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详解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3373712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详解,郑州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技术有限公司,主讲:单福超,古树名木被人们誉为活化石,是适应生态环境和前人保护自然的结果。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名木以其独具的科研、科普、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一个地方的绿色名片。但由于各种原因,古树名木衰老死亡的现象时常发生。 本文讲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您解读古树名木复壮技术。,1,、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分析,2,、古树名木生长衰弱表现,3,、古树名木衰弱诊断,4,、古树名木复壮措施,1,、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分析,古树名木衰老枯死,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1,内因,古树名木树龄大,生活力低,再加上树型较高大,因而抗病虫害侵染力低,抗风雨侵蚀力弱,这是其衰败的内因所在。,1.2,外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影响,极端气候原因,。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风霜岁月,屡受严寒酷暑,大涝大旱等恶劣气候的侵袭,造成皮开干裂,根裸枝残等现象,使其生长不良,甚至濒临死亡。,雷电火灾等原因,。古树一般树冠高大,如遇雷击,轻则树体烧伤、断枝、折干,重则焚毁,造成树体严重损坏。,地下水位的升降原因,。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树木周围地下水位的改变,使树木根系长期浸于水中,导致根系腐烂;或长期干涸,导致枯萎。,病虫害原因。,古树经历了上百年时间,其先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因其过于衰老,生长量小,也易遭病虫危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地区和国家的物质交流日益频繁,即使检疫也避免不了病虫的侵染传播,如白蚁、松树线虫和美国白蛾。因此,决不能因古树先天抵抗力强而忽视了对病虫害的防治。,野生动物的危害。,许多古树的根、皮、叶、花、果是野生动物和各种昆虫的良好食物,许多兽类和虫鸟凿树为洞,以洞为巢,以树根、树皮、树叶及花果为食,日积月累,树体受长年的虫蛀兽咬,导致树体残缺不全。,(,2,)人为因素影响,工程建设的影响,。各类工程建设中,如城区改造、修路、架桥、建水库等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古树名木断根过粗、过多,修剪过重,造成其衰败,直至死亡。,人为活动引起土壤板结,。在城市、公园、名胜古迹等处,凡有古树名木之处,必是游人云集之所,游人频繁践踏,致使树体周围土壤板结,密度增大,严重影响土壤的气体交换、根系活动和正常生长。,各种污染的影响,。古树名木周围的污染,如化工、印染厂等排放的废水废气,不仅污染了空气及河流,也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体,更有甚者在古树名木根部倾倒工业废料,使树体周围土壤酸碱浓度、重金属离子大量增加,土壤理化性能恶化,使其根系受到或轻或重的伤害。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抑制叶片的呼吸,破坏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使其逐年衰败枯死。,人为造成的直接损害,。烟熏、火烤、刻字留念、晨练攀拉,更有人迷信地将古树的叶、枝、皮采回入药,其中以剥掉树皮的伤害最大。还有砍枝、撞击、移栽等行为直接导致树体受损。,管理不当影响,。如修剪过重,超过了树的再生能力,施药浓度过大造成的药害,肥料浓度把握不当造成烧根,人为的破坏造成古树生长衰退。,2,、古树名木生长衰弱表现,2.1,地下部分首先开始:地上部症状明显表现以前,外表不易发现。出现,3,种不同类型:,(,1,)根长期离心生长使树干周围根系少,发育根和吸收根群分布外移到滴水线附近或更远;,(,2,)根部开始向心生长,先端根死亡,滴水线外发育根和吸收根回缩内移;有的大根死亡;,(,3,)根系分散、冗长,大根死亡数量超过限度,无明显发育根和吸收根群,根系大量死亡。,2.2,地上部分树冠也出现,3,种衰弱类型:,(,1,)树冠下部的外围健康,冠顶中心衰弱;,(,2,)树冠下枝和外围枝衰弱或枯死,冠中心常萌发新枝;,(,3,)树冠整体枝叶稀疏、萎缩,发枝量少而弱;冠下部枝大量枯萎。,2.3,树干,:树皮裂缝变浅,死节进水,形 成不断扩大的木质腐朽,树干中空成洞和干枝纵 向劈裂,出现伤流、流脂;,2.4,叶,:阔叶树叶片放叶晚,叶小、叶少、叶薄,在干旱季节或夏末、秋初黄化、变色、焦边和早落,小枝顶端叶片常呈簇生状;,最后,生态环境恶变,有害生物大量 入侵,特别是枝干害虫和干部病害,促进全株迅速死亡。,3,、古树名木衰弱诊断,生态因素和古树自然老化因素是古树衰亡的两大基本原因,。古树年老,自然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我们的责任是尽可能主动的采取各种力所能及的益寿措施,延缓其衰老,延长其寿命。因此古树养护的重点应放在长期复壮(保健)上,应急抢救(治疗)应是第二位的。,古树在其生长发育的长期过程中,不适宜的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使古树生长的生态环境遭受干扰和破坏,由此导致生态系统中各个相连因素间的动态关系发生失调和失衡,从而引 发树木抵抗和免疫力下降,各种有害生物便乘虚而入,交叉为害和互相促进、转化,久而久之形成树木致命性伤害,直至死亡。,古树在衰亡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因素起作用,,包括诱导因素、激化因素和促进因素:,(,1,),诱导因素,。,是最先诱导古树开始衰亡的因素,包括养护管理长期不善,气候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土壤空气缺乏,氧化还原态异常,下部侧枝稀少,周围杂树(刺槐、核桃)竞争等。诱导因素是对树木起长期作用的因子。,(,2,),激化因素。,是第二阶段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叶部害虫、霜害、雪害、冻害、热害、旱害、烟害、盐害、酸雨、雷击、火烧、风折、毒气泄露、机械损伤和建筑施工等。对树木的作用是短期的,但比较剧烈和快速,直接损害寄主,使诱发因素的作用更明显地表现出来。,(,3,),促进因素,。,是第三阶段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蛀干害虫、溃疡病菌、病毒、根腐菌等。对古树的作用是长期的,使原来生长不良的古树进一步衰弱直至死亡。 这三类因素的作用是综合、重叠和复杂的。诱发因素虽然是首先起作用的因素,由于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所以它的影响可以延续到最后。激化因素的作用虽然是短期的,但它可以不止一次地反复加害于古树,为害性更大。,古树衰亡可以由许多互换因素引起,可由某种因素影响所致,也可以由第二种或第三种因素所致。,非侵染性弱寄生病原真菌和次期性害虫仅仅是古树衰亡的促进因素,不是基本原因,然而它们常常被误认为是古树衰亡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变和立地条件的不合适几乎总是古树衰亡的主要诱发因素,但他们的致命作用往往不明显。,在古树衰弱的诊断中如何寻找主要病因,必须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做到“四查”:,地上异常查地下,地下重点查土壤,土壤主要查水气,水气首先查须根。,4,、古树名木复壮措施,(,1,)复壮的技术措施之一,复壮沟及通气孔,针对生长势较差的古树进行复壮沟及通气孔复壮。复壮沟适用于平坦的绿地中。复壮沟的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的边缘,数量为两条呈对称分布,每条沟宽,60,厘米,深,60,厘米,长,4,米左右,(,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开沟过程中,尽量保留根系的完好。,回填复壮基质是古树复壮的核心。底层为厚,375px,的陶粒或粗沙,之后逐层回填新鲜的、无病虫害的自然落叶。,在每条复壮沟的两侧沟端设置渗水检查井,可用于给古树浇水、施肥和随时观测古树生长状况等。,(,2,)复壮的技术措施之二,树木活体支撑,支撑是针对古树下垂的枝条进行的,以往多数采用钢管做硬支撑。现介绍一种新开拓的古树支撑方法,树木活体支撑。根据古树受力点的高度挑选分枝点高度相同的同属植物作为支撑树木。,(,3,)复壮的技术措施之三,透气悬浮铺装,针对人流密度过大、频繁践踏及树体周围土壤板结等情况,在古树根系分布范围内,进行透气悬浮铺装。,(,4,)、复壮的技术措施之四速壮根“,1+1”,的使用,速壮根“,1+1”,在孔洞中所起到的作用,a,、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使用后,,1-2,个月即能诱发大量毛细根。,b,、改善大树根际环境,弱树快速复壮:增强土壤透气性,分解被土壤固定的 营养,抑制有害菌群落,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弱树在,1-2,年内由弱转强。,c,、改良土壤质地。,d,、平衡根系土壤温度:能迅速分散方砖或垫层的热能储存,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对根系的伤害。,e,、充当有机肥料:本品有机质含量丰富,完全分解后,可以做为全量的有机肥料。,f,、满足根系所需营养:密度棒在崩解过程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根系具有向水性、向肥性,根系会向有密度棒的方向去寻找,复壮,360,可最大程度的满足根系所需的营养。,g,、浇灌节水的工具:密度棒吸水后,保水系数在,25%,左右,埋在大树根系周围,也是浇灌节水的好工具。,h,、克服传统复壮工具的弊端:密度棒可以克服如,pvc,管透气装置的弊端。,10-20cm,20-40cm,40-50cm,(,5,)复壮的技术措施之五,生物防治,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的变迁,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大幅度降低、天敌减少,进而破坏了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了环境并危害着人本身的健康。通过运用功能性植物,(,包括蜜源、助迁、趋避和庇护等植物,),的种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自然规律,为利用天敌调控园林内有害生物提供了可能。,用手指长按二维码自动扫描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