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鉴别诊断cyq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6862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鉴别诊断cyq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眩晕鉴别诊断cyq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眩晕鉴别诊断cyq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眩晕的鉴别诊断,三亚市人民医院内三科,蔡奕秋,眩晕的发病机理 诊断和鉴别诊断,眩晕定义:,是指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自身或外物旋转、摇晃、升降沉浮、倾倒等的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颠、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见于神经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各种疾病。,眩晕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前庭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通过网状结构中继到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及迷走神经背核,反射性导致眩晕、恶心、呕吐、呼吸增快、心血管反应、出冷汗、面色苍白、晕厥等自主神经症状。,眩晕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大脑皮质的前庭投射区位于颞叶,相当于Brochmann 2区口部代表区后方。双侧前庭系统正常活动时,是协调同步的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表现为自身或周围景象旋转、招摆及倾斜等错觉。,由前庭神经核经脑于内侧纵束与各眼球运动核联系,病损时出现眼球震颤。,经前庭小脑束达小脑,经前庭脊髓束达脊髓前角,病损时可出现共济失调、平衡不稳及肌张力改变等。,眩晕临床表现,(1)自身或周围物象旋转、摇摆、倾倒、上下左右转动等错觉。,(2)眼球震颤。,(3)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4)平衡不稳,共济失调。,(5)前庭功能试验及眼震电图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眩晕的鉴别诊断,(一)晕厥,晕厥是突然的、一过性暂短意识丧失,伴有,昏倒。多于长时间立位或由卧位突然改为立位,时出现也可以由排尿、咳嗽、排便或吞咽等为,诱因。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不,伴有眼球震颠。,(二)假性眩晕(头晕),主诉为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等不适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震额。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多为眼科、内科疾病,神经症或脑外伤等疾病引起,而非前庭系统疾病所致。,第二节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Meniere病)即美尼尔病,为内耳水肿所致。患病率约为37010万。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全身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可并存眼震,情绪紧张。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长者可达数天,一般可在I-2天内缓解。可多次反复发作,伴有听力减退、耳鸣、耳内胀满感等。长期发作可致听力严重受损,甚至耳聋。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眼震电图检查可见外周前庭功能受损。除眼震及第八对颅神经受损外,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诊断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第三节眼部疾病与眩晕,眼部疾病可致眩晕,常见屈光不正、眼肌麻痹、斜视等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轻微眩晕、复视、视力减退;,眼震;,单眼遮盖或闭眼可使眩晕减轻或消失;,客观检查可见眼部疾病的证据。,第四节 前庭神经元炎,前庭神经元炎: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儿童少见。临床上可见突然发生的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但,无,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病程数周至数月,检杏可见眼展及前庭功能低下。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病史。,诊断依据:主要是仅有前庭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无耳蜗或其他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检,查可见单侧前庭功能受损的证据。,病愈后很少,复发。,第五节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即Wallenberg综合征,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延髓上动脉、延髓内侧动脉、延髓下后动脉等任一分支的闭塞,均可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可见患侧面部感觉障碍,患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侧Horner征,眼震,声音嘶哑,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尚可有眩晕、呃逆、恶心、呕吐、吞咽障碍等表现。,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前庭功能一般正常。头部MRI显示延髓背外侧部异常信号病灶。延髓外侧综合征尚可出现孤立性的眩晕和共济失调,应避免误诊为迷路疾病。,第六节 小脑卒中,小脑卒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是小脑出血和小脑梗死。,临床表现为突然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嗜睡。偶可出现眼震,但严重程度不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不明显,查体可仅见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头部CT可见小脑出血,并发(或无)梗阻性脑积水表现。小脑半球出血量如在10ml以下,则预后较好,出血量在10ml以上者须外科治疗,尤其是位于小脑蚓部者。,第六节小脑卒中,小脑下部梗死可酷似外周性前庭损害。如,患者突然出现急性眩晕,尚有卒中的危险因素;,或患者严重头痛和方向变化的自发性眼震;或,患者不能自行行走或并发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应做头部影像学检查。弥散成像MRI为选,择之一。,第七节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眩晕的常见原因。眩晕发作一般突然出现,持续数分钟常并存其他后循环缺血的神经系统症状。长期的眩晕发作,但无其他症状为椎基底动脉TIA的不典型表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或颈椎病病史,一般有心机梗死或闭塞性外周血管病病史。患者往往突然出现眩晕,反复发作。眩晕发作时,患者自觉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感觉周围环境摇晃或旋转,尚伴随明显的恶心、呕吐、倾倒发作(drop attack)、视物不清、头痛、运动或感觉障碍,严重患者可有短暂性意识障碍。偶可有耳鸣。前庭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第八节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在椎动脉发出前发生狭窄或闭塞,患侧上肢活动可致血液从椎基底动脉逆流进入上肢,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表现,如眩晕、晕厥、后枕部疼痛等。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锁骨下动脉区域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7Kpa (20mmHg)以上。血管造影可证实诊断。,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也称为Takayasu动脉炎、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其中以头和上臂动脉受累最常见,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偶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临床以女性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年多见。,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发病机理,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有遗传因素。因动脉狭窄致椎基动脉缺血时可致眩晕发作。,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表现,一般缓慢发病,缓慢进展。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苍白、消瘦等。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1头臂动咏型 即上肢无脉症。,2胸腹主动脉型 即下肢无脉病类型,3肾动脉型,4肺动脉型,5混合型,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1头臂动咏型 即上肢无脉症。,占2333。主要由上肢、头、服的缺血所致。患者工作时上肢容易疲劳,上肢疼痛、发麻、发凉感。如并发颈总动脉、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见相应支配区域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眼前发黑、视力减退等,严重患者可见抽搐、偏瘫、意识障碍等。如双侧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单侧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有锁骨下动脉盗血时,可见眩晕、复视、晕胶等表现。体检可见单侧和(或)双侧肪动脉、挽动脉、颈动脉、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或消失双上肢动脉血压可相差2.7Kpa(20mmHg)以上。多数患者双侧颈部、锁骨上区域可闻及血管性杂音。胸壁或后背部可见浅表动脉扩张。,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2胸腹主动脉型 即下肢无脉病类型。,占19。常见症状包括下肢缺血所致的麻木、疼痛、皮肤发凉感觉、间歇性破行等。上肢血压过高,偶可致心衰。体检可见一例或双侧被动脉以下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明显降低而上肢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肩肿骨附近、胸骨或胸骨旁可闻反血管杂音。左心室扩大。,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3肾动脉型 约占15。,常见症状包括严重的高血压症状。体检可见血压明显升高,左心室扩大等。,4肺动脉型,因病变严重程度术同,可见不同症状。可无症状,也见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症状。,5混合型,为32。42o病变常累及上述2组或2组以上的动脉。百先出现1组临床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混合型”的症状。以肾动脉受累最常见。,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 可见血沉增快,白细胞数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抗“o”、c反应蛋白阳性。,2眼底检查 可见高血压动脉硬化改变,如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等。,3心电图 高血压心脏病改变,如左心室扩大、劳损等。 4x线检查 可见左心宝增大、右心宝扩大、高血压心脏病改变。,5B型超声 可见病损动脉狭窄。,6CT及MRI 可见病损动脉的腔内病变程度,如狭窄、扩张、闭塞等。,第九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典型患者不难做出诊断,但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胸廓出口综合征、主动脉先天畸形、外伤等。,第十节脑外伤,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眩晕、头晕、头痛、失眠、疲劳、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等表现,眩晕可单独出现,或可并存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可能与迷路损伤相关。一般预后较好,常在伤后数天至数月逐渐恢复,但个别患者可持续时间较长。诊断须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r、MRI等均正常。,脑震荡,脑震荡,是闭合性脑外伤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外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和记忆障碍,临床上可见短暂性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醒后出现近记忆遗忘,即“逆行性遗忘”。意识恢复后,可见头痛、头晕或眩晕、恶心、呕吐、耳呜、面色苍白等非特异性表现,客观检查无阳性所见。x线检查、腰穿、头部CT检查等均正常。诊断主要根据明确的脑外伤病史、短暂性意识障碍、逆行性遗忘、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排除其他类型的脑外伤。,第十一节颅内肿瘤,小脑桥脑角肿瘤,可致发作性眩晕,以听神经瘤员为常见。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听力下降、耳鸣等,逐渐进展。查体可见息例三叉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受损的表现及小脑性共济失调。腰穿可见脑脊液蛋白高。头部x线可见内听道扩大、骨质破坏。CT、MRI检查可确诊。,第四脑室或小脑肿瘤也可致眩晕发作。,第十二节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30岁发病居多。男女之比约为2:3。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少数患者可有眩晕表现,其他表现可见视力减退、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发作性抽搐、性功能障碍、尿便障碍、出汗异常、手足发凉、情感异常、截瘫和偏瘫等。,第十二节多发性硬化,输助检童,1脑脊液检查 可见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抗体水平升高。多数患者尚可见脑脊液体指数、寡克隆带和脑脊液24h合成率异常。,2诱发电位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常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多数患者可见BAEP、VEP异常,其中尤以VEP明显。,3神经影像学 常用头部CT、MRI,尤以MRI敏感,增强扫描则更为敏感。可见相应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第十二节多发性硬化,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多发性病灶。,(2)病程中可见反复恶化与缓解。,(3)实验室证据如脑脊液体合成率升高寡克隆带。,(4)神经影像学证据。,(5)诱发电位异常,如BAEP VEP,(6)排除其他疾病。,第十二节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须与神经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梅毒、弥漫性硬化(schilder病)等进行鉴别。,第十三节眩晕性癫病,前庭性癫痫:非常罕见,主要表现为前庭受刺激时出现的发作性眩晕。脑电图可见特征性改变,眩晕为患者的唯一表现,发作时间持续短暂,发作时查体可见眼震;发作后神经系统正常,一般无后遗症。患者尚可有意识状态和脑电图的改变,可见阵发性慢波等异常改变。,第十三节眩晕性癫病,眩晕也可为额叶癫痫先兆症状的一部分,但多伴随其他症状。头部MRI偶可见海马硬化。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视物倾斜的幻象常为前庭系统病,损害的部位多在脑干,特别是与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的部位。但外周前庭通路及前庭到大脑皮质的投射亦可偶然受损,后者视物倾斜为前庭癫痫发作的一部分。,第十四节运动病,运动病也称为晕动病。患者在乘车、坐船、坐飞机时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以女性忌者常见。这种患者多无眼震。主要是前庭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导致延髓自主神经中枢兴奋。进行前庭功能代偿性训练可使之减轻或消失。,第十五节 颈性眩晕,颈性眩晕,是指推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影响所致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出现在头颈部活动时,可伴有头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第十五节颈性眩晕,发病机理,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在前斜角肌与颈长肌之间向上走行,穿过C6-C7颈椎横突孔,经寰椎前上突进入枕骨大孔。如颈椎严重骨质增生,头部后仰、旋转、前屈运动时,即可压迫血管或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导致血管痉挛,出现前庭缺血,表现为眩晕。,病因包括颈椎骨质增生、椎体滑脱或移位、横突病变、颈部软组织病变、先天畸形、外伤等。,第十五节 颈性眩晕,临床衰现,可见突然出现的眩晕,多与头颈部体位相关。头颈部向健侧活动时,易于出现眩晕,这是由于患者向患例转头时患侧椎动脉受压,健侧椎动脉一般可代偿供血。而向健侧转头时,健侧椎动脉受压,患侧椎动脉却不能代偿供血,故产生眩晕。其他体征包括头痛、视力模糊、一过性黑朦、猝倒发作,可见患者转头时突然摔倒,但无意识障碍,可迅速恢复正常。原因是椎动脉受压导致的脑干下行网状结构短暂缺血,肌张力降低所致。其他症状尚有行走不稳、眼震、耳鸣、听力下降等。,第十五节 颈性眩晕,辅助检查,颈椎x线检查正位、侧位、双斜位、开口位,正位显示双例钩椎关节及其间隙;侧位可见椎体的排列、关节位置、颈椎的生理弯曲及寰椎沟环等;斜位可见椎间孔形态、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程度等;开口位可见寰枢椎有无脱位、移位等。颈椎CT可见有无横突孔形态异常。颈椎MRI则可评估枢椎齿突的高度、有无颈段脊髓受压、有无先天性畸形等。MRA可显示脑血管动脉影像,但不能完全与椎动脉血管造影符合。,第十五节 颈性眩晕,辅助检查,椎动脉血管造影仍为诊断椎动脉狭窄、受压的金标推,可充分显示推动脉的异常。其他检查包括椎动脉彩超,可直接检出椎动脉的管径,有无粥样斑块等,可判断有无推动脉狭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检查脑干的功能,如存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可见I、V波潜伏期延长,I、I、波潜伏期延长,缺血期间异常率明显高于发作间期。,第十六节 药物中毒性眩晕,多种药物可致前庭损伤,主要是内耳、位听神经的损伤后出现眩晕。,常见的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癫痫药、抗高血压药、镇静药、止痛药等。患者一般可见眩晕、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等。其中氨基糖甙类药物已经证实为耳毒性药物,短期应用可致眩晕、听力下降,长期应用可致耳聋、肾脏损害等,一般应用2,4周即可出现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应用一次药物即出现反应。此类药物中毒临床治疗困难,其中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损害。氨基糖贰类药物包括锭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第十六节药物中毒性眩晕,抗癫痫药如非氨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妥比酯、德加宾等药物均有头晕的副作用。抗癫痫药、抗高血压药、镇静药、止痛药、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所致的眩晕一般在停药后即可逐渐缓解或消失。,抗疟疾药奎宁、氯喹也可致眩晕发作。,第十七节 先天畸形与眩晕,Dandy综合征即Dandywalker综合征,,指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同时伴有颅后窝囊肿,囊肿可与第四脑室相通,多有脑积水。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偶可见于成人。临床表现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震、烦躁等。常伴有其他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诊断主要根据头部CT、MRI表现及典型临床表现。应与蛛网膜下腔囊肿、硬膜下囊肿等鉴别。,第十七节先天畸形与眩晕,颅底凹陷也称为颅底压迹,,主要是先天畸形所致,继发性原因包括代谢性骨病、外伤等。常伴有其他异常,如Arnold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等。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人可有症状,多见于青壮年,缓慢发病,一般以走路不稳、颈部疼痛、眩晕、下肢僵硬等为首发症状。患者尚有面容异常、颈部过短、腭弓较高等。x线检查可见患者齿突超过腭枕线(Chamberlain线)3mm以上。颅颈交界处CT、MRI检查可更好地显示齿突的位置,诊断价值更大。,第十八节 颅内压低与眩晕,脊髓脊膜的缺陷可能是这一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头痛为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的疼痛敏感结构移位的后果,相关的症状包括耳鸣、眩晕、硬膜下积液,可能是由流体静力学改变所致。颅内压低可致明显的眩晕、恶心、呕吐、畏光等表现,一般多伴有明显的头痛,这种头痛与体位的变化明显相关,即立位时头痛加重,而卧位时头痛明显减轻。诊断主要根据眩晕、体位性头痛、腰穿发现颅内压低于0.98Kpa(70mmH2O),井须排除其他疾病如颅内压升高、前庭疾病等。,治疗方法类似于其他硬膜穿刺后头痛。硬膜外血液填充和硬膜外盐水注射可快速缓解症状。,第十九节 偏头痛与眩晕,约25偏头痛患者表现有眩晕,眩晕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在无头痛时单独发生。基底动脉偏头痛除眩晕外,尚并存其他后颅凹症状如视力丧失、复视、共济失调或构音障碍等,这种头痛常见于青少年女性,与月经周期相关,但也可见于其他任何年龄。多数儿童的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of chiIdhood)和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benign recurrent Vertigo of Adulthood)是由偏头痛所致。偏头痛的机理末明,但似乎与内听动脉的血管收缩相关。少见的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与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错义突变相关,约50这种头涌患者符合基底动脉偏头痛的临床标推,表明二者可能有类似的基因基础。,第十九节 偏头痛与眩晕,偏头痛有多种类型,其中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可致眩晕发作,多见于青年女性,多与月经期相关。一般均有先兆症状,如视物模糊、眼前闪光暗点、幻视等表现。典型表现包括眩晕、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肢体无力等,上述症状持续数分钟,甚至1天后,出现头痛发作。发作过程中,可有意识障碍、眼肌麻痹、面瘫、锥体束征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血管造影可见椎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显影。,第二十节CreutzfeldtJakob病,多数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表现为意识混乱、记忆力丧失,进展到严重痴呆,常并发共济失调和肌阵挛。典型EEG可见周期性放电,频率为次/秒。其他症状包括无力、强直、运动过缓、震颤、舞蹈、感觉障碍等。含糊不清的主诉包括疲乏、头痛、睡眠紊乱、眩晕、行为改变等,一般先于痴呆出现。1015患者发病可见共济失调。少数可见皮质盲,称为Heidenhain变异型。病理可见皮质海绵样变性或空泡变性。,第二十一节 甩鞭伤,甩鞭伤(Whiplash injury syndrom)也称为鞭击综合征。,由Crowe于1928年最先报道,其病因是颈椎的过伸性损伤。临床上可见颈部肌肉疼痛、压痛,椎动脉受损症状如头晕、眩晕、耳鸣等;颈神经根症状如放射性终涌;脊髓受损表现如一过性偏瘫,如累及高位颈段脊髓,可出现呼吸骤停。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病史。,第二十二节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传统的分类包括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纹状体黑质变性、shy-Drager综合征和不能分型的多系统萎缩。多为中老年起病,缓慢发病,逐渐进展,可有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和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发病初期多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但左旋多巴治疗效果甚微或无效。客观检查可见立卧位血压相差4.0 kPa(30mmHg)以上,但心率则无明显改变。头部CT可见非特异性脑萎缩改变。,第二十三节功能性眩晕,功能性眩晕由神经症引起,常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无自身旋转、摇晃感。常伴有神经症的其他表现,如焦虑、情绪改变等。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暗示治疗有效。符合上述特点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可考虑为功能性眩晕。,假性眩晕多表现为头晕、头昏,自觉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但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正常,无中枢神经定位体征。,第二十四节 急性小脑炎,急性小脑炎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一般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原因所致,突出的表现是眩晕和走路不稳。其他伴随表现包括眼震、语言含糊不清、四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退、Romberg征阳性,但无病理反射。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轻度增多和蛋白轻度升高。一般顶后较好。,第二十五节,良性位置性眩晕(BPV),良性位置性眩晕(BPV)又称耳石症,最常见的病理性眩晕。,为发作性短时性眩晕,,每次发作持续不到1分钟。,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可由头外伤、或血管病变引起。,第二十五节,良性位置性眩晕(BPV),大部分典型BPV为孤立性症状,,多发生在老年人,,往往在起病后6个月内自行缓解,,Hallpike 手法诱发的,发作性位置性眼震,和眩晕的易疲劳性,具有诊断性意义。,第二十六节 其他,耳蜗前庭神经压迫综合征,(Cochleovestibular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CNCS)的定义为一组听觉前庭性症状,一般认为与耳蜗前庭神经血管性压迫相关。症状包括反复发生的眩,连续性平衡不稳。,脑干听觉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可见异常,如单侧高频、中频丧失。眼震,电图多有异常。手术时可见血管与耳蜗前庭神,经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