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4301247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金美芳,新课程的理念,一、课改的背景,二、课改的目标,三、教师的观念,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1、,国际背景,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对人才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已从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方面,转向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特征的综合国力方面。,科学是把双刃剑: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缺乏、人口迅速膨胀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同时,现代科学的工具理性压抑甚至扭曲了人的价值理性,使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削弱或丧失,导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十九世纪: 每,50,年增长1倍,1900,1970 每,10,年增长1倍,1970,1985 每,5,年增长1倍,1985,2000 每,3,年增长1倍,詹姆斯.马丁(美)预测,!,据统计:,一个人要阅读完96年世界上公开发表的的化学文献,需要40年,知识信息急剧膨胀,已有知识 迅速老化,转岗改行 习以为常,技术培训 更加重视,学科之间 相互交叉,边缘学科 纷纷出现,知识迅速更新,农业 工业 信息,时代 时代 时代,0,10,20,30,40,50,60,70,80,1800,1850,1900,1950,2000,2050,信息业,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球从业人员占有份额变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人口众多的负担和优势。,综合国力的竞争以教育为制高点,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教育观念落后,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以学科为本位,科目太多,缺乏整合,使知识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脱离。,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课程评价只限于甄别和选拔。,课程的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课程内容,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课程内容,就是课程内容繁多、重复,有些内容甚至带有浓厚的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色彩,不必要地加上一些形容词、名词,使简单的命题复杂化,难于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减法基本应用题中,“在运动场上跑步的有25人,打球的有10人,跳远的有20人,跳高的比跑步的少15人,跳远的比爬竿的多4人,打球的比跳绳的少8人。选择上面的条件,你能编哪些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课程内容,就是课程要求过高,教材难度过大,有些学科内容过深,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思考题: 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课程内容,就是偏于知识传授,偏到考试科目上,考试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联系,忽视了基础教育广而博的特征。,红楼梦中:贾母的丫环是谁?,宝玉的丫环是谁?,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初三语文试题,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课程内容,就是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讲马来西亚时,仍然说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天然橡胶、棕油生产国.,其实现在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已相当少,自90年代初已不是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至90年代中期棕油产量少于印度尼西亚。,初一地理第一册,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国内基础教学现状调查,19961998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调查,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学生学习现状,调查,调查样本,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调查内容,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对考试结果的处理,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高中),(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19961998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调查,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实用性差,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压力很大,数学、物理、外语、语文、,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79%,90%,0%,50%,100%,小学,初中,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教师对分数能否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对考试结果的处理,(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高中),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信念,动手能力,公德,美的感受与技能,自主创造,搜集利用信息,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74,62,46,33,19,17,17,3,3,3,15,2,1,12,11,8,3,4,4,3,教师(%),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价值观,学生发展现状,优 势,问 题,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美 国,英 国,日 本,香 港,韩 国,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美 国,英 国,日 本,香 港,韩 国,五、六十年代 :,科南特报告,国防教育法,精减课程,突出科学课程的地位,突出科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新课程内容过于艰深,学生反感,教师缺乏相应训练,遭到老师的反对,America,问题,要点,八十年代 :,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素养的基准,科学改革的蓝本,科学素养的导航图,科学素养的设计,科学素养的资源,美 国,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 :,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终身教育的体系,九十年代,:,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科学探究,生命过程和生物,物质及其属性,物理过程、 交往、数的应用、信息技术、自学能力、问题解决,八十年代,:,1988年教育改革法,提出推行国家课程:数学、英语、科学(科学课程开设基本原则),英国,国际比较总结,England,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日 本,50、60年代:,“产学合作”,重学历、考试,70年代:,新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终身化、多样化、个体化,2002年:,Japan,1、强调亲身体验,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区别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韩国科学课程目标:,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理解科学事实、原则、规律、理论和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使其掌握科学的探索过程,并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使其理解基本科学知识并解释自然现象;,激发其在科学方面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培养其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使其意识到科学对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韩 国,香港,主導原,則,建基現有優勢,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習的最大利益作考慮,兼顧多方面,配合學習、教學與評估的目的及模式,中央與校本課程之間取得平衡,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持續不斷的課程發展,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積極、堅毅、讚賞、克服挫折,刪去次要及過時的學習內容,確定核心及延展部分,採靈活、彈性的形式組織學習內容,採開放式課程架構的學習目標,精簡及重整課程,学科共通能力(香港),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研习能力,态度与价值观,(香港,未来5年优先注重),国民身份认同,责任感,坚毅,尊重他人,承担精神,中国香港,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时代的,呼唤,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学生,学习需要,国际,改革趋势,1、调整培养目标:,终身教育,三维度,全民,教育。,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式学习,3、课程内容改革:,基本知识,新知识,,STS。,4、改革评价:,是学习,过程,选拔,国际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改,目,标,厘,定,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改,目,标,厘,定,依,据,课程改革解读,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改,目,标,厘,定,依,据,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改,目,标,厘,定,依,据,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目标,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纲要,例子,(一)课程功能,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传授知识,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实施与评价,转变课程功能的方式,一、前言,二、课程目标,三、内容标准,四、实施建议,五、附录,物理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努力能达到,纲要,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课程理念,知道物理知识?,会用实验仪器?,能解物理题目?,物理教育目的,是什么,?,探索乐趣,思维习惯,研究方法,批判精神,STS,观念,创新意识,题海无边,两者结合,才构成多维度教育目标,因此,义务教育目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念,目标转变,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目的定位,目标定位,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总 目 标,1、保持好奇心、探索兴趣,有成功感、兴奋感;,2、学习一定知识,养成良好思维习惯,能运用原理和方法;,3、经历过程,具有初步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一些科技活动,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4、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尊重事实,大胆想象;,5、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总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主题一,物质,2、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3、主题三,能量,4、科学技术社会,5、测量技能,6、收集、处理、描述数据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1、观察能力,2、发现并提出能力,3、信息收集能力,4、信息处理能力,5、分析概括能力,6、信息交流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兴趣、好奇,2、勇于实践,乐于参与,3、克服困难,有成功感,4、尊重科学、有条理怀疑,5、合作态度,6、,STS,观念渗透,7、责任感与使命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内容标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科学探 究,猜想与假设,案例:标准,P23,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二)机械运动和力,(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科学内容,科学内容,案例:标准,P30,主题三 能量,(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例1:介绍不同历史时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科学内容,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除经教育部授权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纲要,教材开发与管理,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降低教材价格。,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制度。,纲要,附:人教社教材简介,物理(8-9年级)(图),编者: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学科顾问:阎金铎 张三惠,高凌飚,编委会主任:张大昌,副主任:宣桂鑫,主编:张大昌 彭前程,副主编:杜敏,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求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进行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主要特点,1. 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出发处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过分强调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从激发学生兴趣和方便探究活动出发安排了教学内容,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声、光放在最前面,将最易进行探究活动的电放到第一学期末。,如,如:整个,8,9,年级的内容安排,科学之旅,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古老而又现代的力学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2 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 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 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本质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究。物理课是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这套教材在探究活动的安排上,注意了探究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了探究环节由隐到显的逐渐深入的过程。,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声(第一章),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第二章),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第三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四章),串联(并联)电路各点电流的关系(第五章),自己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并探究,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除专门安排的探究活动外,还特意安排了“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8,年级上册的探究活动是这样安排的:,科学技术问题是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学习物理就应该,具有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的意识。,为此我们特意安排了“,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学生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引起的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这套教科书力求叙述简明、轻快,,形式生动活泼,以视觉形象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全书彩色印刷,每,章前面都有章前图,并配有非常有趣的,引语。书中还使用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彩色照片和漫画。,4. 叙述简明、轻快、生动活泼,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体现评价的过程性,注重个体差异,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主要理念,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评价实施日常化,评价侧重行为化,评价结果效益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的能力,时常专心致志听别人说话,注意别人的行动;,常用类比和推理,喜欢向权威挑战,有较强的好奇心,总想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精细地观察事物,非常希望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工作,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联系,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方法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喜欢预测结果,并能努力地去证明这一预测的正确性,习惯于自己决定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喜欢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能否按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给予评价:,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纲要,(二)课程结构,新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农村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和其他技术培训“证书”做法。,(,纲要,,二、课程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和发展其个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 条理清楚的知识,通过相关课程的整合,促进 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进而 把握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获得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经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结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课程内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四)课程实施,内 容 标 准,(,纲要,,四、教学过程),科 学 探 究,科 学 内 容,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与沸点联系起来,。,(物理标准,P18),案例,物理课程标准案例:,实施,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纲要,(,纲要,,六、课程评价),(五)课程评价,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要发生转变,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开发者,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生成性,结构化和层次性,个体化和背景化,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完成要经过多个环节,涉及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扩展,还有可能需要学科间的结合。,综合性,学生所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往往是真实的,其背景也是真实的,所以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评价。,实践,性,表现性评价使我们不但能够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他们完成任务过程的机会,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表现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在开放性的目标指引下,学生能够通过主动体验和探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表现性评价不是一种非对即错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而恰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成就和水平。,结构化和层次性,每个学生在表现性评价中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不同的,体现了种种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特点及其影响,使评价者能够多视角地、深刻地、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优势和不足。,个体化和背景化,1 计划课题非常严密,假设是清晰的,所有的预测都明确呈现出来,2 对大多数问题有精确的计划和预期,假设大体是清楚的,大多数预测是清楚,3 有一定的计划,陈述了假设但相当模糊,试图作出清晰的预测,4 几乎没有计划,假设不完全且不清晰,只作出了一些模糊的预测,5 没有计划,没有假设,没有预测结果,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建立学习档案,物理学习的重要资料,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在探究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经过努力最后解决的难题,设计巧妙的小制作,优秀的小论文,典型的作业,教学中的观察记录、,例如:,课程评价,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纲要,(,纲要,,七、课程管理),(六)课程管理,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并报教育部备案。,纲要明确,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课程管理,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学生是主体,在发挥主体主动性的过程中,更新和超越自我,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具有丰富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具有被决定的一面,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发展观:,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过程与方法,目标厘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知识不仅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的情景性与结构性。,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世界观形成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课改的背景,课改的目标,教师的观念,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即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脱离复杂的、不确定的真实世界。,知识、技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自然界都可构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素材,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间融会贯通的藩篱,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非额外的负担,从而使其学习的情感、体验获得与理智同等地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