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课时2)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只**** 文档编号:243374711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57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课时2)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课时2)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课时2)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章,神经调节,全章学习成果反馈,答案,1,.,B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因此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酶多),但由于分泌的唾液水分少,故不利于吞咽,A正确;题干所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B错误;唾液的分泌除受到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外,还受大脑控制,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分泌的唾液的成分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B.上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唾液的分泌不只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控制,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2,.,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中考试某心脏病患者(心率为130次/min)要做冠状动脉增强CT。为了成像清晰,要求受检者的心率低于70次/min,故医生让他在检查前1 h口服25 mg倍他乐克。试推测倍他乐克的作用机理可能是,(),A.激活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断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C.阻断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D.促进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降解,答案,2,.,B由题可知,服用25 mg倍他乐克是为了使心率减慢,故可推测出倍他乐克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使得神经递质失去作用,从而阻断兴奋传向心脏,使心率减慢,B正确。,3.,如图是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B.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C.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D.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答案,3,.,C由图可知,传入神经受损,则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没有感觉,A错误;由图可知,传入神经受损,则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没有反应,B错误;由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可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有感觉,C正确;由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没有反应,D错误。,4.,2022安徽宿州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入,达到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中枢,并产生尿意。脑发出神经冲动沿下行传导束到脊髓排尿中枢,排尿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排尿反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高级排尿中枢接受相关信息后产生尿意,这一过程不属于条件反射,B.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有些成人因外伤等会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是由于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D.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答案,4,.,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中枢接受信息后,产生尿意,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一个反射活动,更不是条件反射,A正确;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骶段,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有些成人因外伤等会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说明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中枢不能调控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说明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受损,C错误;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初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一旦膀胱充盈,则会导致排尿反射发生,因此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D正确。,5,.,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B.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C.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Na,+,-K,+,泵对恢复静息电位,维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答案,5,.,D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由K,+,外流引起,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故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由题干可知,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提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导致其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Na,+,-K,+,泵可泵出Na,+,泵入K,+,对恢复静息电位,维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D正确。,6,.,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未受到刺激时,图中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负,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指向中间,D.3个图中a处的膜外钾离子浓度均比膜内低,答案,6,.,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钠离子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应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可能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负电位,B正确;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膜外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错误;3个图中a处的膜外钾离子浓度均比膜内低,D正确。,7,.灵敏电表接在蛙坐骨神经M、N两点,如图甲所示,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电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图甲中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电表测得的电位的双向变化,B.图乙中上、下波峰高度可分别代表图甲电表指针向左、向右偏转的角度,C.图乙中上、下波峰高度不同是由图甲中M、N两电极距离较远引起的,D.图甲中刺激强度越大,则图乙中上、下波峰高度越高,答案,7,.,A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电流依次经过灵敏电表的两电极,电表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电位出现双向变化,A正确;通过观察图甲电表的偏转绘制得出图乙,其中的上、下波峰高度可代表指针偏转的最大角度,但是据图无法得出偏转方向,B错误;图甲中M、N两电极距离较远不会引起上、下波峰高度不同,因为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神经传导时,信号强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错误;刺激达到阈强度即引起神经兴奋,再提高刺激强度对兴奋程度无影响,D错误。,8,.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胞质内cGMP含量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答案,8,.,D某些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酶,该酶可利用精氨酸合成NO。生成的NO从一个神经元弥散到另一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使鸟苷酸环化酶发挥出生理作用。因此,NO是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但与一般神经递质有区别。NO不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乙酰胆碱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乙酰胆碱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因此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9,.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GRP)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杀死小鼠脊髓里能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B.GRP与GRPR结合后,可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C.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答案,9,.,C据题干信息可知GRP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酶分解或被回收,A正确;从题干分析,GRP与GRPR结合后,小鼠会出现抓痒行为,说明该物质能够使小鼠的神经元兴奋,故GRP与GRPR结合后,可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B正确;由题中信息不能得出痒觉感受器在脊髓,C错误;据题干信息,若杀死小鼠脊髓里能表达GRPR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推断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10,.2022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联考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由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的。其中“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末梢及伸肌,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则受刺激后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答案,10,.,C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末梢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A错误;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而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Na,+,内流的量增多,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C正确;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的活动,D错误。,11,.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入神经可将接受到的刺激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B.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相同,C.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受器兴奋,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感觉,D.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答案,11,.,B传入神经可将接受到的刺激信息(针刺激或热刺激)传递给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感觉(刺痛或热感),A正确;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一般不同,B错误;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感受器不同,C正确;据表分析,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D正确。,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12,.2022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三联考研究人员先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某动物的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 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适宜的刺激,并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纤维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据图可知,随着时间延续,施加刺激后能引起的突触前神经元膜电位峰值不断降低,C.随着时间延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D.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研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答案,12,.,A根据第1次刺激的膜电位变化可知,突触前神经纤维兴奋后,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延续,施加刺激后能引起的突触前神经元膜电位峰值不断降低,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推测随着时间延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C正确;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传递起抑制作用,故其可用于研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3.,2021山东日照高二月考如图是心脏灌流装置示意图。科学家把一只蛙的心脏(甲)(连带副交感神经)取出,将其与灌流装置的玻璃导管相连,管内灌上生理盐水以代替血液,使其仍然跳动。甲心脏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另一个玻璃导管流入另一只蛙的离体心脏(乙)(已去除副交感神经)中。电刺激甲心脏的副交感神经,甲心脏心率减慢,乙心脏心率未受影响;但甲心脏中的液体流入乙心脏后,乙心脏的心率也开始减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给心脏灌流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心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B.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但仍受到大脑的调控,C.刺激甲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导致其心率减慢属于非条件反射,D.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可能与副交感神经产生的神经递质有关,答案,1,3.,BD灌流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心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而不是提供能量,A错误;虽然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受大脑的调控,B正确;直接刺激副交感神经(传出神经)而引起心率减慢的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C错误;乙心脏中没有副交感神经,甲心脏中的液体流入乙心脏后,乙心脏的心率也开始减慢,故推测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释放了一种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可以使心率减慢,D正确。,14.,2022湖南衡阳模考利多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可制成乳膏、喷剂等,其药理作用位点是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图示为某一反射弧的结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多卡因可阻断ED段神经纤维上钠离子的通道,从而起到麻醉作用,B.某同学脚部崴伤,虽疼痛但其不乱动,这依赖于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发出的指令,C.若上述同学进行脚部手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则利多卡因可作用于,C处起到麻醉作用,D.麻醉药药效过后,该同学能感受到伤口被包扎的紧绷感,此为非条件反射,答案,14,.,ACD分析题图,图中B上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则A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ED段属于传出神经,阻断此处钠离子通道不能阻止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即不能起到麻醉作用,A错误;脚部崴伤,虽疼痛但其不乱动,说明该同学能有意识地控制脚部活动,这是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的结果,B正确;若上述同学进行脚部手术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则利多卡因应作用于脚部的传入神经,而非C处的神经中枢,C错误;能感受到伤口被包扎的紧绷感,说明此时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了感觉,但此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15.,2021山东滕州一中高二月考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图1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单次电刺激B;.同一部位连续电刺激B;.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神经元A的电位变化如图2。图2中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的,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 mV,B.由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C.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由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变化与神经元C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答案,15,.,ABC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0 mV作为参照的,因此静息时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为负电位,A正确;由可知,单次电刺激B,电位峰值依然低于阈电位,说明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由可知,同一部位连续电刺激B,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结合、可说明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C正确;由可知,神经元A电位低于-70 mV静息电位的原因可能是单次电刺激C后,神经元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错误。,16.,2022河北唐山高二上期中考试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患者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从而损坏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如图表示正常神经元和突触与病变神经元和突触之间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B点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C点处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AD患者神经细胞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量比正常人少,兴奋传递速率慢,D.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可以减少A的沉积,从而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答案,16,.,CD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B点处膜外电位应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回正电位,A错误;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C点处(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错误;由题意可知,AD患者A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减少,所以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导致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减慢,C正确;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抗A的抗体可以与A特异性结合,减少A的沉积,从而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17.,(9分)2021新高考八省(市)联考湖北生物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10 000倍。,(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中兴奋通过神经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答案,17,.,【,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相反(2)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2分)动作电位和钙离子内流共同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2分)(3)反射弧一次脊髓(2分),【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其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与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2)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合分析,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动作电位和钙离子内流共同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中兴奋通过神经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一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18.,(12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内流减少,导致,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8,.,【,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负电位正电位(2)d(1分)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Ca,2+,(1分)神经递质(1分)降低(1分)(4)增加,【解析】,(1)据图1可知,缩鳃反射的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其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2)ab、bd、cd之间存在突触,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19.,(11分)2022湖南高三模考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高等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突触接触形式可以分为轴突细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图1表示神经元M外的两个轴突的分布,图2和图3表示对特定的轴突进行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通过连接在神经元M细胞膜内外的电表电极检测到的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包括的突触类型有,在轴突3处给予神经元M一定强度的刺激,电极之间的电表指针,(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2)根据图2分析,单独刺激轴突1,神经元M,(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理由是,。,(3)根据图3分析,轴突2对轴突1的作用是,(填“升高”或“降低”)神经元M的兴奋,可能的原因是,。,(4)请利用本实验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刺激轴突1能否引起轴突2发生反应,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答案,19,.,【,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轴突细胞体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会(2)不能神经元M的膜内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或神经元M的膜电位没有变为外负内正)(2分)(3)降低刺激轴突2影响了轴突1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导致神经元M中Na,+,内流相对减少,膜电位峰值降低(2分)(4)实验思路:将电表的两电极连接在轴突2的膜外,刺激轴突1,观察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预期结果:若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则刺激轴突1能引起轴突2发生反应;若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则刺激轴突1不能引起轴突2发生反应(3分),20.,(12分)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 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第一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是,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导致突触小泡释放,最终导致第二个峰值的产生。,(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荷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预测结果:,。,答案,20,.,【,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K,+,外流(2分)低(2)Na,+,内流(2分)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神经递质(3)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B两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作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3分)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2分),【解析】,(1)图乙中-68 mV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使得电位变化出现了第一个峰值;此时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导致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根据题意,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实验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用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