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74308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体解剖生理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体解剖生理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第一节 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一、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和胸腔外的气管,下呼吸道,从气管一直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气体进出的通道,调节进出空气以及清洁空气的功能,防御性的反射: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一)鼻,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嗅区,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鼻旁窦,1.,位置: 位于颈部正中,位置表浅 上:,C4,、,C5,之间,下:平,C6,椎体下缘,前:皮肤、筋膜、肌肉,后:喉咽,两侧:有颈部的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二)喉,:,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2.,喉的结构,1,)喉软骨,2,)喉软骨连结,3,)喉肌,4,)喉腔,1,)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有四种: 甲状软骨不成对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成对,杓状软骨,甲状软骨:,由左、右两个四边形的软骨板构成。两板前缘相连形成前角,上缘向前突出于体表的称为喉结,成年男性常特别突出。,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形似戒指,前部狭低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而宽阔称环状软骨板。环状软骨弓是颈前重要的标志,其高度约平第,6,颈椎。,杓状软骨:,呈三棱锥体形,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环杓关节。由底向前方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称声带突。,会厌软骨:,呈叶片状,其下端狭细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前面稍突,对向舌根,后面略凹,朝向喉前庭。,3,)喉肌,喉肌可分为喉内肌和喉外肌。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用环甲关节和环杓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声门裂开大或缩小。,4,)喉腔,喉腔是由喉软骨为支架围成的腔隙,上经喉口与喉咽部相通,下达环状软骨下缘与气管相续。,声襞,声门裂:位于左、右声襞和杓状软骨之间的窄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前庭襞,前庭裂,(三)气管和主支气管,1.,气管,气管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通常由,1416,个气管软骨构成。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形成上凸的纵嵴,呈半月形,称气管隆嵴。根据气管的行程可分为颈、胸两段。,2.,主支气管,连于气管叉与肺门之间,分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是:右主支气管短、粗较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较横平。,二、肺,1.,肺的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2.,肺的形态和结构 肺约呈圆锥状,具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一尖:肺尖 体表投影 一底:肺底(膈面)两 肋面内侧面(纵隔面) 肺门,肺根 前缘:心切迹三缘 下缘 后缘,肺门,:,位于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以及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肺根,:,出入肺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的束状结构,肺的分叶:左二右三;左肺:斜裂;右肺:斜裂,水平裂,1.,支气管肺段,肺段支气管,第三级支气管,2.,肺的呼吸部,三、胸膜和胸膜腔,胸 膜:,是分别覆盖于左、右肺表面,胸廓内表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一层浆膜。,脏胸膜(肺外膜),: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裂内的胸膜。,壁胸膜,:被覆于胸壁内表面、膈上面与纵隔侧面的胸膜。,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两肺周围分别围成左、右各一个完全密闭的呈负压的潜在腔隙。,胸膜有两层,即紧贴于肺表面的,脏层,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壁层,。两层胸膜形成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胸膜腔,胸膜腔内只有少量的浆液,没有气体:,(,2,),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肺就可随着胸廓的运动而运动。,(,1,),润滑作用,,减小摩擦力,两层胸膜可互相滑动。,胸膜腔的密闭性和两层胸膜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有重要生理意义,如果密闭性被破坏,在临床上产生,气胸,(,pneumothorax,),第二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肺通气,是由于肺廓运动,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的作用:,前者必须克服后者,方能实现肺通气。,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推动气体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源动力通过,胸膜腔,的传递,改变肺容积大小,从而转化为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引起呼吸运动的肌肉。,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吸气肌,肋间外肌和膈肌,一、呼吸运动,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前向外移动;膈肌收缩,膈向后移动。胸腔容积增大,肺被动牵引而扩张,气体进入肺内。,吸气运动:,呼气运动:,吸气肌舒张,膈和肋回位。肺失去牵引力,由于自身弹性和肺泡表面张力而回缩,气体被压出肺外;用力呼气时呼气肌才参与。,呼吸型式,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吸气 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末,=,大气压,压力差推动气体流动。,人工呼吸 造成压力差。,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胸内压),在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时胸内压都低于大气压,故又称为,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末:,-5-10 mmHg,平静呼气末:,-3-5 mmHg,呼 吸,胸内压,(胸内负压),胸廓的弹性回位力,肺的弹性回缩力,胸内压形成原因,(,1,) 胸膜腔的密闭性和两层胸膜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2,),胸内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肺内压,使肺泡扩张,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如以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吸气:肺扩张肺回缩力胸内压负值,呼气:肺缩小肺回缩力胸内压负值,呼 吸,为什么在呼气末胸内压仍然为负值?,胸廓的自然容积,肺的自然容积(胸廓的发育比肺快),即使胸廓因呼气而缩小时,肺仍处于扩张状态而具有回缩倾向,故为负值。,维持肺扩张状态,不至于因肺回缩力而萎缩。, 促进胸腔大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生理意义,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将胸膜腔分开。,开放性气胸时,胸内负压消失,肺塌陷,胸腔大静脉内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严重者危及生命。,余气量,补呼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500ml,),补吸气量(,2000ml,),补呼气量(,900ml,),余气量(,1000ml,),功能余气量,肺活量,肺总容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肺总容量,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一)肺容积与肺容量,深吸气量,:,在平静吸气之末,再用力作一次深吸气,能再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又称吸气贮备量,1500,2000 m1,。它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衡量最大通气潜力,。,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肺活量,:,作最大深吸气之后,再作尽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男性:,3000 m1,;女性:,2500m1,。,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仅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受年龄、性别、身材、呼吸肌强弱影响。由于测定肺活量不限制呼气时间,,所以肺活量不能准确反映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平静,呼气末留在肺内的气体量,为,功能,残,(,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 2500 ml,。,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肺总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余气量,呼吸频率随个体大小、年龄、机体状态而有所差异。一般与机体的代谢强度相关,代谢活动强,呼吸频率快。,呼吸频率,一分钟内呼或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2.,肺泡通气量,(1),无效腔,:,指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生理无效腔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指由鼻或口腔直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整个气体通道。没有气体交换功能,成年人约,150 ml,。,解剖无效腔的存在,使每次吸人肺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呼气时,首先把气道的新鲜空气驱出,随后才呼出肺泡中的部分气体。,肺泡无效腔,:,无血流灌注的肺泡的容积。,进入肺泡的气体,还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匀等原因,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无效腔,称为,肺泡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很小,平卧时更小,接近于零。,正常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接近于解剖无效腔。,任何减少肺血流量的因素(如肺血栓)均可增大肺泡无效腔,。,(2),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为每分肺通气量的有效部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正常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2 L,,相当于每分通气量的,70%,。,影响肺泡通气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肺泡通气量,(500,150)16,5600,(250,150)32,3200,(1000,150)8,6800,每分通气量,50016,8000,25032,8000,10008,8000,平静呼吸,浅快呼吸,深慢呼吸,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气体交换,气体运输,气体交换原理:,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该气体的,分压,。,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高分压区域向低分压区域扩散,。,1,气体分压,:,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体所占有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分压,(partial pressure),。,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气体的分压差,(P),是推动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大,则扩散快。,一、呼吸气体的交换,(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差与气体交换,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同一温度下,分子量(,MW),小则分子的热运动快。,而溶解度,(S),大,则液体中该气体的量就越多,参与扩散的气体分子数目也越多。扩散速度也越快。,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S/,MW,),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3,扩散面积和距离,:,气体扩散速率(,D,)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与扩散距离(,d,)成反比。,4.,温度:,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T,)成正比。,气体扩散速率,(,D),P,T,A,S,d,MW,(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肺换气:,在肺泡,肺泡气的,PO,2,高,静脉血液中低,所以,O,2,从肺泡向血液扩散,而,CO,2,扩散的方向则正相反。经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动脉血。,(二)组织换气:,组织内,PO,2,低于动脉血的,PO,2,,,CO,2,高于动脉血中的,PCO,2,,因此,O2,由血液向组织扩散,而,CO,2,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经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1),气体分压差,(,P,):,分压差大,则扩散快。,气体分压差受肺泡通气量、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化学反应速度等影响。,(2),气体温度,(,T,):,气体温度高,则扩散快。一般变化小。,(3),气体溶解度,(,S,):,气体溶解度大,扩散快。在,37 ,和,760 mmHg,气压下,,1 ml,血浆溶解,O,2,0.49 ml,和,CO,2,0.49 ml,。,(4),气体分子量,(,MW,):,扩散速率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O,2,分子量为,32,、,CO,2,分子量为,44,。,O,2,和,CO,2,扩散系数(,S/,MW,),:,CO,2,/O,2,20,,,CO,2,的扩散比,O,2,快,20,倍。,(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气体扩散速率,:,D,P,T,A,S,d,MW,2.,呼吸膜的面积,(,A,):,3,亿肺泡,总扩散面积,70 m,2,。安静时,扩散面积为,40 m,2,。运动时,因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程度增加,扩散面积增大(有较大的贮备面积)。,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肺毛细血管关闭和阻塞扩散面积,3.,呼吸膜厚度,(,d,):,6,层,,2%,: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7%,:肺通气量不能继续作相应增加,血中,Pco,2,急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不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15%,:意识丧失、惊厥。,30%,:呼吸中枢麻痹、死亡。,(,20%,,为次要途径),PCO,2,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呼吸加深、加快,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枢化学感受器,(,80%,,主要途径),PCO,2,H,2,CO,3,HCO,3,+,+,H,+,血中,H,+,脑脊液,H,+,延髓化学感受器,延髓呼吸中枢,主动脉体颈动脉体,膈肌,肋间外肌,呼吸加深加快,+,+,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动脉血中,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高(血,脑屏障),血中,H,+,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