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243352254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的虚词有哪些(考纲中的要求),我们想到的问题,我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的结论,课堂竞答,之,其,以,于,而,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之: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例:“其”,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妻跪问,其,故。,例:“其”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并自为其名。(,伤仲永,),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 枢 密 韩 太 尉书,),例:“其”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真无马邪?(,马说,),例:“其”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例: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以,一、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二、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例:“以”相当于“,而”。,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把,拿,用。,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例:,凭,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按照,依照。,策之不以其道。,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于,1,、对,对于。,向,2,、在,从,3,、与,跟,同。,4,、到,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6,于:对,对于,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于:与,跟,同。,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比”,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于:被,受制于人,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而,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容易出错的地方,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我们的结论,1.,理解并牢记基本用法和意义,2.,分清各自特点和细微区别,注意综合归纳以掌握规律,3.,把握古今虚词的联系和差异,不以古律今,4.,根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比较分析,不主观臆断,5.,根据位置推断词性、根据词性推断意义,不割断联系,课堂竞答,男女生轮流答题,每对一题计一分。比一比哪队正确率高。,之,其,以,于,而,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做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孟子二章,),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饮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始得西山宴游记,),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其,夫呓语。(其:她的。),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上 枢 密 韩 太 尉书,),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一犬坐于前。(,狼,),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臣是,以,无请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卷石底,以,出。,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杀之,以,应陈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越巫,),以,钱覆其口。,屠惧,投,以,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以,我酌油知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死,于,槽枥之间,运,于,渤海之尾,游,于,是乎始,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漫漫,而,游,到则披草,而,坐,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挟天子,而,令诸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鱼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