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研究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4335016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微相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沉积微相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沉积微相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1,储层,圈闭要素之一、油气藏形成条件之一;,油气勘探、开发的目的层;,与油气储量、产量、产能相关。,储层研究:,宏观,微观:几何形态、展布,孔隙结构,静态,动态:岩性、相、成岩、孔隙特点,、K、S,o,变化,定性,定量:描述,建立储层参数及其三维空间展布,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2,沉积微相研究-,相分析流程,测井相分析,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分类,研究内容和方法,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气采收率的关系,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成岩演化模式,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储层敏感性与实验测试技术-,油气储层损害机理,,储层敏感性评价,储层实验测试技术,储层描述-,描述资料的选取,储层描述的研究方法,,储层地质模型,储层综合评价-,储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不同成因砂体,砂体的,形态与分布、颗粒排列、孔隙结构、内部纹层、粒度韵律、泥质薄夹层、储油物性,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油气流动规律及开发效果,。,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意义,:,预测砂体的分布特征,揭示油层的非均质性,掌握油水运动规律,提高油气采收率,4,垂向上研究层段要细(单层);,平面上沉积相类型要细分到亚相、微相;,油层细分沉积相与区域沉积相的主要区别:,从砂体的成因入手,进行沉积微相分析,,有利于,从成因上,揭示储集层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纵横向连通性及非均质性等。,-,是,开发地质,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目的:,5,一、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资料,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三、测井相分析,四、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6,1、区域岩相古地理资料(成果),了解区域,(含油气层系),总的沉积背景,为确定砂层组沉积大相、亚相提供参考,,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2、岩心资料,-,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资料,最具体、最直观的相分析资料。,从岩心中得到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孔隙度和渗透率、泥质含量、钙质含量、地球化学等各项资料是确定沉积相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原生沉积构造,及其剖面上,垂向组合序列,资料-,相标志,。,7,原生沉积构造,指相分析示意图,(东营凹陷沙三上沙二段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层理类型,冲刷构造,泥砾特征,灰质结核,岩性,-,颗粒大小,颜色、胶结物,遗迹化石,(虫孔类型),遗体化石,植物残体,8,3、砂岩体的几何形态,-不同成因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体,其形态特征不同-剖面形态、平面形态。,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9,4、测井资料,:,在相似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体,垂向上具有较一致的,岩性组合特征,和,演变规律,。因此,在岩性-电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不同沉积相带的,典型电测曲线图版,,可用于,指导大相的划分,。,5、地震资料,(三维)-地震相,6、试油、试采等生产动态资料,一、,沉积相研究的,基础资料,10,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分析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沉积时间单元或储集单元的划分,单井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平面相分析,11,一、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资料,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三、测井相分析,四、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沉积微相分析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沉积时间单元或储集单元的划分,单井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平面相分析,12,1、划分大相和亚相,微相识别及划分-,以大相、亚相研究为基础,。,-微相研究是在确定相或亚相前提下,逐级划分,的。,脱离大相的控制,,直接进行微相划分,,容易出现“串相”,。,如:,地震相分析,-,不同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及结构,具有不同的地震波反射特征,利用地震波反射特征划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13,2、划分沉积时间单元,沉积时间单元,-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指一次沉积事件中沉积的地层)。,理想的沉积时间单元,为,等时面之间所沉积的地层,。,从油田开发的角度看,在,每个时间单元内,应包括:,一个小层,或,一个独立的油水流动单元,。,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其稳定性不同,,划分,沉积时间单元的,方法不同,。,14, 对于湖相和三角洲前缘等,比较稳定环境沉积的砂层,大多具有明显的多级次沉积旋回和清晰多个标准层,,岩性和厚度的变化均有一定规律可循;,常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对于河流沉积环境下的不稳定沉积,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快,河流侧向摆动与下切剧烈,,而导致砂层厚度与岩性变化大,,一般,采用“等高程”对比法,或,“切片”对比法,15,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比层序地层单元,(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和地层分布模式,有效地进行地层划分,并实现地层等时对比,。,选择关键井,划分时间单元;,建立骨架剖面,对比时间单元;,在研究区内,作不同方向时间单元对比剖面图,,使分层数据在平面上闭合。,微相,时间单元的划分具体步骤,?,16,3、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分析,进行碎屑岩沉积微相分析,,首先,依靠单井岩心资料,对取心井作,岩相柱状图,;,依此定出,各类微相的测井典型曲线,,,-,即所谓的,电相-测井相特征,;,再由,测井相分析,确定砂体的,微相类型和平面展布规律, 相标志, 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般分析步骤,17, 岩石学标志,颜色,:粘土岩,(泥岩和页岩),颜色是恢复古沉积环境,水介质氧化还原强度的地化指标。,成分,: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如自生矿物、重矿物等),结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表面特征 ,沉积构造,:层理、波痕、岩石组合、韵律性等。,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可确定沉积环境,指示沉积时水深、盐度、浊度 等, 古生物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测井相标志 地震相标志, 相标志,18, 相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通过沉积过程分析把,相,和,环境,联系起来,。,包括4个方面:,详细观察和描述露头或岩心剖面的岩石特征,,依此综合分析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岩石特征。,3、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分析,分析沉积过程,,,查明可能的形成条件,,如水流强度及方向、沉积速度、水化学性质等,及其与沉积物联系。,19,观察特征的比较,,与,现代环境,或,相模式,进行分析,对比,,,检验,所得出的初步认识,最后,做出环境解释的结论,。, 相分析的基本方法,建立垂向层序,,了解相邻岩石纵向和横向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层接触关系,依此,排除某些环境、减少选择项目,。,20, 一般分析步骤, 单井相分析-,对系统取心井进行,-,从岩心观察入手,收集各种相标志和样品分析,,如: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粒度分析资料等,初步确定各级地层单元沉积相类型,(相、亚相、微相类型),,确定各种相类型在纵向上的共生组合规律,,最后,,绘出单井相分析综合柱状图,。,单井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平面相分析,3、各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分析,21,井单井相分析图,22,-,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井间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内的展布特征,。,取心较少时,可依据岩屑录井或电测资料进行对比,。, 剖面对比相分析, 相分析分析步骤,23, 平面相分析,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平面图,等,基础图件,;,单井相分析图,剖面对比相分析图,地层等厚图,砂层厚度等值线图,砂层厚度系数(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砂层孔隙度等值线图,岩石类型或泥岩类型图等 ,综合分析各类基础图件,,确定各沉积相划相标准,;,编制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分析沉积相类型和展布,。,24,一、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资料,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三、测井相分析,四、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25,相分析主要针对,覆盖区地下某些层段,进行。岩心及屑等直接资料极其有限,测井信息具有全井段连续记录及深度准确等特点,测井信息分析是相分析的有利工具,。,测井相,(电相),:,由斯伦贝谢公司及测井分析家塞拉(,OSerra),于1979年提出,,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SP、GR 、,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微球形聚焦电阻率,、,中感应电阻率(,R,IM,)、,深感应电阻率(,R,ID,),三、测井相分析,26,测井组合,:,在进行测井相分析之前,,必须首先选择有效的测井组合,。常用的测井资料主要包括:,SP、GR、R、,声波,AC、,密度、中子、地层倾角等,这些测井资料,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等特征,。,27,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性判断岩性,28,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测井相与沉积相关系,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若干种,测井相,将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沉积相”进行相关对比,将测井相赋予沉积相含义,,然后在没有取心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基础:,建立测井相模式,,,并确定其岩相含义,29,(一) 测井的沉积相标志,-,测井相标志,可以显示沉积相标志的测井曲线有,:,R、SP、GR、,自然伽马能谱、补偿中子、,补偿地层密度、井径、地层倾角,、,中子伽马能谱、,地球化学测井、微扫描测井,、,井下电视 ,而且,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沉积相标志的作用不同,。,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垂向序列变化),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古水流),的测井相标志,识别沉积层序的测井相标志,30,1、,岩石组分的确定,一般了解,岩石矿物组分可以由,能谱测井,、,地球化学测井,获得,也可以用,孔隙度测井交会图,来判断。,根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得出,K、Th,含量,可鉴别地层含有粘土矿物(分区带)。,钾,K、,钍,Th,含量鉴别粘土矿物的关系图,(一)测井相标志,31,GR、SP、R,均可反映,粒序变化和韵律特征,SP,及孔隙度测井,可判断,颗粒的分选,地层倾角测井,(方位频率图),可确定,颗粒的定向性,微扫描测井图像,可清晰显示,砾岩层性质,颗粒支撑砾岩,:表现为高阻层,对比不连续;,基质支撑砾岩,:表现为泥质部分低阻,,砾石造成孤立高阻,曲线对比性差。,2、,沉积结构的判断,测井显示的相标志有,粒径大小,分选好坏,粒序特征,反映沉积环境能量大小,32,识别沉积构造,的测井主要有:,地层倾角测井(,SHDT),和 微扫描测井(,FMS)。,C、,沉积构造的判断,SHDT,测井,-可了解层面连续性、成层性、平整性、,及上下层面的平行性等。,FMS,图像,-可识别双向交错层理、递变层理、虫孔、,生物扰动构造等。,D、,沉积层序的识别,可用,SP、GR,等曲线的,形态、幅度及其在纵向上的组合,变化等,也可用,测井多变量参数,研究层序变化。,33,测井微相分析方法,利用曲线形态进行相分析,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自动识别测井相,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三、测井相分析,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进行相分析,34,测井曲线的形态可以,定性地反映岩层的岩性、粒度和泥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垂向序列,。,常用的测井曲线有:,SP、GR,、,R、,地层倾角等。,(二)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解释沉积环境,1、自然电位曲线解释沉积环境基本原理,3、主要沉积相的测井曲线特征,2、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三、测井相分析,35,1、自然电位曲线解释沉积环境基本原理,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应条件,沉积环境,强-砂,SP,弱-泥,SP,氧化还原电动势 水动力条件,岩石粒度,分 选,泥质含量,过滤电动势 地层渗透率-好,SP,浓度差,泥质含量,孔隙度,SP,岩层中泥质和孔吼大小,地层水与泥浆滤液的,离子浓度差,扩散-吸附电动势,自然电位,36,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特征:,指,单层曲线形态,,可以反映,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 和 物源供应的变化。,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幅度, 光滑程度,形态 齿中线, 顶、底接触关系 ,多层组合形态,2、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特征-,要素,37,(,e)-,大陆架 (,f)-,海底扇,(,a)-,曲流河 (,b)-,辫状河,(,c)-,三角洲 (,d)-,海岸,图3-2 主要砂岩环境的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的典型响应,(据,R. R. Berg,1986),沉积,微相不同,,,其岩石类型及组合等特征存在,差异,可,利用上述形态特征与岩心相进行分析和对比,划分沉积微相,。,3、主要沉积相的测井曲线特征,38,(三)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用,SP,曲线划分沉积相一般适用于淡水泥浆、年代较新的碎屑岩沉积;对于,盐水泥浆,或,时代较老,成岩后生变化强烈的钻井剖面,,SP,曲线不适用,。,GR,曲线,是研究沉积相带的又一有效手段。,GR,曲线通常,能反映岩层中的泥质含量,;,泥质含量的高低是判断,能量高低,的主要标志,。,39,相同的,GR,曲线,特征可以是不同沉积环境的反映,。,测井曲线的解释,不能孤立进行,,,应结合,岩心观察,和,古生物鉴定,来,识别环境,。,当,缺少,岩心和古生物资料时,,可从岩屑中鉴别有无,海绿石,(海相沉积的标志),和,灰质碎屑,(反映水动力搅动程度、筛选好坏),,,-,它们,对环境识别很有帮助,。,40,根据,GR,曲线,结合海绿石和灰质碎屑,识别沉积环境的几种模式,赛列,(,R. C. Selley),以,GR,曲线为例,,,提出如下几种模式,:,海绿石+灰质碎屑,海绿石,灰质碎屑,海绿石+灰质碎屑,海绿石,海绿石,灰质碎屑,砂坝,三角洲,海退砂体,潮汐砂体,水下(海底)河道砂体,河流或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海底扇,(浊流沉积),41,(四) 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地质资料,:用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等一组,相标志来,识别和确定沉积相。,测井资料,:也可利用,同一深度的一组测井参数,划分测井相,并进一步判断沉积相。,在某一地区应,选择几口,取心井进行分析,,建立区域性电相模式,。,用程序对各测井曲线进行,预分层,进行,深度和环境校正,绘出各层,星形图与梯形图,最后,人工对成果图进行,分析归类,42,图3-4 表示电相的星形图,(据,O ,塞拉,1992),井径,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微球型聚焦测井电阻率,补偿地层密度,43,(五)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进行相分析,地层倾角测井通过,4个支撑臂,上的4个(或8个)微聚焦电极系紧贴井壁,测出,4条,(或8条),电阻率曲线,及电极所处的,空间方位信息,。,通过对比同一岩层引起的电阻率微小变化,可确定该岩层面上4个点在井轴方向的高度,结合曲线的方位信息,进而计算,岩层面的倾角和倾向,。,44,地层倾角测井既,可用于,构造解释、沉积学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可有效地指出:,层理类型、 砂层的沉积环境(能量)、,古水流方向、 砂体延伸方向,等。,1、,地层倾角测井的基础图件,2、利用倾角矢量图识别层理类型,3、利用矢量方位频率图判断古水流方向,4、推断砂体延伸方向,45,1、地层倾角测井的基础图件,地层倾角测井成果图 -,矢量图,、,方位频率图, 矢量图,在应用矢量图研究地层特征时,为了,排除干扰性的倾角,,常采用,直观筛分法,,利用,颜色模式,对矢量进行分类。,通常将长相关对比图上的矢量,,按倾角的变化趋势,分成,4种模式,-,绿模式、红模式、兰模式、杂乱模式,。,(五)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进行相分析,46,红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一组矢,量,。常与,断层,、,砂坝,、,河道,、,岩礁,、,不整合,等地质构造有关;当水动力能量由强变弱,也可形成红模式。,绿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不变的一组矢量,。如直线斜层理。,常见的四种地层倾角矢量图象模式,47,常见的四种地层倾角矢量图象模式,兰模式:,倾向基本相近,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一组矢量。,一个单一的具一定厚度的斜层理,由于,水动力能量增强,,而形成的,纹层由下至上倾角增大,的层理序列。,杂乱模式:,倾角和倾向呈杂乱分布而无规律可循。,非单向水流所形成的层理、块状结构砂层、断裂带等。,48, 方位频率图,-表征井剖面,地层倾斜方位发育优势,的直观图幅,(如右图),,是一个,极坐标图,。,地层倾斜方位频率图,以,圆心为交点的放射线,,正北方向为0,顺时针转动360,每10分成一格,以,标记地层倾斜方位角,。,同心圆,-代表,地层倾斜方位角出现的频次,,,从,圆心,开始频次为,0,。,49,应用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沉积环境时,必须注意,选择与地质条件及研究目的相适应的,相关长度,计算结果,:,研究构造形态、断层、不整合等构造问题,时,为了有效,减小随机误差,及,地层不均性,造成的影响,在相关对比中选用,较长的窗长,,并使窗长/步长的倍数大一些。,解释沉积环境,时,不仅要了解砂体在区域内地层层面变化趋势,更,应研究砂体内细层的倾斜特征,,因此,应,选用短窗长对比,。,2、利用倾角矢量图识别层理类型,50,假想水流层理序列的长短相关对比矢量图,长对比,短对比,51,主要层理的倾角模式,(据何登春,1984),水平层理,:,倾角近0,倾向不定,波状层理,:,倾角在10内不定,倾向不定,直线斜层理,:,绿模式或蓝模式,倾角大,波状斜层理:,蓝模式,倾角变化大,波状斜层理,:,红模式,,倾角变化大,直线交错层理,:,杂乱模式,倾向、倾角变化大,槽状交错层理,:,杂乱模式,倾角及倾向变化大且杂乱,波状交错层理,:,红模式或蓝模式,倾角变化大,52,3、利用矢量方位频率图判断古水流方向,通过测量单砂层内部反映斜层理的,小兰模式,及,小绿模式,的倾角矢量的方位,或砂岩段的矢量方位,做出,矢量方位频率图,。矢量方位频率图上,频率集中的方向表示这段砂岩的主要古水流方向,。,井剖面中,一段河道砂岩全矢量方位频率图,(五)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进行相分析,53,4、推断砂体延伸方向,在确定古水流方向之后,结合砂体成因类型即可判断砂体延伸方向。,讨论-,下列类型砂体延伸方向的判断:,冲积扇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道砂坝 分支河口砂坝,曲流河点砂坝 河口湾和潮汐水道,风成沙丘 滩坝砂体 浊积砂体,54,距离:河流相,曲线总特征,:,曲流河在平直段曲线背景上,中幅,钟形,、,箱形,曲线组合,。,相标志,: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沉积物具有正韵律特征; 具有“二元结构”(曲流河),沉积物构造类型多样、丰富;,生物化石稀少;,泥岩颜色灰绿色、紫红色、杂色等;,粒度资料反映特征的牵引流性质。,55,辫状河道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特点一致,,河道宽而浅,河道迁移快,,主要形成,分布广泛,层层叠置的河道砂坝沉积,。,河漫滩及天然堤发育不好,。辫状河相为砂多泥少的层序组合(“砂包泥”)。,A、,辫状河,仅在洪水期才活动的河道,上游辫状河道(纵向砂坝),冲积岛(河道砂坝与顶部漫滩),下游辫状河道(横向砂坝),56,辨状河,的曲线,以箱形曲线为主,,夹平直曲线,末期平直段加多。,箱形曲线,在,不同部位,,,形态各异,向上泥岩层变厚,基线变明显,,曲线形态由齿化向微齿、光滑过渡,。,下游,中游,上游,57,曲流河仅占有同期冲积平原的极小部分,它由,活跃河道,、,废弃河道,和,近河道亚环境,(天然堤和决口扇)组成。河道的侧向迁移形成平行古水流方向的带状砂,并导致了纵向上不同亚相的组合,(右图),。,B、,曲流河,58,点砂坝,-河道砂、堤岸砂和漫滩泥组成的,正韵律,沉积;,-,钟形,,,齿化到微齿,,齿中线,内收敛,。,废弃河道,-,正韵律,; 具,箱形,或,钟形特征;,-,顶部,有,突变,或,加速,渐变,两种,齿中线,内收敛,。,点砂坝,点砂坝,河道砂,河道砂,点砂坝,河道砂坝,点砂坝,59,天然堤,-低幅,对称齿形,;,决口扇,-下粗上细,曲线为,正向,到,对称齿形,,低幅;,漫滩,泥,-,基线。,天然堤,漫滩泥,漫滩泥,漫滩泥,60,-,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测井曲线进行自动测井相分析,。,特点:快速、简便、综合多种测井信息,。,分析效果,:取决于所用测井资料的类型、数量、质量、数学分类准则以及岩心的准确标定。,自动测井相分析包括以下步骤,:,1、测井资料优选 5、聚类分析,2、深度校正和环境校正 6、岩相-电相库,3、自动分层 7、判别分析,4、主因子分析,(五) 自动识别测井相-,一般了解,61,原始测井曲线,环境校正,最优分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局部模式,最终模式,聚类分析,电相转换,电相数据库,未取心井岩相分析,质量控制曲线,判别分析(回判),测井相分析程序,62,图3-8 某井测井相分析图,利用,判别模型,和,测井相-岩相的对应关系,,对目的层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出一条连续的地层岩相剖面,。,63,SP,曲线中的“平直”段未必表示无砂,,,可能是砂岩被完全胶结,(,渗透性极差,),;,钻井液电阻率,R,与渗透层内流体,R,几乎相等;,砂层若含油,,SP,曲线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一般,砂岩的,GR,读数低,在泥岩中读数高,,若,砂岩中存在其他放射源,(如海绿石、云母、锆石等),,,则会使,GR,数值升高,。,注意:,应用测井曲线进行自动相分析的局限性,64,一、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资料,二、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三、测井相分析,四、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65,四、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在开发中后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以砂层组为单元的储层描述及对油层的认识,已不能满足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的需要,,必须进行油层细分及沉积微相研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1、进一步深入认识油砂体层内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的规律,2、应用沉积相带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3、应用沉积相带选择调整挖潜对象,66,油砂体的地质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砂粒排列的各向异性,各种层理构造内的纹层,不稳定的层内薄夹层,粒度韵律性,渗透率(孔隙度)非均质性,渗透率方向性,砂体几何形态,一定沉积成因的油砂体必然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1、进一步深入认识油砂体层内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的规律,直接影响每个油砂体内的油水运动特点,因此,,沉积微相研究,对,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十分重要,。,67,以,大庆油田葡,I,油层组的主体砂岩为例,-,主体砂岩分为6种类型:,下切型砂岩 不下切型砂岩 叠加型砂岩,砂坝型砂岩 砂堤砂脊型砂岩 前缘席状砂岩,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纵向上的特点不同、,其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不同,。,68, 下切型砂岩,水淹表现,:在,底部见水快,,驱油效率高,(高渗段70%),;,注入水,沿油层,底部,高渗段向前,突进,;,随着注水的倍数增加,,水淹厚度增加较慢,;,全部,水淹厚度小,(一般不超过20%),,,但是,,全层含水率高,(可达90%左右);,全层驱油效率不均匀,,呈锯齿状变化,,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图示),。,是在河流强烈下切的情况下形成的,,韵律性明显,,砂岩,底部颗粒粗、渗透性高,。,69,73.9%,水驱油效率,中等水洗段12.4%,层位,厚度百分比,0,50,100%,未水洗段58%,弱水洗段13.2%,强水洗段16.4%,29.5%,47.4%,P,1,2,油,层,70, 不下切型砂岩,该类砂岩是在,河床较宽,、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的情况下形成,。,砂岩颗粒较下切型,砂岩细一些,;,底部,和,上部,的,差异亦小,。,水淹表现,-在相同注水倍数的情况下:,全层总的,水淹厚度较下切型砂岩大一些,;,但,驱油效率仍不均匀,,为锯齿状;,开采效果:,一般,比下切型砂岩要好,;,但是这类油层,夹层,不发育,,,挖潜难度较大,。,71, 叠加型砂岩,-,一般具有岩性、物性夹层,,,若夹层比较稳定,,,油水运动就具有明显阶段性,,各阶段水淹特点与前两者相似。,叠加砂岩本身性质不同,见水和开采特点不相同,:,2个河床砂岩相叠加:,一般,下边,的砂岩,先见水,,,含水高,、,产量高,;,上边的砂岩见水慢一些,含水低、产量低。,其他相带砂岩与河床砂岩相叠加:,一般表现为,其他相带砂岩,很,不易见水,或,不出油,。,见水具有多段性,但每一段水淹厚度都不大,。,72, 砂坝型,砂堤、砂脊型,前缘席状砂岩,这几类砂岩,一般多为反韵律性沉积,,,高渗段多位于砂岩的中上部,,个别在底部;,总的来说颗粒比较细,高低,渗透率差异较小,;,一般,水淹厚度大,,层内,纵向驱油效率比较均匀,;,层内,见水,,各段相对,比较均匀,。,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沉积成因类型的砂岩的层内纵向矛盾和水淹持点不同,,其,含水上升率不同,,,调整挖潜的措施也不同,。,73,图3-9 油层岩相古地理及油井见水情况图,河道 河床 心滩 河漫 河间 注水井 生产井,主流线 砂岩相 边滩相 滩相 淤泥相,主流线附近含水率上升快;主流线两侧含水率上升慢,高产稳产,注水井排,注水井排,74,大庆油田葡,I,油层组,,以泛滥平原相和三角洲分支平原相为主形成的油砂体,在平面上,以河床为中心分为以下4个部分,:,河流主流线上的河槽砂岩,主流线两侧的河床砂岩,河流边滩部位的边滩砂岩,河漫滩部位的薄层砂岩,位于不同相带的油井具有不同的生产特点,除,纵向上特点,不同之外,,油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也很明显,(与平面上相带分布有密切关系),不同相带油井生产特点不同,。,75, 河流主流线上的河槽砂岩-,下切型砂岩,砂岩颗粒粗,,层内纵向非均质性最突出,。,底部易形成高渗带,注入水,易沿底部突进,;,该部位的油井,先见注水效果,、,先高产,、,先水淹,。, 主流线两侧的河床砂岩,-,浅滩砂岩,一般不下切,底部无明显高渗带,,注水、见水比主体带晚一些,;,一般在主体带上油井含水较高、产量开始递减时,,浅滩砂岩油井逐渐形成高产,,起到产量接替作用,;,主体带堵水后,,该部位开发,效果更好,;,层内非均质程度相对小,,,高产期,比主体带油井,要长,。,76, 河流边滩部位的边滩砂岩,沉积物颗粒较细、悬移质增多,,中等厚度、中等渗透率,层内比较均匀。,注水见效和见水更,晚于,河床砂岩,;,水淹厚度大,,,含水上升慢,;,只要有一定的厚度,就,可形成高产稳产井,。, 河漫滩部位的薄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砂岩渗透率低,砂体不稳定,见水效果差,,生产能力低,,是,挖潜对象,;,砂岩中,储量小,,,并非,开发的主要对象,。,77,、应用沉积相带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以河流相为例,实践证明,,河床主体带,(即主流线),易得高产井,。但由于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油层底部含水率上升快,高产短命,。,研究表明,既,高产又稳产的油井多出现于,河槽下切主流线的凸岸河床一侧;,边滩部位;,心滩部位;,河床内两下切带之间相对高部位;,河床内两下切带交叉的三角形地区等,特点,:,能明显见注水效果,但注水见效时间稍迟,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慢,稳产效果好,高产时间长,78,图3-10 高产稳产井典型部位注入水流动条件示意图,河床内槽边凸岸一侧,心滩部位,河床边滩部位,?,河床内两槽中间相对高起部位,河床内两河槽,交叉的三角部位,79,B、,水驱特征,-,有利于水驱的条件:,水驱控制储量大;,油井多被水包围,供水条件好,油井位于较低渗部位,水源位于较高渗透部位,为油井高产稳产准备了良好条件。,A、,油层的沉积特征:,油井位于河床内,,砂岩比较发育,,能见到注水效果;,粒度较细且均匀,(纵向上粒级变化较小),,,非均质程度较弱,。,为油井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在注水条件下,河床浅滩、分支河床浅滩、分支河口砂坝上,油井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沉积特征和水驱油特征),:,80,3、,应用沉积相带选择调整挖潜对象,,充分发挥各种工艺措施的作用, 注采系统调整方面,:注水井应选择在砂岩,下切最深,、,厚度最大,、,含水饱和度高,的地方-有利于造成:,高注低采,(即高渗透处注水,低渗透处采油),厚注薄采,(即油层厚处注水,薄层处采油),有利于驱油和稳产高产,油砂体的,不同部位注水受效和见水顺序不同,在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调整挖潜对象;,以沉积相带为基础,以油砂体中油水运动规律作指导,方可使各种工艺措施充分发挥作用。,81, 压裂层位选择:,应选在河床下切带的边部、层位相,对高的中低渗透部位,。,如河床边缘的河漫滩部位等。, 补射孔层位选择:,最好选择在砂岩,底面较高,的部位,。,若河床,厚砂岩,有夹层,,则在,夹层之上补射,效果较好。, 在油砂体高含水的主体带部位堵水,有利于,提高注水,的利用率,,,增加侧向驱油能力,,,有利于侧向扩大注水效果。,82,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一节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 结 束,),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