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应用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5088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150 大小:1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康复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电子生物反馈在康复中应用,冯华,产品概况,2,便携版,康复版,推车,硬件:指触屏操作,可床边操作,A,:,B,:,双通道功能,体表电极、盆底专用电极,产品功能,目 录,生物刺激反馈仪原理,1,1,表面肌电,机理,2,肌电触发电刺激机理,4,神经电刺激,机理,3,多媒体生物反馈机理,5,目 录,生物刺激反馈仪原理,1,生物刺激反馈仪原理,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是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并影响相应的大脑中枢,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促使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连接和重塑神经通路。,肌电生物反馈的优势,微弱的无法感知的肌肉收缩可视,痉挛无法控制的肌肉放松可视,通过视觉,/,听觉反馈进行协调运动训练,加强感觉反馈,促进脑功能重组,改善患者注意力,目 录,表面肌电机理,2,表面肌电原理,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sEMG,是一种简单、无创、容易被受试者接受的肌电图检查技术,可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的,EMG,信号,并有助于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不仅可在静止状态测定肌肉活动,而且可在各种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诊断评价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因而在临床医学的神经肌肉疾病诊断、高等院校人机工效学领域的肌肉工作的工效学分析,体育系统(体科所)疲劳判定、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肌纤维类型和无氧阈值的无损伤性预测,医院康复领域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目 录,神经肌肉电刺激机理,3,Stim,治疗模式(被动治疗),增强肌力,纠正错误的动作模式,诱发分离运动,方案式治疗更有针对性,实现标准化康复,患者更安全,医生更方便。神经肌肉电刺激特别适合于儿童脑性瘫痪、意识不清或者缺乏意识的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每一肢体部分分别对应四种具体治疗方案:,A,、,Circulation,(循环):改善循环,放松肌肉。,B,、,Atrophy,(萎缩):防治肌肉萎缩,增强肌力。,C,、,Strength,(力量):增强肌力,诱发分离运动。,D,、,ROM,(关节活动):保持、增加关节活动度,进一步诱发分离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神经轴浆运输,营养神经,增强肌肉力量及肌纤维数量,增强感觉,促进血液循环,重塑,神经通路!,14,MyoTrac,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群,岗上肌,三角肌后群,-,改善及预防肩脱位,腕背伸肌群电刺激,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刺激,大肌群电刺激,股四头肌等,大肌群电刺激可以刺激肌张力增高,帮助患者尽早度过软瘫期。,目 录,肌电触发电刺激机理,4,肌电触发电刺激(主被动结合),低频脉冲刺激,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恢复,/,矫正肌肉原有功能,肌电触发电刺激(主被动结合),实现主动训练与电刺激的完美结合,强化运动效果,增强康复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增强肌力的同时,促进了运动皮层功能的重建。,肌电触发电刺激能有效强化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功能,帮助患者重建神经肌肉联系,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痉挛,促进肌肉功能恢复。,肌电触发电刺激,动作,SEMG,MyoTrac,达到阈值则发出电刺激,收缩肌肉,反馈到大脑皮层,19,MyoTrac,肌电触发电刺激的完整过程,Step1:,当患者努力尝试做一动作,就会发出自己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Key1 :,当信号达到或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step2:,MyoTrac,就会发出电刺激帮助患者收缩,Key2,:,电刺激帮助整个动作完成,Step3,:,动作完成的感觉意识回馈到大脑皮层,经过反复的训练,促使病人加大肌肉收缩意识,以引发进一步的肌肉刺激,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输入冲动,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重组,肌肉触发电刺激,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相结合的疗法,以主动运动肌肉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为阈值指导,刺激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使患者加大肌肉收缩意识,经过反复的训练,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输入冲动,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了对瘫痪肌肉的控制。,适用于肌力在,1-2,级的患者。,目 录,多媒体生物反馈,机理,5,多媒体生物反馈训练(主动模式),生物反馈是一系列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利用电子装置将听觉或视觉模拟或数字信号准确测量,加工并提供“反馈”,以便于某些生理活动得到感知,然后通过学习控制神经,/,肌肉活动和自律性神经活动。通过外在信号的帮助能随意控制以往不易被人感知的生理过程,MyoTrac,临床案例演示,-,多媒体反馈治疗,放松训练 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精准性训练 协调性训练 仿真性训练,肌电信号采集及统计学处理:,时时刻刻了解患者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方案,,变主观经验康复为客观的循证康复,实现康复个性化,Stim,治疗模式(被动训练):,神经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增强肌力,纠正错误的动作模式,诱发分离动。,方案式治疗更具针对性,实现标准化康复,患者更安全,医生更方便,EMG-Stim,治疗模式(半主动训练),实现主动训练与电刺激的完美结合,强化运动效果,增强康复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增强肌力的同时,促进运动皮层功能建,EMG,治疗模式(主动训练),主流国际化康复模式,双通道设置,随心进行肌力增强、放松、协调性、平衡训练,生物反馈模式使患者随时了解训练工程,主动配合,自主训练,治疗模式基本原理,被动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半主动配合(肌电触发电刺激),多媒体生物反馈治疗,表面肌电评估,操作流程,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临床案例演示,软瘫期患者无主动运动能力,以被动治疗为主,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进行治疗,软瘫期,Brunnstrom1-2,级,痉挛期:Brunnstrom3-4级,采用,EMC-Stim,Brunnstrom4期后可采用CPM或EMG或其他治疗方案。,适用范围,3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脑瘫,外周神经系统疾患导致的运动功能损伤:骨折、骨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外周神经损伤,盆底相关疾病:尿失禁、便秘、尿储留,操作流程:选择部位,-,选择刺激模式,-,程序化刺激,部位,1,:上肢,Shoulder Atrophy,肩部防止萎缩,Shoulder Strength,肩部力量增强,Shoulder ROM,肩部增强关节活动度,生物刺激反馈仪: 方案介绍,1,生物刺激反馈仪:方案介绍,2,软瘫治疗方案,(,BrunnstromI,期、,Brunnstrom II,期),概况:患者处于脑血管意外发生后的早期,患者经临床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趋于稳定、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患侧肌力和肌张力均低下,有时出现轻度高张力。临床上表现为患侧肌无力,常见的表现为:垂腕、肩关节脱位、足下垂等。此期患者康复目标是提高瘫痪肌的肌力,保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生物刺激反馈仪: 方案介绍,3,痉挛治疗方案,Brunnstrom -,期,概况:随着病变的恢复,患侧肌张力逐渐增高,有部分患者在,2-3,个月内出现明显的肌痉挛,表现出典型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功能活动,加重残疾的形成。本期的康复目标是改变错误的动作模式,即上肢的屈肌痉挛状态,下肢伸肌痉挛,从大关节的运动开始,逐渐活动小关节,如肩关节的外展,肘关节的外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的背屈等,诱发分离运动的出现。,生物刺激反馈仪: 方案介绍,3,痉挛治疗方案,Brunnstrom -,期,在此期使用,EMG-Stim,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的,Stim,先在拮抗肌上进行,circulation,,再进行诱发分离运动,效果要好于直接进行主动肌的,EMG,Stim,治疗以后,如果条件许可,以,Circulation,的治疗结束一天的疗程,对尽早解除痉挛有明显效果,生物刺激反馈仪: 方案介绍,4,肩关节脱位治疗方案,前三角肌,中三角肌,后三角肌,选择,EMG-stim OR Stim,的肩部力量增强,Work,及,rest,(收缩和放松)为一个循环,大约,60,次左右,大约每次,20,30,钟,,,1,次,/,天,有条件者可,2,次,/,天,每,5,天为一疗程,生物刺激反馈仪:方案介绍,5,足内翻治疗方案,先行如两图所示部位进行,circulation,的放松治疗,而后在右图进行,strenghth,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在初次治疗时即可顺利足外翻上抬。,Work,及,rest,(收缩和放松)为一个循环,大约,60,次左右,大约每次,20,30,钟,,,1,次,/,天,有条件者可,2,次,/,天,每,5,天为一疗程,生物刺激反馈仪:方案介绍,6,动作意识丧失治疗方案,选用,EMG-Stim,里面的交叉学习模式,在,work,时给予刺激,完成完整的功能动作进行分离,让患者寻找此时的感觉,在,rest,时 鼓励患者自己尽力去完成动作,重复,work,时带来的感觉。,功能障碍对人体的最大影响: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情绪都属于不愉快的体验,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反应,这种情绪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据国外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已证实,抑郁情绪是影响各种疾病临床过程和康复的重要因素 。因此,关心患者的身心症状,提供相关知识的指导,对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生物刺激反馈仪:,心理反馈训练,大小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案,43,MyoTrac,膀胱位置和邻旁器官:中央矢状切面,膀胱,子宫,直肠,阴道,输卵管,-,-,尿道阴道部位肌肉群,-,肛门部位肌肉群,-,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膀胱、直肠),尿失禁(怀孕与分娩、压力、膀胱不稳定、混合、脱垂)、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冷淡、无快感和高潮),反复泌尿、阴道感染,习惯性便秘、腹部松弛、腰肌损伤,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病理生理,盆底肌力下降,盆底疲劳度下降,场景反射缺乏,盆底肌张力减弱,I,和,II,类肌纤维收缩不协调,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病理生理,腹直肌分离、腰背肌肉劳损,盆底肌肉和腹部肌肉收缩不协调,腹部动力学不完整,脊椎生理弯曲变形,高张力,低张力,性交痛,感觉缺乏,尿潴留,(排空不全,等待,减慢),尿频,尿失禁,反复生殖道感染,便秘,大便失禁,盆底肌筋膜痛,脱垂,(膀胱,直肠,阴道),适合盆底肌和部分神经功能异常者,尿失禁定义,由膀胱和,/,或括约肌机能障碍导致尿液非自主,的流出而引起日常生活混乱,尿失禁流行病学,岁,比例,红线(女性)和绿线代表女性和男性的尿失禁,在,20,岁时几乎为,0,,男性在,50,岁前不会尿失禁,,患病率随年龄上升,。,尿失禁病理学(分类),怀孕、分娩后引起的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混合性尿失禁,脱垂引起的尿失禁,女性尿失禁,女性尿失禁,是女性一种常见的症状,女性尿失禁病人,,50% 偶尔有漏尿发生,,20% 有不断的尿液流出(尿失禁),因不好意思就医,该症状通常被病人隐瞒,,仅有15%的患者因此症状去寻医,女性尿失禁,易患人群,老年人,肥胖, 吸烟者, 慢性支气管炎, 便泌, 尿路感染,避孕,怀孕,更年期。,尿失禁产生的因素,激烈运动, 会阴肌张力减退, 女性荷尔蒙(激素)缺乏,妇产科方面的因素,产伤, 助产, 巨大胎儿, 膀胱-会阴术,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理,膀胱颈在正常位置,在咳嗽时,,压力使膀胱颈关闭良好,无尿液流出。,膀胱颈下降,在咳嗽时,压力使膀胱,颈关闭不好,尿液流出(漏尿)。,-,膀胱颈,-,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红线代表膀胱压力,,,绿线代表尿道压力,,,黄线代表尿液,尿液没有达到一定的充盈时,正常膀胱逼尿肌不会突然自主收缩,不会有尿液流出,,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尿液没有达到一定的充盈时,膀胱逼尿肌会突然自主收缩,会有尿液流出,可诊断为,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盆底肌肉评估意义,经阴道、直肠进行无创检查,对逼尿肌、括约肌的张力、功能进行评估,对盆底缺陷(器官脱垂)进行评估,有效指导尿失禁的行为疗法(盆底肌肉锻炼),有效指导生物反馈疗法(行为训练技术),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刺激(唤醒提高肌肉收缩,能力),神经肌肉电刺激机理,刺激阴部神经的传出纤维,重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提肛肌及其他盆底肌、尿道周围横纹肌功能,长期电刺激,还可增加盆底横纹肌中抗疲劳的肌纤维数量,刺激经阴部神经的传入纤维,与骶髓逼尿肌核建立联系,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膀胱储尿期功能,电刺激冲动上行至胸腰段,使交感神经元兴奋,-,肾上腺素受体兴奋能使使膀胱颈及尿道近端收缩,进一步增加尿道关闭功能,-,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膀胱底松驰,增加膀胱颈之封闭性,|,科技驱动康复,肌电触发电刺激,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矫正和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又称动态肌电图,以放置于覆盖在受检肌肉之表的皮肤表面的电极检测和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活动,并借以分析相关肌肉功能状况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专用设备从肌肉表面引导和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的电信号,并经计算机处理为具有对肌肉功能状态特异和敏感的依赖性的时、频变化值。,sEMG,信号特征,振幅约为,0,5000V,,频率,30,350Hz,信号形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不传统的针式肌电图相比,,sEMG,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但是探测空间较大,重复性较好,信号的振幅和频率特征变化取决肌肉活动的运动单位活动同步化、肌纤维募集以及和肌纤维兴,奋传导速度下降等生理性因素,以及探测电极位置、电极间距、皮肤温度、肌肉长度以及肌肉,收缩方式等测量性因素的共同作用,表面肌电检测的优势,无创性、实时性,局部性、特异性,客观性强、操作简单,具有多种信号处理方法,原理简介一,活动时程,这是原始表面肌电图(,RAW,)示,它反映了肌肉收缩的振幅和频率的基本特征,一般是用来分析肌肉有无活动及活动时间的时程,及开始激活的时间点和活动结束的时间点等等。,表面肌电原理:简介一,原理简介二,上图是原始肌电图(,RAW,),经过数学运算后变成下图均方根值(,RMS,)即一个正值,这样方便观察具体肌肉收缩的强度,便于计算和统计。如果进行积分运算就变成,iEMG(,积分肌电,),,反应了参与运动单位的多少和力量的大小。,表面肌电原理:简介二,原理简介三:表面肌电的疲劳分析,Median Frequency,Mean Frequency,表面肌电原理:简介三,以上是经过傅立叶(,FFT,)转换之后的特征值,反应肌肉频率的特征,一般我们认为参与收缩肌肉的频率在,20-500HZ,之间,慢肌纤维频率,20-90Hz,,快肌纤维频率在,90-500Hz,之间。这样每次一块肌肉的收缩就有一个频域的特征可供分析。,Median Frequency,(,MF,),称为中值频率,,,Mean Frequency,(,MPF,),称为平均功率频率,,这,两个值通常反应肌肉的频域特征,是两个反应肌肉疲劳的重要指标,这两个值的减小反应了肌肉的疲劳,减小的越多说明疲劳的程度越深。,表面肌电中常用指标,中位频率,(MF),: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纤维放电频率的中间值,主要受肌肉组织中的快肌纤维和慢纤维的组成比例的影响。,平均功率频率,(MPF),:反映信号频率特征的生物物理指标,与外周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类型及其同步化程度有关。,中位频率、平均功率频率可临床判别肌肉活动时的疲劳度最常用指标。,同步收缩频率:反映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的收缩协调性,其值越大,协调性越差。,拮抗肌在主动肌收缩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评定患者患侧肌张力的变化情况。,均方根值(RMS):是特定时间内瞬时肌电图振幅平方平均的平方根,是有效的放电值,取决于肌肉负荷性因素和肌肉本身,其与骨骼肌二型纤维所占的比例呈正相关。,其值越大,则肌肉张力越大。,表面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为康复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多种神经肌肉活动信息,局部肌肉疲劳,肌肉激活状态,局部肌肉力量,多肌群协调性,人机工效研究实例,港口吊车工人工作环境人机工效改造,人机工效设计实例分析,工作时的常用体位和姿势,人机工效设计实例分析:工作姿势,曲颈伸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脊柱弯曲:颈部肌肉和背阔肌,抬肩膀:三角肌、肱三头肌,手部肌肉:桡侧腕屈肌和前臂各肌群,长期工作姿势不当引起的问题,颈肩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问题,人机工效设计实例分析:不良姿势引起的问题,找到最佳的工作姿势,人机工效设计实例分析:找到最佳工作姿势,研究目标:找到肌电值最小姿势,颈部竖脊肌,腰部竖脊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斜方肌,人机工效设计实例分析:研究目标,腰椎稳定性功能评价,正常腰椎在机体执行各种躯干和肢体活动时不会产生锥体间异常位移,腰椎稳定肌先于四肢肌肉提前收缩,而,CNLBP,患者则因腰椎稳定肌选择性萎缩或横断面积减小、肌肉抗疲劳功能水平下降、代偿性痉挛、预激活延迟和协同收缩能力缺失 等肌肉形态、生理功能改变等原因表现出腰椎稳定肌肌电活动弱化和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现象,从而造成后续腰椎关节损伤和疼痛,局部肌肉探伤,肌肉组织损伤伴有,sEMG,信号活动的异常,通过与自身健侧肌肉对比,可以了解局部肌肉损伤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程度,从而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评价,运动协调性定量分析,拮抗效应定量评价,静息状态肌张力评价,局部肌肉力量评价,局部肌肉抗疲劳评价,肌肉工作效率评价,颈部肌肉功能评价,慢性单侧颈部肌肉疼痛患者在完成15,秒钟的25MVC和50MVC等长收缩试验时,疼痛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位频率MF下降速度明显大于非疼痛侧,脑卒中运动损伤的机制,肌肉无力:,肌电图:运动单位放电频率下降,肌肉痉挛:,异常运动激活和运动控制改变,感觉损伤:,屈肌痉挛普遍存在的机理:,屈肌过度活跃、发生同步收缩,主动伸指障碍:分别测指深屈肌、指浅屈肌,,精准判断哪一个肌肉导致伸指障碍。,肌注肉毒素多在肌肉痉挛明显后,多在卒中后3个月。,试验表明注射后第8周痉挛、步态分析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肌肉痉挛肉毒素使用越早,剂量越低。阻止痉挛发生,提供康复时间窗。,脑卒中影响,研究脑卒中后,腹直肌与竖脊肌在维持姿势及动态活动时功能紊乱的特性,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记录前倾、后仰、伸手够物和穿鞋时腹直肌与竖脊肌表面肌电活动,对比健患侧和患者组与对照组。,结果:腹直肌多数情况下反应正常,仅在穿鞋时显示无力,以偏瘫侧为著。,竖脊肌在姿势活动以及放松时,活动均明显高于对照,特别是患侧明显。,结论:脑卒中导致双侧竖脊肌在姿势活动以及随后的放松时,活动均明显高于对照,特别是患侧明显。,腹直肌通常表现正常,仅在穿鞋进行动态姿势性支持时显示力弱。,机理:卒中后皮质对于这些肌肉的支配中断,腹直肌活动能够保持正常系由于有健侧半球的大量支配,竖脊肌的异常反映了皮质对于其运动单位活动的影响受累较重,多谢各位,,请多提宝贵意见!,生物反馈,利用电子技术和训练使人能对自己体内异常的不随意生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生物反馈,脑性瘫痪、脑卒中,下背痛(评估哪一块肌肉运动过度或不足),盆底肌功能紊乱,还可用于慢性颈痛、半月板切除术后或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的训练等。,生物反馈在盆底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发病率,我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30.9%,国外激素替代疗法实验发现:,未行子宫切除者16616名,子宫脱垂14.2%,膀胱膨出34.3%,直肠膨出18.6%。,已行子宫切除者10727名,膀胱膨出32.9%,直肠膨出18.3%。,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群,女性患者:产妇多见,男性患者,老年患者,病因,盆地横纹肌-骨骼肌系统,血管系统,韧带系统,神经系统损伤、失衡均可导致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功能状态,活动减弱:,尿失禁,脱垂,性功能障碍,-,性快感消失,活动过度:,潴留,疼痛,性功能障碍,-,性交痛,盆底结构,盆地由软组织构成,盆地有尿道、直肠、阴道穿过的裂孔,盆底肌群,耻骨阴道肌,耻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坐骨尾骨肌,盆底功能,承托和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临床资料:病史、症状,特殊检查:咳嗽漏尿试验、尿垫试验、指压试验、棉签试验、排尿日记、参与尿检查,辅助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肛肠动力学检查、盆底超声、盆腔磁共振成像、盆底表面肌电,尿垫试验,方案:小于1h,1h,2h,12h,24h,48h,推荐1小时方案,大于1克为阳性。,1、试验开始前15分钟,饮水500毫升,2、散步和爬梯30分钟,3、下蹲起立10次,跑步1分钟,弯腰10次,洗手1分钟。,24小时方案:日常活动大于4克为阳性,尿垫试验,漏尿量1克=1毫升,小于2克 正常,2-10克 轻度,10-30克 中度,30-50克 较重度,大于50克 严重,分级,轻度:咳嗽、打喷嚏时,至少每周2次,中度:快步走时等日常活动,重度:站立时即发生尿失禁,尿失禁的病因,先天性疾患 如尿道上裂,创伤 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手术 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其他 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精神心理因素、激素因素等,尿失禁的分类,尿道功能紊乱:,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功能紊乱:,充溢性尿失禁,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悬吊术、修补术、重建术,生活方式,1.,减肥,2.,规律排尿,3.,改变体位,4.,避免剧烈运动,5.,降低咖啡因的摄入,6.,减少液体过度摄入,7.,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治疗便秘,8.,戒烟、治疗肺部疾病、减少咳嗽,物理治疗,盆底肌训练,第一,快速有力地收缩盆底肌(,2,秒),快速放松。,第二,慢速最大收缩盆底肌,维持,5-10,秒,然后彻底放松同样时间,,8-10,次。,在,3,种不同体位下,,15-30,分钟每次,,3,组每天,每周,3-4,次,至少持续,15-20,周。,强化训练:,10-15,次最大收缩,持续及间隔各,6-8,秒,每天,3-5,次。,电刺激,50-200Hz直接刺激盆底肌和尿道的肌肉,引起收缩。35-50Hz盆底肌收缩效果好。,5-20Hz刺激抑制膀胱的神经及减少逼尿肌的过度活跃。5-10Hz治疗急迫性尿失禁。,适应症,压力性尿失禁(1-2度),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或子宫脱垂,所有1度脱垂,年龄大、不宜手术者,禁忌症,产后恶露未干净(应及时进行产后康复中的子宫复旧),阴道出血、阴道炎,月经期,孕妇的腹部,手术疤痕裂开,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痴呆患者),胸部装有同步心脏起搏器(可做生物反馈),生物反馈,使用装置采集患者体内正常或异常的生理事件,加工形成视觉或听觉信号,以教会患者控制这些非随意的或不宜察觉的过程。(学习理论),将盆底肌肉运动信号,通过屏幕显示,让患者感知,建议大脑和盆底之间的外部条件反射通路,部分代偿或训练已经受损的内部反馈通路。,盆底生物反馈的适应症,肛肠科:大便失禁、出口梗阻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科:尿失禁、间质性膀胱炎,妇科:性交痛、外阴前庭综合征、外阴痛,共同问题:,肌性盆底痛、盆底肌协同障碍、盆底器官脱垂,疗效、功能评估,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动态压力、静压力、反射压、平均压,收缩速度、放松速度,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电触发电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主动+被动),疗效更好。,神经肌肉电刺激,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痛、增加肌肉代谢、增加肌肉需氧量、增加代谢产物的输出、增加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扩张、延缓萎缩、增加血流、增加本体温度、加强静脉和淋巴循环、加强肌肉结构的变化、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放松、减少抽搐。,电刺激治疗偏瘫或颅脑损伤病人垂足时,于刺激停止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病人感到足背屈较容易完成。这种效应是麻痹肌发生易化的结果。,运动控制法:加大电流强度使肌肉收缩,向中枢传入大量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信息,使中枢逐渐适应这种输入信号,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群,岗上肌,三角肌后群,-,改善及预防肩脱位,腕背伸肌群电刺激,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刺激,大肌群电刺激,股四头肌等,大肌群电刺激可以刺激肌张力增高,帮助患者尽早度过软瘫期。,肌肉电触发电刺激,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相结合的疗法,以主动运动肌肉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为阈值指导,刺激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使患者加大肌肉收缩意识,经过反复的训练,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输入冲动,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了对瘫痪肌肉的控制。,适用于肌力在,1-2,级的患者。,经颅磁刺激,多动症、自闭症、癫痫、抑郁症、焦虑、低血压、睡眠障碍、应激后障碍。,经颅磁刺激,调控神经生理和生化过程,感应电流-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动作电位),长时程增强或长时程抑制,神经元-突触-环路-网络,特点,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痒、轻微皮肤刺痛或头痛,可以同时做PT、OT、ST,康复中常见问题,早期康复时间,患者准备好和能够耐受康复的时间。,小于,24,小时开始康复可能会加重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最佳时间:脑梗死发病后,1-2,天,脑出血发病后,5-7,天。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在发病后,3,个月内,康复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早期康复中收缩压下降大于百分之三十,要警惕,进行氧饱和度、心率监测。,如收缩压低于110或高于220,氧饱和度低于92,心率低于40,体温38.5以上,重症患者,不能进行早期康复。,手肢具+早期肉毒素注射,手休息位肢具,踝关节肢具,卒中后痉挛,去除诱因,牵伸,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抑制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药物,肉毒素注射,预防肺栓塞,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3000-6000单位每天,非药物治疗:气压治疗、弹力袜,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药物治疗,刺激促醒,高压氧治疗,刺激促醒治疗,昏迷患者皮层功能有可能经过多种刺激得到恢复。神经电刺激包括脊髓电刺激、深部脑电刺激、正中神经电刺激。,听觉刺激:给患者戴耳机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自然环境音,如汽车、风雨雷电及进行亲情呼唤。,视觉刺激:手电包上红绿蓝彩纸和本光源,对患者头面部照射或用设计的彩色灯泡照射,促进患者视反应或注视。,触觉刺激:如快速擦刷、叩击敲打、挤压等。,温度刺激:如强冷热刺激。,本体感受器的刺激:快速而轻柔的牵张肌肉,轻叩肌腱与肌腹,继发的牵伸,牵伸手和足的内附肌,抵抗阻力,较有力地挤压关节,骨突处施压。,嗅觉刺激:如芥辣油,香精等。,味觉刺激:沾有香、咸、酸溶液的棉签刺激舌头的前部。,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双通道,部位:两侧正中神经,腕横纹上两公分,频率100Hz,波宽100us,工作/休息:10s work/5s rest,时间:20分钟,保留导尿不超过24小时,预防尿路感染,偏瘫后肩痛,致痛原因:软组织损伤、中枢性疼痛(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肩关节活动能力的肩痛患者,磁共振异常发现组织损伤的比例更大。可应用贴扎技术、针灸、理疗、类固醇注射,如是痉挛引起可考虑肉毒素注射。,联合疗法,应用多台生物反馈刺激仪使保持功能位的所有肌肉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反射弧的修复。,提倡联合疗法与PT联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的或异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成可识别的光、声、图像、曲线等信号,以此训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被显示的信号来调控那些不随意(或不完全随意的)通常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动,以到达调节生理功能及治疗某些身心疾病的目的,这一技术成为,生物反馈疗法,。常被用于生物反馈疗法的生理活动信息有,肌电,、脑电、心电、心率(脉搏)、手指皮温及关节活动度等。,生物,物反馈疗法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要有将生物信息转换成声、光、图等信号的电子仪器;,2,要有人的意识参与,才能构成完整的反馈环。学者们认为正是有了人的意识的参与故称此为生物反馈。生物反馈不同于某些动物经过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WOND2000F,反馈治疗模式(PBF/NBF),适合于肌力2级以上能自主配合的病人,TENS/ESFN治疗模式,适合麻痹和疼痛的病人,肌力小于2级的早期干扰治疗,FNS治疗模式,适合精细运动治疗,治疗过程,反馈模式:“休息”(提示病人放松),“用力”(提示病人尽可能的用力做动作),,“刺激”,(病人自然放松接受刺激) “维持”(保持当前运动),TENS/FNS:“休息”(提示病人放松),“刺激”,(不要做抵抗),合适的刺激量: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刺激量,能明显引起肌肉或关节的运动。,适用范围和临床禁忌症,适用: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肌肉功能性疼痛的辅助治疗、失眠。,禁忌症:孕妇、,心脏起搏器安装病人,、多发性癫痫、肿瘤、异常疼痛、感染发烧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