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重点学校联考(历史)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3374032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重点学校联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汕头市重点学校联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汕头市重点学校联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2,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结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所以,D,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君主的权力受到儒家思想的“仁政”学说的制约。,A,选项没有结合知识点,泛泛。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君权神授思想的范畴,所以选,B,。,2,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应注重品行,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须注重才学,【,考点,】,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杜如晦认为科举制强调以文笔(文采)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品行,这容易导致官员因品行差以致危害民生。可见杜如晦实际上强调选官要注重品行,故选,B,项。,【,答案,】B,3,14,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随着春秋战国社会阶层的大变动,也相应随之遭到破坏。“家国一体”局面开始形成应该是实行宗法制造成的结果。,C,项说法错误:韩非子生活在战国,分封制在战国时崩溃,历史的发展顺序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A,4,15,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两百多年的发展( ),A,宗法制仍然根深蒂固,B,科举制对削弱门阀无能为力,C,门阀势力被证明不可动摇,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从贵族政治向成熟的官僚政治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缓慢变化的过程,本体的切入点是隋唐政府对门阀制度的打击的历史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变化。在能力上主要考查“就题写题”的能力。,答案:,D,5,16,下列关于右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有误的是,(,),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C,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答案:,D,6,1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手工业形态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答案,】,C,7,18,“,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解析:题干的表达符合精耕细作的概念,答案:,A,8,19,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C,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田宅逾制”是汉武帝对刺史规定的监察职责(“六条问事”)之一条,即从经济上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题旨是从及田宅上抑制豪强大族,可知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B,项符合题意。材料本身是打击和限制地方豪强大族,并不强调豪强大族对当时政权的重要性,故,A,与题意不符;材料仅是限制豪强大族,说“严重分离”不准确,故,C,项排除。“田宅逾制”只是巩固专制集权的方式之一,题干并未强调是“主要方式”,故,d,项亦不选。,【,参考答案,】B,9,20,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考查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汉代起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应该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10,2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答案,B,11,22,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东亚的发展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同时儒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判断,D,正确。,12,23,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B,作为,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C,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D,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解析:,BCD,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A,说法恰好是材料的观点,正确。,13,38.,(,20,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8,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6,分,答出三点即可),14,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15,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6,分),16,(,32,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1,)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获利丰;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分,任答,2,点给满分),17,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6,分),(,2,)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6,分,答出三点即可),18,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以,“,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下令关闭宁波、厦门和松江三港的海关,只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商馆中经营;商、民不得向外商借贷,不准为外商打探商业行情或受雇于外商。,张九渊,中国经济史概论,(,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何种海外贸易政策,并分析其经济根源及影响。(,8,分),(,3,)政策:闭关政策。(,2,分),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9,材料四,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20,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青岛、大连等,有力的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6,分,),(,4,)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分),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2,分,答出两个即可),21,(,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6,分),(,5,)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6,分),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