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有效性(培训讲座)课件

上传人:n85ho7****4h85bh 文档编号:243177980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评课有效性(培训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听课、评课有效性(培训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听课、评课有效性(培训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大同市十八中,听课、观课,一、听课的准备,(一)学识准备;,(二)心理准备;,(三)情况准备;,(四)物质准备。,(一)学识准备,1,、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2,、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3,、学习教育理论。,4,、积累听课评课材料。,(二)心理准备,1,、态度上的准备,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2,、情绪上的准备,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深入思考。,听课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工作中的负担。,1,、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2,、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三)情况准备,(四)物质准备,听课者不能徒手洗耳恭听,要带好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等,做好一切听课准备。,二、听课的规范,(一)听课前先熟悉本课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二)认真听课看课并分析思辨,从,“,教,”,与,“,学,”,两方面,或根据课型特点(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考核课)做好听课记录和各环节的评语、评价意见及建议。,(一)听课前熟悉本课教学内容,1,、授课教师要向教研室提供授课的内容、课时、时间、班级。必要时提供学案或教学活动简稿;,2,、教研室提前下发通知单,通知相关听课人员、听课教师具体的授课内容、时间、班级,以及展示主题目标和听课要求等。,3,、听课人员要在听课前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二)认真听课看课分析思辨,1,、根据教研室安排的主旨要求,从,“,教,”,与,“,学,”,两方面,观察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流程是否体现出展示的研究主题。,2,、根据课型特点(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考核课),观察课堂的学习氛围、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3,、做好听课记录和各环节的评语、评价意见及建议。,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应当看得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还是主动地),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停留在机械地重复训练的初步认知还是得到理性的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应付考试还是结合学生实际,体现了学科的价值)。,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效度是多少。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习。,(三)全身心投入,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去除一切私心杂念。,三、听课的要领,(一)掌握观察要领,(二)学会重点关注,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还有思考。,即:一听、二看、三思。,(一)掌握观察要领,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五听课堂学生的反馈。,听课听什么?,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教学机智,处理是否巧妙;看教师是否能关注全体学生;看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课堂操控手段,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课看什么?,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深度和广度;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展示、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融合;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1,、想教师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什么?,2,、想教师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问题的讲解点拨,会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什么影响?自己对于这些会怎样处理解决?比较哪个会更好些?,3,、,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效度是多少?不同层度的学生的反应、感受是什么?,4,、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或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答错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加以矫正?,听课、观课想什么?,(二)学会重点关注,(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依据课程标准,体现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2),教材处理是否得当,知识讲解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3),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步骤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能否遵循智能迁移规律而循序渐进,课堂密度是否适当。,(4),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活动形式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5),教师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引导点拨是否得法,电教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精要,板书、演示是否规范。,(6),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智能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3.,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过程、教学点评、总体评价、改进意见等。,四、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3.,教学时采用的方法:(,1,)以问题为线索;(,2,)以学习活动为线索;(,3,)以记板书为主,配以观课情况说明)。,4.,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5.,学生活动情况。,6.,教学效果。,(一)、课堂实录包括:,听课记录的几种情况:,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二)课堂点评,1,、课堂点评的内容:,听课者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评点,以及提出的建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对听课者的启迪等。,课堂点评的具体方面包括:,(,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三维目标);,(,2,)教材处理及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时间安排、问题设计及点拨);,(,3,)教学思路、教学环节;,(,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6,)教学效果(能力的、情感的);,(,7,)教学基本功,教学特色;,(,8,)其他。,2,、课堂点评要领:,一是间评旁批。听课者把教学过程中某点感想认识及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听课后,对总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评价意见或建议。,评课、议课,1,、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的感情色彩;,2,、评课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3,、坚持评价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保证评课的客观公正;,4,、极力避免“走过场”、“随风倒”等不良现象。,一、评课的态度:,(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3,、学习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二、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5,、调控课堂能力强,(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主动,课堂气氛活跃,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八)学习评价。,(体现管理意识)。,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学习)活动、及时予以评价,激励性评价、学法指导性评价、思维(或习惯)矫正性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路漫漫而远兮,吾自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