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 伤寒、痢疾、霍乱

上传人:z*** 文档编号:24301731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时 伤寒、痢疾、霍乱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八课时 伤寒、痢疾、霍乱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八课时 伤寒、痢疾、霍乱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传染病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学,第八课时 细菌性传染病,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一、伤寒,关键词:,伤寒杆菌、,消化道疾病、,水和不洁食物、,肠溃疡、肠出血、肠穿孔、,伤寒玛丽等。,概况,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发病历史,14,世纪、,15,世纪、,16,世纪都有暴发流行;,每一次伤寒的流行都,随战争而暴发,;,病死率,40%-50%,,是战争和贫穷的附庸物;,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战争,暴发时,因伤寒而死的数目是因战争而死亡的,10,倍;,当今全球有,1600,万人,/,每年,伤寒病人,死亡,60,万人,/,每年;,该病主要发生于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病,原学,1,、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D,群,呈短杆状,不形成芽孢,,有鞭毛,胆汁培养易生长。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致病。,2,、菌体有抗原“,O”,,,鞭毛抗原“,H”,,,表面抗原“,Vi”,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其中 “,O”,、“,H”,抗体有助于诊断;表面抗原“,Vi”,,,有助于发现带菌者。,3,、,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但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电镜下,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的伤寒杆菌,电镜下的伤寒杆菌,伤寒杆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伤寒玛丽,”,的故事。,2,、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水源污染易造成爆暴发流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接触传播为多。,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伤寒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如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4,、流行特点:终年可见,以夏秋多见,。,伤寒玛利亚,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伤寒,杆菌,胃(胃酸杀灭作用),(未被胃酸杀灭者),小肠(碱性环境、胆汁、营养物质),繁殖,肠粘膜,淋巴管,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经胸导管,血液循环(第一次菌血症、潜伏期),肝、脾、胆囊及网状内皮系统,繁殖,血液循环(第二次菌血症),内毒素,典型临床表现,肠道病理解剖,髓样肿胀,伤寒溃疡,临,床表现,多发群体,男女老幼均可发病。饮食卫生较差者,无伤寒特异免疫力而到伤寒高发地旅行者易发。,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典型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典型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第,5,周,临床分型:典型伤寒与非典型伤寒,临,床表现,多发群体,:,男女老幼均可发病。,饮食卫生较差者,无伤寒特异免疫力而到伤寒高发地旅行者易发。,潜伏期,7,23,天,多数,10,14,天,整个病程,4,5,周。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分为下述四期。,1,、典型伤寒,(,1,)初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高热,(,多为稽留热,) ,中毒性脑病,(,无欲貌,)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 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皮疹,(,玫瑰疹,) ,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玫瑰疹,(,3,)缓解期:病程,3,4,周,体温波动且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肝脾开始回缩,但仍可出现并发症。,(,4,)恢复期:第,5,周,体温正常,食欲恢复,症状和体征消失,,大约,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并,发症,(一)肠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程第,2-3,周多见,轻重不一。,(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病程第,2-3,周,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三)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疾病预后,伤寒的预后与病人的情况,年龄,有无并发症,治疗早晚,治疗方法,过去曾否接受预防注射以及病原菌的毒力等有关。,自应用,氯霉素,以来病死率明显降低,约在,1%,5%,。老年人,婴幼儿预后较差,明显贫血,营养不良者预后也较差。,并发肠穿孔,肠出血,心肌炎,严重毒血症等病死率较高。,副 伤 寒,1,、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2,、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基本上与伤寒相同。,3,、临床上很难区分,确诊需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疾病预防,(一),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病人,带菌者调离饮食服务业,并及早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搞好“三管一灭”(粪便、水源、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三),提高人群免疫力,:易感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目前使用的有口服灭活菌苗,Ty2la,株的疫苗,保护效果可达,50%-96%,。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专家建议,人是伤寒杆菌的唯一宿主,。,被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对伤寒无免疫力者,前往伤寒高发地前应进行伤寒的主动免疫。,伤寒论,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东汉末年由张仲景撰作。原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该书总结前人的医学成并结合临床经验,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二 、细菌性痢疾,关键词: 痢疾杆菌、肠道、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粪,-,口途径、,慈禧丧命,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病,原学,1,、病原菌,:,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2,、分 型:目前分为,4,群及,43,个血清型,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痢疾杆菌,3,、毒素:,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外毒素(志贺毒素),神经毒(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细胞毒(肠粘膜细胞坏死),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水 样泻),4,、生存能力较强(宋内,福氏,鲍氏,痢疾),传播途径,(一)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二)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易重复感染,其次是,20-39,岁的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四)流行特征,:,夏秋多见,影响因素:降雨量多、苍蝇、饮食、机体。,慈禧丧命,73,岁大寿 第,5,天时,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御医 鸦片缓解症状 “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发,病机制,1,、病原菌寄生于肠道,释放,内毒素,,使肠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性溃疡,出现粘液脓血便。,2,、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中毒性菌痢与个体差异有关。,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性质:假膜性炎,、分类:按病变性质和病程长短,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预,后,1,、痢疾志贺菌群重,福氏易慢性化,2,、中毒型病死率高,3,、慢性不易根治,4,、免疫力低,儿童或老年人病死率高,预 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三、霍 乱,甲类、,烈性肠道传染病,战争和贫穷、,印度、,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脱水。,概,念,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所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人以,轻症,多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等。,霍乱流行史,滋生地是印度,当时是,骑着骆驼旅行,”,。,19,世纪,由于通商、航海、朝圣和战争,霍乱开始由印度向外传播,,100,多年来行程,6,次世界大流行。,1991,年,在南美洲等地发生第,7,次世界大流行,至今仍未消灭。,1992,年,10,月,印度爆发,O139,型霍乱,有形成第,8,次流行趋势。,我国在每次世界大流行中常被波及,深受其害。,霍乱疫情爆发,病,原学,毒,素:内毒素;外毒素(霍乱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抵,抗力,:霍乱弧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活力弱,对热、干燥、紫外线、酸及一般的消毒剂均敏感。 对,化学物质敏感,:,消毒剂或苯酚等;对热和,干燥,敏感,:,煮沸,1,2,分钟,死亡,干燥,2,小时死亡。,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典型病人的泻吐物含菌量多,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污染水或,食物,或以苍蝇等为媒介入口感染,,通,过,消化道,传播。,3,、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产生免疫力,但不持久,可再次感染。,4,、流行特征:,(,1,)地区性:沿海地区发病多,(,2,)季节性:热带全年可发病,我国以夏秋季为主。,(,3,)外来性:印度素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发,病机制,口腔,胃酸、细菌数量,霍乱弧菌 胃 小肠黏膜,繁殖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霍乱肠毒素,大量液体分泌,肠蠕动,大量水样便 水和电解质丢失,临,床表现,(一)临床分为三期:,1,、,泻吐期,(1),先泻后吐,(2),特征性的粪便,:,“,米泔水样,”,便并含有少量黏液。,(3),无腹痛,(4),无里急后重,(5),无发热,(6),症状持续几小时到,几天。,2,、,脱水虚脱期,(,1,)脱水,(,2,)循环衰竭,休克,(3),代谢性酸中毒,(4),低血钠,:,严重的肌肉痉挛(腓肠肌),(5),低血钾,3,、,恢复期,(,二)临床分型,1,、轻型,:,排便每日小于,10,次,血压、脉搏和尿量正常。,2,、中型,:,排便每日在,10,到,20,次,血,压降低,有明显脱水,少尿,大便米泔水样。,3,、重型,:,泻吐频繁,,血压低甚至测不出,脉细超常不能触及,尿量少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小。,(三)干性霍乱:少见;急性起病,无腹泻和呕吐,以,休克为首发症状,,多死于循环衰,竭。,预,后,目前流行的,埃尔托生物型霍乱,的病死率在,1%,以下,但老年人、孕妇及幼儿或伴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在,3%,6%,。死亡原因主要为,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管理传染源,:设置肠道门诊,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阴性方可解除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预,防,思考题,简述三种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简述霍乱的暴发流行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