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上传人:gu****n 文档编号:243022465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基本概念,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时间上:,自转产生昼夜,公转产生四季。,春,夏,秋,冬,空间上:,纬度不同,获得的能量不同,距海远近不同,获得的水分不同,产生的自然景观也不同。,热带,亚热带,寒带,北温带,亚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第一节 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地域分异:,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沿着地理坐标方向,分化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地理单位。,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空间地理规律)。,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异的各种因素。,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地球表层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形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许多现象,沿纬度有规律的分布。,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一般不按纬度有规律的分布。,概念辨析,基本、派生、局部地域分异规律,基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本地域分异因素),派生:水平地带性,地带段性和省性等(派生地域分异因素),局地: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狭义: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广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中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其它属于非地带性,二,.,地域分异的规模与尺度,英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我国:大尺度(随纬度变化而发生的分异,海陆间的差异),中尺度(具有足够高度的山脉的垂直带性差异),小尺度(河谷内部、丘陵阴阳坡等的差异),全球性分异,大陆或大洋分异,区域性分异,中尺度分异,小尺度分异,规模,层次,范围,厚度,内部联系,更新速率,大尺度,大陆,层次,大陆或洲,对流层至,沉积岩层,全球性大气环流、水分循环和地质循环,缓慢,中尺度,区域,层次,约,100,万,平方公里,摩擦层至,风化层,地区性大气环流及大流域的物质迁移,居中,小尺度,局地,层次,小于几百,平方公里,林冠层至,土壤层,群落的生物循环,较快,(引自刘南威,2009,),第二节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一,.,热力分带性(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地球形状、黄赤交角、日地距离、大气圈的厚度及透明度),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呈纬度分布,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二,.,海陆对比性(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分异特点:海陆分异(景观、起伏),分异方向:海陆景观分异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发生变化,(引自伍光和,2004,),第三节 大陆和大洋地域分异规律,一,.,大陆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水平地带性)。,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地貌纬度地带性:,外力地貌(气候地貌);,气候纬度地带性:,气温、气压、大气环流、蒸发、空气湿度、云量、降水、气候带等;,水文纬度地带性:,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补给方式、含沙量;,植被纬度地带性,(标志):,植被型,植被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物质储量、生产率);,土壤纬度地带性,(标志):,风化过程、风化壳类型、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腐殖质含量、,pH,值和土壤类型。,赤道高温,促进对流作用的强烈进行,降水丰沛,气候湿热,低压静风,径流充沛,沼泽广布,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深厚,雨林植被等,地带性因素,气压、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土壤,生物群落,2.,干湿地带性(非地带性),干湿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与经度无关,),主导分异因素:主要是海陆分异因素,还与距海远近、陆地大小、陆地形状有关,分布:中纬度明显,黄,海,大,陆,3.,水平地带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纬向、经向、斜交;,分布规律由,水热对比关系,所决定。,1.,长寒地带,2.,苔原地带,3.,森林苔原地带,4.,泰加林地带,5.,混交林地带,6.,阔叶林地带,7.,半亚热带林地带,8.,亚热带林地带,9.,热带林地带,10.,赤道雨林地带,11.,桦树森林草原地带,12.,栎树森林草原地带,13.,半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14.,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15.,热带森林草原地带,16.,温带草原地带,17.,半亚热带草原地带,18.,亚热带草原地带,19.,热带草原地带,20.,地中海地带,21.,温带半荒漠地带,22.,半亚热带半荒漠地带,23.,亚热带半荒漠地带,24.,热带半荒漠地带,25.,温带荒漠地带,26.,半亚热带,27.,亚热带荒漠地带,方形,理想,大陆,水平,地带,图谱,(马克耶夫),自然地带学说,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来影响热运动,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湿润,度,K,1, 降水量,R /,蒸发力,E,干燥度,K,2, 蒸发力,E /,降水量,R,HH,伊万诺夫法,K,1,R/E,R/,0.0018(25,t),2,(100,a),湿润度,K,1,湿润程度,景观地带,1.5,过度湿润,湿润森林,1.49,1.00,湿润程度,湿润森林,0.99,0.60,半湿润,森林草原,0.59,0.30,半干旱,草原,0.29,0.13,干旱,半荒漠,0.13,过度干旱,荒漠, 张宝堃法,K,2,E/R,0.16,(10t)/(10t,期降水,),干燥度,K,2,干燥情况,植被,0.49,很湿润,森林,0.50,0.99,湿润,森林,1.00,1.49,或,1.00,1.19,半湿润,森林草原,1.50,1.99,或,1.20,1.99,半干旱,干草原,2.00,3.99,干旱,荒漠草原,4.00,过度干旱,荒漠,MH,布德科的辐射平衡法,K,2,E/R,R/(Lr,),R,下垫面充分湿润的年辐射净值,(,太阳总辐射地面反射地面长波有效辐射,),L,蒸发潜热,通常取常数,980,卡,/,克,r,降水量,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R,:纬度地带性,R/(,Lr,),:经度地带性,辐射平衡与地理地带周期律,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规律,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R,R/(,L,r,),热带荒漠,热带半荒漠,热带稀树干草原,d,向稀树干干原过度的赤道森林,c,中沼泽化的赤道森林,b,强沼泽化的赤道森林,a,沼泽占绝对优势的赤道森林,-,-,75,热带,亚热带荒漠,亚热带半荒漠,b,热带草原,c,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和灌木,b,亚热带雨林,a,有大量沼泽的亚热带森林,-,-,50-75,亚热带,温带荒漠,温带半荒漠,草原,e,阔叶林,森林草原,d,南泰加,混交林,c,北泰加,中泰加林,b,苔原,a,北极荒漠,0-50,北极,亚北极,中纬度,-,-,-,-,-,-,-,-,万年积雪,0,湿润,极其不足,湿润不足,湿润,稍有不足,湿润适中,过于湿润,过度湿润,3,4,2,3,1,2,4/5,1,3/5,4/5,2/5,3/5,1/5,2/5,0,1/5,0,列,列,列,列,列,R/,Lr,R,地理地带周期律,格里高里耶夫和布德科,4.,巨大构造体系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表形态的起伏与分化(地球内能),表现形式:,纬向,东西延伸的山脉,与纬度地带性结合,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向,南北延伸的山脉阻挡海洋潮湿气流进入内陆,成为干湿气候的分界线。,二,.,大洋地域分异规律,1.,大洋表层(地带性),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表现形式:,水温、,生物群(浮游生物的多度),极地:,冷水,浮游生物极少,属,海洋生物极贫乏型地带,温带:温水,,浮游生物多,属,海洋生物丰富型地带,副热带:暖水,浮游生物少 ,属海洋生物贫乏型地带,赤道带:热水,海底营养盐类上升,属海洋生物丰富型地带,海洋生产率的纬度变化,(,B.,.,鲍哥罗夫,),2.,大洋底层(非地带性),分异因素:洋底地势起伏(地球内能),表现形式:,水平分异,:大洋中脊为对称轴,南北走向,依次为,大洋盆地、大陆坡、大陆架;,垂直分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或深水平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第四节 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一,.,大地构造分异(非地带性),构造带分异,地貌单元,区域单位,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如中国三大构造带,(,黄汲清,1945,)若干地貌单元,二,.,地带段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一定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分异因素: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分布:一定区域。在大陆东岸、西岸、内陆都有表现,尤其东岸,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热带雨林,-,砖红壤地带,三,.,省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一定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非地带性表现。,分异因素: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派生地域分异规律),分布:一定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规模),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森林,盆地,高山,丘陵,平原,建立在海陆对比性分异基础上,建立在构造地貌分异基础上,区域性地域分异的组合,西岸,内陆,东岸,亚欧大陆亚热带,经度省性,A,北亚热带,B,中亚热带,C,南亚热带,省性和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产物,浙闽沿海,:降水均匀,有台风出现,夏季有暴风;,暖湿性常绿阔叶林红黄壤景观,湘赣中部,:副高控制,伏旱,春寒和春末夏初的阴雨天气;,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红壤景观,西部川黔,:降水均匀,强度不大,阴湿;,湿生性常绿阔叶林黄壤景观,云贵高原,:冬干夏湿,南亚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红壤景观,经度省性与省性的区别,类型,经度省性,省性,概念,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东西分化,一定地带性地域单位内的非地带性表现,分布,整个大陆,某一区域,成因,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和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四,.,地方气候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中气候,介于大气候和小气候之间,中等范围的,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特殊下垫面的气候。,分异因素:特殊下垫面导致,“,热量、水分,”,差异,主要类型:森林气候、湖泊气候、海岸气候、城市气候、盆地气候、地方风(如阿拉山口的风蚀城堡),五,.,垂直带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沿垂直方向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分异因素:地势高度(根本),气温与降水(直接),分异结果:垂直带谱和基带,垂直带谱受水平地带性的影响(,垂直带,谱,自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纬度地带性自低纬到高的变化规律类似,),垂直带,谱,的,自然带数量、,同一类型,垂直带出现的高度,,都随纬度而不同,垂直带谱的性质取决于基带类型,垂直带谱的特征取决于山地本身的性质(高度、坡向、走向),大陆性水平地带系统下的垂直带理想图式,海洋性水平地带系统下的垂直带理想图式,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示意图,(,郑度,1975),总结,1,: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基带、数目、结构、分布高度,海陆位置:海洋性或大陆性,山体高度:最低高度,垂直带谱完备性,坡向和坡度,局部地形:山脉的排列,山间盆地或谷地等,亚高山灌丛(基带),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阔叶林,山地常绿林,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负向垂直带谱,总结,2,:垂直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相似性:更替,成因,基带,差异性,(,垂直带性的特征,),带幅窄,递变急剧,:,500km,300,1000m,带间联系密切:物质循环,(,重力作用、流水作用、泥石流与滑坡、生物迁移等),水热对比特殊、复杂,节律变化同步,微域差异显著:结构、数目、更替顺序等,第五节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一,.,地方性的概念,地方性:由局部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局部因素:,地貌部位、小气候、岩性、土质、排水条件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构成地方性的背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二,.,地方性分异因素,(,一,),地貌部位和小气候,1.,地貌部位,(,地貌形态部位,),:坡高、坡形、坡向,地貌面的划分,2.,地貌部位是地方性基本分异因素,地貌部位不同,日照、通风,气温和湿度的分配状况,小气候差异,地貌部位不同,地表组成物质与能量的再分异,土壤变种和植被群丛的变化,地貌部位不同,地表排水和地下水埋藏,地表侵蚀、搬运和堆积,地面局部差异,不同坡向坡地上的太阳辐射,(,北纬,40,、坡度,40,、全年,),(,傅抱璞,),格鲁吉亚巴统植物园南北坡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异(,CA,萨鲍日尼娃),不同高度南北坡气温,不同高度南北坡相对湿度,高度,(cm),5,50,150,高度,(cm),5,50,150,南坡,(),28.0,23.8,22.0,南坡,(%),54,64,70,北坡,(),23.8,22.2,21.8,北坡,(%),70,72,72,气温差,(%),4.2,1.6,0.2,相对湿度差,(%),-16,-8,-2,坡度、坡向与温度、湿度、植被的关系,北半球中纬度,热量,土温、气温,湿度,植被,南坡,多,高,干,喜阳中生或旱生灌丛草原,北坡,少,低,湿,喜阴的偏湿生植被,东坡,东岸:西坡较东坡干,西岸:西坡较东坡湿,西坡,正负地形与温度、湿度、植被的关系,日温差,年较差,湿度,植被,负地形,大,因为晚上出现逆温现象和云雾天气,大,因为冬天冷空气聚集地,霜日长,大,阴生植物,正地形,小,小,小,阳生植物,地貌部位对风、降水的影响:,在,低山体迎风坡,,由于在背风坡形成涡流降水,且蒸发快于背风坡,如果再是阳坡,一般形成干旱区,地貌部位对外动力作用的影响,A,微侵蚀区:坡度小,汇水面积小,能量小,B,强侵蚀区:坡度大,水量大,能量大,C,堆 积 区:坡度小,水量大,能量大,但主要用来搬运冲刷下来的物质,A,B,C,3.,小气候,近地面的光、热、风、水分等方面的综合状况。,小气候的形成主要起因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小气候引起的分异不如地貌部位明显,但却更为直接。,总之,不同的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形成一定的处境,不同的处境又影响着土壤、植被等,从而形成一定的自然综合体。,(,二,),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若地貌部位和小气候相同,,地域分异主要取决于岩性,或土质与排水条件,剥蚀侵蚀山地丘陵地区,:,岩性, 风化壳的组成、厚度 土壤 植被 自然综合体,花岗岩、片麻岩山体,:颗粒粗,土层薄,酸性,生长松树;,石灰岩山体,:土层厚,粘重,微碱性,生长柏树。,洪积冲积平原区:土质与排水条件,成为主要的地方性分异因素。如黄河下游泛滥平原:,沙丘沙垄地,:排水条件好;沙质,干燥;旱生沙生草类;,浅平洼地,:排水条件差;湿润,潜育化和盐碱化;水生草本植物或耐盐碱的草类与灌丛。,三,.,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因素 ,土地单位,土地类型,土地结构:各种土地类型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荒地,旱地,塝田,冲田,1.,系列性,由于地貌(小地貌组合)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土地类型按确定的方向从高到低有规律地依次更替的现象。,地球化学联系,残积处境,水上处境,水下处境,显域性土地类型,隐域性土地类型,2.,组合性,小地貌有规律地组合的影响,在发生上或地球化学上有联系的不同土地类型单位的组合。,条件:相邻土地类型,地球化学元素迁移,组合形式:相间排列式,斑块状,阶梯状组合式,同心圆状,4,3,2,1,1,2,3,4,3.,微域性,受小地貌或成土母质的影响,在小范围内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元,既重复出现,又相互更替,或成斑点状相间分布的现象。,等级低于系列性,如河漫滩,C,B,A,第六节 地域分异规律的综合分析,一,.,三维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热量的,纬度,变化),地球内能(水分的,经度,变化,热量与水分的,高度,变化),山地或高原的,“,三维地带性,”,三维分异,:任一地带沿纬、经和高方向分异,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中;,三维一体,:三维地带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三维地带性的数学表达,三维空间,/,结构,:,S,f,(,W,,,J,,,G,),平原地区,:,S,f,(,W,,,J,),面积不大的山地,:,S,f,(,G,),二,.,高原地带性,高原地带具有与,同纬度低海拔地带,完全不同的热量背景,(,偏向极地,),;,高原水平带谱是山地垂直带谱在高原高程上的水平变异;,高原地带出现的最低高度;,高原地带成为高原内部山地进一步发生垂直分异的基础。,边缘山系垂直地带,高原山地的基带,高原水平地带,平原水平地带,高原地带性的复杂性,1,段,2,段,1,区,3,区,2,区,温带,亚热带,热带,垂直带性显著的山地,具有隐垂直,-,水平地带性的高原,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或山系,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大陆空间地理规律性相互关系图(陈传康,1993,),1.,等级关系,相互制约性,:高级分异规律是低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规律是高级分异规律的进一步分化,其规律及表现形式受到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相对独立性,:不同等级分异规律,形成与它的空间规模和性质相应的地域单位;,不同等级的分异规律在实践应用中也不同,2.,成因关系,全球或大洲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各行其道,形成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区域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任一区域没有纯粹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即派生地域分异规律,局地尺度,:地域分异建立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相互作用的背景之中,只受地方性分异因素的影响,形成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四,.,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划分提供理论依据;,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国家制定基本建设规划、确定农业生产重要指标和耕作制度;,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省区制定生产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高考试题中的多项选择题,下列四个自然带中,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A,南美洲的热带草原带,B,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C,亚洲的温带草原带,D,非洲的热带雨林带,A,非洲的热带草原,B,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C,地中海沿岸的常绿硬叶林,D,澳大利亚的沙漠,名词:地域分异、因素与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地理地带周期律,辐射干燥指数,垂直带性,地带段性与省性,地方性,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热力分带性及其形成原因。,海陆对比性对地球表层地域分异的影响。,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在地球表层分异的表现。,地带段性与纬度地带性的联系和区别。,干湿度地带性和省性的联系和区别。,垂直带性和水平地带性的联系和区别。,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在地方性分异中的作用。,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高原地带性的复杂性。,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