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马经部分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304331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马经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马原马经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马原马经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1,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事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4,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三大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工业实践,农业实践,科研实践,6,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7,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8,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接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9,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实践关系:主体改造客体,使客体的形态 和结构发生改变,(2)认识关系:主体反映客体,使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得以映现,(3)价值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4)审美关系:即主体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关系。,1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而且客观事物只有成为实践的对象,其种种特性才能充分显露出来,主体也正是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再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11,中国革命是靠中国人去认识的,不是靠共产国际管中国的同志去认识的,因为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是中国人。同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只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2,案例:勾股定理的由来,平面几何中著名的勾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呢?我们得从“5、12、13”这两组数字说起。 在很早的时候,埃及人就利用尼罗河水来进行人工灌溉,这就需要修建水渠、水池和堤坝等工程。同时,由于尼罗河经常泛滥,住在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人不得不在洪水之后又重新划分土地。测量土地的需要导致了几何学的产生。古埃及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如果按照边长为3:4:5的比例画一个三角形,那么与边长5相对的角是直角。他们就是利用这个已知的道理在地面上画直角三角形的。从表面上看,古埃及人已经学会画直角三角形,但是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却是零散、孤立和粗浅的。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人们在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13,继古埃及人之后,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古巴比伦也有一个类似的直角三角形画法,但其边长的比例是5:12:13,与“13”相对的角是直角。毕达哥拉斯借助于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运用自己的头脑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提炼,终于找出了规律性的东西:夹直角的两边的长度的平方和与对着直角一边的平方恰好相等。用公式表示,即A2+b2=c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勾股定理。因为是毕达哥拉斯总结出来的,所以也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实际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略早于毕达哥拉斯的时候,就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了勾股定理的规律,并有所总结,只是没有形成抽象的表达形式。,14,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是否也是通过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5,我们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就整个人类的知识,就知识总体的源泉而说的,都来源于实践。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事实践。因为宇宙之大,事物之多,是无限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以及能接触的事物和实践的范围,则是有限的。因而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一样,都是很重要的。两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并不意味承认认识有两个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两者都很重要,16,(1)要同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用直接经验加以考证,并亲自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2)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包含的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学习书本知识,接受间接经验时要注意:,17,817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游览江西庐山时,写下一首著名的诗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案例:大林寺桃花,18,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看到这首诗,感到非常惊讶,他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说:“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会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后来,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沈括去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四月的天气,山下众花已经凋谢,而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一片灿烂。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海拔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也就晚于山下。,19,(1)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0,结绳记事,(2)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的各种观测手段和实验工具,不仅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而且使人类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和自身感觉的局限。,21,(3)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都是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中不断提高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22,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23,案例:狼桃的故事,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人们都喜欢吃,然而当初人们却不敢吃它。原来西红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尽管它很讨人喜爱,但当地人认为它有剧毒,不用说吃,就连碰也不敢碰它,并给它起了吓人的名字叫“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的公爵俄罗达拉格里,在旅行时发现了它,就带回了8株,送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将它栽种在皇家花园里,作为观赏植物和爱情的象征。以至后来被广泛传种,但谁也不敢吃它一口。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要尝试一下。在吃之前,画家作好牺牲的装备,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召见”。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但没有死,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2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25,(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的成败及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1)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使实践失败。,26,案例:海王星的发现,自从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它的位置总是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不相符合。于是有人怀疑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受另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所吸引的结果。当时虽有不少人相信后一种假设,但都缺乏勇气去寻找这颗未知的行星,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只有一位年方23岁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敢于承担这项任务。,27,亚当斯利用引力定律和对天王星的观察资料,反过来推算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43年10月21日把计算结果寄给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艾利,可惜艾利的保守思想非常严重,他不相信“小人物”的工作,把它扔到一边,置之不理,两年以后,幸亏法国也有一位青年勒维烈从事这项工作,1846年9月18日,他把结果告诉柏林天文台助理员加勒,23日晚,加勒果然在勒维烈预言位置上发现了海王星。,28,案例:水星近日点的轨道进动,1859法国天文学家勒维里烈发现水星近日点进动的观测值,比根据牛顿定律推算的理论值每百年快38”(角秒)。他猜测可能在水星以外还有一个小行星,这小行星对水星的引力导致两者不符,并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火神星”,可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始终未找到这颗假想的小行星。1882年,美国天文学家纽科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仔细的计算,得出水星近日点的多余进动值为43/百年。他提出,有可能是发出黄道光的弥漫物质使水星的运动受到阻尼。但是这又不能解释其它几颗行星也有类似的多余进动。,29,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把行星的绕日运动看成是它在太阳引力场中的运动,由于太阳的质量造成周围空间发生弯曲,使行星绕日运动时产生进动,根据相对论计算出水星的进动值为43百年,正好与纽科姆的结果相符,一举解决了牛顿引力理论几十年未能解决的悬案。这个结果成了当时广义相对论最有力的一个证据。,30,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主张认识是先于物质和实践经验的东西,是由主观自生或靠神灵启示引起的,坚持从主观到客观的认识路线。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另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主张认识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路线,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1,2、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32,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正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而知者,其良知也。” 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33,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3、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34,古希腊最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感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动的。,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35,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36,只从直观的客体一方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作是主体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把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完全颠倒了。,在这样的认识论理论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被完全排除在哲学家的视野之外。,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37,1、辨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认识的基础,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能动反映的观点科学地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指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的缺陷。,3、辨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辨证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38,(三)认识的本质,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以客观事物为原型,是对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再现。,红花!,39,(2)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似的原物再现,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活动。,鬼从何来?,杯弓蛇影,40,在认识的本质中,,反映,的、,摹写,的方面与能动的、创造的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建构,或重构是认识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41,元曲关大王单刀赴会里,面对滔滔江水,夕阳西下的壮观景象,周仓说:“好一派大水。”关公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同样一条长江,在关公和周仓看来却如此不同,原因在于:两人文化素养不同。关公是儒将,熟读春秋,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周仓原本是落草为寇的山寨强人,所以只能说些粗话。,案例:认识离不开建构关公与周仓,42,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就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历史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列宁,4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44,感觉,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冷暖、软硬等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硬,!,红,!,甜,!,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45,知觉,是把对于事物的各种感觉综合起来而形成的关于对象的整体形象,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46,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即认识主体离开了客观事物,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表象,知觉,4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象,题 都 城 南 庄,唐 崔护,48,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而生动。,优点:它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这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之所以成为认识过程的起点、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础的原因所在。,缺点:它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这是它的局限性所在,也是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49,案例:,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说明了要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单凭直观的感性认识,必须重视理性认识,才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0,是静的还是动的?,51,十二人还是十三人?,52,爱因斯坦还是玛丽莲梦露?,53,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F=GM,1,M,2,/R,2,(2)理性认识,54,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一般属性的概括。,水果,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水果是多汁且美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帮助消化。,55,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56,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57,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缺点:是对事物的间接反映,要以感性认识为中介,靠抽象概括而完成,因而比较容易脱离现时,离开事物的本来面貌。,优点: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5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59,(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来源于,F=GM,1,M,2,/R,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现象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满足实践的需要,60,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表现为:,(1)主体的价值观、目的和要求影响着感性活动的方向,案例:霍金与天鹅座中X-1星,61,(2)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着感性认识的深度与水平,案例:托勒密和哥白尼看日出,62,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3)感性认识的结果要用理性形式表述,63,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因素,表现为:,(1)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对象,亚里斯多德,木头比纸片先落地;,一捆纸比一片纸先落地;,石头比羽毛先落地;,一捆羽毛比一根羽毛先落地,所以:,重的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理性认识是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因此,不论它具有怎样抽象的形式都摆脱不了感性的东西,,64,(2)理性认识要以感性形式为物质外壳来表现,理性认识要以具有声音和文字的语言、符号形式为手段来表达。理性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65,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 “ 经验论 ”(经验主义)或 “ 唯理论 ”(教条主义)的错误,(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洛克,笛卡尔,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而轻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而轻视感性认识,6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1)必须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所有的物体都热胀冷缩 凡导电的都是金属,冰块是物体 水是导电的,加热冰块将增加体积 所以水是金属,例如:,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2、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67,案例:第谷、开普勒和行星运动规律,(2)必须运用理性思维及其正确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视频: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的论证,68,3、主体素质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主体素质包括主体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们共同制约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第一,认知结构制约人们每一具体认识过程的目标选择。,第二,主体不仅要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客体,也要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整理来自客体的信息。,第三,主体不仅按一定认知结构选择客体和整理客体信息,而且按这种认知结构对客体作出解释。,69,(3)主体在提出假说、猜测以及进行想象时,也伴有意志、情感、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体的精神素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1)主体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主体认识的过程和结果。,(2)主体在许多情况下能以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形式达到对客体的领悟和认识。,70,凯库勒发现苯环,“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了瞌睡。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他们盘绕,旋转,像蛇一样运动着。看,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的在我的眼前旋转着。像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其余时间,做出了这个假想。”,71,(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1、从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将要进行的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72,(1)已经形成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输血疗法,体液说,血型理论,兰士台纳,希波克拉底,73,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1)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知识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般性东西,而实践面临的情况总是具体而复杂的。因此,理论要有效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必须和实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74,(2)确立实践方案。理论要付诸现实,必须制定出既能体现一般理论,又能反映主体需要的可能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计划、措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把实践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75,(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必须把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目的和方式用适当的方法教给群众,把实践和群众的利益、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群众才能成为自觉自愿的实践主体,理论也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76,(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不是经过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反复就能完成,而是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77,2、认识过程的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态势,从形式来看是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循环往复,内容则是实践和认识成果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较前一循环推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78,(1),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主观方面:人往往会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 客观方面: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事物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个过程,(2)由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是无限的,。,3、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79,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光的本性之争,80,4认识运动总规律的重大意义,(1)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不要陈旧落后(右倾保守),也不能过分超前(“左”倾冒进),(2)自觉地尊重群众的实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做到:,81,第二节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如何判断它们的符合?这就涉及到真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真理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真理观与价值观相联系。,82,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 和相对性,(一)真理及其客观性,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83,(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真理本身虽然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但它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具有客观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坚持真理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观上的唯物主义。,2、真理的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84,3、真理的主观形式,(1)真理是主体对客观实际的一种思想或观念的反映形式,尽管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实际本身,它属于认识领域。,(2)任何真理都是通过命题或命题系统对事物的指称、描述和断定来表达的。只有关于客观事物的命题和断定才有真与假、正确与错误之分。,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异。,85,辨 析:,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86,2、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的。,87,5、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一元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1)主观真理论,主观真理论认为真理是主观自生的东西。,马赫主义:“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贝克莱:多数人或全人类的意见就是真理。,笛卡尔: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真理。,中国古代: 以圣人之言为真理。 (汉杨雄:”万物纷纭,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析诸圣”),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88,真理本身无阶级性(科学无国界),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2) 客观唯心论的真理观黑格尔:真理是“绝对精神”通过人而达到的自我认识。,6、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一元论,必然坚持:,89,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又称绝对真理,指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的客观正确性以及真理所体现的世界的可知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 列宁,90,案例:美满的爱情与灾难性后果,达尔文,这个案例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客观真理是不能违背的,违反了客观真理必然要受其惩罚。,(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在它所适应的范围内是不能被推翻的。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91,(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92,2、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天在上面,天在上面,93,(1)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而不可能穷尽它的一切部分或方面。承认了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承认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94,(2)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而不可能达到最终完成的形态。承认了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也就承认了相对真理。,原子,基本,粒子!,分子,?,95,辨 析:,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错误的真理吗?,有一种意见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错误的真理 。这种观点对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意见混淆了真理和错误的界限。相对真理的相对性就在于它的有限性和局部性,而不是由于它包含着错误。,96,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辨证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真理不是存在于相对真理之外,而是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因素、颗粒,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97,(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都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中。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作为相对真理都是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通向绝对真理的阶梯,它既是在过去实践基础上取得的认识成果,又是进一步趋向绝对真理的起点。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这样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到绝对地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98,案例: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小于180度。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黎曼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大于180度。,究竟哪个是科学真理呢?如果都对,那么不就有三个真理吗?,99,欧氏、罗氏、黎氏三种几何学各自认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小于和大于180度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它们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的哲学道理。,欧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地面上狭小范围内的空间特征;黎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宇宙空间的特征;罗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非固体的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它们对于各自所描写的领域来讲,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所以,它们都是正确的。但是,世界是无限的,又是发展的,而欧氏、罗氏、黎氏三种几何学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建立在各自领域的基础上的,只能是对无限宇宙的一部分、一个片断的正确反映,离开了它们各自存在的基础、范围和条件,就会出现另外的情况,所以它们又具有相对性。由此可见,欧氏、罗氏、黎氏三种几何学对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不同回答,都具有真理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00,案例:发现新夸克,诺贝尔将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有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101,这个案例说明了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102,(1)具体地、历史地、全面地对待真理和使用真理(不把真理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不实用主义地肢解和使用真理)。,(2)避免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错误,(3)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4、掌握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辨证关系的意义,103,(三)真理与谬误,1、谬误,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在认识过程中谬误是难免的,因为:,第一,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是受着历史条件的局限的。,第二,人的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提供了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具备种种条件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104,培根:四假相说,培根在理论上对经院哲学进行的深刻批判主要体现在“四假相说”上。所谓假相(idols,亦译“幻相” 、“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哲学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105,(1)种族假相,“种族假相”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一种偏见,大致相当于希腊人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现代人所说的“人类中心”论。它使得人类在认识事物时,以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成见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事物本身为尺度,因而在对自然的认识中掺杂着许多主观的成分。,106,(2)洞穴假相,“洞穴假相”指由于每个人在环境、教育、性格、爱好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把自己的个性渗透到事物中,从而歪曲事物的真相。培根借用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来指称这种从个人习惯所生的假相,认为每个人都各有其自己的洞穴,从洞穴中观察外界事物犹如坐井观天,无法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全貌。这种假相,所针对的是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107,108,(2)市场假相,“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人们相互间的思想交流过程如同市场上的物质交换活动一样,必然会使用语言,如果对名称和概念的规定和理解不当,就会以假冒真、名实不符,造成错误的观念,形成假相,这在经院哲学的各种空无内容的繁琐概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市场假相,相当于现代分析哲学所要消除的“语义的混淆”。,109,(2)剧场假相,“剧场假相”,是指人们不加批判地盲目顺从权威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和哲学的原理、体系以及权威而形成的错误。在培根看来,一切公认的学说体系,都只不过是许多舞台戏剧,表现着人们依照虚构的布景的式样而创造出来的一些世界,这些世界可能比真实的世界更加精致,更令人满意,但却远离了客观真理。他特别对经院哲学禁锢人们的认识,窒息人们的思想的错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人们从对教条主义和权威的迷信盲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10,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统一: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斗争而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在于,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原因在于,谬误是真理认识的前导,批判谬误可以发现真理。,掌握真理与谬误辨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111,B. Spinoza,1632,1677,Caute(宁静),Spinozas Hut,案例:斯宾诺莎,112,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罗素,斯宾诺莎的生涯没有丝毫可非议的余地,这是可以肯定的。它纯洁、无疵,就像他那成了神的表兄耶稣基督的生涯。而且有如基督,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学说而受苦,并像基督那样戴上了荆冠。一个伟大的精神人物不管在哪里说出他的思想,哪里便会成为他的各各它,。,海涅,113,1632,年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家庭。,斯宾诺莎出生在从西班牙被迫迁居到荷兰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的父兄都从事当时荷兰十分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收入颇丰。但天才的斯宾诺莎却对商业活动没有任何兴趣与热情。不过,因为他的神童气质,从小便得到了家庭和犹太社区的喜爱与重视。把他当做了未来的犹太宗教和希伯来文化的希望之星。他从七岁起就得到了很好的系统教育的培养,也正是精通拉丁文、荷兰语和希伯来语的良好语言基础,以及他越来越强大的智慧头脑,使他对从小熟读的希伯来圣经与,塔木德,法典等犹太权威经典产生了许多非凡的想法。,114,1656,年,,24,岁,被逐出犹太教区。,阿姆斯特丹容忍犹太教,但犹太教却不容忍斯宾诺莎,因为他漠视犹太教的教规仪式,拒不执行犹太教的繁文缛节的饮食戒律,不参加犹太教的礼拜活动,而且,据说他公开对人讲说他不相信灵魂不灭,否认天使存在,主张上帝是具有广延的存在。犹太人公会,公会的首领无法容忍斯宾诺莎离经叛道的渎神言论,但最初仍然试图让这位昔日的“希伯莱之光”回心转意。当希望最终破灭之后,他们将,24,岁的斯宾诺莎开除教籍,这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大的惩罚。,115,教会长老宣告,在确知巴鲁克.德.斯宾诺莎的罪恶言行之后,曾采取各种方法和各种承诺力求使他迷途知返,但他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历,更加猖獗地宣扬和传播异端邪说;许多忠诚的人都已证实了他的渎神行为,斯宾诺莎的罪行已经证据确凿。教士会首领们在对此事进行反复评议后,一致同意将斯宾诺莎开除教籍,断绝以色列人与他的关系,从此刻起让他永远处于下面的诅咒之中:,遵照天使的意愿和圣徒们的判决,我们驱逐、憎恶、诅咒并抛弃巴鲁克.德.斯宾诺莎;所有教徒一致同意,以载有六百一十三条训诫的圣书的名义对他宣告以利沙用来指责儿童的诅咒和律书上的全部诅咒。让他白天受诅咒,夜里也受诅咒;出外受诅咒,回家也受诅咒。,116,主永不再宽恕和承认他;愿主的不悦和怒火将他烧毁,将律书上所有的诅咒全部压在他头上,从天下所有的地方抹去他的名字;愿主解除他的罪恶与以色列所有支族的关系,将律书中的全部天谴加在他身上。愿所有服从主宰我们的上帝的人今天都得到拯救。,在此郑重告诫大家,谁也不许同他交谈,谁也不许与他通信,不准任何人帮助他,不准任何人与他住在一起,不准任何人靠近离他四腕尺之内的地方,不准任何人阅读他口授或书写的任何文件。,117,1656,年,他平静而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租住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阁楼上,靠磨制眼镜片和望远镜片谋生,孤独地走向了他追求理想的道路。,”这件事不能迫使我做任何我原本就不愿做的事情”。他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他的姐姐骗取的他的财产,他的朋友远远地离开了他,在他生前和死后的一百年中,他的名字被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免提起。尽管受到最亲爱的家人和最热爱的族人的无情打击,斯宾诺莎并无抱怨。他既没有发布强烈的情感反弹,更没有像叛教者一样投入到异教团体寻求新的认同。虽然,没有任何一种孤独比一个犹太人被排除到自己的民族之外更让人难以忍受。,118,1660,年,迁居莱茵斯堡,写作,神学改进论,片段和,伦理学,,后者,1665,年完成。,1668,年,阿德里安,.,科尔巴赫因发表与斯宾诺莎相同的观点被判,10,年监禁,,18,个月后死于监狱。,伦理学,未能面世。,119,1670,年,神学政治论,匿名发表,刚问世即被例入禁书书目,引起了正统派和神学家的猛烈攻击,斥之为“一个叛逆的犹太人和魔鬼在地狱里杜撰而成”的无神论著作。,斯宾诺莎为了避免危险,于,1670,年迁居海牙,得到荷兰省长德,维特的保护。,120,1673,年,2,月,普鲁士帕拉廷选帝侯卡尔,路德维希亲王聘请他到海德堡大学任哲学教授:,“,你将有充分的自由讲授哲学,深信你将不会滥用此种自由以动摇公共信仰的宗教,”。,他犹豫了,6,个星期,最后以“,我不知道为了避免动摇公共信仰的宗教的一切嫌疑,我的哲学讲授的自由将被限制于何种范围,”的答复,婉言拒绝。,1677,年,,45,岁,死于肺病。,121,案例: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平反,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由于他在1632年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的作品,支持和发展哥白尼的地动说,于1633年被罗马教廷圣职部判处终身监禁,后改为软禁,直至1642年去世,终年78岁。,122,案例: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平反,1979年,罗马教庭宣布重新审查对伽利略的裁判,1980年成立了一个由著名的科学家组成的伽利略案件调查委员会,1983年5月9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向全世界宣布,撤消350年前宗教法庭对伽利略“异端邪说案”的判决。1992年10月31日,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0月31日在梵蒂冈说,当年处置伽利略是一个“善意的错误”。他对在场的教廷圣职部人员和20来名红衣主教说:“永远不要再发生另一起伽利略事件。”,这说明:真理是不可战胜的,真理终将战胜谬误。,123,(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各种非科学观点,(1)权威标准,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孔子,亚里斯多德,我国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欧洲中世纪以亚里斯多德的见解作为判断真伪的标准。,124,(2)众人意见标准,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的标准吗?,事实不是这样的!,125,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6,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视频:实验:科学的试金石,127,(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确定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标准;实践现在检验不了的,将来一定能最终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不确定性:任何实践都有局限,每次检验无法周全,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们已有的认识;实践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对真理的检验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是相对的、不确定的。,128,案例: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理论,究竟哪种是真理,最终要靠实践来证明。但实践标准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绝对的。但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需要随实践发展而不断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检验。正是在科学实验的结果面前,上帝造人说、自然发生说、微生物自生说纷纷破产,生命自然演化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支持。但究竟其是否是真理,最终还要看科学实验能否彻底证明。,129,(1)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有利于克服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坚持实践标准相对性,有利于防止思想僵化。,(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并且不断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意义,:,130,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131, 价值及其特点,1、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关系。,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132,2、价值的特点,(1)价值具有客观性,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满足人需要的对象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133,(2)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与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由于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同。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就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134,(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的历史发展表现于物和人两个方面。, 从价值的客体满足人需要来说,价值的发展表现为物的有用性不断丰富和提高,价值对象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扩大和增多,这是在实践基础上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不断上升的过程。, 从价值的主体即实际发现和利用客观事物有用性的人来说,价值的发展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完善和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135,(4)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同一客体相对于同一主体的不同需要来说,可以构成多维的价值关系。,价值的多维性要求人们在创造或实现价值时,必须对某一价值物的价值作全面的考察,以决定取舍。,136,(二)价值认识及其特点,1、价值认识的含义,价值认识是一种评价性认识,就是评价主体在对价值事实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着眼点:,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137,(1)价值认识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评价性认识与知识性认识不同,知识性认识的对象是客体,是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