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第3版)》课件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3037200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第3版)》课件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础生态学(第3版)》课件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础生态学(第3版)》课件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生境或栖息地(,habitat):,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environment,):,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如地理纬度、大气环 流、距海面距离等;,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动物巢、窝的环境、植物根系、水生生物直接接触的土壤、水质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风等,土壤因子:,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等,地形因子:,地面起伏、坡度等,生物因子:,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还可按有无生命特征、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稳定性等划分,二、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三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每一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在与其它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如作物生长受水、光、营养物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其改变会导致其它因子作用的变化,称为,主导因子,。,如 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3,)阶段性作用: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如水是蝌蚪期青蛙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成体青蛙对水的依赖性就大大减弱。,(,4,),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作用:一因子的作用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但如一因子数量不足,可部分由另一因子的加强来补偿。,如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N,、,P,、,K,、,Ca,、,Mg,等多种营养元素,缺一不可。光照不足导致的光和作用效率下降可部分由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来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等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而山脉坡向、高度等通过影响光照、风、温度等因素间接对树木生长发生作用。,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称为作用。,非生物环境对生物所起的作用可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布、行为、死亡。,2,适应:生物调整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各方面生物学特性以使环境的限制作用减小,更好的在其环境中生存的进化过程。,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表现在生物的影响改变了环境因子的状况。,2,相互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称为相互作用或交互作用(,interaction),*,在环境严格稳定状态下才适用,一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既: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该种营养物数量极微,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德国化学家,Liebig,于,1840,年提出,2,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Optima and Limiting FactorsBLACKMAN,Ann Bot.,1905; os-19: 281-296,Blakman,在,1905,年注意到因子过量的影响,发展了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提出限制因子的概念,也称为,限制因子定律(,Blakmans law of limiting factors),.,许多生态研究就是去寻找限制因子,来解决实际问题。,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耐受性定律。,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耐受性定律是以上两个定律的进一步扩展,不仅估计了生态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且允许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种,群,数,量,数量很低,种群消失,种群消失,数量很低,数量最高,不能耐受区,生理受抑制,生理受抑制,不能耐受区,最适区,环境梯度,高,低,耐受性下限,耐受性上限,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仿,Smith,1980,),耐受性定律的特点:,(1),每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耐受性不同,而且会随年龄、季节、栖息地等不同而变化。,(2),生物的耐受限度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3),不同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耐受范围不同。,4,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时,对其它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5,生物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来说往往并不是在最适的地方生活。,6,繁殖期常常是一个临界期。,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生理耐受范围与其分布有何关系?,何种生态因子对其分布起最主要的限定作用?,二、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自然驯化或人为驯化可改变生物的耐受范围,使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发生移动,形成一个新的最适度,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37.5,度驯化,1,驯化,(acclimation,或,acclimatisation),:,如果一个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这一过程叫驯化。,应用: 品种移植、长途运输、实验室实验,金鱼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驯化结果,温度,在,24,度驯化,适合度,2,休眠,(dormancy),:,当环境条件超出了生物的适宜范围(但不能致死),生物常常进入休眠(不活动状态)状态,来抵御暂时的不利环境。这时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耐受范围要比正常活动状态宽的多。如莲的种子、卤虫卵,3,昼夜节律和其它季节性节律变化:,生物的耐受范围可随昼夜、季节呈现节律性变化,体外环境,体内环境,非内稳态生物,内稳态生物,4,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机制:行为,(,爬行动物,),,生理(产热、渗透压)。,5,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s),: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的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骆驼对缺水的适应组合(保持体内水的稳定),1,取食含露水多汁植物,2,尿高度浓缩,3,利用脂肪代谢的代谢水,4,提高体温,贮存热量,防止出汗,5,失水不会使血液变稠、红细胞构造特殊可一次大量饮水。,引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