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75153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11/3,*,神经系统的组成,2020/11/3,1,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2020/11/3,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大脑:,小脑:,脑干:,脑神经:,脊神经:,功能是:,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传导神经冲动,2020/11/3,3,2020/11/3,4,大脑皮层的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细胞的数量,2020/11/3,5,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2020/11/3,6,大脑皮层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2020/11/3,7,脊柱,脊 髓,位于脊柱的椎间管中,受到脊柱的保护。,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幼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2020/11/3,8,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全长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椎形,终于,第一腰椎下缘,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2020/11/3,9,周围神经概述,2020/11/3,10,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2020/11/3,11,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脑和脊髓还有通向内脏器官的神经,2020/11/3,12,神经的纤维成分(七种),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感觉纤维,2020/11/3,13,2020/11/3,14,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位听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一端一间俩中和四桥延,2020/11/3,15,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嗅,神经,感觉 端脑 筛孔,视,神经,感觉 间脑 视神经孔,动眼,神经,运动 中脑 眶上裂,滑,车神经,运动 中脑 眶上裂,三,叉,神经,混合 脑桥 第支眶上裂,第支圆孔,第卵圆孔,2020/11/3,16,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外展,神经,运动 脑桥 眶上裂,面,神经,混合 脑桥 内耳门 茎乳孔,位,听,神经,感觉 脑桥 内耳门,舌咽,神经,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迷,走神经,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副,神经,运动 延髓 颈静脉孔,舌下,神经,运动 延髓 舌下神经管,感觉性神经,:、,运动性神经,:、,混合性神经,:、,2020/11/3,17,B,2020/11/3,18,概 述,脊神经构成,前根,anterior root,后根,posterior root,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2020/11/3,19,31对脊神经,颈部8对(C),胸部12对(T),腰部5对(L),骶部5对(S),尾部1对(Co),周围神经系统的构成,2020/11/3,20,脊神经前支简表,2020/11/3,21,颈 丛,cervical plexus,2020/11/3,22,臂 丛,brachial plexus,2020/11/3,23,胸神经前支分布的特点:,节段性和重叠性,T2 胸骨角平面,T4 男性乳头平面,T6 剑突平面,T8 肋弓平面,T10 脐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2020/11/3,24,腰丛,lumbar plexus,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分支走行和分布,1、,髂腹下神经,2、髂腹股沟神经,3、股外侧皮神经,4、股神经,femoral nerve,5、闭孔神经,6、生殖股神经,2020/11/3,25,骶 丛,sacral plexus,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位置,: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分支分布,1、臀上神经,2、臀下神经,3、股后皮神经,4、阴部神经,5、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2020/11/3,26,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脑,中,枢,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2020/11/3,27,神经系统损害,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2020/11/3,28,感觉障碍,2020/11/3,29,感觉(sense)是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刺激传入到脑中的直反映。,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剌激,并将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内不同神经元链自周围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这些途经称为感觉(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包括本体感觉(深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味觉和嗅觉传导通路。,2020/11/3,30,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视、听、嗅、味等,浅感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深感觉,(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等,复合感觉,(皮质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2020/11/3,31,感觉传导通路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对侧管理。具体的特点有:,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2)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经感觉核中;二级纤维在脊髓或脑干交叉;,3)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第三级纤维都经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2020/11/3,32,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通路,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精细触、压觉(即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等)的感受器在皮肤。两者传导通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其周围支随脊神经分布于感受器。,中枢支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升支和短降支,其中,来自第 5 胸节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来自第 4 胸节以上的升支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5薄4,楔,),2020/11/3,33,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内。,此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并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在延髓中线两侧上行,经脑桥、中脑,最后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损,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感觉性共济失调)以及不能确定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2020/11/3,34,脊髓,延髓,脑桥,中脑,丘脑,腹 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薄束核,内侧丘系,交 叉,内外丘系,S,4,L,3,T,4,C,8,楔束核,脊神经,节细胞,I,.,II.,III.,薄束,楔束,2020/11/3,35,二、,痛温觉,(一)躯体、四肢的,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神经节细胞,,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周围支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在束内上升1 2个脊髓节后,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自固有核发出的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上行。在延髓上段两束合併,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2020/11/3,36,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脊神经,细 胞,I.,白质前连合,后 角,固有核,脊髓丘脑,前 束,脊髓丘脑,侧 束,延髓,脑桥,中脑,脊髓丘系,内侧丘系,腹 后,外侧核,内囊,丘脑,豆状核,中央后回,II.,III.,2020/11/3,37,脊髓,延髓,脑桥,中央后回,腹 后,内侧核,丘脑,内囊,三叉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脊 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III.,I.,II.,II.,(二)头面部,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节细胞,,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支组成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枢支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2020/11/3,38,脊髓,延髓,脑桥,中央后回,腹 后,内侧核,丘脑,内囊,三叉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脊 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二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两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到对侧上升组成,三叉丘系,,终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2020/11/3,39,脊髓,延髓,脑桥,中央后回,腹 后,内侧核,丘脑,内囊,三叉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脊 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丘系,III.,I.,II.,II.,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此核发出的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最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损,则导致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障碍;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损,则同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发生障碍。,2020/11/3,40,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2020/11/3,41,2020/11/3,42,感觉障碍的分类:,1、,刺激性症状,:感觉经路刺激性病变可引起感觉过敏(,量变,),也可引起感觉障碍如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及疼痛等(,质变,)。,2、,抑制性症状,:感觉经路破坏时出现的感觉,减退或缺失,。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仅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则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2020/11/3,43,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疼痛,2020/11/3,44,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如较强的疼痛感。,感觉倒错:,指非疼痛性刺激引发疼痛。,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2020/11/3,45,刺激性症状:,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刺激性病变;,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分支;,牵涉性疼痛:,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如心绞痛引起左胸及上肢内侧痛。,2020/11/3,46,抑制性症状,2020/11/3,47,1、末,梢 型,肢体远端对称性呈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伴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炎,2020/11/3,48,2、周 围 神 经 型,感觉障碍,局限于一,周围神经,支配区,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的,表现,2020/11/3,49,下肢神经损害的感觉障碍,2020/11/3,50,3、神经干或神经丛型,影响几个有关神经,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如臂丛、腰丛神经损害,五个神经丛,颈丛(,C,1-4,)臂丛,(C,5,-T,1,),腰丛,(L,1-4,),骶丛,(L,5,-S,4,),尾丛,(S,5,-Co),2020/11/3,51,4、节段型,1后根型,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根痛),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性运动障碍,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脱出、,结核、外伤等,2020/11/3,52,后根型,2020/11/3,53,2分离感觉障碍,1)后角型,一侧脊髓后角损害,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而触觉保存,),2)前连合型脊髓中央部损害,损及前联合产生双侧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早期,2020/11/3,54,2020/11/3,55,后根损害,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后角损害,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2020/11/3,56,5、传导束型,1)脊髓横贯性病变,受损平面以下全部感觉缺失,常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见于脊 髓 病 变,2020/11/3,57,2020/11/3,58,2)脊髓半切综合症,病变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丧失,对侧的痛、温觉丧失,见于,慢性脊髓压迫症,3) 交叉型,延髓外侧病变,产生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消失),如延髓外侧综合症,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2020/11/3,59,2020/11/3,60,延髓外侧综合征,交叉型,2020/11/3,61,4、偏身型,桥脑中脑丘脑内囊病变,一侧桥脑或中脑,对侧偏身,和面部感觉障碍,伴有同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丘脑型,对侧偏感觉减退,或消失可伴有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内囊型,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可伴有偏瘫和偏盲,2020/11/3,62,5、单肢型,皮质病变,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一般病变仅影响部分区域,常表现为:,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缺失,和复合感觉障碍,大脑皮质感觉区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局部性感觉性癫痫发作,2020/11/3,63,运动障碍,2020/11/3,64,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包括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各肌群的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和进行习惯动作及执行一些粗大的随意运动。,2020/11/3,65,一,、,锥体系,功能,:,组成:,上运动,N,元,下运动,N,元,大脑皮质运动区,躯干四肢肌,前角运动细胞,脑,N,运动核,头颈肌,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锥体束,司骨骼肌,随意运动,2020/11/3,66,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感受器,骨骼肌,上运动,N,元,下运动,N,元,上运动,N,元,下运动,N,元,(,核上瘫,),(,核下瘫,),瘫痪特点,浅反射,病理反射,肌萎缩,弛缓性瘫痪,亢进,消失,减弱或消失,阳性,(,出现,),阴性,(,不出现,),不明显,明显,(,硬瘫,),(,软瘫,),痉挛性瘫,肌张力,增高,降低,深,(,腱,),反射,消失,2020/11/3,67,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大脑皮质,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终止:,起始,:,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行径,:,内囊后肢,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延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前角细胞,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直接终止前角运动细胞,大部分纤维间接终止侧角运动细胞,前角运动细胞,2020/11/3,68,支配肌的情况:,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大脑皮质,),损伤表现,:,一侧上下肢肌,一侧皮质脊髓束支配,双侧躯干肌,在锥体交叉后(以下)损伤:,伤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在锥体交叉前(以上)损伤,:,对侧上下肢瘫痪,2020/11/3,69,皮质脊髓束,(交叉纤维),皮质脊髓侧束,本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外侧核,脊神经,本侧四肢骨骼肌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双侧躯干骨骼肌运动,(不交叉纤维),皮质脊髓前束,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内侧核,(,下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后肢、脑干,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轴突),2020/11/3,70,2.,皮质核束,起始:,中央前回下部,行径:,内囊膝,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终止:,双侧,对侧,动眼,N,核,滑车,N,核,三叉,N,运动核,展,N,核,面,N,核上部,疑核,副,N,核,面,N,核下部,舌下,N,核,中央前,回下部,损伤表现:,对侧下部面肌和舌肌瘫痪,2020/11/3,71,面肌(面,N,)核上瘫:,面肌(面,N),核下瘫:,对(健),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并歪向同(患)侧,流涎,,不能作鼓腮和露齿等动作。,同(患)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 闭合,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并歪向对(健)侧,。,皮质核束,面,面核,2020/11/3,72,舌肌(舌下,N,)核上瘫:,皮质核束,舌下核,舌下,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健)侧,。,舌肌(舌下,N,)核下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同(患)侧。,2020/11/3,73,2020/11/3,74,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皮质核束,脑干内的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眼外肌、表情肌咀嚼肌、舌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皮质核束,2020/11/3,75,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异同点,运动传导路,2020/11/3,76,结构,:,功能,:,二、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调节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 质、,脑桥核、,前庭核、,下橄榄核、,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和进行习惯动作及执行一些粗大的随意运动。,2020/11/3,77,通路:,(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二)新纹状体黑质环路,(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2020/11/3,78,底丘脑,大脑皮质,额叶、顶叶,皮质纹状体纤维,新纹状体,纹状体苍白球纤维,苍白球,黑质,腹前核,腹外侧核,背侧丘脑,内囊,额叶躯体运动区,2020/11/3,79,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新纹状体黑质环路,苍白球底丘脑环路,2020/11/3,80,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2020/11/3,81,锥体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瘫痪:指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损害 引起(上、下)。,分类:,按照瘫痪程度,:完全性瘫痪 不完全性瘫痪,按照瘫痪性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硬瘫)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软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可伴肌束震颤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和失神经电位,.,表现为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或MND,2020/11/3,8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出现部位,对 侧,肌张力,增 高,瘫 痪,硬(痉挛性)瘫,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 进,病理反射,出 现,肌萎缩,早期不明显,硬软分上下, 左右看交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同 侧,降 低,软(弛缓性)瘫,消 失,消 失,不出现,明 显,2020/11/3,83,锥体系统损害表现及定位,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在急性病变 时,由于突然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支配,反而出现下运动神经元 瘫痪的特点脊髓休克。休克期时间长短决定预后。,上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1)皮质型:皮质运动区呈一条长带,面积较大,局限性病变可出现一个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单瘫)。,2)内囊型:內囊是感觉、运动、视觉传导集中地,损伤出现“三偏”。,3)脑干型:交叉瘫即病变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4)脊髓型:脊髓横贯性损害时出现双侧肢体瘫痪(截瘫或四肢瘫)。,2020/11/3,84,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损害时瘫痪特点:,1)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节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或MND,2)前根:节段性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压迫、颈椎病(神经根型),3)神经丛:累及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引起迟缓性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迟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 或者疼痛,2020/11/3,85,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之间的关系,:,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结构上,两系的皮质有重叠,锥体系皮质发出的下行锥体束不断发出侧支至锥体外系的皮质下结构,而锥体外系又经上述相关环路影响和反馈调节锥体系皮质的活动,同时锥体外系还发出下行纤维(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至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构成传导运动冲动的,最后公路。,在运动功能上,锥体系是运动的发起者,锥体外系主要是协调锥体系的活动,二者协同完成运动功能。,锥体系只有在锥体外系保持适合的肌张力和稳定肌肉的协调运动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一切精确的动作。锥体外系则依赖于锥体系对运动的发起。,2020/11/3,86,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2020/11/3,87,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2. 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中枢整合机构),1.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2020/11/3,88,临床表现,嗜睡,(somnolence),意识模糊,(,confusion,),昏睡,(stupor),昏迷,(coma),谵妄,(delirium),2020/11/3,89,(一)嗜睡,(somnolence),持续睡眠,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反应迟钝,(二)意识模糊(,confusion,) 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时间、地点、人物等定向力障碍,(三)昏睡,(stupor),沉睡状态,不易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2020/11/3,90,(四)昏迷,(coma),浅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 对声、光剌激无反应,,对疼痛剌激有反应,,,角膜、瞳孔对光、吞咽反射及眼球运动可存在,生命体征,平稳,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剌激无反应,对剧烈剌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生命体征可有变化,深度昏迷,意识完全丧失, 对任何剌激无反应,,深、浅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常改变,2020/11/3,91,(五)谵妄,(delirium),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见于,感染性疾病高热期,2020/11/3,92,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2020/11/3,9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病 史,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2020/11/3,9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逆向推断,查体及辅助检查,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的不同特点,2020/11/3,95,痛觉:,游离神经末梢,触觉:,毛发末梢、触球、触盘、环层球,热觉:,Ruffini,球,冷觉:,Krause,终球,压触觉:,环层球,传入神经的感受器,2020/11/3,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