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分类流行过程疫情报告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75113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分类流行过程疫情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分类流行过程疫情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分类流行过程疫情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定义:,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定义:,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者才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两者可互相转化,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变为传染病。有的已随管理而融合。,感染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的斗争,机体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病原体的致病力,传染力,致病力,毒力,数量,变异性,(抗原、耐药),病原体,人 体,人,体,病原体,感染谱,感染过程,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多数病原体和人体之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的不同,双方斗争的后果各异,产生感染过程的各种不同表现,即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临床传染病只是感染过程各种表现之一,.,环境因素,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有病原体,(,pathogen),有传染性,(,infectivity),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有感染 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共有特点,区别于其他疾病。追索病原乃现代医学潮流,指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造成发病,.,此为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期,质:外来性与地方性。,量:散发,流行,暴发, 大流行。,时间:季节性,空间:地方性,显性或隐性感染后都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二: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皮疹和粘膜疹,毒血症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有助诊断,确定检疫期,前驱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症状为非特异性,无鉴别断意义,本期已有传染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症状明显期,渡过前驱期后,表现出某些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此期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恢复期,该期有时病情突变或出现并发症,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复发与再燃,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症状再现。,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常,又复上升。,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态,生活条件,文化水平,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乃传染病 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susceptible people),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态,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三:传染病分类及疫情报告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9,种传染病,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1,、甲类:,鼠疫,、,霍乱,;,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2,小时,农村不超过,6,小时,传染病分类及疫情报告原则,乙类:,(,26,)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非典,、甲型流感、,肺炭疽、,禽流感。报告时间城镇不超过,12,小时,农村不超过,24,小时。,传染病分类及疫情报告原则,丙类(,12,)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报告时间城镇、农村不超过,24,小时。,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管理原则,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保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传染病人的秘密。,临床各科室设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医务科设专人负责全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二、报告时限,1.,责任疫情报告人首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医务科进行报告。,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其他,乙类、丙类传染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及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进行报告。,3.,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疫情,不得授意他人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三、报告程序,1.,各科室必须设立传染病登记本,,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做好登记。,科室里每天,2,次,将传染病报告卡送交医务科:,10,点前送交前一天夜班报告卡,,16,点前交送当天报告卡。,2.,医务科疫情直报人员接到传报卡后应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计算机网络直报,同时做好登记。报卡存档保存三年。,四、填卡要求,首诊医生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规定认真填写,要求字迹清晰,项目准确完整,不得有缺项、漏项,消毒隔离概念,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隔离,是将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分别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4.,消毒灭菌合格标准,(,1,)消毒合格,消毒后媒介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0%,以上,或自然菌的微生物减少,90%,以上),(,2,),.,灭菌保证水平,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活微生物概率,如,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存活的微生物。,消毒分类:根据实施消毒目的不同,1,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分随时和终未消毒。,2,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物品和场所进行没有明确传染源消毒。,化学消毒方法,常用隔离技术,1.,手卫生: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揉搓,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3,、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5,、拇指在掌中揉搓,6,、指尖在掌心中揉搓,第一步,掌心相对揉搓,第二步,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第三步,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揉搓,第六步,指尖在掌心中揉搓,六步洗手法,常用隔离技术,1.,口罩的使用,2.,手的消毒,3.,避污纸的使用,4.,穿脱隔离衣,口罩的使用,1.,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2.,口罩布可挂在胸前,手不可接触污染面,取下后污染面向内折叠,3.,帽子,口罩应勤换洗,保持清洁,脱戴前应先洗手,4.,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每次接触严密隔离患者后应立即更换口罩,使用一次性口罩布超过,4h,避污纸的使用,拿取避污纸时,只能从上面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的纸片或掀页撕取,以保持干净。,用后丢到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穿隔离衣的步骤,手提衣领穿左手,在穿右手齐上抖,系好领口系袖口,折领系腰半袖肘,脱隔离衣的步骤,解开腰带解袖口,套塞衣袖消毒手,解开领口脱衣袖,对好衣袖挂衣钩,注意事项,1.,隔离衣的,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隔离衣如,有破洞,,应,补好后在穿,2.,系领子时污染的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3.,穿衣时后侧边缘须对齐,折叠处不能松散,4.,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5.,刷手时,不能弄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能污染水池,6.,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面则污染面向外,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家庭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1,空气消毒,(,1,)自然通风法,(,2,)紫外线,(,3,)空气净化,(,4,)喷雾消毒,家庭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1,)地面消毒,(,2,)物体表面消毒,3,污染物品消毒,谢谢观赏!,2020/11/5,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