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243350222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1,本章概要,两晋南北朝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通典兵典记载:“选士之科引疆彻札,戈铤剑戢,便于利用,挺身捕虏, 搴旗斩将,堪陷陈者;矫捷若飞”大意是既要会拳术的捕虏擒拿技术,也要善射并会用长短兵器;既能“若飞”般地疾跑,也要攀登跳跃,长途负重行军。这对武术技巧和速度、耐力、力量诸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除士兵练武外,劳动人民也习练武术。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则替主人作战,他们是“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到了两晋南北朝后期,儒、道、佛日趋合流,玄学盛行,官僚贵族迷恋奢侈生活,信奉宗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2,第一节军事武艺的演进,3,两晋时期,战乱频繁。两晋兵制继承汉魏的方式,仍以“世兵制”为主。所谓世兵制,即士兵全家变为军籍,以兵为业,世代为兵,这种制度使军事技能包括武艺成为家传,对促进武艺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为了自卫或扩大势力,纷纷发展地方武装,建立“坞壁”,农民成为依附豪强的“部曲”,常习武练兵,使武艺在民间推广。此一时期,在作战方式上的变化是骑兵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北方民族多用骑兵的直接影响。在南方则步骑兵配合作战。骑兵作战要求更熟练地运用矛等长兵。魏晋时期,矛肖在为最厉害的兵器。由于矛肖的普遍使用,其运用技巧发展较快。马槊谱一书问世,表明马槊的历史虽短,但运用槊的技艺却积累较快。,4,汉魏以后,刀渐成为战争中重要武器。刀盾多用于步战。又因为刀为短兵,便于携带,成为人们日常佩带防身之器,且制作愈加精美。射术在军队乃至民间受到重视,并专门修筑习射场地“筑马射台开长川,帝亲登台观走马。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掀起了习射的热潮。西晋时,招募勇士的条件就是:“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试。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当时人们练射,主要有两点:一是准确性;二是射程。,5,在兵器上,三国时,曹操、马钧曾制发石车,改进了战国时发明的抛石机,后来发展为炮车。诸葛亮创制元戎(连弩),也提高了战斗力。晋代兵器重矛与枪,戟已降为仪仗用品。在战术上,这个时期开始使用重装甲骑兵战术,水战比前代也有新的发展。从数量上说,重装甲骑兵并不比步兵多,但也出现了动用铁骑万余的情况,并且主要用在作战的决定方向上。这说明重装甲骑兵已成为军队的核心和战争中的决定力量。它标志着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惜的是这时期特别是两晋和南北朝,现存的兵书不多,未能将这期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来。从现存的少量兵书看,这个时期也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体裁上出现了注释性的兵书,说明了对前代兵学典籍的重视;一是出现了以战略命名的兵书,说明了战略意识的增强。在战争实践中还进一步发展了多角联盟战的思想。这些都蕴含着朴素军事辩证法的内容。,6,第二节 娱乐性武术的发展,7,徒手的拳搏与角抵活动在此一时期有较多的开展。魏书奚康生传:“正光二年(公元512年)三月,肃宗朝灵太后于西林园。文武侍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康生及为力士舞,及于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搏之势。”这段记载中的“力士舞”,即徒手拳搏技术的表演,所谓“举手踏足,瞋目颔首,为杀搏之势”,描述了拳术之动作神态,表明此一时期虽未见拳术之名称,但新术套路之皱型已经出现。,8,这一时期,武术表演被正式列为宫廷娱乐项目。北魏初年有所谓“五兵角抵”。“角抵”一词有二义,一为“角抵戏”,即“百戏”,包括了多种武艺、杂技项目。二为“角力“,或称“相搏”,“相扑”,指二人徒手相较。应该指出,书中记载的“角力”有多种较量的情况,有的即后世的摔跤,更多的是徒手搏斗,包括拳打脚步踢、擒拿摔跌等。在此时期,无论南北、民间流行相扑活动。有书记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载牛角而相抵”,证明南朝时期,冀州流行角力游戏。不仅如此,南方也盛行角力。“蜀土荆襄之间曰拂,拂则争力竞倒之谓也”。,9,“拍张”是此时期另外一种徒手表演。南朝晋陵人王敬则精于此术,“年二十余,善拍张,补刀戟左右”,国为精于“拍张”而得到了武官职务。有一次皇帝宴会,叫臣下各献伎艺。有的弹唱歌舞,王敬则脱去朝服,裸露身体,用红带束发,“奋臂拍张,叫动左右”。皇帝说:怎么当大官的还这样?王敬则回答:臣下正因为善于“拍张”,才得高官。不可忘了“拍张”。“拍张”是徒手单人的表演。“抚髀拍张,甚为儇捷”。描写其形态是奋臂跳跃,十分敏捷,极可能是近乎拳术套路的表演。,10,南北朝时期,武术器械的娱乐性项目亦较多,有刀盾表演,枪、刀、剑表演等。另一类表演为刀、剑、戟等兵器的抛掷表演,近乎杂技项目。,至两晋,武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武术程式和套路。“口诀”和“要术”等关于武术的理论雏型在此时期出现。,武舞进一步发展,表演的成份更浓,其内容有一定的程式,动作、步法等均有定规,与武术套路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11,第三节 儒、道、佛在此时期的融合,12,印度佛教大约在后汉中叶传入中国,一些玄学家们试图摆脱名教的束缚,而向往任自然,一些人放纵情欲以寻求肉体的刺激。一般百姓和知识分子在社会混乱和不安的生活中急需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性的终极的关怀,给陷于黑暗中的百姓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就促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佛教中的大乘空宗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相通,佛教便依附玄学而传播自己的思想。这样,佛教自然而然地开始在中国传播。佛教的发展亦带来了繁盛的佛教艺术和译经事业,它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大。与佛教同时发展的道教,到了五胡十六国时代,由于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而进一步得到发展,直至北魏时期达到了宗教化的繁荣时期。,13,两晋、南北朝的统治者十分推祟佛教,大兴土木修砌寺庙,南北寺庙达数千所,僧尼十万。早在这个时期,少林寺僧侣即开始习武。习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寺院财产。此外,也可以惯勤手足,康健身心,使长期打座念经的肢体得以锻炼。,1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在汉末形成,魏晋时期有了巨大的发展。道教以老庄哲学为思想渊源,继承先秦神仙传说与导引养生方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道教与武术有拳较为紧密的文化联系。在思想上,中国武术的阴阳辩证观、五行生克观及“因敌变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思想,均与道教来自同一渊源。武术的技术理论原则亦与道教太极、八卦、五行等理论一致。武术更汲取了道家养生的思想方法,使武术具备了内功修炼体系。但此时期,道教与武术均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而它们之间的深层思想文化联系尚不充分。,15,第四节 南北民族武术的交融,16,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为各民族武艺提供了辽阔的舞台。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诸族先后入侵中原。北方诸族具有武勇的体魄及高超的武艺,男子不必说,即使妇女中也不乏高手。魏书李安世传记李波之妹善武,有民歌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方民族中另一女英雄秦女休,乐府歌曰:“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卢,秦家有妇女,自名曰女休。休年十四、五,为宗行报仇,左执白阳刀,右据宛景矛。”,17,北朝民族政权还经常举行具有娱乐性质的较武活动。魏孝武帝六世纪初,曾在洛阳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射箭银杯赛。当时,以金银杯作奖品的比赛还不少。北史宇文贵传: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录,正当尔耳。”由此可见,当时的较技已经出现了奖品,更加接近了现代的体育竞赛。,18,在南北朝时期,汉族与鲜卑等民族常开展比赛与交流。南北双方的武林高手常到对方去挑战比武。晋武帝时,西域一名武士到中原来,许多人败在他手下。为了战胜这位异族高手,晋武帝下令招募勇士。在激烈的搏斗中,来自北方的勇士瘐柬不幸牺牲。可见当时较武是以性命相搏的。总的来看,南方汉族弱于北方民族,这在齐、梁间的一场比武中也反映了出来。北齐书綦连猛传写北齐大将綦连猛武艺非凡,战胜了梁朝派来的武士。当时二人进行了骑射和拉硬弓比赛。在拉硬弓中,綦连猛的力量超过梁朝代表一倍,使对方十分佩服。上述的比武活动,显示了武术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提高了民族竞争意识。,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