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中级)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5191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149 大小:38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中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中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复习(中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总复习,一、基本知识框架,社会工作概述,(一)基本理论知识 社会工作价值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理论,三大直接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二)社会工作方法 三大间接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二、应掌握的考试知识,(一)基本的知识体系,(二)大纲范围内的知识点(灵活掌握理解应用),(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基本考点分析与实例示范,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定义,1、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本职之外的公益性工作(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二、社会工作的目标,类型,具体目标,特征,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促进发展,挖掘潜能,增强社会功能,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三、社会工作的功能,类型,具体目标,特征,服务对象层面,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分析视角,社会层面,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的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四、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见文档),2、中国社会工作站不同阶段及特点(见文档),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专业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类型,具体角色,主要服务内容,直接角色,服务提供者,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支持者,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倡导者,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资源争取者,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资源,政策影响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者,研究实践经验,七、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素质要求,分类,具体内容,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政策知识,现行的政策、法规,技术知识,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八、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1、儿童青少年服务,2、老年人社会服务,3、妇女社会服务,4、康复服务,5、社会救助,6、就业服务,7、心理健康服务,8、家庭服务,9、医疗社会工作,10、学校社会工作,11、矫治服务,12、城乡社区发展,13、军队社会工作,14、企业社会工作,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理论基础。,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1、所谓,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别于其他服务专业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2、,所谓,实践作用,是指:,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明确具体的伦理守则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戈登,(六方面)和,比斯台克,(九方面)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个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对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关怀、社会对个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民主社会对个人实现的重要意义等几方面。,2、就“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而言,这,六个方面,强调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本专业不同方面的意义。,“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个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六项原则。,四、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注重以下内容:,1、强调社会和谐。,2、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4、重视道德建设。,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五、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伦理的含义,伦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伦理主要通过个人自觉自律和社会舆论来进行监督和约束,表现形式主要是强化人们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伦理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理论三个层面。,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在该专业的,各方面的行为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3、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1)伦理难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的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六、社会工作专业守则,1、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含义与作用,社会工作守则的含义:,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由社会工作界(或称专业团体)制定的关于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伦理规则,是有关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些行为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2、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格服务对象的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事的工作;(5)共同执行守则;(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众福利;(12)维护社会正义。,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阿尔德弗尔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特点: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当某种需要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不。另外,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也是它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二、人类需要的类型,1、根据需要的,起源与性质,:,可以把人类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主要关系到保存和维持机体生命及延续种族繁衍,主要有,进食、饮水、睡眠和觉醒、性,等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一类需要,如,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2、按照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把人类需要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按照需要,产生的方式,,,可以把人类需要划分为,原发性需要,(与生俱来的先天性需要)与,继发性需要,(习得性需要)等。,三、人类行为的类型,1、,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行为的呈现,内隐行为,是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如思维、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2、人类行为常常指外显行为,(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出自遗传,又称遗传行为如,觅食、爬行等。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又可称学习行为。,(2)根据行为的划分标准,,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规律、行为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和个体主观体验。,(3)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人类行为还可以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等不同行为类型。,区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注意:定义异常行为标准是相对的;社会工作视角下,任何人都是独特的,所谓异常只是与大众存在差距,并不必然代表个体一定有问题。,四、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五、社会环境的构成,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具体如下图:,社会环境,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大众传媒,文化,社会(社会系统),(一)家庭,家庭通过,教养模式,对个体发生影响,*家庭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二)朋辈群体,由年龄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规模较小的群体。,朋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可以动用的资源。,(三)学校与工作单位,学校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单位人类成长及行为发生的场所,组织的三要素:,目标、人和人际互动,(四)社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生活的外部条件,社区对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五)社会,社会子系统及主要职责:,家庭系统:抚养子女,照顾老人,规范道德行为;,经济系统:生产和分配资源,教育系统: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个体社会化,医疗系统:治疗和预防疾病,社会福利:提供个人的/社会的/经济的帮助,政治系统:权力分配,政府运作,法律系统:维持社会控制,军事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抵御入侵者,各司其职,有系统的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是社会个体得以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互动。,(六)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七)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积极影响:帮助个人、团体及组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满足要求或达成目标,消极影响: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误导大众。,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一)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社会化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角色是人与环境的中介点,(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4、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改变个人,、,改变环境,和,改变两者互动,都是重新达成人和环境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手法。,(三)社会环境系统与人类行为,1、,家庭,家庭教养模式,是影响子女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感情纽带,和,行为控制,影响下形成的四种家庭教养模式:,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疏离型,。,2、朋辈群体,3、组织,4、文化,七、,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强调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主要冲突与任务,形成的美德,婴儿期(0-1岁),冲突: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任务:对周围世界的信任超越不信任,希望,幼儿期(1-3岁),冲突: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意志力,儿童早期(3-6岁),冲突:主动还是内疚,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内疚,建立自信心,目的,儿童中期(6-12岁),冲突:勤奋还是自卑,任务: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能力,青少年期,(12-20岁),冲突: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忠贞,成年早期,(20-40岁),冲突:亲密还是孤独,任务:对他人做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社会疏离,专注自我,爱,成年中期,40-65,岁,冲突:繁殖还是停滞,任务:培养和指导下一代,生产与创造,关怀,成年晚(老年)期,(65岁),冲突:自我整合还是绝望,任务:回顾一生,坦然面对死亡,而非失望、沮丧,对死亡充满恐惧,智慧,年龄阶段,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基本矛盾/问题及发展的美德,八、人生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基本知识,弗洛伊德: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潜藏于潜意识中。解决问题就是要分析潜意识。,当人格失调时,弗洛伊德理论则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强调个别化原则、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阐释过程,。,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主要理论,行为主义的观点:刺激-反应;认知学派-认知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埃里斯提出了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理论应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的互动。,(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他/她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学习得来的,所以也是可以经过学习改变的。,服务对象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伙伴,认知行为学派的服务步骤,(,1)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2)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3)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5)检验服务对象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结案和跟进,一旦受助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归正常即可结案,但须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行为改善目标,以此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督和努力的方向和社工员跟踪访问的依据。,三、系统和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主要观点,社会环境:,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人生活于环境或社会系统中,人与环境是互动的,个人与环境应该相互协调;,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来自于系统,,,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必须放在生存环境中来认识和解决。,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联入手。,核心,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在于来看待人和社会。,社会工作实务的焦点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场域中,,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生态资源分布,并从,生活变迁,、,环境特征,与,调和度,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社会工作。,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该理论的关键: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满足个人需求。,注意:许多个人问题是由环境中的障碍引起的,要从分析个人-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是动态的,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四、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应用,1、主要观点: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理性,人能理性地进行选择;,2、基本原则:真实和诚实;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同感),3、应用原则:尊重服务对象,责任感,被包容权,参与和聆听权,自由表达权,尊重差别,可以质疑专业权威。,(二)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应用,1、主要观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决定的,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对象的自由和责任,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并致力于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2、应用:社会工作治疗过程,觉醒(经过幻灭),,感觉痛苦(并从过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选择的自由,,对话,,实行(肯定和协助),*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它们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增能理论的历史,19世纪增能的思想就已经存在。,巴巴拉索罗门(Barbara Soloman)1976年出版的黑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首先提出了增能的概念,并使其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1980年左右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能时代”, 增强权能的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影响迅速扩大。,(二)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源自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阻碍人的能力发挥的环境障碍是可以改变的。,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造成无力感的根源(索罗门的观点),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三)增能社会工作的取向,伦理价值,干预认可,概念框架,助人过程,增能发生的层次,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人际关系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安排。,助人过程强调,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以长期“缺乏能力”者为服务对象。,(四)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要帮助服务对象从四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改变媒介;,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可以分享;,双方是伙伴关系;,无力感可改变。,注意:社会工作者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一、个案工作的本质,1、含义: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遭遇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2、本质:,恢复或增强,社会功能,二、个案工作的各个模式的内容和特点,模式,内容,特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阶段,工作重点,接案,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愿望、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收集资料,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计划,服务对象的情况、希望解决的问题、目标、基本阶段和方法、期限、联系方式,签订协议,口头或书面协议,开展服务,注意社会工作的角色(以案例形式考核),结案,五种结案情形、四个结案工作、三种结案形式,评估,评估的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投入状况;评估的三种方法:服务对象评估、社会工作同行的评估、服务机构评估,追踪,巩固练习、调动资源、持续评估,四、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个案工作的技巧是指把个案工作的知识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推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方法和技能。,个案工作的技巧很多,主要包括,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和评估,等不同方面。,(一)会谈,个案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有目的专业谈话(又称个案面谈)。,会谈的主要技巧包括,支持性的技巧、引领性的技巧和影响性技巧,。,1、支持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2、引领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澄清、对焦、摘要,。,3、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二)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合作关系,以便个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技巧包括:,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制造气氛,积极主动,(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使用,与服务对象会谈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收集资料的有效方法。,2、调查表的运用,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可以让服务对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便于收集隐私或不方便回答的资料。,3、观察的运用,可以直接了解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和过程。,4、现有资料的运用,(四)方案策划,1、目标:清晰而且现实,2、服务对象:范围明确,3、策略:合理、明确,(五)评估,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介入效果评估;策略、技巧和方法的评估,2、合理运用评估方法,基线评估前后对比、任务评估、服务对象影响评估,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4、坦诚保密,五、个案管理(见文档),第六章 小组工作,一、小组工作的类型及特点,1、小组工作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分类的典型小组形式,可见下表:,分类标准,社会工作小组,典型形式,形成,组成小组,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自然小组,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参与动机,自愿小组,志愿者小组、技巧训练小组,非自愿小组,治疗性小组(如戒毒小组),联系强度,基本小组,家庭、小型成长小组,次层小组,同事,结构,正式小组,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非正式小组,同学小组、街头或社区玩伴群体,界限,封闭小组,情感小组,开放小组,维权小组,目标,社交、教育、兴趣、成长、治疗等,小组类型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会有交叉和重合,2、 小组工作的类型,小组类型,特征,典型小组,教育小组,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补充相关知识的不足,家长教育小组、青少年性知识小组,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人事、探索自己,激发潜能,体验小组、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支持小组,将同质性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相互提供经验、分享,单亲妈妈小组、癌症病患者小组,治疗小组,缓解症状、减轻压力,改变不良行为,美沙酮治疗小组、戒毒小组,3、小组工作的价值观,互助互惠,尊重小组组员的权利和能力,民主参与决策,增强权能,4、小组工作的特点(见文档),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见文档),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交互或互惠),发展或发展模式,(较晚),理论,基础,系统论、生态系统论、教育理论、社会学,源于精神医学、心理学、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行为修正学、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位重,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小组动力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小组动力学,特,点,目,标,组,员,社,工,实施,原则,引导,领导,资源提供者,能力促进者,引导支持者,协助者、引导者、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领导、鼓励、组织者、统筹,社工,角色,四方面,两方面,四方面,四方面,五方面,社工,任务,离别情绪,情绪转移,两极行为,彼此熟识,对小组有较高认同,次小组出现,关系亲密,认同小组,权力竞争与控制,冲突中的特殊表现,两极情感困境,以往经验影响,试探,明确进入;潜在,组员,特征,小组,结束期,小组,后期,小组,中期,小组,初期,准备期,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四、 小组工作的过程与技巧,类型,具体技巧,沟通和互动技巧,全神贯注倾听、积极给予回应、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小结、表达鼓励支持、促进互动交流,控制小组进程技巧,适当给出解释、提供精神支持、促使承担责任;避免行为失当、联结集体和个人、严格设定界限;适当挑战内心、分类妥善处理、整合小组行动 。,小组会议技巧,做好开场演讲、设定会议基调、把握中心话题;播种未来希望、善以等待求变、真诚流露自我;告知可选方案、灵活运用眼神、订立行动同盟 。,策划小组活动技巧,小组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最终目标、组员特征及能力、物质环境及资源提供的状况)。,小组活动的设计,阶段,设计重点,常见活动,初期,促进相互熟悉消除紧张情绪,打破僵局;形成集体感和凝聚力,建立沟通与互动,自我介绍、相互介绍、找朋友、集体唱等游戏;共同画、突围,中期,巩固共识,促进整合,促进信任、认同与归属,自我探索,扶倒、自画像、我是谁。,结束期,巩固学习成果:评估经历,强化效果,角色扮演、分享收获与成长,准备小组结束,安抚情绪,回忆小组经历,引导表达感受,联欢会,一、社区工作的含义与特点,(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二)社区工作的专业特点,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第七章 社区工作,二、社区工作的目标和实践原则,(一)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美国著名社区工作专家罗夫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1、任务目标,,主要是解决特定的社区问题,满足特定的社区需求;,2、过程目标,,主要是通过社区工作过程来促进关系改善、意识提升和能力培养。,(二)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三)社区工作的实践原则,1、,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2、尊重社区自决,3、强调社区参与,4、坚持社区行动过程的理性原则,三、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见文档),主要内容,社区工作的三种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特点,实施策略,社区工作者角色,优点,不足,四、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阶段,行动方针与主要任务,介入策略与工作方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注意事项,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巩固阶段,评估阶段,五、社区工作的技巧(见文档),项目,分类,技巧,类型,具体技巧表现,组织技巧,社区教育技巧,策划技巧,第八章 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服务规划,1、内容(见文档),2、基本步骤(见文档),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一)什么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二)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的,步骤,和方法,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2.目标制订阶段,3.方案安排阶段,4.考虑服务的评估,三、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见文档),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类别,类型,代表性机构,一般类型,政府部门,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非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包括公益性、互益性、政治性等三类。,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类型,政府,由几个行政机关分管,最主要的是民政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群团组织,六个群团组织: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三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三类: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纯民间组织、契约型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五、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运作内容,主要任务,目的,授权,上级主管适当的将职权移交给下属的过程,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工作动机,协调,各部门的活动化为一致性行为,促进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如期达成工作目标,沟通,意义的传播和了解,传播消息、事实、观念、感觉和态度,来达成共同了解,六、社会服务机构领导,(一),社会服务机构领导的含义,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是一个带领者影响跟随者的过程,是跟随者能按领导者的要求和方向行动,并朝向组织或机构的目标方向,尽心尽力地完成所委派的工作。,(二),社会服务机构领导的特征,1、领导较少运用职位赋予的合法权力来领导下属;,2、领导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3、领导较注重影响他人的能力和技巧。,七、社会服务机构领导方式,(一)获取员工的合作,1、领导者要让员工理解组织的工作方向和目标;,2、领导者必须推动工作准则的建立,并使员工能认同和执行;,3、领导者应正视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和不合现象;,4、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计划与目标改变情况,能及时把握工作的重点,并向员工解释。,(二)使用领导者的权威,(三)引导与沟通,(四)维持纪律与督导训练,(五)发挥团队精神,八、社会服务机构的激励措施,(一)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二)用目标引导员工,增进其对工作的兴趣;,(三)提供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四)协助员工制定生涯发展计划。,九、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社会服务组织机构中相关人员管理的哲学、政策、程序和实务,是由人力资源的招募、发展、激励和维持所组成的过程。,(二)特点和重要性,1、特点,社会福利领域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主要依赖员工的能力(知识与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服务,所以员工是社会服务机构最重要的资产。,2、重要性,对员工角度而言,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激发员工的潜能,有助于增进员工对组织的参与感,归属感,进而达到自我实现;,对组织而言,有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和组织的创新,使机构能够应对日趋激烈的服务竞争;,对服务使用者而言,也有助于更好满足其需求,提升服务的质量。,(三)主要内容,1、任用,2、训练与发展,3、绩效评估与激励,4、报酬管理,5、员工关系与维持,十、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管理,(一)志愿者的定义身份要求,(二)志愿者需要管理(,原因,),1、许多机构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社会服务机构广泛使用志愿者;,2、社会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3、志愿者本身在奉献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收获,(三)志愿者管理的内容(见文档),十一、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一)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资金来源有三大类:,*政府资助:购买服务和奖励(补助和协议合作),*民间捐助,*商业交易。,(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方法,主要有单项预算法、方案预算法、零基预算法三种。,(三)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控制,主要包括会计系统和记录、财务控制、核数三方面。,(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1、捐款动机分析,(1)个人捐助:,个人需要动机、外界影响动机、利他动机,(2)企业捐款方面:,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2、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法,(1)项目申请,(2)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3)特别事件筹资活动,十二、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一)含义,公信力就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具体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进行社会交代的过程。,(二)展现多元交代,“多元交代”的主要是指现代社会服务机构必须同时在几个方面向社会证明其负责任和可信任,包括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和行政交代,。,(三)公信力评估,1、资金的合理使用与运作,,2、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3、财务和信息的透明化,,4、规范的治理结构。,十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公共关系管理,(一)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营管理功能,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负责解决和处理各种公众问题。,2、特点,是通过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渠道将信息传达给特定对象的过程。,是依据事实,而不是盲目的夸大或自我吹嘘。,需要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沟通媒介,以便使公众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工作对象还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内部人群。,(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1、使社会大众了解和认识机构、传播有关机构的信息,2、为机构的顺利运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3、转变和建立公众对机构的新看法和新感受及消除误解,4、进行政策修订或立法修改工作,展开倡导活动。,(三)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方法,1、写新闻稿,2、开记者会,3、接受媒体采访,4、制作机构刊物,5、公开演讲,6、筹备特别活动,十四、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一)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基本构成,1、政府部门包括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和人事部门;,2、群团组织包括共青团、妇联、工会、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红十字会等。,(二)中国社会福利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1、,民政部负责优抚安置、救灾、城乡社会救助、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与社会保护工作;,2、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社会保险、促进就业、劳动保护工作;,3、卫生部门负责农村卫生、基层卫生和妇幼卫生、疾病预防工作;,4、人事部门负责公务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5、群团组织中共青团、妇联、工会、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主要分工负责监督、推进职工、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福利,而红十字会主要在救灾、紧急援助、社会救助等方面发挥作用。,十五、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方式,(一)基本方式,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在结构上采取不同层级政府根据上层分工“对口”设置相应机构的原则,主管各类社会福利或社会保障事务,即在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普遍设立社会行政机构。这种普遍设置社会行政机构的方式,能够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行政机构网络。在具体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在同一层次上形成一家为主、多家协同的合作模式。,(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行政运行方式由计划经济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型模式向多元主体互动的局面。,十六、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一)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从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合作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发展,(三)社会福利行政的专业化,第九章、 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对象,1、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3、在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学生;,4、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1、行政性督导的内容:,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工作计划和分配;,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2、,教育性督导的内容:,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3、,支持性督导的内容,:,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被督导者的自我功能;,给予关怀和支持,让被督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被督导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并对机构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社会服务工作。,三、,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行政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支持的功能,关注点,组织管理的障碍,被督导者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情感上的障碍,提供,渠道和资源,协助被督导者完成工作,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心理方面和个别关系方面的支持,促使被督导者动员个人力量达成良好的工作表现,权力来源,地位、奖赏及惩罚能力,专业知识及技巧,友情和关怀正面的工作关系,强调,效率,称职和胜任力,被督导者了解组织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四、,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与过程,(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1、利于机构目标实现,2、支持与持续反思,3、促进自我完善,(二)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督导前期 督导开展期 督导中期 督导终结期,(三)社会工作督导的技巧,1、督导的相互契合技巧;(共同面对问题),2、订立协议的技巧;(达成共识),3、开展话题的技巧;(引入、聆听、包容、提问、沉默),4、同感与分享感受的技巧;(总结、再现、分享),5、要求被督导者努力工作和分享资料;,6、督导会谈的结束技巧。,五、 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一)个别督导,1、方式:一对一,2、注意事项:督导者在个别辅导会谈中,要仔细聆听、补充内容、提出疑问、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3、技巧:诚恳倾听、指出被督导者的不足之处、接纳态度、委婉建议、提供示范性的方法和技术。,4、优点:辅导时间充分、具有较高的隐秘性;可以充分掌握被督导者的工作进度和情况;能够提供充分和有效的服务示范。,5、缺点:被督导者会产生指导信息偏差、依赖性较强、欠缺同期服务的其他方法。,(二)团体督导,1、方式:小组讨论,2、技巧:督导者要与各被督导者建立良好关系;引导团体成员的注意力和向心力;促使团体成员自动自发发表建议;适当处理团体成员的潜在感受;善于引导某些特质成员;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和归纳。,3、优点:防止产生服务的偏见和盲点;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到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案主问题的工作经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员。,4、缺点:个别辅导时间不足,容易产生冲突,团体的隐秘性较低。,(三)同事督导,1、方式:同层次的个人或小组,2、技巧:注意价值的共同性;团体成员一般不超过七人;签订明确的契约;反馈信息。,3、优点:权威性降低,可以方便组织和安排会议,不需要付费,更容易获取经验。,4、缺点:参与成员有时过于冷静,没有形成最终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好的建议。,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1、改善具体服务,了解需求,提供服务;,分析因果,提出思路;,提出方案;改善服务;,评估成效,改进质量;,2. 发展知识,检验社会工作知识;,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由孔德首先提出;,基本观点:社会研究对象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有规律,且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社会研究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或必须是什,么”);社会科学研究适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实证主义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细测量,以经验事实来检验某种假设,而归,纳社会现象的规律性。,2、反实证主义方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基本观点: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不可重复;要研究人的行为及意义;应着重整体分析;主要是描述和深入分析的方法;社会科学知识是相对的;注重社会现象的过程、人的意识过程及其在与环境互动中的意义。,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哲学层次上: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而存在,知识来源于实践;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取代了静态分析;知识发展也是辩证的。,研究方法上:强调经验性与实践性,整体观与历史观;强调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4、建构主义方法论,基本观点:“事实”是多元的,因历史、地域、情景、个人经验等不同而不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在方法论上,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对话,通过互为主体的互动而达到一种生成性理解,知识是个体与他人建构的,建构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特点及适用范围,(见文档),四、具体研究方法(见文档),1、问卷调查,2、实验研究,3、个案研究,4、行动研究,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六、调查研究撰写报告,1、原则,题目与内容呼应;,资料的逻辑性;,资料与观点一致;,定量与定性资料结合;,朴实。,2、结构(普通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标题,研究的问题,文献回顾,方法,发现,讨论和建议,三、复习的基本方法,1、将大纲考点表格化,2、注意复习的方法技巧,注意:考题重视能力为本(以情景、案例的方式出现较多,),实例示范:,例1: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者发现,中心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课余托管学位不能满足社区家庭的需要,而中心又没有更多的资源增加学位。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者决定优先满足有残疾人的低收入家庭。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遵循了,的伦理处理原则。,A保护生命 B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C自由和自主 D最小伤害,答案:B,例2:一名青少年出于对某青少年中心外展社工的信任,告诉工作者近期社区将会有青少年团伙械斗,提醒工作者外出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并告诫工作者绝不能透露这个信息,否则他可能招致这些团伙的报复,那样的话就再也不会信任社会工作者了。此情景中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是,。,A保密问题 B情理法问题,C价值中立与介入的问题 D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正确答案:A,例3:在儿童阶段,如果成功的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危机后,儿童会形成( )美德。,A、意志 B、有能力 C、忠贞 D、爱,答案:B,例题4:冬冬的父母常常因为一些家庭琐事而吵架,而每次吵架之后夫妻两个都会进入冷战状态,互不交流。有些事情就通过冬冬来传达。这种家庭结构模式被称为是( )。,A纠缠与疏离 B联合对抗,C三角缠 D溺爱,答案:C,例5:某医院社工打算为院内的癌症病人举行一次小组活动,为他们介绍有关癌症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营养的补充等。该小组活动属于( ),A.教育小组 B.支持小组 C.治疗小组,D.成长小组,答案:A,例6:,一个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被服务对象误解,心情很郁闷,便去向他的督导诉说,督导对他进行了安慰和开导。这类督导属于( )。,A行政性督导B教育性督导,C支持性督导D训练性督导,答案:C,多项选择题(每题被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 ),1、张先生是一位抑郁症患者,近几个月来都不愿意出门,感觉自己精神很虚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接案以后,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开始阶段比较注重发掘张先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增强张先生的行动能力,;当张先生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后,社会工作者,相应地提供一些新的行动方法和知识,,以调整其过去的行为方式;当张先生开始表现出寻找工作的愿望时,,社会工作者进一步联系有关的社会资源,,以帮助其就业;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入,社会工作者与张先生一起面对这些不幸的经历,,帮助其调整认知、情绪和行为。,在上述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 )角色。,A、使能者 B、教育者 C、联系人,D、倡导者 E、治疗者,答案:ABCE,2、,张某,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近一段时间来,学习退步很快,同学关系不好,比较自卑。社会工作者在与张某初次接触的过程中,主要要做好( )等工作。,A、了解张某的求助愿望,B、鼓励张某进行改变,促使他成为服务对象,C、明确张某对服务的要求,D、初步评估张某的问题和需要,E、制定服务计划,ABCD,3.以下属于“由社区照顾”的服务形式是( ),A.糖尿病人互助小组,B.小型儿童之家,C.独居老人的电铃呼叫系统,D.日间护理中心,E.社区综合治安巡逻,ACE,三、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将大纲考点表格化,四、考题重视能力为本(以情景、案例的方式出现较多),单选题:,例1: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者发现,中心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课余托管学位不能满足社区家庭的需要,而中心又没有更多的资源增加学位。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者决定优先满足有残疾人的低收入家庭。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遵循了,的伦理处理原则。,A保护生命 B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C自由和自主 D最小伤害,答案:B,例2:一名青少年出于对某青少年中心外展社工的信任,告诉工作者近期社区将会有青少年团伙械斗,提醒工作者外出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并告诫工作者绝不能透露这个信息,否则他可能招致这些团伙的报复,那样的话就再也不会信任社会工作者了。此情景中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是,。,A保密问题 B情理法问题,C价值中立与介入的问题 D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正确答案:A,例3:在儿童阶段,如果成功的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危机后,儿童会形成( )美德。,A、意志 B、有能力 C、忠贞 D、爱,答案:B,例4:小王下岗后家庭经济受到影响,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夫妻之间矛盾增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疏远,整个家庭出现了前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