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374791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课 宋明理学,秀山高级中学 邱 伟,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请,思考:智圆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思想现象在魏晋隋唐时期的表现如何?,问题探究:,宋代智圆和尚:“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胜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反映当时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探究学习,场景一:佛教的发展,材料一:,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排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鸣笛要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并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历代皇帝也有不少大兴佛教的。如南朝梁武帝三次出家,杨坚、武则天都曾兴佛。,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材料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如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时寻求幸福。,思考:佛教盛行的原因有哪些?,统治者支持;,符合老百姓在乱世中求得解脱和超越的愿望。,场景二:道教的发展,材料一:,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材料二:,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场景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材料一:,自“罢、独”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另外,儒家思想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原道,思考: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儒家思想自身僵化,且没有社会需要。,如果你是老百姓面对乱世,你如何选择?,这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儒学出现了危机。,一、,理学形成背景(儒学的危机),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自身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魏晋南北朝),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唐宋),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在,“,三教合一,”,的氛围下,一场以容纳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理学在宋代,兴起,。,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2,、,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颐,朱,熹,程,颢,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3,、程,朱理学,宇宙观:,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世界本原,理,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有何特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世界本原是理,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朱熹,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把握,“,理,”,的方法,(,方法论),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四,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格物:穷究,研究,,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格物致知,”,(,1,)相同点:两者都强调通过外物的思考与实践研究来求取真理。,(,2,)不同点:,理学家的,“,理,”,是作为万物的根源而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正是这种先天存在的,亘古不变的,“,理,”,;,“,实践出真知,”,所要获取的是一种与实践并行的真理性知识,而且是不固定的,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是天理?其实质是什么?,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元朝将,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地位,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三纲五常,),3,、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主要,思想,南宋后发展为,官方哲学,阅读与思考,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朱熹,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答案提示:,答案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答案二:没道理。,朱熹提出的“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的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获取,“,理,”,的方法,:,“,六经皆我注脚,”,“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即理,4,、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南宋),“,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获取,“,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内心反省,陆:发明本心,王:致良知,4,、陆王心学,宇宙观:,认识论:,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不同点:,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两者的最大区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残忍的童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人戴震,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贞节牌坊群,绣花鞋,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1,、实质:,三、宋明理学的影响,2,、消极: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积极:,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B,B,A,练习,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6,、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唐朝中期,D,明朝初期,7,、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B,5,(,07,年全国卷,),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6,、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