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301233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自动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自动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校正的基本概念,6.2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6.3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6-4 校正装置设计的方法和依据,6.5 串联校正,6.6 反馈校正,6.7 复合校正,小结,6.1 校正的基本概念,在研究系统校正装置时, 为了方便, 将系统中除了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 包括被控对象及控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起, 称为“,原有部分,”(亦称固有部分或不可变部分)。 因此, 控制系统的校正, 就是按给定的原有部分和性能指标, 设计校正装置,。,在系统中引入一些附加装置来校正系统的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使其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这些为校正系统性能而有目的地引入的装置称为,校正装置,。,由控制对象和控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性能一般比较差。,设计的任务,:,根据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条件选择校正装置,确定校正装置的类型并计算出具体参数。,校正中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精度、 相对,稳定裕量,以及,响应速度,等。,(1) 稳态精度指标: 包括静态位置误差系数Kp,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2),稳定裕量,指标: 通常希望相角裕量=4560, 增益裕度Kg10 dB, 谐振峰值Mr1.11.4, 超调量25%, 阻尼比0.40.8。 ,等等, 只要考虑得当, 这些关系亦可用来指导高阶系统的设计。,(3),响应速度,指标: 包括上升时间t,r, 调整时间t,s, 剪切频率,c, 带宽BW, 谐振频率,r,。 ,校正装置接入系统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正装置与被校正对象相串联, 如图6-1(a)所示,这种校正方式称为,串联校正,;,简单、容易实现,。,6-1(a) 串联校正,校正装置,G,c,(,s,),原有系统,G,o,(,s,),C,(,s,),R,(,s,),+,从被校正对象引出反馈信号, 与被校正对象或其一部分构成局部反馈回路, 并在局部反馈回路内设置校正装置,这种校正方式称为,局部,反馈校正,或,并联校正, 如图6-1(b)所示。,改善系统的性能,抑制系统参数的,波动,和减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b) 反馈校正,原有部分,G,o,(,s,),校正装置,G,c,(,s,),-,+,-,R,(,s,),C,(,s,),+,为提高性能, 也常采用如图(c)所示的串联反馈校正。 图(d)所示的称为前馈补偿或前馈校正。在此,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并用, 所以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小稳态误差,抑制可以测得的扰动。,图 6-1 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一般来说, 串联校正简单, 较易实现。 目前多采用有源校正网络构成串联校正装置。串联校正装置常设于系统前向通道的,能量较低,的部位, 以减少功率损耗。反馈校正的信号是从高功率点传向低功率点, 故通常不需采用有源元件。,采用反馈校正,还可以改造被反馈包围的环节的特性, 抑制这些环节参数波动或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复合控制,则对于既要求稳态误差小, 同时又要求暂态响应平稳快速的系统尤为适用。 ,综上所述, 能够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不是唯一的。在进行校正时还应注意, 性能指标不是越高越好, 因为性能指标太高会提高成本。另外当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发生矛盾时, 需要,折衷,处理。,6.2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图 6-2 控制系统,1. 比例(P-proportion)控制规律,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P)控制器,则,G,c,(,s,),K,p, 称为比例控制器增益。,比例控制,(,P,roportional control)、微分控制(,D,erivative control)、积分控制(,I,ntegral control),比例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在串联校正中, 加大控制器增益,K,p, 可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因此, 在系统校正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比例控制规律。,特点:输出能够无失真地,按比例复现输入。,按偏差产生即时的控制作用。,对改变零极点分布的作用有限。,以二阶系统为例。,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为型,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要想减小稳态误差则要增大K,p,。,后果是可能使系统暂态响应有很,大,的超调量和,剧烈,振荡。,2.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具有比例-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微分(PD)控制器,则图6-3中的,G,c,(,s,),K,p,K,D,s,其中,K,p,为比例系数, K,D,为微分系数,单位为s。 ,图 6-3 比例-微分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增加了一个,零点,-K,P,/K,D,,根轨迹向左偏移。,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特征方程为,化为,根轨迹向左方移动。为减小稳态误差增大Kp时,可以选择适应的K,D,以改善暂态性能。,在会合点处:,K,D,=0时,起始于复数极点。,微分控制是一种,“,预见,”,性控制,有利于,改善动态性能,。,微分控制也可以改善稳态精度,,条件,是稳态误差是随时间,变化,的。,例 6-1,试分析PD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解,无PD控制器时,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Js,2,+1=0,显然, 系统的,阻尼比等于零, 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即实际上的不稳定状态。,接入,PD控制器,后,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Js,2,+,K,p,d,s,+,K,p,=0,其阻尼比 , 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K,p,(1+,T,d,s,),R,(,s,),+,C,(,s,),E,(,s,),2,1,Js,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微分控制作用只对动态过程起作用, 而对稳态过程没有影响, 且,对,系统,噪声,非常敏感, 所以单一的微分控制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与被控对象串联起来单独使用。 通常, 微分控制器总是与比例控制器或比例-积分控制器结合起来, 构成,组合,的PD或PID控制器, 应用于实际的控制系统。,3. 积分(I_integral)控制规律,具有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积分(I)控制器。则,G,c,(,s,),K,I,/(,s,), 其中,K,I,为可调比例系数。由于积分控制器的积分作用, 当输入信号消失后, 输出信号有可能是一个不为零的常量。 ,在串联校正时, 采用积分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型系统, 型系统等), 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 但积分控制使系统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 使信号产生90的相角,滞后, 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因此, 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中, 通常不宜采用单一的积分控制器。,4. 比例积分(PI)控制,开环传递函数为,增加了在,原点,处的,极点,和一个,零点,-,K,I,/K,P,,积分控制把系统变成型,改善稳态误差。,增加零点可以改善暂态响应。,闭环特征方程为:,K,P,=0,,系统将不稳定。,选定K,P,,增大K,I,系统将不稳定。,稳定的充要条件为:,K,P,,K,I,过大,会出现很大的超调;若小则响应速度很慢。,采用PID控制可以兼顾稳态和暂态性能。,R,(,s,),C,(,s,),),2,(,2,n,n,s,s,zw,w,+,Kp,K,I,/,s,例6-2,设比例-积分控制系统如图6-4所示, 试分析PI控制器对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作用。,图 6-4 比例-积分控制系统,R,(,s,),+,E,(,s,),K,p,(1+ ),s,i,1,),1,(,+,s,s,K,C,(,s,),解,接入PI控制器后,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可见, 系统由原来的型系统提高到型系统。若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 则无PI控制器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1/,K,;接入PI控制器后, 稳态误差为零。表明型系统采用PI控制器后, 可以消除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 控制准确度大为改善。,其中, 参数,i,K,K,p,都是正数。由劳斯判据可知,i,KK,p,i,i,KK,p, 即调整P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i, 使之大于,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可以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采用PI控制器后,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 并联支路反馈控制,通过改善固有部分局部环节的特性(如二阶振荡环节)来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抗扰性及其它非线性因素的影响。,5.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 称为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则,G,c,(,s,)=,K,p,1+1/(,i,s,)+,d,s,。,式中,若4,d,/,i,1, 则,6.3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校正装置分为有,源,和无源装置。,校正网络可以视为滤波器,将引入一定的相移。,比例微分校正装置,比例积分校正装置,比例积分微分校正装置,根据引入的,相位,情况,可分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超前-滞后校正装置,。,是一,高通滤波器,,产生,正,相移;,是一,低通滤波器,,产生,负,相移;,无疑是由其参量决定的,带通滤波器,。,6.3.1,相位超前校正装置,零点:,极点:,无源装置使用,条件,:输入信号源内阻为零,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比例微分,u,1,R,2,R,1,u,2,C,u,1,R,2,R,1,u,2,C,R,C,Rr,校正装置,j,-1/,-1/,0,next,1且,具有滞后校正的性质。,具有超前校正的性质。,-1/,2,-/,2,超前,滞后部分有利于提高稳态性能。,超前部分有利于提高动态性能。,Im,Re,-1/,1,-,1/,1,滞后,Im,Re,Im,Re,Im,-,1/,1,Re,Im,-1/,1,-,1/,1,Re,Im,-1/,1,-,1/,1,Re,Im,Im,Re,-1/,1,-,1/,1,Im,Re,Im,Re,Im,-,1/,1,Re,Im,-1/,1,-,1/,1,Re,Im,-1/,1,-,1/,1,Re,Im,L,(,)/dB,0dB,20,(,),20lg1/,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Bode图,-10dB,-20dB,1,-0,-20,-20,1/,1,1/,1,1/,2,/,2,超前校正装置可增加频带宽度, 提高快速性, 但损失增益, 不利于稳态精度; 迟后校正装置则可提高平稳性及稳态精度, 但,降低,了快速性。若采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则可,全面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PID控制器是一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6.3.4 有源校正装置,1. 实际的无源校正网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输入,阻抗,不为零,,输出,阻抗,也不为无穷大。,2. 无源校正网络具有,衰减,特性。,有源校正装置利用运算放大器及输入端和反馈电路中的无源网络构成,具有良好的特性。,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输入阻抗为;输出阻抗为零;电压增益为;带宽为;输入与输出间存在线性关系;输入与输出之间无相移。,实际,的运算放大器,:输出存在饱和值;高频段是急剧衰减的;,为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内部有校正装置。,实际有源比例微分校正装置特性分析,比例微分校正装置,式中,10,10,2,10,3,10,4,10,5,10,6,10,7,10,8,/s,-1,20,40,-20dB/dec,20dB/dec,配置参量,K=1,令,=0.1s,选择运放的输出饱和电压10V,L(,)/dB,U,i,=sin(wt),U,i,=0.1sin(wt),6.4 校正装置设计的方法和依据,设计校正装置的方法,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时域法,:单纯的时域法是以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的,微分方程,作为基础的。微分方程不能直观地显示出系统的结构和参量,更难直接从中找出系统结构和参量与性能的关系。,根轨迹法,:根轨迹分析系统结构已定,某一参量变化是系统闭环极点形成的轨迹。在设计校正装置时,首先确定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其次要由开环极点出发的某一参量变化轨迹,当所要求的闭环极点不在此根轨迹上,就要设计校正装置加入系统。这就存在如何选择装置和参量,使问题复杂。,使用什么方法哪?,就目前看,对于单变量定常线形系统校正装置的设计,使用频率特性法比较方便。,频域法,伯德图绘制,容易,直观,地显示出系统的结构参量及其性能,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出系统的期望开环伯德图,根据差异,大致,确定,附加何种控制规律的校正装置和配置的参量数值。,设计校正装置的依据,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的过程:,(1)已知控制系统,固有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参量,并绘制系统固有部分的开环伯德图;,(2)列出控制系统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3)从性能指标要求去确定系统校正后的开环伯德图,亦称,期望特性,或预期特性;,(4)求得校正装置的伯德图并按此予以,实现,。,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系统要求性能指标,?,系统类型决定稳态误差,根据稳态误差要求选取系统类型和有关参量。,前提:,系统闭环是,稳定,的。,暂态性能指标:,(1)以系统的,单位阶越响应,为基础提出的性能指标有,调整时间t,s,最大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2)以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伯德图)为基础提出的性能指标有,带宽频率,b,;,谐振峰值,M,r,;,峰值频率,r,。,(3)以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伯德图)为基础提出的性能指标有,系统开环伯德图的剪切频率,c,;,系统的相角裕量,,或称相对稳定性。,带宽频率,b,:对系统性能起重要影响,确定,b,受诸多因素制约。,(1)为使控制系统能够尽可能无失真地复现输入中的有关信号,同时又尽可能强有力地抑制噪声和干扰,建议系统的带宽频率,b,可按,5 ,s,b,2.3,(2)可选择,c,=2.7时,未校正系统的幅值为L,0,(,c,)=21dB。,欲使校正后L()曲线在,c,= 27处通过零分贝线,幅频特性就必须往下移21dB。所以滞后网络本身的,高频段幅值,应是,=11.2,(3) 求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取校正网络的第二个,转折频率,为,校正网络为,(4)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求电气元件参数,满足要求。,?,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L,c,(),L(),L,o,(),阶跃响应图,校正前,校正后,滞后校正的结果:降低了剪切频率,从而提高了相角裕度。,应用场合:系统,快速性,要求不高,但,对抗扰性要求较高,。,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但稳态性能不理想。,串联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放大倍数,K,。,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确定,c,、Lg等参量。,(2)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c,,,原系统在新的剪切频率,c,处具有,相角裕度,应满足,为要求达到的相角裕度。是为补偿滞后网络的副作用而提供的相角裕度的修正量,一般取515。,原系统中对应(,c,)处的频率即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c,。,(3)求滞后网络的值。,未校正系统在,c,的对数幅频值为L,0,(,c,)应满足,由此式求出值。,(4)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选取校正网络的第二个转折频率,由,和可以得到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5)校验是否满足性能指标。,不满足进一步左移,c,。,(6)确定校正网络元件值。,例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闭环系统性能,并设计校正装置。,分析:,原系统的相角裕度约为52,幅值裕度为14dB。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但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很小。,如何在不改变动态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稳态性能?,10,-2,10,-1,10,0,10,1,10,2,10,3,-270,-225,-180,-135,-90,System: L0,Phase Margin (deg): 55.6,Delay Margin (sec): 1.08,At frequency (rad/sec): 0.898,Closed Loop Stable? Yes,Phase (deg),-150,-100,-50,0,50,100,Magnitude (dB),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1,2,5,K提高10倍后,剪切频率约为4rad/s,相角裕度约为-10系统不稳定。,可采用滞后网络,使中、高频段下移,从而剪切频率左移,相角裕度增加。,选滞后网络的相角滞后补偿量,原系统在新的剪切频率,c,处应具有的相角裕度为:,因此,由相角公式可以得,时,,而此时L1()23dB。,为了使校正后的幅频特性在,c,0.7时穿越0dB线, L1()应在中高频段衰减23dB。为此,2320lg(1/)0,解得14.1,若选择滞后网络第二个转折频率为:,=1/0.14=7.1,0.147.1100,于是,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校验后,与Kv=1时相比,动态性能不变,速度误差系数增大了10倍,从而减小了稳态误差,提高了稳态性能。,23dB,Lc(),L(),L,0,(),例,设型系统, 原有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K,5,40,c,0.5s,-1,。,解,以,K,5代入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 并绘制伯德图。,可以算得未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c1,。由于在,=1s,-1,处, 系统的开环增益为20lg5dB,而穿过剪切频率,c1,的系统伯德曲线的斜率为40 dB/dec, 所以,伯德图幅频特性,1,0.01,w,c,1,20dB/dec,0.1,20lg5,40dB/dec,4,10,L,(,w,),(,dB),50,40,30,20,10,0,10,20,30,40,60dB/dec,w,W,c1,=5,1/2,=2.24s,-1,=-5.1,相应的相角稳定裕度为,0,=180-90-arctg,c1,-arctg0.25,c1,=90-arctg2.24-arctg0.56=-5.19,说明未校正系统是不稳定的。,计算未校正系统相频特性中对应于相角裕度为,2,=,+,=40+15=55 时的,频率,c2,。由于,2,=180-90-arctg,c2,-arctg0.25,c2,=55,或,arctg,c2,+arctg0.25,c2,=35,即,解得,此值符合系统剪切频率,c,0.5s,-1,的要求, 故可选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伯德图幅频特性,1,0.0013,w,1,0.01,w,c,1,G,c,20dB/dec,0.1,G,O,20lg5,40dB/dec,4,10,L,(,w,),(,dB),50,40,30,20,10,0,10,20,30,40,60dB/dec,G,c,G,o,w,w,c,3,w,c,2,W,c1,=2.24s,-1,=-5.1,-20lg,当,=,c2,=0.52s,-1,时, 令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等于,20lg, 从而求出串联迟后校正装置的系数,。由于未校正系统的增益在,1 s,-1,时为20lg5, 故有,故选,10。选定,2,=1/,=,c2,/4=0.13s,-1, 则,于是, 迟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故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的相角稳定裕度为,=180-90+arctg7.7,c2,-arctg77,c2,-arctg,c2,-arctg0.25,c2,=42.5340,还可以计算迟后校正网络在,c2,时的迟后相角,从而说明, 取,=15是正确的。,伯德图幅频特性,1,0.0013,w,1,0.01,w,c,1,G,c,20dB/dec,0.1,G,O,20lg5,40dB/dec,4,10,L,(,w,),(,dB),50,40,30,20,10,0,10,20,30,40,60dB/dec,G,c,G,o,w,w,c,3,w,c,2,W,c1,=2.24s,-1,=-5.1,20lg,6.5.4、,滞后,超前校正,超前网络改善动态性能,滞后网络改善稳态性能。,设计方法:,(1)根据,对系统稳态性能的,要求,,,确定,系统应有的,开环传递系数K,,并以此值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2)选择,一个新的,截止频率,c,,使在这一点上能通过校正网络的超前环节提供,足够的相角超前量,,使系统满足相角裕度的要求;又能通过网络的滞后环节,把这一点原幅频特性L(,c,),衰减至0dB,。,(3)确定,滞后部分的转折频率,1/,2,和,1/(,2,),。,值的选择依据有二:一是能把=,c,处的原幅频值L,0,( ,c,)衰减到0dB,另一方面使超前网络在=,c,处能提供足够的相角超前量。,(4)确定,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1/,1,和,/,1,。,(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验证性能指标。,设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要求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相角裕度50,设计一个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解:,(1)根据静态指标有:,得到K20.,画出K20时的开环频率特性。,从Bode图上可以看出在剪切频率,c,2.7rad/s处,相角裕度=-32系统不稳定。,c,=2.7,=-32,-20,-40,-60,1,2,50,10,-3,10,-2,10,-1,10,0,10,1,10,2,-270,-225,-180,-135,-90,-45,0,45,90,Phase (deg),-80,-60,-40,-20,0,20,40,60,80,Magnitude (dB),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c,=1.5,1/,1,=0.7,/,1,=7,1/,2,=0.15,1/,2,=0.015,50,Lg=16dB,-13dB,13dB,(2)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c,若没有对,c,提出明确要求,可选择在,0,()180处,此时,c,1.5,原系统0,。,此时L,0,(1.5)=13dB,0,(1.5)180,(3)确定滞后部分的转折频率,1/,2,和,1/(,2,)。,考虑到滞后部分对值的不良影响,选,选,10,可以保证超前部分能提供超过50的相角。且有20lg13dB。于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为,(4)确定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1/,1,和,/,1,。,过=1.5及L(1.5)=-13dB的坐标点做一条斜率为20dB/dec直线,交-20lg=-20dB线于=0.7处,交0dB线于=7处。则:,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5)整个滞后超前部分的传递函数为:,相角裕度50,幅值裕度,Lg=16dB,Kv=10。,校验,6.6 反 馈 校 正,反馈校正的特点是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的一部分环节以实现校正, 其系统方框图所示。,图中被局部反馈包围部分的传递函数是,G,1,(,s,),G,2,(,s,),G,c,(,s,),_,+,R,(,s,),G,2,c,(,s,),C,(,s,),+,_,图 6-14 反馈校正系统,(6.21),当,时,系统特性几乎与被包围的环节,G,2,(j),无关,只和反馈环节特性有关。,当,时,系统特性几乎与,G,c,(j),无关,即反馈环节不起作用。,适当地选择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就能改变校正后系统的频率特性,使系统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6.6.1 利用反馈校正改变局部结构和参数,1. 比例反馈包围积分环节,则,结果:,由原来的,积分环节,转,变,成,惯性环节,。,(6.22),2. 比例反馈包围惯性环节,则,结果,仍为惯性环节, 但时间常数和比例系数都缩小很多。 反馈系数,K,h,越大, 时间常数越小。时间常数的减小, 说明,惯性减弱,了, 通常这是人们,所希望,的。比例系数减小虽然未必符合人们的希望, 但只要在,G,1,(,s,)中加入适当的放大器就可以补救, 所以无关紧要。,(6.23),3. 微分反馈包围惯性环节,则,(6.24),结果仍为惯性环节, 但时间常数增大了。反馈系数,K,h,越大, 时间常数越大。,因此, 利用反馈校正可使原系统中各环节的时间常数拉开, 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平稳性,。,4. 微分反馈包围振荡环节,则,(6.25),结果仍为振荡环节,但是,阻尼系数,却显著,增大, 从而有效地减弱小阻尼环节的不利影响。,微分反馈是将被包围的环节的输出量速度信号反馈至输入端故常称,速度反馈,。速度反馈在随动系统中使用得极为广泛,而且在具有较高快速性的同时, 还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当然实际上理想的微分环节是难以得到的,如测速发电机还具有电磁时间常数, 故速度反馈的传递函数可取为,K,h,s,/(,i,s,+1), 只要,T,i足够小(10,-2,10,-4,s), 阻尼效应仍是很明显的。,6.6.2 利用反馈校正取代局部结构,图6-14中局部反馈回路,G,2c,(,s,)的频率特性为,(6.26),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如能选择结构参数, 使,则,(6.27),这表明整个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等效为,(6.28),和被包围的,G,2,(,s,)全然无关, 达到了以1/,G,c,(,s,)取代,G,2,(,s,)的效果。 反馈校正的这种作用有一些重要的优点:,首先,G,2,(,s,)是系统原有部分的传递函数, 它可能测定得不准确, 可能会受到运行条件的影响, 甚至可能含有非线性因素等, 直接对它设计控制器比较困难, 而反馈校正,G,c,(,s,)完全是设计者选定的, 可以做得比较准确和稳定。所以,用,G,c,(,s,)改造,G,2,(,s,)可以使设计控制器的工作比较简单; 而把,G,2,(,s,)改造成1/,G,c,(,s,), 所得的控制系统也比较稳定。也就是说, 有反馈校正的系统对于受控对象参数的变化敏感度低。 这是反馈校正的,重要优点,。,其次, 反馈校正是从系统的前向通道的某一元件的输出端引出反馈信号, 构成反馈回路的, 这就是说, 信号是从功率电平较高的点传向功率电平较低的点。 因而通常不必采用附加的放大器。因此, 它所需的,元件数目,往往比串联校正少, 所用的校正装置也比较简单。,还有, 反馈校正在系统内部形成了一个局部闭环回路, 作用在这个回路上的各种,扰动, 受到局部闭环负反馈的影响, 往往,被削弱,。 也就是说, 系统对扰动的敏感度低, 这样可以减轻测量元件的负担,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这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也是有利的。,6.7 复 合 校 正,6.7.1 反馈与给定输入前馈复合校正,图 6-15 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在此, 除了原有的反馈控制外, 给定的参考输入,R,(,s,)还通过前馈(补偿)装置,F,r,(,s,)对系统输出,C,(,s,)进行开环控制。对于线性系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故有,C,(,s,)=,R,(,s,)-,C,(,s,),G,1,(,s,)+,R,(,s,),F,r,(,s,),G,2,(,s,),或,(6.29),如选择前馈装置,F,r,(,s,)的传递函数为,(6.30),则可使输出响应,C,(,s,),完全复现给定参考输入, 于是系统的暂态和稳态误差都是零。,6.7.2 反馈与扰动前馈复合校正,图 6-16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此处除了原有的反馈控制外, 还引入了扰动,N,(,s,)的前馈(补偿)控制。前馈控制装置的传递函数是,F,n,(,s,)。分析扰动时, 可认为参考输入,R,(,s,)0, 则有,或,(6.31),如选择前馈装置,F,n,(,s,)的传递函数为,(6.32),则可使输出响应,C,(,s,),完全不受扰动,N,(,s,)的影响,。于是系统受扰动后的暂态和稳态误差都是零。,采用前馈控制补偿扰动信号对输出的影响, 首先要求扰动信号可量测, 其次要求前馈补偿装置在物理上是可实现的, 并力求简单。一般来说,主要扰动,引起的误差, 由前馈控制进行全部或部分补偿;,次要扰动,引起的误差, 由反馈控制予以抑制。这样, 在不提高开环增益的情况下, 各种扰动引起的误差均可得到补偿, 从而有利于同时兼顾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减小系统稳态误差的要求。,但是以上结论仅在理想条件下成立, 实际是做不到的。 ,(1) 以上所述结论, 无论是输出响应完全复现输入或是完全不受扰动影响, 都是在传递函数零、极点对消能够完全实现的基础上得到的。由于控制器和对象都是惯性的装置, 故,G,1,(,s,)和,G,2,(,s,)的,分母多项式的,s,阶数比分子多项式的s阶数高,。要求选择前馈装置的传递函数是它们的倒数, 即,F,r,(,s,)或,F,n,(,s,)的分子多项式的s阶数应高于其分母多项式的s阶数, 这就,要求前馈装置是一个理想的(甚至是高阶的)微分环节,。理想的微分环节实际不存在, 所以完全实现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消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2) 从图6-15可见, 前馈信号加入系统的作用点愈靠近输出端,G,2,(s)的分母多项式的,s,阶数愈低, 则,F,r,(,s,)愈易于实现。但这势必使前馈装置的功率等级迅速增加。通常功率愈大的装置惯性也愈大, 实现微分也愈困难。而且大功率信号的叠加在技术上及经济上都存在障碍。 ,(3) 不能保证,G,1,(,s,)、,G,2,(,s,)、,F,r,(,s,)和,F,n,(,s,)中的元件参量及性能都不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 补偿愈难准确。因此, 要求构成前馈补偿装置的元部件尽可能具有较高的参数稳定性, 否则将削弱补偿效果。,从补偿原理来看, 由于前馈补偿实际上是采用开环控制方式去补偿可量测的扰动信号, 因此前馈补偿并不改变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式(6.29)和式(6.31)表明, 加入前馈控制后并不影响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从抑制扰动的角度来看, 前馈控制可以减轻反馈控制的负担, 所以反馈控制的增益可以取得小一些, 以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当扰动还没有在输出端量测出来并通过反馈产生校正作用时,对扰动的补偿就已通过前馈通道产生了, 故前馈控制比通常的反馈控制更为及时。这些都是用复合校正方法设计控制系统的有利因素。,小 结,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使不稳定,的系统经过校正,变为稳定, 二是,改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但在具体采用何种校正方案时, 应考虑被控对象的特点和控制的目的。例如, 若未校正系统是一个一阶系统, 希望校正后为无静差系统, 则需增加积分环节的控制器。又如, 若系统的期望指标是频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