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24303679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杜甫诗三首,登 高,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5,新诗,(,或称白话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对仗,颈联,对仗,尾联,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明代书法家 陈淳,听朗读,悟诗歌,写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触景伤情,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清,贺裳: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论,杜甫诗三首,登 高,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诗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阵势,,“,萧萧下,”,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对句精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小 结,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共同点:,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不同点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王昭君,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昭君怨恨什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总结:,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