕耙,;,4,、耕作制度:,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6,、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人力,推动)、,唐朝筒车(水力)、宋朝的高转筒车(,水力,)、,明清,风力,水车;,7,、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时间:,A,、生产力因素:,B,、生产关系因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春秋战国,形成的原因:,E,、耕作技术上,精耕细作,但,不是近代化生产,且长时间基本不变,缺乏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A,、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C,、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缴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遇到封建地主阶级沉重剥削和自然灾害,农民容易破产,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地位和影响:,A,、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不是唯一模式),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C,、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D,、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人口的增长提供劳动力,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的重农政策,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自然灾害的破坏,小农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B.,C.,D.,活学活用,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B,C,D,5,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A, 石斧,B,骨制耒耜,C, 铁犁,D, 曲辕犁,6,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的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D,铁器的产生,7.,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 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8.,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9,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1.,(山东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08,广东),13,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1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17,、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青铜耕作,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18,、,“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C,A,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时间:春秋时期。,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耧车,一年一熟,(完善),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刀耕火种,刀砍草木,纵火烧荒,犁土播种,经常迁徙,海南的刀耕火种,工具:耒耜,骨,耜,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耕作方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耧车(,改进,),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耕作技术),代田法,(耕作方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完善),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开始,),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南移,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请,您,思,考,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战国铁农具,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犁壁,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辕犁,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翻,车,复,原,图,人力,翻车的模型,筒车,风力水车,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1,、生产力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经济模式结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相互关系:,农业是基础,手工业、商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原因,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前提,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