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334994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探究,技能专项提升,真,题重组,集训,【,福建考纲,】,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目标定位,】 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1,范围,:,A_,、,B,吉林、,C_,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_,_,、林业生产基地和,_,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1),气候:,黑龙江,辽宁,商品,畜牧业,粮基地,(2),地形:,E_,、,F _,、,G _,,利于农业多种营。,(3),土壤:,_,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_,发达,人口密度较低。,高原,平原,山地,黑土、黑钙土,交通,二、农业布局特点,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的不同。,(1),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_,、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B_,平原,水稻、春小麦、大豆,C_,平原,冬小麦、棉花、苹果,(2),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 _,,,F_,。,(3),畜牧业区:,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方式,玉米,三江,辽河,小兴安岭,长白山,西部高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1) _,生产。,(2),地区,_,生产。,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_,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_,_,,,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_,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盐碱化,草场退化,农业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推进农业向规模化,、,_,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提高,_,加快,发展,_,,,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_,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_,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以,_,为主,,实现,由,_,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专业,舍饲畜牧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特色经济作物,原料,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本章所讲的东北地区是指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其范围除了包括习惯上东北地区的范围之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自然地区之一,其范围较前两者都小,西界相当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南界约为,3 200,积温等值线。,特别提醒,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要简记为:形,型,营。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使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可简记为:壤,养,量。,巧学易记,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肥沃的黑土是其成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多。,思维点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要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去确定发展方向。,在确定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时,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区位条件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名师助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图解考点,】,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宜牧面积广;,降水较多,草类茂盛;,牲畜优质,宜林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热量不足,过度放牧,采育失调、皆伐为主,解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营林,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融会贯通,】,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_,农业,_,充足,,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出口创汇,水热,南疆,棉花,生,产,基地,_,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_,灌溉,种植历史悠久;需求量大,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_,和,_,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_,需求量,大,昆明,地区,_,植,业,四季如春,气候适宜,国内外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光照,冰雪融水,热量,降水,市场,花卉种,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1,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对点演练,】,(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B,C,D,(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B,C,D,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答案,(1)D,(2)C,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所示:,考点二,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图解考点,】,中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在稳定发展,_,生产的基础上,发展,_,_,农业,因地制宜,根据,_,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_,,大力发展第,_,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融会贯通,】,优质、高产、高,市场,经济结构,二、三,效、绿色,粮食,(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_,;,促进基地与,_,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_,、,_,威胁的土地,改善,_,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_,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_,含量,提高农产品的,_,竞争力。,附加值,龙头,社会化服务,旱涝,盐碱,水源灌溉,农业科技,科技,市场,(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建设与保护,,坚持用养结合,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改善,_,_,环境,农业,生态,(2011,安徽文综,,,27,28),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3,题。,1,耕地,2,居民地,3,湖泊,【,对点演练,】,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0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第,2,题,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第,3,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答案,2.A,3.C,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即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其步骤如下:,农业区域发展的分析步骤,【,例,】 (2009,安徽文综,),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我国某地区略图,【,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答案,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2012,课标文综,,,2,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2,题。,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考向 区域农业发展(,3,年,5,考,),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解析,第,1,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第,2,题,黑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答案,1.A,2.D,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2012,江苏地理,,,11),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完成第,3,题。,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解析,读图可知,,200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自西向东逐渐升高,但长春市的集约度较高。,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明显提升,图中,5,个市为高度集约利用,无高度粗放利用。,答案,C,3,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4,6,题。,4,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5,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6,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解析,第,4,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年降水量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故该地种植枣树是利用了其耐旱特征。第,5,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及读图判断能力。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影响强烈,故多冻害。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枣树耐旱,干旱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故,D,项正确。第,6,题,考查农业区位分析。由,“,品质优良,”,可知要选择有利区位。由图可知,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崎岖,土壤水分缺乏,故,A,项正确。,答案,4.A,5.D,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