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苏轼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24301635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卜 算 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作背景:,苏轼曾在神宗【赵顼(x,)】元丰二年(1079)突遭逮捕,险遭杀头,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词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五年(1082)期间。,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虽在官场失意,但在文学方面大放异彩。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定风波、洞仙歌等均写于此期间。,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解释:,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凉的寒秋夜景。,“,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景色描写,其实是人物内心孤独落寞的反映。寥寥几笔,人物内心的情感以隐约可见。,“,时见,”,两句,将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推向前台。在此,幽人与孤鸿两相映衬,其类虽异,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这是一种互喻叠映的关系,使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身不肯栖的一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的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亡,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虽然出狱,而惊惧犹在;异乡漂泊,其志难图,只令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动作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立场,顾新旧两党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不愿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正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了曹操此意,但境界不同,苏轼词中的孤鸿,虽有乌鸦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落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壮志,是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即在苦难与挫折中依旧坚持自己的操守。,总评:,这首词是作者夜晚步月时遇见孤鸿,心有所感,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抓住,“,孤鸿,”,这一特定的审美意象来状物抒情,语言清奇,意境幽缈,语义双关,托物寓怀之作。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现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及其高洁自许、不肯随波逐流浮沉的心情,也反映出词人政治失意后的孤独寂寥之感,在咏物中有很深的寄托。,全词明写孤鸿,暗喻自己,鸿人合一,不即不离。确实当得黄山谷的至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之词?,”,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但苏轼并未如此,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这个记载好象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