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代 谢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70823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109 大小:93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 代 谢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糖 代 谢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糖 代 谢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糖类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氧化供能,:糖类占人体全部供能量的70%。,作为结构成分,:作为生物膜、神经组织等的组分。,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核苷酸,DNA,RNA等。,转变为其他物质,: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第六章,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第一节 代谢导论,一、新陈代谢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物质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是合成用于细胞维持和生长所需分子的代谢;分解代谢是降解复杂分子为生物体提供小的构件分子和能量的代谢。,二、新陈代谢的普遍原理和特点,1、代谢途径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驱动,多步酶促反应组成一个代谢途径,这一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构成一化学反应链,称代谢反应链,即一个多酶促序列。,反应链的形式:,(1)线性反应途径,ABCDE,酶1的产物为酶2的底物,依次类推。,(2)环状途径,如乙酰基氧化为CO,2,、H,2,O经过的三羧酸循环,途径。,(3)螺旋形代谢途径,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同样的一组酶可以重复用于给定分子的链的延伸(图7-28)。,2、代谢的总轮廓特征,三句话:,分解代谢会聚到少数几个终产物。,合成代谢分叉产生许多产物。,分解代谢第三阶段具有双重功能。,根据代谢产物结构的复杂性,可以将分解代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生物大分子首先降解为主要的构件分子。,如多糖戊糖或己糖;,脂肪甘油、脂肪酸,阶段2:构件分子进一步降解为更小,更简单的中间物。,如戊糖、己糖、甘油丙酮酸乙酰CoA,阶段3:中间产物最终降解为CO,2,、H,2,O、NH,3,等,如需氧生物乙酰CoA三羧酸循环CO,2,、H,2,O,合成代谢过程也可视为三个阶段:,阶段1:利用分解代谢阶段3产生的小分子为合成的原料(前体),阶段2:先合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构建单元,阶段3:从构件分子合成大分子化合物,3、ATP是代谢反应中能量转移的重要载体,分解代谢过程如葡萄糖和其它燃料分子的降解,所释放的能量通过ADPATP过程被贮存,然后再经过ATP的水解释放可作功的自由能,做四种功:,(1)驱动合成反应做功,(2)细胞运动或肌肉收缩,(3)跨膜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营养物质,(4)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参与遗传信息传递,在产能和需能的代谢过程中,ATP作为能量携带者,故称ATP为生物体内自由能的通用货币,ATP自身形成一能量循环:,ADP,ATP,,ATP-ADP Cycle,。,4、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NADPH系携带分解代谢释放能量的另一种形式:NADP,+,是一些分解代谢中脱氢酶辅酶,结合释放的高能氢原子转化为NADPH再通过其氧化,将能量转移到需能的合成反应,因此它携带的是高能氢原子,提供还原力。,生物合成过程系一还原反应过程,需要氢原子,或电子形成还原力,通过NADPH将分解代谢释放的部分能量供给生物合成需要,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在此过程中,NADP,+,+H,+,+e,NADPH 实现自身循环。,注意:NADH和FADH,2,等主要作为生物氧化过程中氢和电了携带者,经电子传递链,用于产生ATP。,NADPH则仅用于还原性的生物合成过程。,5、各种代谢途径定位于细胞不同区域,三、细胞代谢是一个经济的、精密的调节过程,1、体内各代谢途径本身及相互之间的调控,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机体对有机物和能量需求。如能量过剩情况下,产能的代谢途径受到抑制。,2、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调节。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机体能迅速调节改变体内代谢途径,建立新的代谢平衡,以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发展。,如大肠杆菌在加入氨基酸于培养基内,经一段时间后能直接利用氨基酸,减少利用铵盐,节省了能量。学习代谢不仅要了解代谢途径和过程,也不能忽略代谢调节机制。,代谢调控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途径:,(1)神经系统调节 (2)激素调节 (3)细胞内酶的调控,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激素和酶调节(酶活性)。,激素调控机制:激素与靶细胞表面专一受体结合,通过第二信使(cAMP)产生级联放大反应,调控代谢过程的酶活性,进而影响代谢途径。,酶的调节包括酶活力和酶量的调控。,(1)酶活力调节往往通过调节酶起作用,调控代谢反应的速率,。,调节酶:,共价调节酶经化学修饰改变酶的活性。常见的是磷酸化、腺苷酸化.,变构酶效应物与酶别构中心结合,引起酶构象改变而影响酶的活性(激活或抑制效应)。,效应物:引起酶活性改变的作用物,如中间产物,底物,其它化学分子。调节酶通常对一系列酶促反应中的第一步起调节作用,此步反应速率对此代谢序列反应起关键作用,常称为限速步骤(限速酶)。,(2)酶合成(酶量)的调节则通过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实现,主要机制: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效应等.,第二节 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是指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糖酵解途径简称EMP途径。,糖酵解的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cytoplasm)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丙酮酸,,一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己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的裂解及ATP和丙酮酸的生成。,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1. 己糖的磷酸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FBP)的反应过程。该过程共由三步化学反应组成。, 葡萄糖(glucose),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G-6-P);, G-6-P,异构,为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F-6-P);, F-6-P,再磷酸化,为 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biphosphate,F-1,6-BP)。,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1,ATP,ADP,ATP,ADP,*,*,(1),(2),(3),2.裂解(lysis)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可以互变的磷酸丙糖(triose phosphate),包括两步反应:, F-1,6-BP,裂解,为3-磷酸甘油醛(glyceraldehyde-3-phosphate)和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酶,醛缩酶,(4),(5),3.放能和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六步反应。, 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glycerate-1,3-diphosphate);, 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将其交给ADP,生成ATP,;,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6),(7),(8),ATP,ADP,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NAD,+,+Pi,NADH+H,+, 2-磷酸甘油酸(glycerate-2-phosphate),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将高能磷酸基交给ADP,生成ATP,;, 烯醇式丙酮酸自发,转变,为丙酮酸(pyruvate) 。,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ATP,ADP,自发,H,2,O,糖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净生成两分子ATP,。,糖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二、糖酵解的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1.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是,肝脏调节葡萄糖吸收,的主要的关键酶。,己糖激酶及葡萄糖激酶的变构剂,己糖激酶,hexokinase,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6-P,长链脂酰CoA,-,-,2. 6-磷酸果糖激酶-1:,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ofructokinase-1,ATP,柠檬酸,ADP、AMP,1,6-双磷酸果糖,2,6-双磷酸果糖,-,+,3.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ATP,丙氨酸(肝),1,6-双磷酸果糖,-,+,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 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 形成的许多中间产物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3. 为糖异生作用提供基础。,丙酮酸的去路,在无氧条件下:,(1)生成乳酸 乳酸杆菌、动物肌肉细胞及藻类,(2) 生成乙醇 酵母菌及高等植物,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酵母在厌氧条件下可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酵解过程,葡萄糖转换成丙酮酸,不仅产生了,ATP,同时还使氧化型的NAD,+,还原为NADH。,为了使酵解能连续进行,细胞就应当有办法供给,氧化型的NAD,+,,如果生成的NADH不能及时地,被氧化成NAD,+,,所有的氧化型的NAD+将全部,以还原型的NADH积累,酵解过程将终止。,在有氧条件下,NADH的氧化伴随着氧化磷酸,化过程,反应需要分子氧;而在厌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乙醇或乳酸的过程中,消耗NADH,,生成NAD,+,,从而使得酵解继续进行。,在厌氧状态下,酵母细胞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一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和丙酮酸转化为乙醇,的总反应为:,葡萄糖+2P,i,+2ADP+2H,+,2乙醇+2CO,2,+2ATP,+2H,2,O,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以确保反应的继续进行。,乳酸脱氢酶,NAD,+,NADH+H,+,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一分子乙酰CoA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0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10=20分子ATP,。,一、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在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acetyl CoA)。,丙酮酸脱氢酶系,NAD,+,+HSCoA,NADH+H,+,+CO,2,*,由一分子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pyruvate),故可生成,两分子乙酰CoA,(acetyl CoA),两分子CO,2,和两分子(NADH+H,+,),可生成 。,反应为不可逆;,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糖有氧氧化途径的关键酶之一。,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三种酶单体构成:丙酮酸脱羧酶(E,1,),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该多酶复合体有六种辅助因子:,TPP,硫辛酸,NAD+,FAD,HSCoA和Mg,2+,。,二、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三羧酸循途径包括八步酶促反应,注意:合酶(Synthase):催化缩合反应不需ATP参与,如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合成酶(Synthatase):催化需ATP(GTP)参与的缩合反应,如琥珀酰C0A合成酶。,柠檬酸合酶,+,*,H,2,O,HSCoA,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NAD,+,NADH+H,+,+CO,2,*,-酮戊二酸脱氢酶系,NADH+H,+,+CO,2,*,NAD,+,+HSCoA,琥珀酰CoA合成酶,GTP+,HSCoA,GDP+Pi,FAD,FADH,2,琥珀酸脱氢酶,H,2,O,NAD,+,NADH+H,+,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TCA Cycle总结,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GTPATP,二次氧化、脱羧,2摩尔CO,2,离开,但这2个碳,原子并不是这一循环中进入的两个碳原子(乙酰,C,0,A),而是草酰乙酸中的C1、C4。,三步不可逆过程和限速步骤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四次氧化反应,有四对氢原子离开循环,反应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反应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8:苹果酸氧化 此三步形成3个NADH+H,+,反应6:琥珀酸氧化 形成一个FADH,2,。,1摩尔葡萄糖完全氧化产能30(32)ATP。,TCACycle中间产物是许多生物大分子的前体:,-,酮戊二酸Glu其它AA、碱基等,草酰乙酸Asp,草酰乙酸丙酮酸葡萄糖,琥珀酰C,0,A卟啉血红素,乙酰 C,0,A脂类,可见TCA Cycle既有分解代谢功能,也有合成代,谢功能。联系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的枢纽,是,其重要生理意义之一。,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生物有机体在有氧时获能的主要途径;,有机物彻底氧化的共同末端途径;,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互变的枢纽;,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和碳骨架。,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草酰乙酸生成的其它途径。,动物和酵母:,丙酮酸+CO,2,+ATP+H,2,O,丙酮酸羧化酶,草酰乙酸,+ADP+Pi,植物和细菌:,PEP+HCO,3,-PEP羧化酶,草酰乙酸+Pi,合成的草酰乙酸用于补充柠檬酸循环。,三、TCA Cycle的调节,TCA Cycle的调节位点在三个不可逆的步骤:,1、柠檬酸合酶:受ATP、柠檬酸、琥珀酰C,0,A、脂酰C,0,A抑制。,2、异柠檬酸脱氢酶:受ATP、NADH抑制,受ADP激活。,3、,-酮戊二酸脱氢酶:受NADH、琥珀酰C,0,A抑制。,此外,由于细胞中草酰乙酸浓度较低,其浓度,是决定TCA Cycle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四、酵解、 TCA Cycle及氧化磷酸化途径的协调,控制,巴斯德效应:巴斯德发现在进行旺盛无氧酵解,的酵母中通入氧气,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堆积,迅速下降,说明糖的有氧氧化对酵解产生抑制作,用。,原因:有氧下,(1)酵解产生的NADH进入氧化磷酸化,将H,传递给氧,并产生大量ATP。,(2)丙酮酸进入TCA Cycle,乳酸自然减少,同,时经TCA Cycle也产生大量ATP,同时柠檬酸浓,度增加。,高浓度ATP和柠檬酸进入胞液后,抑制PKA活,性,并间接由于G-6-P增多而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使酵解减弱,葡萄糖消耗减少。,巴斯德效应说明机体内根据自身对能量的需求,,酵解、TCA Cycle和氧化磷酸化三个主要产能途,径之间以最经济的方式,彼此协调控制。,五、植物中乙醛酸循环是柠檬酸循环的支路,植物和微生物中存在着一个可以由二碳化合物,生成糖的生物合成途径乙醛酸循环(图7-23)。,乙醛酸循环的名称来自循环中的一个二碳中间,代谢物乙醛酸,乙醛酸循环可以说是柠檬酸循环,的一个支路。如图7-23所示,乙醛酸循环的一些,反应与柠檬酸循环是共同的,例如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然后又转换成异柠檬,酸的反应都是相同的。但生成的异柠檬酸不走柠,檬酸循环的路了,而是沿着乙醛酸途径代谢。异,柠檬酸首先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生成,乙醛酸,和琥珀酸,其中,乙醛酸在,苹果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乙酰C,O,A缩合生成四碳分子苹果酸,,而琥珀酸走的是部分柠檬酸循环的路,氧化生成,延胡索酸,直至转换成草酰乙酸。,乙醛酸循环的总反应式是,2乙酰C,O,A+2NAD,+,+Q草酰乙酸+2C,O,ASH,+2NADH+QH,2,+2H,+,从总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在乙醛酸循环中,乙,酰C,O,A的碳原子并没有以CO,2,形式释放,而是净,合成了一分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正是合成葡萄,糖的前体。所以乙醛酸循环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酵母可以在乙醇中生,长,因为酵母细胞可以将乙醇氧化成乙酰C,O,A,,乙酰 C,O,A经乙醛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细胞内绝大部分葡萄糖的分解代谢是通过有氧氧化生成ATP而供能的,这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此外尚存在其他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就是另一重要途径。葡萄糖可经此途径代谢生成磷酸核糖、NADPH和CO,2,,而主要意义不是生成ATP。,该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glyceraldehyde-3-phosphate)和,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磷酸核糖和NADPH,。,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cytoplasm)中进行。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的总反应式:,G-6-P + 12NADP,+,+ 7H,2,O ,6CO,2,+ 12NADPH + 12H,+,+ H,3,PO,4,即六分子G-6-P可生成6分子CO,2,,4分子F-6-P,2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12分子NADPH。,全部代谢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 G-6-P氧化分解生成5-磷酸核酮糖:, G-6-P脱氢氧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 + NADP,+,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 NADPH + H,+,*,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 H,2,O,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NADP,+,5-磷酸核酮糖+ NADPH + H,+,+CO,2,2. 5-磷酸核酮糖的基团转移反应过程:,5-磷酸核酮糖经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在此阶段中,经由5-磷酸核酮糖异构可生成,5-磷酸核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6,6,6,6,5-磷酸-核糖,2,5-磷酸-木酮糖,5-磷酸-木酮糖,2,2,7-磷酸-景天庚酮糖,3-磷酸-甘油醛,2,2,6-磷酸-果糖,4-磷酸-赤藓糖,2,2,+,+,+,+,6-磷酸-果糖,2,3-磷酸-甘油醛,+,2,6-磷酸-葡萄糖,4,6-磷酸,葡萄糖,氧化阶段,1,NADPH,NADPH,6,6,CO,2,6,Pi,1,H,+,6,H,+,6,+,+,非氧化阶段,HO,2,6,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氨基酸。,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维持巯基酶的活性,。,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这是体内,唯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糖代谢与核苷酸及核酸代谢的交汇途径。,第五节糖 异 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糖异生代谢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及肾,中。,一、糖异生途径,糖异生主要沿酵解途径逆行,仅有三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故需经其他的代谢反应绕行。,1G-6-P G :,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进行水解。该酶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故,肌肉组织不能生成自由葡萄糖。,G-6-P + H,2,O G + Pi,葡萄糖-6-磷酸酶,*,2F-1,6-BP F-6-P:,F-1,6-BP + H,2,O F-6-P + Pi,3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由,丙酮酸羧化支路,完成。,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草酰乙酸:,丙酮酸 + ATP + CO,2,草酰乙酸 + ADP + Pi,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草酰乙酸 + GTP,PEP + GDP + CO,2,丙酮酸羧化酶,(生物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胞液,线粒体,乙酰CoA,G,PEP,二、糖异生的调节,AMP,F-2,6-BP,ATP,-,+,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 biphosphatase-1,乙酰CoA,+,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三、糖异生的原料,1,生糖氨基酸,:,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Pro,His,Gln,Arg Glu -酮戊二酸,Ile,Met,Ser,Thr,Val 琥珀酰CoA,Phe,Tyr 延胡索酸,Asn,Asp 草酰乙酸,2,甘油,:,甘油三酯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3,乳酸,:,乳酸丙酮酸。,四、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经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可经血循环转运至肝脏,再经糖的异生作用生成自由葡萄糖后转运至肌肉组织加以利用,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3,维持酸碱平衡,。,第六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glycogen)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糖原分子的直链部分借,-1,4-糖苷键,而将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其支链部分则是借,-1,6-糖苷键,而形成分支。,-,1,4,-糖苷键,-,1,6,-糖苷键,糖原合成或分解时,其葡萄糖残基的添加或去除,均在其,非还原端,进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肾和肌肉组织细胞的胞液,中。,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一)反应过程:,糖原合成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活化:,由葡萄糖生成UDPG(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是一耗能过程。, 磷酸化:,G +,ATP,G-6-P + ADP,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异构:G-6-P转变为G-1-P:,G-6-P G-1-P,转形:G-1-P转变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G-1-P +,UTP,UDPG + PPi,UDPG焦磷酸化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2缩合:,UDPG + (G),n,(G),n+1,+ UDP,3分支:,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在,分支酶,(branching enzyme)的催化下,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由,-1,4-糖苷键转变为-1,6-糖苷键,,使糖原出现分支。,糖原合酶,*,-1,4,-1,6,(二)糖原合成的特点:,1必须以,原有糖原分子作为引物,;,2合成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3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2分子ATP);,4其,关键酶是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为,一共价修饰,酶;,5需,UTP,参与(以UDP为载体)。,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一)反应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1水解:,包括三步反应,循环交替进行。, 磷酸解:由,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催化对-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G-1-P。,(G),n,+ Pi (G),n-1,+ G-1-P,糖原磷酸化酶,*, 转寡糖链:当糖原被水解到离分支点四个葡萄糖残基时,由,葡聚糖转移酶,催化,将分支链上的三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直链的非还原端,使分支点暴露。, 脱支: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将-1,6-糖苷键水解,生成一分子自由葡萄糖。,(G),n,+ H,2,O (G),n-1,+ G,-1,6-葡萄糖苷酶,2异构:,G-1-P G-6-P,3脱磷酸:,由,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催化,生成自由葡萄糖。该酶只存在于,肝及肾,中。,G-6-P + H,2,O G + Pi,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葡萄糖-6-磷酸酶,(二)糖原分解的特点:,1水解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2是一,非耗能,过程;,3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为,一共价修饰,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代谢调控:,磷酸化酶a(有活性)与磷酸化酶b(无活性)的互转由磷酸化酶激酶调控;,糖原合酶a,(去磷酸化、有活性)和,糖原合酶b,(磷酸化、无活性);,骨骼肌中,AMP升高,则促进糖原分解;在肝脏中,当血糖降低时,则促进糖原分解;,在激素水平,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合成cAMP,cAMP激活蛋白激酶A,激活蛋白激酶A又激活磷酸化酶激酶从而促进糖原分解;而胰岛素则激活糖原合酶,促进糖原合成。,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1,贮存能量,。,2,调节血糖浓度,。,3,利用乳酸,: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来合成糖原。这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第七节血 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消化吸收,肝糖异生,肝糖原分解,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一)组织器官:,1,肝脏,。,2,肌肉等外周组织,。,(二)激素:,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三)神经系统。,三、糖代谢的紊乱,糖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先天性缺陷,或其调节作,用不正常,会导致糖代谢紊乱,产生各种疾病,,例如:,高血糖:空腹血糖7.22-7.78mmol/L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即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称糖尿病。,低血糖症:空腹血糖3.33-3.89mmol/L,严重影响,脑的机能活动,低于2.50mmol/L时出现惊厥,昏,迷,称低血糖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